美國為何研發無人坦克?皆因當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近年來,媒體報道美軍無人坦克研發的進展,稱名為“粗齒鋸”的坦克,是迄今為止科技含量最高的坦克之一,而且它不需要駕駛者。

美國為何研發無人坦克?皆因當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說是無人坦克,其實還是要佔用人手,只不過人在後面遙控。那麼費勁巴拉地折騰還有啥好處呢?

第一個好處在於直接保護了坦克手。別看坦克手坐在大鐵坨子裡,看似威風凜凜,六面都有保護,可他們的目標也大,敵方什麼飛機、導彈、火炮、坦克和單兵反坦克武器都衝他們來。加上往往在最前面衝鋒陷陣,赴湯蹈火,因此實際戰爭中,坦克的損毀率遠遠高於步兵的傷亡率。對於現代戰爭來說,優秀的坦克手是比坦克更為寶貴的財富,一旦坦克手跟隨坦克殉難,對國家來說就是雙重損失。現在,無人坦克將坦克手從衝鋒的“刀尖”給撤到了刀柄位置,至少不會推到第一線承受打擊了。即使坦克被擊毀,坦克手也能保全生命,回頭領輛新坦克再戰,能有效增強軍隊的作戰能力。

另一個好處是無人坦克作為戰鬥平臺,減少了“保護乘員”的要求,設計上能更加純粹。無須乘員艙,無須通風換氣設備,無須逃生、救護模塊,能夠相當程度地減輕坦克的負載和尺寸,從而較之有人坦克更輕便,更靈活。

還有,坦克手並非位於車內,不必與坦克同生共死,這使得坦克的戰術應用也減少了限制。雖然軍人不應怯戰怕死,但實戰中,並不是每個坦克手都有膽量駕車衝火海、趟雷區、殺入敵軍火力密集的防區或者主動當誘餌換取友軍偷襲機會的。一旦坦克實現無人化,對坦克手而言,這無須用自己的命去冒險,只是用一件操控兵器冒險,心理障礙會隨之減少。而指揮官在使用坦克部隊時,也可以更加大膽。

美國為何研發無人坦克?皆因當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美軍對無人坦克的熱衷,或許與二戰中M4謝爾曼坦克的糟糕表現有關。許多老兵對謝爾曼坦克耿耿於懷,說到傷心之處無不老淚縱橫。尤其是防護能力,謝爾曼坦克正面、側面防護效果僅有70、50毫米裝甲,能被德國虎豹坦克在2000米外擊穿,加之改進型號高達3.4米,簡直是德軍坦克送上門的靶子。最可怕的是謝爾曼坦克的汽油發動機非常容易起火爆炸,捱上一炮,坦克裡就成了地獄般的熔爐,士兵們基本上逃不出來。

謝爾曼坦克由此得了一個綽號:朗森打火機。因為這個打火機的廣告詞是“一打就著,每打必著!”在西線,有德國坦克一發炮彈貫穿兩輛謝爾曼坦克的戰例,有炮彈穿透房屋磚牆擊毀謝爾曼坦克的戰例。一個德國坦克兵回憶道:“我們看到謝爾曼坦克開過來,就彼此打趣說,美國佬又送打火機來了。那些薄皮坦克又高又直,在我們的瞄準鏡裡三公里以外就能看見,一炮打過去,馬上燒得象節日的焰火,裡面的人都活活燒死……為什麼一個擁有底特律汽車城的國家會造出這種東西讓他們的士兵去送死呢?”

美國為何研發無人坦克?皆因當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這樣,謝爾曼坦克儘管擁有數量和制空權的絕對優勢,卻在德軍坦克面前收穫可怕的戰損,而不幸的坦克兵也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傷亡。據說美軍有規定,只能救助那些從坦克裡爬出來的傷兵,不許翻坦克裡面的屍體,因為怕士兵看見裡面的慘狀,影響士氣。到阿登戰役前夕,美軍裝甲師傷亡慘重,以至於出現坦克足夠,坦克兵卻不夠的局面,許多坦克只有3個乘員,而不是規定的5人。在實戰中,盟軍能用7輛謝爾曼換一輛虎式就算佔便宜了。難怪二戰電影《狂怒》中3輛謝爾曼圍攻1輛虎式坦克,以2輛為代價拼掉敵人的情節被二戰軍迷嘲諷為“抗德神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