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研发无人坦克?皆因当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近年来,媒体报道美军无人坦克研发的进展,称名为“粗齿锯”的坦克,是迄今为止科技含量最高的坦克之一,而且它不需要驾驶者。

美国为何研发无人坦克?皆因当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说是无人坦克,其实还是要占用人手,只不过人在后面遥控。那么费劲巴拉地折腾还有啥好处呢?

第一个好处在于直接保护了坦克手。别看坦克手坐在大铁坨子里,看似威风凛凛,六面都有保护,可他们的目标也大,敌方什么飞机、导弹、火炮、坦克和单兵反坦克武器都冲他们来。加上往往在最前面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因此实际战争中,坦克的损毁率远远高于步兵的伤亡率。对于现代战争来说,优秀的坦克手是比坦克更为宝贵的财富,一旦坦克手跟随坦克殉难,对国家来说就是双重损失。现在,无人坦克将坦克手从冲锋的“刀尖”给撤到了刀柄位置,至少不会推到第一线承受打击了。即使坦克被击毁,坦克手也能保全生命,回头领辆新坦克再战,能有效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

另一个好处是无人坦克作为战斗平台,减少了“保护乘员”的要求,设计上能更加纯粹。无须乘员舱,无须通风换气设备,无须逃生、救护模块,能够相当程度地减轻坦克的负载和尺寸,从而较之有人坦克更轻便,更灵活。

还有,坦克手并非位于车内,不必与坦克同生共死,这使得坦克的战术应用也减少了限制。虽然军人不应怯战怕死,但实战中,并不是每个坦克手都有胆量驾车冲火海、趟雷区、杀入敌军火力密集的防区或者主动当诱饵换取友军偷袭机会的。一旦坦克实现无人化,对坦克手而言,这无须用自己的命去冒险,只是用一件操控兵器冒险,心理障碍会随之减少。而指挥官在使用坦克部队时,也可以更加大胆。

美国为何研发无人坦克?皆因当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美军对无人坦克的热衷,或许与二战中M4谢尔曼坦克的糟糕表现有关。许多老兵对谢尔曼坦克耿耿于怀,说到伤心之处无不老泪纵横。尤其是防护能力,谢尔曼坦克正面、侧面防护效果仅有70、50毫米装甲,能被德国虎豹坦克在2000米外击穿,加之改进型号高达3.4米,简直是德军坦克送上门的靶子。最可怕的是谢尔曼坦克的汽油发动机非常容易起火爆炸,挨上一炮,坦克里就成了地狱般的熔炉,士兵们基本上逃不出来。

谢尔曼坦克由此得了一个绰号:朗森打火机。因为这个打火机的广告词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在西线,有德国坦克一发炮弹贯穿两辆谢尔曼坦克的战例,有炮弹穿透房屋砖墙击毁谢尔曼坦克的战例。一个德国坦克兵回忆道:“我们看到谢尔曼坦克开过来,就彼此打趣说,美国佬又送打火机来了。那些薄皮坦克又高又直,在我们的瞄准镜里三公里以外就能看见,一炮打过去,马上烧得象节日的焰火,里面的人都活活烧死……为什么一个拥有底特律汽车城的国家会造出这种东西让他们的士兵去送死呢?”

美国为何研发无人坦克?皆因当初被活活火葬的士兵

这样,谢尔曼坦克尽管拥有数量和制空权的绝对优势,却在德军坦克面前收获可怕的战损,而不幸的坦克兵也遭到了惨绝人寰的伤亡。据说美军有规定,只能救助那些从坦克里爬出来的伤兵,不许翻坦克里面的尸体,因为怕士兵看见里面的惨状,影响士气。到阿登战役前夕,美军装甲师伤亡惨重,以至于出现坦克足够,坦克兵却不够的局面,许多坦克只有3个乘员,而不是规定的5人。在实战中,盟军能用7辆谢尔曼换一辆虎式就算占便宜了。难怪二战电影《狂怒》中3辆谢尔曼围攻1辆虎式坦克,以2辆为代价拼掉敌人的情节被二战军迷嘲讽为“抗德神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