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把所有的别人借他钱的欠条都烧了呢?

贫道讲历史


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要么他有独门绝技,要么他有天大的背景,要么他有宽广的胸襟,而这三条中,胸襟是支撑一个人事业能否走向巅峰的关键。而体现在一个黑社会老大的身上,这种胸襟就是大方与大度。

蒋介石曾经在筵席上谈到杜月笙时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虽然是国家领袖,我对他却忌惮三分,在上海,如果我是地上的皇帝,那么他就是地下的皇帝。”一个人要做到让国家领袖都忌惮,但又不会定点清除,说明这个人做人做到家了,因为单靠钱财和凶狠,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让一个领袖既忌惮,又不拿他怎么样,反而尊为座上客的,发生这种情况,是杜月笙做人的结果,说到底是大方大度的结果。

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误解,以为社会老大就是打家劫舍,夺人钱财,霸人妻女,其实,那些都是“小瘪三”干的勾当,真正的黑社会老大,是通过垄断大的产业链条或黑色交易而赚得盆满钵满的,抢几块小钱,让可怜的人在街头痛哭流涕,那不是老大干的营生。黑社会老大轻易不干架,要干就大规模火拼,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而原因就是井水莫犯河水。

民国时期的上海,十里洋场,遍地流金,引来天下各路神仙前来淘金。生意有明的,也有暗的,力量有地上的,也有地下的。地上的明目张胆,地下的暗渡陈仓,于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下黑色交易链条,从毒品到妓院,从钱庄到银行,黑白通吃,因此形成了上海的许多黑社会组织,其中以青帮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势力最强,青帮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被称为“上海三大亨”,让人谈虎色变。

对于这三人,时人有这么一句评价,说:“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这三个人的性格特征,在这三句话中表露无遗,也再次证明了杜月笙的大方大度,一个人被公认为会做人,必然是大方而又大度的。

当然,这里不替黑社会老大去洗刷什么,杜月笙一辈子所干的坏事无数,简直罄竹难书,他以贩卖鸦片发家,伤害的人不计其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他还出手帮助蒋杀害共产党人,并非善类。这里只讲黑老大的做人方面,杜月笙做人既大度,又有自己的底线,在许多政治大变局中,从不见风使舵,无论对前清遗老、党国高层、军阀政客还是社会名流或商界大亨,无不礼遇有加,倾力相交,政商两界从蒋介石到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等,无不成为他的密友,倘若做人方面不行,纵然再有钱去打点,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新中国建立后,杜月笙迁居香港,1951年在香港去世,临终前,杜月笙将人家向他借贷而留下的欠条全部烧毁,这些欠条都是大宗金额的,向他借钱的,不可能是几百几千的,欠条中最少的也有5000大洋,其中一张欠条甚至是金条500根。去世前这个“烧欠条”的举动,是杜月笙性格特点的一贯表现。

同时,正因为有了这个“烧欠条”的举动,也使他得到了名声,保护了后代。


帝国的脸谱


1951年8月的香港,一代枭雄杜月笙哮喘病加重,他知道自己即将油尽灯枯,加紧料理身后事。

他将财产分配完毕,又做了一件令子女瞠目结舌之事。他令女儿取来银行保险箱只有一张张借条。

这些借条最少的5000大洋,最多的竟然是500根金条。如果将钱全部拿回,那将是巨款。

可是他却看一张,撕一张,将所有欠条全部销毁。别说其子女不理解他的行为,相信很多人都会感觉诧异。

杜月笙只给家人留下微薄财产,却将巨额外债一笔勾销,到底为了什么呢?

有书君觉得,杜月笙此举毁掉的是钱,留给后人的是人脉,是无形资产。此乃有大格局之人,才有的大智慧。

且随有书君走近中国式教父杜月笙。

一,人生逆袭的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苏。其4岁时就父母双亡,应该说,他自幼就是苦孩子,受尽歧视。

苦难就是最好的老师,杜月笙通情练达的处事能力,也许就是磨难中淬炼而成。

杜月笙,14岁独闯上海滩,后得缘做了黑帮老大黄金荣的手下。

他先给黄金荣夫人林桂生当差。他靠其聪明才智,办理了几件棘手帮务,她不打赏,他亦无怨言,更不邀功请赏,居功自傲,甘心做她手下小弟。

杜月笙就是这样不急不躁,用一颗诚挚之心得林桂生赏识,并被推荐给黄金荣,从此开启了他人生逆袭之路。

一次杜月笙因功得赏钱二千大洋,他并未将其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全部分给手下小弟。

由此可见,钱在杜月笙心中并不重要,他用钱买下的是以后舍命相随的小弟。

杜月笙用诚心换机会,用钱财换真心,其不拘于眼前小利,会做人的大格局,为其赢得了人面情面场面。

他亦咸鱼翻身,一步步走到了,足以与黄金荣抗衡的大佬位置。

二,不留祸患只留人脉的杜月笙。

终观杜月笙一生,真的是人脉极广,黑白通吃。

无论是前朝遗老,还是达官贵人,亦或文化界名流都能被其征服。靠的不只是心狠手辣的霸气,更多的是其仗义疏财的侠气。

杜月笙为人之道就是,锦上添花之事别人做,雪中送炭他来做。

比如张学良、黎元洪被人人唾骂之时,他倾力收留;黄炎培生活窘迫,他每月送钱。

可以说上海滩只要认识他的人,未得过其钱财相助的人很少。别人向他借钱,他很少让第三人在场,他顾得是欠钱人的颜面。

我们试想锦上添花容易,当时热闹,可是转瞬即逝,很难让人记住。而雪中送炭却会令人一生记住恩德。

他花钱如流水,他花的是钱,存的是情义,得的是人脉。

就如杜月笙存了一辈子的欠条,他存的都是别人欠他之情。

他临终前将其撕毁,就是因为他明白,欠钱之人也非等闲之辈。比如欠500根金条之人,就是原上海保密局特务头子,这些人也不是一般的心狠手辣。

他知道这些人都是欠自己之情,只怕自己走后,人走茶凉,家人的威望不足以震慑这些人,空惹杀身之祸。

反倒不如将欠条撕毁,将其积攒一生的人脉情义,转赠给后人,令欠债之人继而感念其后人一生。

杜月笙纵横驰聘一生,洞晓人生百态,知晓人性险恶。他做人自有大格局,眼前利益不足虑,他更看重未来。

他撕毁欠条,以诚待欠债之人,破的是财,为后人留下的是“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人脉资产。

他亦想告诉后人,钱财是有价的,人脉情义才是无价之宝。

三,注重家风传承的杜月笙。

杜月笙出身贫寒,没有进过学堂,可以说是胸无点墨的粗人。

可是他渴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他不但听评书,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做人,他更礼贤下士,结交文化界名流。

就连国学大师章太炎都被其打动,时常为其讲学布道,并将其原名“月生”,改为文雅之名“月笙”。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自幼大字不识的杜月笙,竟然练就一手漂亮的小楷,其签名都是那么潇洒飘逸。我们可以想见,他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方面,真的下了苦功夫。

他人前的形象亦是斯文儒雅,一年四季皆是长衫,不管天气多热,领扣绝不解开。他与纹身、大金链子痞痞的黑帮大佬形象有天壤之别。

有书君觉得,如果杜月笙不是自幼人生坎坷,他更想成为文人,而非打打杀杀的黑帮教父。

因而,他严禁子女涉足黑帮,更注重子女文化教育,他见到子女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询学业成绩。其子女因荒于学业,都曾受过重罚。

有书君觉得,他临终撕毁欠条,也许不想将沾有血腥味的钱财留给子女。他更想告诉子女以后要靠自己打拼,挣干净钱,走文化路线。

杜月笙家教是成功的,其子女都学有所成,旅居海外,发展良好。其子杜维善更是将其收藏的无价古钱币,捐赠给国家,钱财对其子女来说亦是过眼云烟。

杜月笙传奇人生,无论功过,他视钱财如无物,令子女独立奋斗的家风传承,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斯人已逝,功过是非已如烟,任由他人说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 杜月笙旧照

在很多人看来,杜月笙是青帮老大,一跺脚整个上海都要抖上三抖,而且还敢将蒋大公子斗得灰头土脸。但是别看杜月笙这般风光,他其实出身贫困,四岁的时候就成为孤儿,由舅母抚养长大,也没钱念什么书,十四岁时就跑到水果店当学徒,后来还被开除,为了混口饭吃才选择加入帮会。那时候的上海,虽然繁华却也混乱,至于帮会更是派系林立。杜月笙最初加入的帮会叫做八股党,几乎操控了上海地区的毒品行业。

▲黄金荣剧照

杜月笙虽然不免年少狂放,却也胆大心细,很快就得到老大黄金荣的赏识。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杜月笙就和张啸林一起开设三鑫公司,垄断了整个上海的毒品交易,攫取了大量资本。具体有多少钱呢?这个公司第一年的营业额就到了6000万,而当时国民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在三亿左右。也就是说,一家私人公司的年收入,竟然达到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在那时,任何人想要在上海开办烟馆,都必须要到这家公司来报道,批准之后才可以开,而且每天必须上报营业额,以便该公司抽取提成。至于日常经营所需的烟土,也必须从这里买。如果有人不信邪,想要自己独立经营,别说发财挣钱,说不定第二天就人间蒸发了。

▲上海滩民国时期建筑

势力强大到了这种地步,杜月笙当然不肯再居于人下。于是他开始自己单干,不断开辟新的赚钱渠道。俗话说“赌毒不分家”,因此他最先想到了投资赌场。为拿到租界门口那块地开赌场,他花了将近5000万才从三合会手里抢了过来,甚至还雇人暗害了三合会在沪负责人,才算是在赌场这边站稳脚跟。在黑道赚足了钱,他逐渐开始漂白自己,不仅涉足教育、娱乐,甚至还与政界人士积极交往,慢慢获得了“杜半边”的称号。当时在上海,汽车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全上海不过1400余辆,他一个人就有九辆,其中一辆的车号是7777,非常值钱。由于杜月笙笃信“七上八下”的说法,所以别人为了讨好他,就花高价买了这一号码送给他。

▲杜月笙剧照

按理说来,杜月笙是贫苦出身,拿性命才挣来了这滔天富贵,应该是惜财如命才对,然而他却非常大方,而且特别会做人,和各方势力都相处融洽。无论是张学良、章士钊,还是卢永祥和何丰林,只要路过他的地盘,他都会倾囊相助,有什么要求也尽力满足,压根不提回报二字。这种慷慨洒脱的君子作风,令他得到许多大人物的欣赏。另一方面,他不仅对大人物慷慨,对于贫困百姓也很有善心。凡是有落难的人来杜家求助,管家询问清楚后就会发一张救助卡,拿着这张卡就可以去指定钱庄领取救急资金或者去协仁祥衣店领取棉衣棉被过冬。因此在民间百姓眼中,杜月笙是个很复杂的人,大家既怕他又敬他,认为他颇有怒目金刚的意味,是集善恶一身的奇人。

▲民国时期金条

临死之前,这位风云人物又做出一件让上海民众无比惊愕的事——他躺在病榻上,让管家当面将别人打的欠条全部烧掉,这些钱足有数亿之多,光是王新衡一人就欠他500根金。然而杜月笙就是那么洒脱,将这笔财富全部付之一炬。世人很难想象,富贵半生的杜月笙死后只留下十万元遗产,其余悉数捐献。或许是他看过人生极恶,也享受过天大富贵,到头来看开一切,决定轻松来轻松去罢了。但不论如何,这只是一种猜想,杜月笙的真实动机却一直无人能解。

参考文献:

《杜月笙传》


趣观历史


杜月笙晚年,疾病缠身,加上上海被日本人侵占,他于是就移居香港,但是去了香港没多久,杜月笙就病危了,在临死之前,他让儿女打开保险柜,拿出了多的像一本书似的欠条,放在火盆里,当着儿女的面,全烧了。

这些欠条里面,数额最小的5000美金,数额最大的500根金条,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富可敌国有点夸张,富甲一方那是足够了。

儿女为此特别不解,杜月笙对他们说:“写这些欠条的人都颠沛流离,生死不知,也是可怜人。我死后,这些欠我钱的人,想还的,看到我的子女过的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你们要是拿着欠条去要,不仅要不来,还会惹上杀身之祸,这些欠条就是催命符”。


杜月笙,对人死如灯灭和人走茶凉这两句话,理解的特别透彻,他在大上海见识了多少浮浮沉沉,对人情交际把控力特别深。

一生富有传奇性的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只给儿女妾氏留下了十一万大洋的资产,这和当年他在上海滩的钱财相比,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正是这种人生智慧,杜月笙的后

代是上海滩三大亨后代之中,下场最好的,不得不说杜月笙看透了人生,风云人物就算死了,也会被别人津津乐道。

对杜月笙有不同见解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评论交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贫道讲历史,贫道拜谢了!!!


贫道讲历史


杜月笙在三十年代上海滩,可谓是一方豪杰,有“黑帮教父”之称。但是在晚年的时候生活非常窘迫,1951年的时候杜月笙病情突然加重,自知时日无多的杜月笙叫人取出存放欠条的包裹,并让家人把他们全部烧了。

其实杜月笙这样做是最明智的。问他借钱的人三教九流都有,如果让子女追债,说不定会遇到很大的麻烦,甚至有性命之悠,毕竟杜月笙的子女没有自己有能力,有名望,有镇住这些人的实力。

与其要不回来,还不如不要,这样就能够让借钱的人感恩戴德,起码会记着杜月笙的好,在他子女有难的时候会出手相助。

杜先生一身最大的本事就是会做人,能用钱换来人心的事,绝对不会不做,如果他不会做人,也就不会成为上海滩“三大亨”之首。说句不为过的话,他在“三大亨”里面年龄最小,却最厉害。


历史的流浪者


杜月笙赴港后,财产所剩无几。

杜月笙赴港后,仅带两笔财产,一是子女的教育经费10万美金,二是出售上海别墅30万美金。

子女经费交给宋子文之弟宋子良保管。在港开销皆从30万美金里出。

杜月笙在香港的开销很大,每月大概6万港币,所以30万美金很快花光,后来还需要朋友接济。

杜月笙分遗产时,将留在宋子良处的10万美金作为生活费,五位太太每人1万,长子1万,出嫁女儿4千,未出嫁女儿6千。另外在上海富豪朱汝山处有10万港币,第二天朱汝山便打来支票。

杜月笙晚年将他人欠条均烧毁,包括其中一张500根金条的欠条。并不允许子女讨债。

正所谓“大恩如大仇”,如果不记得杜月笙好的人,不仅钱要不回来,反而惹来杀身之祸。记得杜月笙好的人,就算没有欠条,也会帮他家人一把。

战国时孟尝君就曾有此举。杜月笙为自己守义,为家人换义。


五味社


说到杜月笙,一定离不开上海滩,提到上海滩,一定会想到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此三人在风起云涌的旧上海,可谓是能够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简直就是土皇帝。杜月笙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4岁时就父母双亡,14岁独闯上海滩,开始只能靠给人卖水果为生,因为做事机灵,深受当时上海青帮龙头老大黄金荣的信任,进入黄金荣的公馆,开始负责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的经营。

有一次,黄金荣被抓,他积极施救,还趁机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的鸦片生意。凭着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产业遍布上海,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行各业都有涉及,一步步做到了能够和黄金荣齐肩的位置。

还有一次,杜月笙因功得赏,大洋二千,他不仅没有据为己有,而且还将其全部分给了自己手下的小弟们,足见,在杜月笙心中舍命相随自己的小弟比钱重要,也说明杜月笙会做人,用钱财换真心,为自己赢了人面、情面和场面。

到了晚年,杜月笙一身是病,再加上日本人攻入上海,于是他就移居到香港,到香港后没多长时间,病情就恶化了,在临走之前,他当着儿女的面把别人借他钱时写的欠条全部放在火盆里烧掉了。这些欠条里最少的也有5000美金,最多的则是500根金条,这么大的一笔财富杜月笙为啥要烧掉呢?


杜月笙一直认为“存钱不如存交情”。杜月笙一生不怎么看重金钱,可以说,在上海滩,只要是认识他的人,没有向他借钱的人很少。但凡开口向他借钱,他很少让第三人在场,而且从没有拒绝过。他曾说过:锦上添花之事别人来做,雪中送炭的事我来做。杜月笙存了一辈子的欠条其实存的是别人欠他的情。

欠条是催命符,会惹来杀身之祸。杜月笙心里明白,杜家已经没落,钱当然很重要,但命比钱还重要。况且,写欠条的人不是厉害人物就是生死不知的可怜人,想还的人,看到我的子女过的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人,即使你拿着欠条去要也要不回来。不如一把火烧了,一来可以落个人情,有个好口碑;二来可以和他们划清关系。

所以,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将所有家人叫到身边,千叮咛万嘱咐,一律不允许其子孙步去要债,然后,才烧掉了所有的欠条。


悟空八卦历史


杜月笙,旧上海时期青帮大亨,产业遍布黑白两道,势力影响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1949年4月解放大军眼看着将打到上海,杜月笙决定搬到香港居住。在离开前杜月笙烧掉了别人给自己写的所有欠条,里面欠款额最少的都由500根金条。这是为什么呢?

1、杜月笙一生信奉“存钱不如存交情”,在上海市只要有各界名人求到杜公馆,杜月笙都是大把撒钱帮忙,满清的遗老遗少、北洋的下野高官、隐居的军阀、文人墨客、国民党的政要都受过杜月笙的恩惠。所以杜月笙一直不看重金钱。

2、杜月笙移居香港后曾经庞大的势力基本烟消云散了,而当年欠钱的人很多还身居高位,说白了吧杜月笙已经丧失了讨债的能力。这些人要是有心还钱,没借条也会还;要是没有心还,硬要只会带来灾祸。

3、杜月笙身份背景复杂,涉及到很多恩恩怨怨。杜月笙烧掉所有借条也是表明一种态度,要斩断恩怨、退隐江湖。

杜月笙妻妾子女众多,所有的子女都远离黑道生涯,在金融、银行、文化等领域有体面的工作。在杜月笙去世后,很多当年受过杜月笙恩惠的人也都出力照顾他的妻女。比如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兰带着儿女接受宋美龄的邀请去了台湾生活。


当狗容易做人难


1951年的一天,杜月笙的哮喘病越来越严重了。

他清楚自己很快将撒手西去。

于是让大女儿杜美如去银行拿来一个保险柜。打开,保险柜里满满都是借条。

最少的一张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500根金条,有商界大亨,有政界大元。

杜月笙一张一张看,又一张一张撕掉。

儿女们非常不解,都很诧异。

他说了句: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

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们去要,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我不希望,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他撕掉借条,别人所欠的钱也就在尘世一笔勾销了。

关于杜月笙的完整文章,请移步到八卦君主页,搜索杜月笙即可阅读。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杜月笙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把所有人别人欠条都给烧了呢?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杜月笙的的确确是个有大智慧的人。非常的会做人。

杜月笙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在旧上海杜月笙用一手遮天来形容也不为过,他一直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在他辉煌时期,几乎没有他不干的事情,甚至军火他都敢干,这样一个在黑道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会有多少的仇家呢?答案不言而喻,无数人都想要他的命。

那么杜月笙晚年在干什么呢?他跑去了香港,尽量的和以前的一切撇清关系,他一直在拼命的和黑道的人划清界限,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非常凄惨的,因为他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多少钱,可是又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根据记载,他还曾尝试做过蚕丝生意,最终失败了。实际上他这时候手上还有很多的欠条,把这些钱全部要回来,那绝对是后半辈子衣食无忧,包括其子孙。

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将家人叫去了身边,叮嘱了许多,最重要的一条是绝对不允许其子孙步其后尘,然后他烧了所有的欠条。看到这里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为什么烧了。

第一个原因,和原来的老朋友划清关系。第二个原因,写欠条的人都不简单,知道这件事,等于欠杜月笙一个情,如果其后人有事,讲道义的人会伸出援手。第三个原因,他已经没落了,这些账收不收的回来都是个问题,不如烧了,落个人情,落个口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