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量少,寶寶又不願意吸,怎麼辦?

用戶68736148


很多媽媽,本身母乳豐富,卻因“操作不當”而導致媽媽和寶寶都受苦。母乳是越吸越多的,寶寶不願意吸多半是因為哺乳姿勢問題。

你的抱娃姿勢正確了嗎?

你說你在母乳餵養,可寶寶都夠不著你的乳房,推薦以下幾種哺乳姿勢,媽媽和寶寶都不累:

  • 嬰兒的頭與身體呈一直線

  • 嬰兒的身體貼近母親

  • 嬰兒的臉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

  • 如果是新生兒,母親不僅要托住頸部還要托住臀部


寶寶的含接姿勢正確了嗎?

有些媽媽反映說:“寶寶不愛吸,我也喂得乳頭痛,心累啊啊啊!”乳頭痛得撕心裂肺,寶寶還吃不飽,確實痛苦。但依然是你搞錯了!

哺乳時媽媽先用乳頭觸及寶寶嘴巴的周圍,使嬰兒建立覓食反射。當寶寶的嘴張到足夠大時,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寶寶嘴中。

當寶寶下唇外翻,舌頭勺狀環繞乳暈,面頰鼓起時,你的母乳餵養就成功了,此時還能聽到寶寶吞嚥的聲音。如果只讓寶寶含著乳頭,就很容易導致乳頭疼哦。


兒科醫生鮑秀蘭


增加奶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多吃湯水大的食物,乳汁中有差不多接近百分之九十的水分,媽媽如果缺水,乳汁自然就會減少。多吃流質的食物如雞湯、鮮魚湯、豬蹄湯、排骨湯、菜湯、 豆腐湯等,提高奶水質量,每餐都應保證有帶湯水的食物。



2、多休息,每天保證8小時以上睡眠,避免勞累。

3、保持好心情,多和家裡人溝通,調整好心態,舒緩壓力,樹立母乳餵養的自信心。

4、寶寶多吸吮,堅持頻繁吸吮(24h內至少10次),吸吮時將乳頭和乳暈的大部分同時含入嬰兒口中,讓嬰兒吸吮時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既能使乳汁排 出,又能有效刺激乳頭上的感覺神經末梢,促進泌乳反射,使乳汁越吸越多。如果寶寶不愛吸吮可以在寶寶吃奶前喝杯熱水,或者熱敷乳房,也可以提前用手按摩一下,擠擠奶,迫使奶陣提前到來,寶寶吸吮的時候發現有奶會吸得容易和有信心。



5、自己催奶,用熱毛巾熱敷乳房(漏出奶頭乳暈),然後按摩乳房一兩分鐘,然後擠奶,多次重複,人為的用擠奶代替寶寶吸吮刺激泌乳反射,大腦會認為是寶寶在吸吮,且需求量大,就會分泌更多的乳汁,連續堅持三到五天,基本可以建立供需關係,實現追奶。

【寶寶的口糧】頭條號致力守護寶寶的口糧,提供專業的母乳餵養指導,高品質奶粉選擇指導!歡迎關注、分享、收藏、評論,私信也可以哦!


寶寶的口糧


對於奶量少的媽媽來說,心酸只有自己才有體會。當了媽媽以後,誰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而母乳餵養的好處又是眾所周知的。可偏偏有的媽媽母乳多到喝都喝不完,但有的媽媽就是怎麼吸也吸不出來。怎麼辦?

首先,要堅定信心。母乳是受泌乳素刺激分泌的,也就是說,和乳房大小無關,和遺傳因素也無關。和什麼有關?就是寶寶的吸吮。奶越少,就應該越讓寶寶喝,通過不斷的刺激,使乳汁分泌。頻繁的吸吮比喝湯啊、催乳師按摩啊,都有用。

第二,如果寶寶喝著困難,不願意吸,那就適當添加奶粉,同時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來。一定要頻發的吸,1-2小時一吸,堅持下來,乳汁就會越吸越多。等量大以後,再親喂寶寶。

第三,乳汁的分泌與產婦的心情和身體條件也有關係。為了讓乳汁更多的分泌,在產後保持心情愉悅非常關鍵。如果奶量實在不多,也不用過度自責,因為寶寶喝奶粉也會健康成長的!


遼瀋名醫


感謝平臺的邀請!從寶媽這個情況來分析,確實是奶水不足了了,奶水不足你也不用擔心,現在可以追奶的辦法是比較多的,你去上網或頭條叟【郭樺錚】她的下奶辦法還是可以的,目前幫了不少媽媽。

其實現在的寶貝都是特別聰明的,我們時常都會說一句話叫“使出吃奶的力氣!”其實吃奶,孩子需要費不少力氣的,咱們換個角度去考慮,一個是奶瓶,一個是乳頭,直接給孩子吸奶瓶,隨口一吸,就出來了,而咱們乳頭就不一樣了,孩子得使勁不說,如若沒有奶水,孩子勁使得挺大,就是吸不出來,這個時候,能不急嗎?一旦著急,肯定就不想吸吮咱們乳頭了。

寶媽如果是這個情況,那咱們能做的就是堅持追奶,只有奶量恢復了,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其次,在哺乳期的寶媽,更不要嫌麻煩,追奶的方式是非常之多的,像咱們多喝點補湯呀,鯽魚湯、豬蹄湯、木瓜牛奶湯對下奶都是有很大幫助的,總的來說,要堅持追奶,不要遇到一些事情就選擇了放棄,這樣對咱們的孩子是不公平的!追奶雖然是比較漫長的,但是隻要我們選擇堅持,奶量恢復是沒問題的。

我經常遇到很多追奶的寶媽,並不是說 她們家裡窮,吃不了奶分,反而人家不差錢,就是想讓孩子吃上健康的口糧,現在這個社會,很多媽媽不選擇要二胎了,都是一個寶寶,自然都是很寶貝的!無論做什麼,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前不久,看到很多節目,談到了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有些孩子還在幼兒園,家長就給他報了很多的興趣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雖然感覺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但是殊不知孩子失去了自己最好的童年,回想童年往事的時候,除了學才藝,還是才藝。

當然,孩子教育很重要,一定要理性教育,適當放寬,對於興趣班,一個就夠了,何必給孩子那麼多壓力,孩子,健康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