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是亟待糾偏的課題

哈佛大學著名認知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在《當下的啟蒙》( Enlightenment Now )這本書裡提出,現在是有史以來最美好的時代,這本書也是比爾·蓋茨“平生最喜愛的書籍”。

思辨|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是亟待糾偏的課題

在2018TED大會演講時,平克用了一些數據支撐自己的觀點。比如,在三十年前的美國,自殺率是十萬分之8.5,顆粒物(一種危險的空氣汙染物)達到3500萬噸,貧困率是12%;在今天的美國,自殺率降到十萬分之5.3,顆粒物降到2100萬噸,貧困率降到7%。再比如,250年前,在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裡,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活不過5歲,現在,在全世界最貧困的國家裡,只有不到6%的兒童活不過5歲。

在平克看來,世界獲得這些成就並非理所當然,而是18世紀啟蒙運動帶來的成果,啟蒙運動的一整套方法和價值觀,構成了現在這個美好時代的根基,但當下的人們卻很少留意到這點。平克認為,人類取得進步的總體原因,由啟蒙運動的四個思想組成: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對進步的追求。接受媒體採訪時,平克對它們做了簡單的解釋。

啟蒙運動的一大主題是強調理性高於情感。平克說,相信理性,就意味著除了理性之外,不相信其他知識來源和主張,比如教條、宗教文獻、權威、傳統、直覺等。每個信念都要有理有據。科學價值觀認為,世界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通過提出可能的解釋、然後驗證它們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將追求人類福祉視為最終目標,不像國家或部落那樣追求榮耀和優越,不像人們為了信仰而遵守神聖的戒律。

儘管提出了“現在是有史以來最美好的時代”,平克承認如今我們依舊要面對很多重大挑戰,比如,氣候變化將會帶來嚴重的破壞,甚至可能會給人類帶來苦難。如果氣候變化破壞了糧食的增長,迫使人們大規模移民,甚至發生了像墨西哥灣暖流(這股來自熱帶的暖流將北美洲以及西歐等原本冰冷的地區變成溫暖適合居住的地區,對北美東岸和西歐氣候產生重大影響)那樣重大的變化,就會出現令人痛苦的劇變。平克認為,另外一個值得人們關心的風險,就是核戰爭,雖然它發生的機會很小,但一旦發生後,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氣候變化和核戰爭帶來的全球性挑戰目前還沒有被解決,但平克認為它們是有辦法解決的,他在書中介紹,就每一美元所產生的GDP而言,全球的碳排放量已經減少了,全球核武器的數量已經削減了85%。

另外一個平克覺得“似是而非”的挑戰,就是人工智能帶來的威脅。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髮展,圍繞它將造福人類還是威脅人類的爭議也越來越激烈。史蒂芬·平克曾批評擁護“AI威脅論”的埃隆·馬斯克說:“如果馬斯克真的認為人工智能會威脅到人類,他就應該停止生產自動駕駛汽車——這將是我們看到的第一種具有先進人工智能功能的產品。”馬斯克則發推文回應:“如果連平克都不理解功能性/狹義人工智能(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和廣義人工智能之間的區別,當後者擁有100萬倍於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時,人類就有大麻煩了。”

在《當下的啟蒙》這本書裡,平克說,有些科技評論家預測,人們將受到人工智能的奴役,這種觀點有時也被稱為“機器末日論”(Robopocalypse)。在他看來,“機器末日論”其實建立在一種對智力概念的誤解之上,這種誤解把智力看成是一種威力無窮的靈丹妙藥,每個生物體都或多或少地擁有它。“機器末日論認為,人類的智力比動物高,未來的人工智能計算機或機器人將比人類更聰明。既然人類用中等智力馴化或滅絕了低等智力的動物,那麼超級聰明的AI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人類。AI不僅思考速度比人類快數百萬倍,它還能不斷迭代提升自己的這種能力。當這種自我迭代一旦開始,人類就無法阻止它了“。

平克評價說,這種情況就像是在擔心,既然噴氣式飛機超越了老鷹的飛行能力,總有一天飛機會像老鷹一樣盤旋於天空,捕獲我們的牲畜。他認為人們對人工智能存在兩種誤解:第一種,混淆了智力與動機(對於慾望的感受、對於目標的追求、對於需求的滿足)之間的區別。即便機器人智力超過了人類,為什麼這些機器人一定想要奴役它們的主人,或者想要主宰這個世界呢?“智力是一種運用新工具來實現目標的能力,但目標本身是與智力無關的:聰明與想要得到某個東西並不是一回事。”平克介紹,在生物的大腦中,智力與壓制競爭對手、獲取資源等目標產生了關聯(其他動物在不同程度上也有這種關聯),但是把這種關聯與智力本身的性質混淆起來,是明顯錯誤的。

第二種誤解是,智力是一種無限制的連續能力,是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全能的靈丹妙藥,可以實現任何目標。平克說,正是這種誤解讓人們提出了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比如,什麼時候AI可以超越人類智力?全知全能的終極“通用人工智能”會是什麼樣子?但“問題不同,解決它們所需要的知識也不一樣......知識的產生是通過不斷構建理論並接受現實檢驗,而不是通過速度越來越快的算法來實現的。消化互聯網上的海量信息不足以讓AI擁有全知能力:大數據仍然是有限的數據,而宇宙的知識卻是無限的”。

在平克看來,人工智能取得的進步不是來自於它們對智力機制的理解,而是來自於處理速度更快、能力更強的芯片和豐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就跟其他任何技術無異。它的發展是漸進的,目的是被用於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在投入執行任務之前,它會經受嚴格測試,並總是會在效能和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儘管世界依然存在著挑戰,但平克認為人類應該對世界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心懷感激,還要以樂觀的心態看待未來:完美的世界不可能存在,但憑藉知識的武裝,它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與傳統科技發展的軌跡一樣,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樣不可逆。因此,培養正確的對於人工智能的認知十分重要。事實上,人工智能既非天使,更非魔鬼,只是技術迭代到一定過程,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而產生的“果實”。從長遠看,目前的人工智能也只是階段性成果,因此過度的樂觀和悲觀都沒有必要。明確技術發展的邊界,以“共同體”的包容性,有條件地發展新技術,才能夠使其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