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CT对人体致癌的概率有多大?

LCLM狼财馿貌


我们对于CT是又爱又恨,CT对于诊断临床某些疾病确实很好,尤其是我们骨科涉及的关节的时候需要做CT观察小骨片的移位程度,当然骨干的骨折一般X片就够了。除非特别复杂的需要加做CT来进行三维重建。

CT是好,但是不能多做,CT的电离辐射有害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CT电离辐射的危害

CT检查的X射线辐射剂量相对较高,层数越多的螺旋CT辐射越高,CT的电离辐射已经接近我们已知的增加癌症发生率的阈值水平了,也就是说接近或超过可增加癌症发生率风险的临界值了,CT检查不同的部位辐射剂量不一样,一次胸部CT约300张胸部X片的辐射水平,一次多层螺旋CT冠脉血管造影更多,相当于约700张胸部X射线平片的剂量。

小孩对于电离辐射是比较敏感的,这和小孩的生长发育旺盛有很大关系,有学者研究显示儿童1岁时接受腹部CT辐射患癌症死亡的危险性是0.18%,这个是高于接受自然辐射患癌症的病死率的,大家可能有点不懂,也就是说我们自然界是存在辐射的,这些辐射一样会引起患癌病死率,只是小孩在接受CT后再加上自然辐射,死亡危险性是有所增加的,虽然增加幅度并不算大。

减少CT辐射的策略

1.CT检查有其适应症,在别的检查可替代的情况下可优先做其他检查,如果别的检查无法替代,才考虑做CT。

2、CT检查过程中做好防护:包括患者家属的防护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护,最好都穿上防护衣,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3、放射科医务人员或者其他从事核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携带放射剂量笔,定期监测辐射暴露剂量。

4、孕妇禁做CT,小于2岁的小孩做CT要慎重。

5、如果需要做CT来明确诊断,遵医嘱就行,毕竟CT虽然有风险,CT对于内脏肿瘤、骨关节部分骨折、颅内出血等疾病敏感性较高,准确性较好,在临床上常常选用CT,因为别的检查有时候确实无法替代。

所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误诊误治也是比较吃亏的。

本文由放射科杨医生指导,关注【骨科木匠刘医生】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骨科木匠刘医生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放射科医师。目前CT的广泛普及,很多老百姓都听过CT,很多也做过CT。CT检查有辐射,但是目前CT检查在医疗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CT可以快速诊断出病情,特别是危急症,为患者治疗赢得了时间。这是CT造福人类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它有辐射,短期多次的检查,有可能会致癌。但是医疗上的CT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恐怖,做了两次CT就担心自己会长癌的想法是没必要的。

常见X光和CT检查部位的辐射剂量

想必大家都做过胸片,做一次胸片的辐射剂量是0.02msv,我们以胸片作为参照,来看看做每一个部位的检查会有多少辐射。


如图所示,msv是辐射剂量的单位,在常规的X线检查中,胸腰椎的剂量是最大的,达到了1msv,因为椎体是骨头,加大剂量才能把骨头拍出来。这是CT常规部位的辐射剂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来,CT的辐射比X光要大,其中做CT增强或者CTA的辐射比单纯做平扫的要大,因为平扫只是扫一次,而增强或者CTA需要扫多次,比如做腹部CT,平扫只需要扫一次腹部,但是增强有三期,需要多扫三次,所以剂量就相应的增加了。

自然界中有本低辐射

做CT检查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因为自然界中,辐射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受到自然界的辐射,这种辐射称为天然本底辐射,通常约为2.0-3.0mSv/年 (mSv为衡量辐射剂量的一种单位)。

如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每天吸20支烟年0.5-2mSv;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 我国放射防护基本标准中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最高不应超过50mSv(5rem)。每年平均的剂量不应该超过20mSv。放射工作人员每日工作均需要佩戴剂量卡,检测辐射,每季度检测一次。而对于公众人员,并没有专门的辐射剂量卡。

如何理性对待CT检查?

CT检查在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方面,有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就是说,剂量达到很大时(几百msv),会增加致癌的风险,但是医用检查的CT几到十几msv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辐射。随机效应是指出现癌症的也是随机的,并不能说照了就会得癌。

一年两次的CT体检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应该避免短时间一个部位的多次照射。人体需要时间去修复,照了CT一个月之后,人体就已经恢复了。当然如果能不照就最好。有人会说,医院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天天做CT复查,是不是照太多了?如果医疗上有必要做的,建议还是要做。因为救命要紧,这时候担心辐射的事情就是多于了。

照射多,不一定就会长癌,而不照射的人,也会得癌。我们作为放射工作人员,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员工,每年都给自己一次性扫个头胸腹部的CT。作为专业的放射人员,因为了解,所以才不盲目的惧怕。

另外,孕妇尽量避免照CT,特别是前三个月。在做CT的时候,可以用防护服遮挡非照射部位,特别是腺体器官,比如甲状腺和性腺。小孩做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防护,一般的医院都会做到。对于陪同做CT检查的家属,可以穿上防护服。每一间检查室,都已经配备了防护服,比如铅衣,铅帽和围脖等。


小影大夫


从1971年医生开始使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以来已经将近50年了,CT有助于创造出比传统x射线检查图像更详细的三维图像。但是,研究人员一直担心CT医学成像会增加病人罹患癌症的风险。CT扫描仪用x射线轰击人体,是一种电离辐射,可能破坏DNA并产生突变,增加细胞癌变概率。

CT扫描的辐射剂量

一次CT扫描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也是传统x射线的150到1100倍,或者相当于自然环境中大约一年的辐射剂量。每个人每天都暴露在电离辐射中,来自周围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在一年内,一般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大约是3毫西弗(mSv),而每一次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是1-10 毫西弗(如下图)。

CT扫描的致癌概率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估计,在2007年,美国进行了7200万次的CT扫描,预计可能导致29000癌症病例,相当于一年确诊170万癌症患者的2%是由于CT扫描诱发的。2009年,旧金山医疗中心的一项研究则计算出了一个更高的风险:每400到2000例胸部CT检查就会导致一个癌症患者。有些器官对辐射的敏感度要高于其他器官,如乳房、肺、甲状腺和骨髓都有快速分裂中的细胞,所以它们比其他身体部位如大脑更敏感,儿童一般认为比成人更高。

最近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发表的研究结果中揭示CT扫描可能增加脑癌风险。在儿童和年轻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和脑肿瘤。在1979年至2012年期间,荷兰共有168394名儿童接受了一次或多次CT扫描,总体癌症发病率比预期高1.5倍。对于脑肿瘤,最高剂量致癌风险增加到2到4倍,但是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CT扫描与白血病的关联。但是研究人员警告说,这种CT致癌风险关联可能部分是由于关系混淆,因为本身CT扫描有时被用来识别与肿瘤风险;这些孩子进行CT扫描的原因可能与他们患癌风险有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多数科学家对CT扫描致癌风险的估计主要依赖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的长期幸存者的癌症发病率。爆炸发生几年后,研究人员就开始追踪12万名幸存者的疾病和死亡人数。研究结果证明,辐射的致癌风险取决于剂量,即使是非常小的剂量也会增加患病几率。根据这些数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估计,暴露于腹部CT扫描(10毫希弗)的剂量会增加0.1%患癌终生风险。根据同样的基本信息,FDA得出结论,10毫希弗的死亡风险增加了0.05%。

CT扫描好处大于风险

一般人一生中癌症自然发病率大约是20%左右,因此从CT扫描中获得癌症的几率非常低。对大多数人来说,CT检查值得冒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CT扫描极大地提高了诊断能力,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危险的健康问题,好处大于风险。


科学闰土


做CT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事情,即使你没有做过CT,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可能要用到它。CT技术的进步的确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大家可能也都听说过CT致癌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对是错呢?

首先,张大夫也认为CT在诊断疾病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是医疗必要,我认为你就放心的做,一般不会因为做了一次CT就罹患癌症。但是如果不是医疗必要,还是别做,毕竟CT带来的电离辐射,的确有增加肿瘤发病率的风险。下面张大夫给大家说说CT致癌的相关事情。

1、为什么说CT可能致癌?

查询文献可以发现国外的确有一些关于CT的致癌的相关研究,CT释放出来的电离辐射是有可能诱发身体某些基因组发生不稳定的变化的,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这种不稳定变化可能遗传到复制的子代中,并可能这么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样,即使在受照细胞本身未发生遗传变化,但照射已使细胞处于一个可能发生癌变的临界状态,这样一来,子代细胞中发生肿瘤突变频率就增加了。这种变化可能会提高肿瘤发病率。

2、为什么只说CT致癌,而没人说照X线检查致癌?

因为CT 的辐射剂量是X 线检查的数百倍,一次X线的电离辐射剂量并不会提升到致癌的程度。但是CT检查电离辐射远远大于X线检查。所以,可以说检查影像诊断领域的电离辐射,绝大多数是由CT 产生。国外有研究显示,公众受照辐射剂量增1000mSv,其癌症发生率就会增加4.1%。

3、国外研究是怎么认为的?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一些专家曾经认为:在英国75 岁以上人群累计癌症危险的 0.6%归因于诊断性放射线,这其中主要是CT检查带来的。 英国、美国和荷兰的CT使用最少,诊断性放射线量也就最低,因此诊断性放射线所致累积癌症发病率较低,研究显示大概只有0.4%的癌症病人可以归因于诊断性放射线。 日本这个国家使用CT检查较多,诊断性放射线量是英、美等国的3倍,也是放射线所致的癌症发病率远远高于上面几个国家,大约在3.2%左右。

4、是不是CT越好,辐射量越大?

随着64层螺旋CT甚至更高级别的CT逐渐普及,检查层厚的越来越薄,图像越来越清晰,可以查的项目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可是,伴随而来的是受检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越来越高。

以上是张大夫查阅文献看到的一些相关知识,整理出来,还是建议大家该做CT时一定做,不该做的时候没必要拿着CT进行常规查体。做一次CT不至于致癌,但是没必要的CT可以完全不做,毕竟做多了CT有可能增加肿瘤风险。


张之瀛大夫


很多人会拿出数据告诉你,一次CT的辐射剂量是多大,一次胸片是多大,然后对比,并且告诉你,一次胸部CT的辐射大概是一次胸片的100倍,甚至是400倍那么多。换句话说,做一次CT,等同做了几百次胸片的辐射量。


看起来是很可怕。其实没那么可怕。


没错,辐射是会致癌,这没毛病,最开始我们刚发现了X光的时候,发现这个光线能拍照,比如拍了一张手,能清晰的看到骨头(因为不同组织密度不同),很兴奋,影像科医生不停地给病人做X光检查。的确帮助到了临床,但是有人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因为怎么这么多影像科医生得了癌症呢,后来仔细分析才知道是X光影响了影像科医生,导致了基因突变,发生了癌症,这个癌症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防护材料,并且设法减少辐射的剂量,否则,现在就没有人从事影像科工作了。


但是,一个人一年做一次CT,这个频率不算高,一般来说不会影响太大,但是具体的致癌率是多少,我相信是没有这么详尽的数据的,因为一个人致癌了,你不知道到底是这次的CT辐射引起的,还是别的原因引起的,对吧。甚至有些人一辈子就做了一次CT,这并不会对我们造成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该做的CT一定要做,不要畏惧辐射。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了。


李鸿政医生


致癌肯定是来源于辐射,曾经有人为了排除肺癌等疾病,建议把CT检查列入每年的体检计划,这其实是目前来说绝对不建议的!


做一次CT对人体致癌的概率有多大?

毫无疑问,拍一张CT的辐射量,相当于让你拍了400多张普通X光片的辐射剂量!因为普通X光相当于我们去给人物拍照片一样,纯属表面拍了一张,而拍CT的话,就是相当于把人分割好几层,然后拍拍拍,来个好几张,分层看,实在还不懂,就想想千层蛋糕或者面包切片!

但是比X光辐射更大,依然在临床上使用广泛,离不开也是有原因!除了它比普通X光要清晰以外,最重要它是分层的,尤其是在一些脑部疾病如肿瘤、出血及梗塞以及腹部肝、肾自己胸部肺等实质脏器占位性病变等检查效果比较好!


不过广泛使用不代表滥用,做一次CT对人体致癌概率可以说极低,甚至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做一必就致癌的病例!但是做多了,做的时间越久,你身体受到的辐射量肯定是成正比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身体本来就比较虚弱的来说,有点像慢性自杀,所以在国外,实际上CT检查很多的作用于一些真怀疑有相关疾病的患者使用,健康人是不建议使用的,更没有说把它当做“年度体检项目”的!

但对于CT检查的辐射,我们要懂得一个常识,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医院放射科拍片门口等待时候,你会发现门上贴着几个大字提醒“当心电离辐射”,注意,注意,罪魁祸首是“电离辐射”,实际上,它跟我们平时生活所说的辐射是不一样的,生活中网络、手机、用的wifi,电信基站等等是属于“电磁辐射”,区别最大的是:有害的是电离辐射,而不是电磁辐射,因为电离辐射是与放射性元素有关的,不然你以为医院的“放射科”名字是瞎取的嘛!而电磁辐射是无处不在的,整个宇宙都有,是无害的我记得小时候最好的例子就是当时乱吹的孕妇穿的防辐射服,这典型的后来被证实是骗人的!



所以,不要有事没事去把隔壁家的网线拔了,那是无害的,有事的应该是有事没事就觉得自己应该拍个CT检查下,跟医生说这个准,达到一定剂量真的有害!


医学小侦探


现在大家去医院看病,有很大的机会去做CT。有时候医生还没叫病人去做CT,病人自己也会提出去做。因为CT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然而,也有人担心CT做多了会致癌。这样的担心有没有必要呢?

之所以说做CT会有致癌的可能,是因为CT是靠X射线工作的,和拍片子的X光机一样。这是一种电离辐射,会损伤细胞,其中包括损伤遗传基因。部分损伤的基因在传代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癌变。而且这种癌变的可能是和X线辐射剂量成正比的,射线剂量越大,致癌的可能性越大。一次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不超过0.2毫西弗特,而常规CT的辐射剂量为胸片的10到100倍!所以担心CT致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做一次CT所承受的致癌风险还是非常小的,一般来说,辐射剂量达到1000毫西弗特,致癌风险有4.1%,而一次胸部CT平扫的剂量不超过5毫西弗特,癌变的机会是非常非常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频繁反复做CT,风险就不能忽视了。所以,如非医生认为必要,否则不要做CT。

由于空气污染、吸烟等原因,现在肺癌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肺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发现的早晚。普通胸片很难发现早期肺癌,所以现在很多的体检套餐当中将胸片换成了CT,确实发现了许多早期、极早期肺癌,甚至是小到5毫米的原位癌都能发现,挽救了不少生命。然而,也有不少人担心CT的辐射大,拒绝体检做CT。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体检用的CT是低剂量螺旋CT,辐射剂量只有常规CT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一到两年做一次完全没问题。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得更多营养健康资讯。


福爸聊营养


门诊总能碰到主动要求做CT的,说CT准。

王医生说:CT对身体有危害,需要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做,而并非想做就做。


第一、辐射量

一次常规的X光胸透辐射量为0.01~0.15毫西弗特,胸透辐射剂量:1.1mSv,乳房X光照射的辐射量为3毫西弗特,牙齿X光照射只有0.005毫西弗特。一次对胸部的CT扫描,辐射量就达到10~15毫西弗特,相比之下,过多的CT检查,的确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二、致癌性

CT释放出来的电离辐射是有可能诱发身体某些基因组发生不稳定的变化的。在受照细胞本身未发生遗传变化,但照射已使细胞处于一个可能发生癌变的临界状态,这样一来,子代细胞中发生肿瘤突变频率就增加了。这种变化可能会提高肿瘤发病率。


第三、把握适应症

滥用CT检查现象却屡见不鲜,患者稍有问题,即做CT检查,有人甚至在一个月内检查数次,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且很有可能引起辐射损伤。 因此,我们应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能用非辐射方法的就用非辐射方法,能用拍片解决的就不用CT检查。

第四、CT适应症

1、神经系统病变:颅脑外伤、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等。CT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脑梗塞等有很高价值,急性出血可考虑作为首选检查,急性脑梗塞特别是发病6小时内者,CT不如MRI敏感。

2、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包肿瘤、心包积液等的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有肯定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并可做定性诊断。

3、胸部病变:对于显示肺部病变有非常满意的效果,对肺部创伤、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均匀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4、腹部器官:对于实质性器官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肾上腺等器官显示清晰,对于肿瘤、感染及创伤能清晰的显示解剖的准确部位病变程度,对病变分期等有较高价值。

5、盆腔脏器:CT已成为卵巢、宫颈和子宫、膀胱、精囊、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的诊断。

6、骨与关节、肝脏病变。

总之,医生一定要严格把握CT适应症,老百姓也不要以为CT准确,就反复多次查CT,尤其注意育龄妇女、孕妇及婴幼儿更要尽量避免CT检查,防患于未然。


心血管王医生


CT的辐射比自然界中接触到的辐射要高,但是要对身体造成伤害还得暴露在这种辐射下相当长的时间才行。CT仪器所放出的X线是高能量粒子,穿透人体时确实有可能会对人体细胞产生一定破坏。小剂量的X线所产生的破坏可被自身细胞很快修复,即便不能修复,损坏的的细胞也会被体内免疫系统清除,因此不会产生大问题。

另外,CT检查可以帮医生更精准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举个例子,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人,偶尔会在症状上出现相似性,,假如没有CT这种影像学的检查,是很难做到对症治疗的,甚至还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总的来说,只要不是天天拍CT、重复拍CT,就完全不用担心致癌,偶尔一次CT的辐射量是在安全范围内的!今日头条——综合内科张医生


最后,再为大家科普一下可能会致癌的食物:

1、腌制食品:咸鱼、咸菜、咸蛋等;

2、烧烤食物,其内含有强致癌物质;

3、熏制食品: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4、油炸食品: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

5、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

6、隔夜熟白菜和酸菜;

7、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8、反复烧开的水:含有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值得一说的是,合理的膳食结构、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防治癌症的有效措施。


综合内科张医生


每天总能看到类似很多的关于电离辐射的问题,总是在强调它的辐射危害性。

还是那一句话"凡事有利有弊,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个头部外伤、意识不清醒的车祸病人,需不需要做CT排除脑出血,不做就可能得不到明确的诊断,耽误治疗,危急生命。这时候不会去考虑辐射不辐射了吧。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吧。别一天揪住辐射不放了,空气污染就不呼吸了,就不致癌了?

CT的发明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滥用不滥用不是CT的错。

每个部位、每个人个体差异接受或吸收的辐射都有些差别,另一个吸收系数,每个部位吸收系数不一样。所以题主这个问题真的没法确切回答。

在一个辐射所致的危害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简单可以理解为达到阈值既发生。随机效应简单理解为买彩票,一年买个三五次都能中?这概率有多大。

太多的回答列举了很多数据、数字,有多少看了能记住数字或者能彻底打消心里的疑问。说到底还是"可能",所以存在即合理,合理运用,不要过度放大劣势,正确对待。

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