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過重可能引發這些疾病,中醫:祛溼,內調外合是關鍵

如果一個人溼氣重的話,健康狀況就會出問題,不及時祛除體內溼氣的話,很可能導致一些身體不適症狀。那麼,溼氣重得哪些疾病呢?就此問題,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您收藏好。因為溼氣過重可能引發這些疾病,中醫認為,祛溼,內調外合是關鍵,請大家跟我好好學一學吧。

湿气过重可能引发这些疾病,中医:祛湿,内调外合是关键

溼氣重是侵害現代人健康的一大殺手,雖然溼氣重不會致命,但卻是滋生各種疾病的主因。它指的是經常感覺頭暈腦脹、疲憊乏力、大便衝不乾淨、刷牙犯惡心等症狀,溼氣重的人往往天氣一熱就全身皮膚油汪汪。溼氣重的人如果不及時祛溼,體質只會越來越差。

溼氣重,容易導致身體出現以下各種疾病:

1、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帶下病

體內溼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溼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3、肥胖、浮腫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4、影響排洩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溼氣如裹",溼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溼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祛溼至關重要,那麼該怎麼做呢?

萬病之源的溼氣是不會自愈,需要及時的排出。在不同的臟腑就有不同的表現,所以,你是哪一種溼,不同的溼有不同的方式去除。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溼是最容易滲透的。中醫認為祛溼首先應調脾胃,裡應外合是基礎原則。

1、調脾胃

目前市面上有非常多的祛溼飲品,可是很多人堅持喝了大半年,效果並不顯著,中醫認為長期溼氣困身,必傷及脾,此時僅用紅豆粉效果不大。可常食用赤豆薏米魔芋粉,是由赤小豆、薏米、魔芋、茯苓、山藥、糯米等藥食同源的食材研磨而成,這些食材不僅具有利水滲溼、健脾益氣、排毒消腫的作用,而且營養豐富均衡,可代餐食用,堅持食用能夠祛溼健脾,通便減肥,尤其是對因溼氣引發的肥胖水腫的人有效。

2、外合

拔火罐對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但拔罐只是對外溼有明顯效果,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內溼,此時拔罐就作用甚微,而且對於內溼的人來說,拔火罐是沒有作用的。艾灸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寒裡面是祛溼寒,而不是其他溼,尤其是溼熱是不能用的。祛除寒溼還是全身艾灸才是王道,具體是用艾條並排夾著然後全身艾灸。

3、生活習慣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讀完了本文,我們明白了溼氣重確實對身體影響很大,溼氣過重可能引發關節病,帶下病,肥胖浮腫,影響排洩。如果得不到及時調理身體的話,溼氣侵襲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中醫認為祛溼,內調外合是關鍵,也就是說從調脾胃做起,外合可以通過拔火罐或是艾灸的方法,另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不要直接睡地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