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协和和清华彻底分开,两家各自的发展如何?

瓣瓣瓣玛玛


(医患家特约回答:协和阿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的关系很多人确实没有搞清楚,两家从开始就是合作办学,并没有合并。因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隶属于卫生部,而清华大学属于教育部,当时两部达成协议,协和医学院委托清华招生,并且协和医学院的八年制本科生前两年半医预课程在清华大学学习,协和医学院毕业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加盖清华大学公章和校长签名。清华大学医学院自己的八年制医学生可以在协和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

两家院校的合作办学保证了协和医学院的生源质量,也为协和医学院的学生及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培养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说是建立了一种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并没有制约对方的发展。即使这种合作关系取消,也不会给双方带来太大的影响。目前协和医学院已经开始了新的“4+4”模式招生,将在全球排名100所大学内招收非医学专业本科生,再经过4年的培养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这是借鉴美国目前的医生培养模式结合中国现况推出的,将会为中国未来医生培养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医患家


感谢悟空问答,我是喜欢用独特角度给大家讲故事的:高校专业那些事

这一两年来,各个高校掀起了一波超级医学院的发展狂潮,堪比20年前的大学合并。

没有医学的院校,不论综合性大学还是工科性大学都轰轰烈烈的搞起了医学院,并且和相关医院也合伙联办临床医院。。

尤其那38所985全国重点大学,你如果不搞医学院,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而且一些和医学不沾边的纯工科学校都开着搞医学院了,来简单几个例子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练手,搞医学院,已经开始招临床本科生,研究生了。

天津大学:

老牌天津大学也搞医学了。天津三家医学院,热闹。


哈工大也想把哈医科给密西了。

好了,咱开始说曾经的往事,追忆昔日大学医学院的合并趣事。

当年211/985时候,为了冲击211,985,所以各地都开始疯狂合并狂潮,最早开始是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一口气吃了杭州大学,一奶同胞的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

除了杭州大学不乐意外,那俩本来就是亲兄弟很乐意合并,而且学生奖学金,生源大幅提升。

结果就是98年,浙江大学在河南高考录取线直接一本线,无人报考,都怕调剂去学农业。

再后来是武汉大学,华中科大的为了冲击传说中的高水平建设大学最后末班车,都饥不择食的一口气合并了n多同城高校

因为合并后综合实力暴增,加上这些年发展迅猛,所以华科武大现在已经开始叫板西安交通大学,甚至中国科技大学,在不少省份,分数,华科武大已经超过西安交通大学。

北大合并北医,清华合并协和,都要争中国第一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

这个北京的事最好玩,当年为学哈佛大学,北大当年合并中一下子拿下了一奶同胞的北京医科大学。

北医曾经就是北大的一部分,但是起源和北大其实不一样,是起源与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当然这个合并,北大乐意,北医不是很乐意,不过本来就是一家人

现在合并了也未尝不可,毕竟一奶同胞嘛,不过亲兄弟,明算账,北医提了很多条件,比如牌子独立,财务独立,人事独立等,北大合并心切,一口答应这些无理要求

结果以后合并的医学院基本都有这个要求,比如清华,复旦,上交,华西,同济等等,都没有完全吃掉医学院,成了大学中的特区,一校两制,甚至招生都分开(说的就是你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

完全合并的院校也就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完全把医学院吃掉。

其他名校合并故事趣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因为合并院校隶属不同部委,省份,所以合并也是谈判,坐地起价的大有人在,

比如上海医科大学(老上海医学院),曾经是中央医学院,看不起后来的暴发户,曾经的民国穷屌丝-复旦大学,

就提出不能叫复旦大学医学院,只能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这个比北医更过分,直接名字上就想分家

不过复旦大学也是为了综合大学的美梦不顾一切强娶,富家小姐,一口答应。

结果其他医学院都纷纷学坏了,都开始从名字上一示不同: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 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这名字厉害,请看英文翻译:两个中山翻译不一样额)

  •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这个厉害,头重脚轻


只有几个一奶同胞的医学院没有重新打出梁山旗号,比如北大,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一样名字多丑: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医学院?

北医没法说咱叫北京大学北京医学院吧(其实也可以,学中山大学啊,),最后叫:北大医学部


另外几个是名字上不分家,因为名字叫着不顺溜,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等。

主要是上交合并的二医是市属院校,总不能叫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吧,当时386在,别人不敢这么唧唧歪歪。何况嫁给985,二医广大师生(除了领导)都很欢迎。。


郑州大学合并河南医科大学

郑州大学合并了河南医科大学,是由当时省长主抓的,是谁,你们可以百度。

郑大也是和复旦一样屌丝爱上上富家小姐,因为郑大是1956年成立,而河南医科发源于国立河南大学。


河南医科他们提出名字叫: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也是不伦不类,最后做了工作,直接叫郑州大学医学院。其实南昌大学合并了江西医学院,最后名字是: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清华和协和医科大学

好了言归正传,咱再回到正题,说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这个本来就是貌合神离,

因为其他家合并的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华西医学院,湘雅医学院等)是亲爹卫生部明确不要了,被娘家人抛弃了,所以虽然不乐意但是也是要结婚过日子,日子过得好的很,川大,华科的最高分都是医科。

而协和呢,几个兄弟被赶走后,成了卫生部嫡系长子,那就不一样了。

卫生部不可能把唯一亲儿子送到清华当上门女婿,天天在后面天天指手画脚,搞的一地鸡毛,清华大学也是无可奈何。

终于前年,基本上分居了清华大学不得不自己又把队伍拉起来,搞了临床医学院。

算一算,都快20年,结婚20年,还得离婚,感情不好,强扭的瓜不甜,20 年了,高富帅也搞不定白富美啊


清华只能自己搞医学院了,不过也是只会发论文不会看病,离实际治病开药的医学院差几万里。

不过据说清华已经瞄上了首都医科大学,要来个完全合并,此事正在运作中。敬请关注,下一集会揭晓答案

中科大办医学的故事

中科大这个学校很怪,是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说好听点叫特立独行,说不好听点叫不接地气。

在合并大潮中,因为合工大冲击211失败,为了建设更厉害大学,当时安徽提出两个方案来强大中科大,:把合肥工大,安徽医科大学都打包给中国科技大学

或者安徽大学和安徽医科合并。后来是前面没搞成,后面也耽误了。

因为当时中科大还惦记着回北京呢,自然不愿意弄俩油瓶,直到前几年中科院生了二胎:国科大,这才彻底死了心。


另外中科大很看不起这俩学校,。。。。

后来看上别人的地-合肥烟草学院,直接合并完就撤销烟草学院色所有专业,遣散了所有老师。,大部分打发到后勤去。

中科大的所作所为,实在吓怕了其他几个学校,人家浙大合并了农大,也没全废了他们武功啊,再后来再谈合并,那几个学校都瞪眼看着中科大。

另外中科大宁死不扩招,说招那么多学生,不是培养人才,那是养^(* ̄(oo) ̄)^,

却不知道清华北大在北京部属高校中是招的最多的


去年,突然流行了办医学院,各类理工科大学都开始搞了,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拉上省医医学院,北航,天大,。。。。各类八竿子和医学打不着都开始了。

中科大一看春心萌动,昔日不合并后悔的泪水一搽,

搞,再不搞就晚了,已经华五倒数第一了,所以就拉上了安徽省医搞附属医院


其实他以前有一个小医学院,只会发论文,也只发论文的医学院,每年高端医学论文吊打各大国内医学院,不过不成气候。

但是合并前景呢,不大规模的培养临床本科生,没有大规模的直属临床医院做后台,分家也是分分钟的事。

比如河南省人民医院开始攀上郑州大学这棵大树当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后来发现有干不过亲儿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一女二嫁,又挂了牌子:河南大学人民医院。反正我本来就是独立的,你能奈何?

中科大也是这个问题,安徽省医其实是独立的,只是挂个牌子,和医科大学类直属的附属医院完全不一样的。

当初后悔的也有南京大学,当年没合并南京医科大学,也自己弄个小医学院,发展了20年仍然挫的很。

其实中科大心思呢,根本不在于培养医生,而是看中了热乎的生物医学论文,疯狂灌水吧。

目标就是培养只会发论文,而且是发高精尖论文的顶级生物医学论文人才,不是培养看病做手术的医学人才。

未来,中科大医学院名次会很快全国前20,甚至前十,但是确是只会发论文,不会看病的医学院,因为他本来就不乐意培养医生。

同样培养这类小规模医学院的还有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其实他们已经培养了几十年临床医学学生了。南京大学已经培养了三十年的临床医学人才了

你知道么?


那如果分开呢?

  • 一直都合并过,从来没合并过,是曾经合作过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或者博得你莞尔一笑,请关注点赞。


高校专业那些事



2000年左右的时候,医学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开始尝试合并,但是过程都很曲折。比如华西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的合并、湘雅医学院和中南大学的合并、北京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的合并。在政策的推动下,华西和湘雅已经是川大和中南的医学院。但是协和和清华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


据网络流传的故事是清华大学兴办文科的时候,曾经挖过圈内不少大牛,但是都拒绝啦。医学院是个既烧钱,又不是烧钱就能解决的事情,17年就流传出北航和首医合并失败的传闻。比如当时湘雅的优先合并对象是湖南大学,但是谈不妥才最后和中南合并。最近两年就传出湖南大学有意合并长沙医学院,组建自己的医学部...清华大学有与协和合作的医学部,也有自己创建的医学院,也静心打造了医学药学实验班呢...

其实,医学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的合并明显起到1+1大于2的作用呢,但是医学院相对享受的福利更多。通识教育在综合类院校进行的好处就是课程更加丰富有趣、选修课多而全,医预和基础是强项。在临床教育方面,医学类院校的优势不是综合类院校的医学部可以比拟的,不过虽然有附属医院,但是在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之间同样存在矛盾和摩擦,在资金方面,医学类院校相比综合类院校也存在差距呢 。

最重要的是医学类院校在合并后可以享受985、211、双一流的政策红利。在申请科研经费的时候,协和医学院走清华的渠道,加上自身的技术优势,发展极为迅速。对毕业生而言,清华大学的毕业证在很多城市的户口、购房等方面享受不少的福利呢,比如上海的落户政策中,清华大学相比协和医学院更占优势。

17年双一流学科评选时,曾传出清华和协和分手的传言,其实两者一直是“牵手未姻”、“同床异梦”的状态,和我们谈恋爱一样,离结婚总是差一点呢。其实,清华大学一直是另有打算,没有放弃自己的医学院和医学部建设。协和依旧归卫生部管,没有尝试融入清华大学,学生的毕业证依然有2所学校的章,在校园内清华的痕迹很淡。分手的迹象不是空穴来风呢...

如果2家和平分手的话,清华和协和依旧在各自领域是霸主地位。网络上流传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学临床,除了协和,就是其他。”分手后最大的难处在于协和8年制临床的2年半的基础教育在哪里呢?

作者名片

官方认证教育问答达人,500+原创问答(超10万字)、800多万阅读的分享达人,期待您的关注。


帅小西De


最靠谱的方案就是清华大学完全合并首都医科大学,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有独立存在的实力和必要!!


Singerila


根本就不应该合并,纯粹是政治权益交易。


晓中11


学校合并只是统计上看起来好看。

另外就是数据好,向国家要钱。

对学科发展基本没有好处。

政客搞出来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