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是亟待纠偏的课题

哈佛大学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 Enlightenment Now )这本书里提出,现在是有史以来最美好的时代,这本书也是比尔·盖茨“平生最喜爱的书籍”。

思辨|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是亟待纠偏的课题

在2018TED大会演讲时,平克用了一些数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比如,在三十年前的美国,自杀率是十万分之8.5,颗粒物(一种危险的空气污染物)达到3500万吨,贫困率是12%;在今天的美国,自杀率降到十万分之5.3,颗粒物降到2100万吨,贫困率降到7%。再比如,250年前,在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里,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活不过5岁,现在,在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里,只有不到6%的儿童活不过5岁。

在平克看来,世界获得这些成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18世纪启蒙运动带来的成果,启蒙运动的一整套方法和价值观,构成了现在这个美好时代的根基,但当下的人们却很少留意到这点。平克认为,人类取得进步的总体原因,由启蒙运动的四个思想组成: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对进步的追求。接受媒体采访时,平克对它们做了简单的解释。

启蒙运动的一大主题是强调理性高于情感。平克说,相信理性,就意味着除了理性之外,不相信其他知识来源和主张,比如教条、宗教文献、权威、传统、直觉等。每个信念都要有理有据。科学价值观认为,世界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通过提出可能的解释、然后验证它们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将追求人类福祉视为最终目标,不像国家或部落那样追求荣耀和优越,不像人们为了信仰而遵守神圣的戒律。

尽管提出了“现在是有史以来最美好的时代”,平克承认如今我们依旧要面对很多重大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将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甚至可能会给人类带来苦难。如果气候变化破坏了粮食的增长,迫使人们大规模移民,甚至发生了像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来自热带的暖流将北美洲以及西欧等原本冰冷的地区变成温暖适合居住的地区,对北美东岸和西欧气候产生重大影响)那样重大的变化,就会出现令人痛苦的剧变。平克认为,另外一个值得人们关心的风险,就是核战争,虽然它发生的机会很小,但一旦发生后,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气候变化和核战争带来的全球性挑战目前还没有被解决,但平克认为它们是有办法解决的,他在书中介绍,就每一美元所产生的GDP而言,全球的碳排放量已经减少了,全球核武器的数量已经削减了85%。

另外一个平克觉得“似是而非”的挑战,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围绕它将造福人类还是威胁人类的争议也越来越激烈。史蒂芬·平克曾批评拥护“AI威胁论”的埃隆·马斯克说:“如果马斯克真的认为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人类,他就应该停止生产自动驾驶汽车——这将是我们看到的第一种具有先进人工智能功能的产品。”马斯克则发推文回应:“如果连平克都不理解功能性/狭义人工智能(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和广义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当后者拥有100万倍于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时,人类就有大麻烦了。”

在《当下的启蒙》这本书里,平克说,有些科技评论家预测,人们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奴役,这种观点有时也被称为“机器末日论”(Robopocalypse)。在他看来,“机器末日论”其实建立在一种对智力概念的误解之上,这种误解把智力看成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灵丹妙药,每个生物体都或多或少地拥有它。“机器末日论认为,人类的智力比动物高,未来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或机器人将比人类更聪明。既然人类用中等智力驯化或灭绝了低等智力的动物,那么超级聪明的AI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人类。AI不仅思考速度比人类快数百万倍,它还能不断迭代提升自己的这种能力。当这种自我迭代一旦开始,人类就无法阻止它了“。

平克评价说,这种情况就像是在担心,既然喷气式飞机超越了老鹰的飞行能力,总有一天飞机会像老鹰一样盘旋于天空,捕获我们的牲畜。他认为人们对人工智能存在两种误解:第一种,混淆了智力与动机(对于欲望的感受、对于目标的追求、对于需求的满足)之间的区别。即便机器人智力超过了人类,为什么这些机器人一定想要奴役它们的主人,或者想要主宰这个世界呢?“智力是一种运用新工具来实现目标的能力,但目标本身是与智力无关的:聪明与想要得到某个东西并不是一回事。”平克介绍,在生物的大脑中,智力与压制竞争对手、获取资源等目标产生了关联(其他动物在不同程度上也有这种关联),但是把这种关联与智力本身的性质混淆起来,是明显错误的。

第二种误解是,智力是一种无限制的连续能力,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全能的灵丹妙药,可以实现任何目标。平克说,正是这种误解让人们提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AI可以超越人类智力?全知全能的终极“通用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样子?但“问题不同,解决它们所需要的知识也不一样......知识的产生是通过不断构建理论并接受现实检验,而不是通过速度越来越快的算法来实现的。消化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不足以让AI拥有全知能力:大数据仍然是有限的数据,而宇宙的知识却是无限的”。

在平克看来,人工智能取得的进步不是来自于它们对智力机制的理解,而是来自于处理速度更快、能力更强的芯片和丰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就跟其他任何技术无异。它的发展是渐进的,目的是被用于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在投入执行任务之前,它会经受严格测试,并总是会在效能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尽管世界依然存在着挑战,但平克认为人类应该对世界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心怀感激,还要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未来:完美的世界不可能存在,但凭借知识的武装,它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大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商金盛网聚WJFabric认为,与传统科技发展的轨迹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不可逆。因此,培养正确的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十分重要。事实上,人工智能既非天使,更非魔鬼,只是技术迭代到一定过程,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产生的“果实”。从长远看,目前的人工智能也只是阶段性成果,因此过度的乐观和悲观都没有必要。明确技术发展的边界,以“共同体”的包容性,有条件地发展新技术,才能够使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