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是東北滿族人,會說東北話嗎?

王若雲


清朝皇帝當然不說東北話了。


東北話是現代的北方官話方言。何為官話?就是英語的mandarin,普通話漢語的意思。

清朝皇帝即便說漢語,那也不可能帶著東北腔,你要問會不會與今天的北京話類似,這還稍微值得探討一番。

大家可以聽聽溥儀在東京審判時的講話: 。相信聽完後會得出明確的答案。

清朝皇帝既說漢語,也說滿語,有時候還要說蒙古語、藏語等等。例如,較為博學的乾隆皇帝就精通多門語言,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

“乾隆八年,始習蒙古語;二十五年平回部,遂習回語;四十一年,平兩金川略習番語;四十五年,因班禪來謁,兼習唐古忒語”。

通過學習這些語言,乾隆得以應對來自國家各個地區的地方領袖。

最後,我要再說明一下:東北話與滿語沒有關係。

作為漢語的一種方言,東北話與滿語之間存在根本上的區別。就以圖中的滿文上諭為例。起首第一句的滿文是:

hūwaliyasun tob i jakūci aniya ilan biyai orin ninggun de hese wasimbuhangge.

翻譯成漢語:雍正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奉上諭。

大家覺得滿語和東北話有一丁點相像的地方嗎?


HuiNanHistory


這個問題很簡單。在當代移民外國的華裔,一代二代不會忘本都還會說漢語,但是三代四代之後的子孫可能就完全西化不會說漢語了。但是在中國古代,祖宗家法,恪守繼承,長修自保,應得榮興。也就是說古代的中國人很尊崇祖宗家法祖訓,對清朝的滿人來說,滿語肯定是不能忘掉的。可除了滿語之外,久居東北,滿族人的祖先說東北話麼?答案是否定的。

先看兩個百科解釋

東北話的形成:歷史上,東北地區的漢族主要來自河北北部(原熱河省)移民北遷與部分山東闖關東的移民,這些移民的口音受到東北當地的滿語、蒙古語的影響,逐漸形成東北話。

闖關東:19世紀初,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史稱“闖關東”。

從這兩個解釋可以看出:現在的東北話形成於闖關東之後,闖關東發生在19世紀初,這也就是說17世紀中葉,清朝入關時還不存在什麼東北話,所以滿人祖先即使生活在東北,他們講的也都是滿語。

當然,滿族人在清代200多年中,除了說自己的傳統語言滿語之外,也逐漸學習了漢語,因為這是統治漢人的需要,你作為一個統治者連被統治階級的語言都不通,還怎麼統治?

這裡又引出一個問題?滿族皇帝們學習和日常所說的漢語是哪裡的口音?

清代請的帝師都是當朝的名師大儒,那學習的漢語當然也是根據這些大儒們的口音,五花八門啥都有。後來在雍正朝,清朝開始在全國推行以北京音為基礎的官話,那之後的皇帝漸漸的都說的是京味兒十足的漢語了。

現存的歷史影視資料裡,還能聽到1946年8月溥儀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時的錄音,很明顯的是老北京內城標準口音,所以大家想象中的滿口東北大碴子的清朝皇帝是完全不存在的,清代的皇帝根本不說東北話。

大概就是這些了。


不定期出沒於歷史問答,喜歡請加關注,謝了。


蹲村口的李大爺


據《清史稿》清朝太祖“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號其部族曰滿洲。滿洲自此始。”由此確定清朝皇帝居住在東北,那麼清朝皇帝是不是說東北話呢?個人認為應該不是。

努爾哈赤作為女真人的後代,女真人是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沒有什麼交流,推測應該不是不懂漢語;後來女真族建立的金被南宋和蒙古所滅。歷史上來看,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后多為蒙古族,除了政治發展的需要外,還有就是他們的地緣比較接近,語言溝通方面應該是不存在障礙的。

從文字形成的角度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滿文與蒙古語言是一定淵源和聯繫的,滿族文字本身就是蒙古文字母基礎上加以改進的拼音文字。滿族語言、滿族文字至今還存在,雖然使用的率不高,甚至瀕臨滅絕。一些科研機構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也已經開始採取搶救性的措施著手研究和保護。

滿語的口語與書面語基本一致。愛新覺羅建立清朝以後更是把滿文定為官方使用的文字,尤其是清朝前中期奏摺、公文要求是滿文書寫;就是日常生活中滿文也是主要使用文字。

官方語言交流的可能性沒有了。那麼民間的交流方式是否行的通呢?民間也是一樣行不通,大家在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清朝時漢族女子不得進宮是祖制,滿漢不通婚的長期習俗,更是關上清朝皇帝學習漢方言的大門。


我是駱瑜


清朝的皇帝還真可能說的就是東北話,第一,東北話裡有大量的口語實際上就是滿語,


第二,網上有幾段是溥儀演講的真實史料視頻,去找來看看,可以聽出溥儀說的就是東北口音,根本不是北京話,

第三 ,實際上文字官話和口語基本上是兩回事,比如東北人寫文章口語化較少,

即使如此,從康熙批閱的奏摺上還是可看出一二。如“專治瘧疾……連吃兩服,可以出根”。這其中,“可以出根”實為“可以除根”,而東北話講“除”就是第二聲的“出”。還有,比如“解京又費一凡事,不如存庫……”,這其中“費一凡事”,實為“費一番事”,用東北話講“番”正是第二聲的“凡”。

第四:據宮女回憶錄裡說 ,慈禧激動的時候會用滿語罵人,對清朝皇室來說,滿語才是第一語言,這樣夾雜了大量滿語的東北話真是滿清皇室不二首選.


ThornHeart139483765


不知提問者指的是什麼時候的“東北話。如果是今天東北人說的“東北話”,那他們肯定不會!

滿人入關以前(三百八十多年前)、和入關後相當長時間,東北很少有漢人居住。當時東北境內的居民,都是我們今天的少數民族。主要有滿族、蒙古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這些民族都使用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

真正的“東北話”出現在清中葉以後,河北、山東、河南的一些破產農民“闖關東”,到東北來種地、伐木、淘金、挖參…討生話。清朝統治者怕“祖宗發祥之地”的風水被流民破壞,嚴禁“闖關東”這種行為,為此,曾築“柳條邊”派兵駐守,進行限制。故,闖關東,很長時間都是零散行為,不具規模。東北有很多地名,如“四馬架”、於家窩柵、孤家子、兩家子、三家子…。都很生動地描畫出當時東北居民聚落的情景。沒有規模的人群,何談系統的語言!至清末,四夷列強侵凌日甚,朝庭勢衰力微、而晉、冀、魯、豫等地又生態惡化、民不聊生者日甚。於是關東“邊禁”蕩然,東北大地上漢族人日益多了起來。但是系統的“東北話”的形成,大慨還是要推到民國以後,也是張三操著山東腔、李四拖著河北味兒…,只是彼此都能聽懂罷了。東北話真正成型,應該是偽“滿州國”成立以後的事了。

大多數清朝皇帝在世的時候,今天的“東北話”連影子都沒有,他們做夢都夢不到,怎麼能會說呢!

有人說東北話中夾雜有滿語詞彙。這是完全不用大驚小怪的事實。族群的融合必然導致語言的融合,如同邯鄲、邢臺一帶的河北人說話有河南味、撫寧山海關一帶的河北話同遼寧的綏中話相似一樣正常。事實上東北話的土語裡,不僅有滿語詞彙、還有蒙語、朝鮮語、俄語…等詞彙。完全沒有必要奇怪。

最近、網上有一股邪風:說普通話是“滿清土語”、是“帶有遊牧民族DNA的東北土話”、“是滿清遺老遺少說的土語”……。對惠國利民們普通話進行惡毒的攻擊。其言語歹毒,論據荒唐。非要把普通話“帖”上滿清的標籤,還大言不慚地說自己講的方言是“正宗的古漢語”。我己經遇到幾個了,雖然經我嚴厲批駁,一個個都語無倫次,倉皇逃跑,但人還在,心不死。這是一種該引起“國家安全部門”警惕的危險傾向!



橡木桶61955766


現在的東北話是滿族等東北少數民族與外來人員,如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等混雜形成的語言,當年的皇上肯定不會說現在的東北話。不過東北話現在也有很多是滿語,比如尦liao一聲,就是跑的意思。


威風徐徐十全十美


清朝的皇帝龍興之地源自關內,後來由於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為紅顏,滿清入關,逐鹿中原!到後來建立清朝。算起來共有十位皇帝。努爾哈赤的時候還是叫女真,他肯定是不會說東北話,因為他那時女真族都在深山老林。後來皇太極改變族群為滿族,說滿語。入關後,接收明朝國土國器以及大部分漢臣,這個時候,這些皇帝都會說漢語,甚至會寫漢字。畢竟清朝號稱是傳承大明,華夏文化還是要接受。而且當時的中華文明本來就是整個亞洲膜拜的!

所謂的東北話其實都是19世紀闖關東後形成的,大部分都是山東直隸老百姓。而這個時候已是清朝末期。

綜上所述,清朝的皇帝雖然是東北人,但是都不會說東北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