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作物燒苗的3大原因!看完別再犯錯了!

種地人開篇:很多農民朋友在施肥過程中應該遇到過燒苗相信,作物燒苗一方面是施肥方式不對,另一方面是肥料選擇不對!今天我們就圍繞作物燒苗問題做相關討論!

造成作物燒苗的3大原因!看完別再犯錯了!


作物燒苗的原因及原理

一,施肥方式不對導致燒苗:化肥施用量過大或是肥料距離作物根系太近。

作物燒苗原理:施肥增加了土壤水中鹽的濃度,或是化肥與根系直接接觸,使得根系周圍土壤養分濃度過高,本著水分是從低濃度向高濃度方向流的原理,根系中的水分外流到土壤中,使種子或幼苗的根中的水外流,造成燒苗。

造成作物燒苗的3大原因!看完別再犯錯了!


燒苗會使植物表現為生長停止或明顯減慢,植株葉片發黃,質地變軟,邊緣捲曲,葉片尖端逐漸枯黃,莖也會表現為節間縮短,顏色變黃。

二,肥料選擇不對導致燒苗

筆者在下鄉時時常能發現,有農戶使用未處理發酵的生糞,生糞下地等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會產生二次發酵升溫,此時會導致作物燒根燒苗!嚴重者會死顆!

造成作物燒苗的3大原因!看完別再犯錯了!

三,有的化肥,如碳銨在氣溫比較高的情況下施用,容易產生大量氨氣,燒傷作物葉片,輕者作物下部葉尖發黃,重者全株赤黃枯死。又如,在旱地育苗床,施尿素或其他速效性化肥時,蓋上農膜,膜上的露珠因肥料濃度大,滴於稻苗葉片上,滴一點便形成一個燒傷似的葉斑。

造成作物燒苗的3大原因!看完別再犯錯了!


如何預防作物燒根燒苗?

1.先造墒澆水後移栽定植

不少菜農習慣先把有機肥撒在棚內,再撒施化肥,然後耕翻,平整後起壟定植菜苗,而後澆水。這樣做很容易使蔬菜幼苗根系和肥接觸,造成燒根、失水,或者氨氣中毒。若先澆水再移栽,肥料經過了水的溶解和稀釋就不容易再產生氣害,也不容易因燒根造成根系失水。

因此建議,先澆水造墒,然後栽苗,再用氨基酸腐殖酸肥液灌根,注意7~10天灌一次,連灌3~4次。菜農也可將過磷酸鈣、鈣鎂磷肥與農家肥混合堆漚,然後再施用,不僅安全,而且肥效好。

2.施肥配比要合理

在瓜果蔬菜生產過程中,氮元素是植株形成的關鍵,磷元素、鉀元素是果實形成的主要元素。據有關資料介紹,瓜菜產量形成要素中磷、鉀比例為1∶2~3,利用率分別是20%~30%、50%~70%。因此,在施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多施鉀肥,合理配施氮肥、磷肥,這在坐瓜果之後尤為重要,愛偏施磷酸二銨的現象一定要避免。並且,要合理配合施用生物肥,以調控營養供給。

3.先噴藥後澆水

如果澆水在前,而防病蟲與營養調控在後,那麼一方面植株營養生長過剩,生殖生長不足,輕者節間長、葉片薄、莖稈細,重者落花落果;另一方面,由於澆水後棚內溼度加大,易使疫黴病、腐黴病、霜黴病等病菌繁殖加快,致使病害加重。因此,必須先用藥預防病蟲害,用抑制劑調控生長勢,然後澆水施肥。

4.肥料施用遵原則

首先,必須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 其次,有機肥必須腐熟。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如雞糞,帶有大量的鹽類、病菌和蟲卵等,增加病蟲防治的難度和成本,且容易造成蔬菜燒根燒苗。

最後,重點講一下硫酸鉀型和氯化鉀型複合肥使用注意事項

硫酸鉀適用於忌氯作物:菸草、茶葉、馬鈴薯、甘薯、甜菜、甘蔗、西瓜、草莓、蘋果、梨、柑橘;鹽鹼地、大棚保護地——以上作物和土壤適用硫酸鉀型複合肥。

氯化鉀適用於喜氯作物:棉花、水稻、獼猴桃——以上作物及水田適用氯化鉀型複合肥。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了,希望有用!感謝大家關注種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