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群魔亂舞 馬甲芯片公司齊登場

前不久,上交所公佈首批科創板上市名單,和艦芯片位列其中。之後,媒體報道,瀾起科技或成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這是在和艦芯片這種聯電馬甲登陸科創板之後,又一家馬甲CPU公司於創業板粉墨登場。

科創板群魔亂舞 馬甲芯片公司齊登場

和艦芯片的前身是和艦科技,成立於2001年11月,該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製造環節中的晶圓代工業務。換言之,就是和艦芯片與中芯國際屬於一類企業,都是從事芯片製造行業的。

如果說,科創板扶持一家本土芯片製造企業那倒還好,但問題在於和艦芯片的實控人為臺灣聯華電子。

怎麼回事呢?

根據和艦芯片在招股書中稱,其在科創板上市後,聯華電子間接持有公司87.24%的股份(目前持有98.14%的股份)。

科創板群魔亂舞 馬甲芯片公司齊登場

這樣一來,就變成臺灣聯電通過在科創板融資割韭菜。

就技術上來說,和艦芯片在技術研發和技術能力上非常一般,在過去近20年裡,技術進步基本依賴從聯電獲取技術,本身並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何況如今聯電在尖端製造工藝的研發上已經後繼乏力了,當臺積電7nm工藝已經量產,正在進軍5nm工藝之際,依然在14nm工藝徘徊。

由於臺灣當局的N-1代技術代差政策,聯電向和艦芯片導入14nm工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將使和艦芯片的工藝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停留在28nm工藝。

而就28nm工藝來說,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電子都已經掌握,而且兩家企業正在著力攻克14nm工藝——中芯國際宣佈在今年第三季度14nm工藝量產,而華力微則宣佈在2020年左右實現14nm工藝量產。

科創板群魔亂舞 馬甲芯片公司齊登場

也就是說,和艦芯片在技術上是落後的,大陸資本完全沒有必要去輸血養活一家技術落後的企業。

就商業上來說,和艦芯片一直在虧損。2018年,和艦芯片的主營業務收入為35.71億,同比增長10.34%,淨利潤為2992.72萬,同比下跌58.02%。公司2018年扣非淨利潤為虧損1.46億,截止2018年底,和艦芯片累計未分配利潤為-9.27億。

在和艦芯片虧損的同時,政府卻對和艦芯片給予高額補貼。

根據招股書,大陸地方政府為鼓勵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和艦芯片及其子公司所在地對其提供了多項政府補助。2016到2018年,合計補助金額高達52.13億。和艦芯片將其中的14.27億的政府補助計入了當期損益。

總結一下:

1、和艦芯片是由臺灣聯電控股的企業,目前聯電持有和艦芯片98.14%的股份;

2、和艦芯片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技術上完全依賴聯電,而且製造工藝即將被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電子超越。

3、和艦芯片商業上慘淡經營。

4、和艦芯片三年內獲得50多億政府補貼。

鐵流已經無力吐槽了。

特別是對地方政府補貼50多億資金給一家臺灣聯電持股98.14%股份的企業,到底是怎麼想的?"量大陸之物力,結臺企之歡心?"

這讓大陸這些窮的叮噹響,全靠偉人思想和奉獻犧牲精神穩定員工隊伍的公司情何以堪。

在當下芯片已經成為美帝遏制中國的殺手鐧之際,無論是國有資金,還是民間資本,都應當支持本土芯片公司發展,特別是扶持本土那些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並在成長起來後能和洋人搶飯碗,乃至"讓洋人去吃土"的企業。

像這次和艦芯片登陸創業板,只會淪為聯電在中國大陸割韭菜的工具,使聯電/和艦芯片從中國大陸資本市場抽血。同時,這種做法也不利於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與聯電在市場上公平競爭。

科創板群魔亂舞 馬甲芯片公司齊登場

瀾起科技成立於2004年5月,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內存接口芯片和津逮安全可控平臺(CPU平臺解決方案)。

根據媒體報道:

2016年起,瀾起科技與Intel、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出安全可控CPU,並結合瀾起科技安全內存模組推出該安全可控的高性能服務器平臺,在業界首次實現了硬件級實時安全監控功能,並可用於人工智能領域。

科創板群魔亂舞 馬甲芯片公司齊登場

瀾起科技高管曾經介紹:

津逮服務器平臺是在英特爾至強通用處理器技術的基礎上,融合了清華大學可重構計算處理器(RCP)模塊以及瀾起科技混合安全內存模組(HSDIMM®),構成了動態安全監控技術(DSC),以滿足國內數據中心對高安全、高性能計算的迫切應用需求。

雖然在瀾起的高管和媒體報道都宣稱京逮CPU安全可控。但實際上,京逮CPU在安全方面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津逮CPU其實就是在Intel CPU上加一個所謂的安全模塊,是CPU+ASIC,CPU直接用英特爾的,ASIC國內單位自己做。

至於瀾起以及支持該項目的專家鼓吹的所謂高安全,並非CPU代碼全部自己寫,而是通過搞一個安全模塊來實現。瀾起就是把安全向下做到硬件這一級,理論上會檢查所有的指令,檢查X86內核運行時行為是否與預期一致,若一致則執行,如果不符合預期定義的動作都不讓執行。而運算功能則由Intel做的X86內核負責。

但這麼一來,瀾起的CPU部分其實就是Intel的內核,完全是黑箱。考慮到Intel的一系列高危漏洞10年不改,更不承認,直到2017年3月底安全研究者Maksim抓個現行後,Intel才表示:"十年來的產品都因高危漏洞存在安全隱患"的黑歷史。

科創板群魔亂舞 馬甲芯片公司齊登場

在CPU安全方面完全仰仗Intel是否靠譜依然是未知數。

何況,國內單位通過對某些國外X86 CPU的嚴格測試,可以確認存在功能不明確的"多餘"模塊,它不是一般意義的調試接口,而是由特定的CPU芯片引腳控制,可讀寫CPU內部狀態寄存器、讀寫指定存儲區域、激活特定的微代碼段執行某個處理流程、並且可以對CPU進行復位。同時,還發現其存在未公開指令,包括加解密、浮點操作在內共計二十餘條,其中,有三條指令在用戶模式就可以使機器死機或重啟,作用機制直接穿透各種軟件保護措施,防護軟件不能感知;普通應用程序中嵌入一條即可使系統宕機。

在這種情況下,加一個可重構計算處理器是否能真的實現100%安全,恐怕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另外,瀾起京逮CPU的AISC模塊其實完全可以不和Intel的CPU封裝在一起,完全可以分開,安裝在主板上,而且這麼一來,瀾起在商業模式上,可以更加靈活——ASIC模塊可以單獨出售,也可和Intel的CPU一起搭配出售,甚至還可以和AMD、IBM等國外CPU搭配出售。就成本來說,也可以省去一筆額外的封裝費用。

但之所以要和Intel的CPU封裝在一起,根源就是這樣可以讓京逮CPU看起來,是國內自己搞出來的東西,可以標榜自主可控,用來忽悠上位者和大眾,進而獲得國家資源傾斜,消費國人愛國熱情。可以說,這種做法已經摺射出京逮CPU項目在成立之初就沒打算走正道。

另外,瀾起科技弄虛作假早有前科,早在2013年,瀾起科技就完成了赴美納斯達克板塊上市,不過後來遭遇了財務造假的做空報告,股價重挫並引發股民集體訴訟,最終2014年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市,並在11月以6.93億美元完成了私有化退市。

而如今這家滿腦子歪門邪道的公司居然要在科創板上市。鐵流希望廣大老百姓能夠識破京逮CPU的真面目,讓弄虛作假者無法在資本市場割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