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櫃檯開售地方債,個人投資者如何應對?

白奕田



地方債今年第一次向個人投資者開放,且財政部第一批批准的有六個省市,包括寧波、浙江、四川、陝西、山東和北京地方債,並且可以通過銀行櫃檯銷售,一時掀起一股地方債投資熱潮,曾有銀行10分鐘銷售1個億的紀錄,真的有些讓人納悶。地方債真的那麼香?個人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

其實,個人認為地方出現火熱銷售,內含跟風和嚐鮮比重較大。大家知道,購買債券的客戶中,中老年投資者比例較大,其中很多並無投資經驗,往往一說到債券就很容易將國債,尤其是儲蓄國債和地方債混為一談,普遍認為低風險且收益較高,再加上媒體宣傳,跟風情緒比較嚴重;其次,地方債在過去都只為機構投資者開放,今年又是第一次向個人投資者開放,且可以從銀行櫃檯購買,起購金額僅100元,又是支持地方建設等諸多因素,可以肯定的說部分人是懵懂嚐鮮。

事實上地方債是不是想象那樣安全而且收益高呢?這還不一定。

嚴格意義上講,地方債與儲蓄國債的風險等級是有區別的,如果說地方債屬於低風險理財產品,那國債就是極低風險理財產品。因為地方債的安全性與地方財政實力以及募集資金投資標的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儘管本次發行的地方債經評級為AAA,但六大省市的財政實力明顯是有差別的。在投資去向上,本次發行地方債都是專項債(土地儲備和棚改),即投資於可產生部分收益的公益事業。當然,財政部之所以只選定六大省市作為試點,在安全性上必然有所考慮。正因為存在不明確風險,所以才試點。而儲蓄國債不同,它是財政部代表國家發行的債權債務憑證,是以國家信用作為保證。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有目共睹,不僅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國內呈現一遍國泰民安景象,到期債券當然不會出現違約現象。而過去也曾有地方融資平臺、城投公司等到期債券逾期或違約情況發生。因此,在理論上地方債並不代表百分百安全。



地方債在二級市場交易同樣面臨風險。地方債的實際收益為持有期利息+成交溢價。舉例,發行期買10000地方債,5年期3.25%,持有一年賣掉,市場成交價101元,持有期利息325,總收益為325+100=425(未扣除交易佣金約10元)。如果成交價為95元,則出現浮虧。實際收益為325-500=-175,也就是總虧損175元。因此,地方債並非包賺不賠,也是沒有剛性兜底,顯然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這些風險。當然,如果沒有流動性需求,一直持有到期就按照票面利率計算利息,是不會有虧損的。

而儲蓄國債不同,無論持有多久,除6月內不計利息,只虧手續費外,超過6個月都不會虧損本金。我們同樣可以舉例,購買1萬5年期憑證式國債,利率4.27%,一年支取執行利率2.74%:

應得利息:10000*2.74%=274

手續費:10000*0.1%=10元

實際收益:274-10=264

這裡就不存在交易風險,至少本金是保證的。

而地方債享受免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對機構投資者來說肯定是利好,以四川債為例,3.31%的票面利率加上稅收優惠,持有到期實際利率可達4.68%,這個收益率可以超過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然而,作為個人投資者而言,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可以說是噱頭,基本沒有實際意義。

因此,面對地方債的來勢洶洶,成熟的個人投資者更應該冷靜和理智應對,在切實權衡風險和收益情況下再做投資決定,而不是盲目跟風和嚐鮮草率投資。如果有債券投資偏好,作為長期投資,建議個人投資者選擇儲蓄國債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