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授節目上說:沈先生就是讀過些書,屬於大學一年級水平,不足以稱大師,大家有何看法?

蘭水書藝院


我是樸素思維,我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淺見,感覺在各位大V面前有點賣弄了!

我覺得先明確什麼叫大師?

大師願意:佛的十尊號之一,即天人師,謂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
而當下對於大師的百姓整體理解:指一個人在某一領域有著巨大的成就,能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

沈巍今年確實火了一把,為了流量,各大自媒體人都蜂湧出動,給人編出各種悽慘的身世,曲折的人人生,高深的知識境界。


現在咱們談的是沈巍能否算的上大師,因此我們對其身世、人生路之類的就不去深談了,就談知識水平能否達到一個大師的水平。我給出的答案:肯定不能,但說是大學一年級的水平那還真是有點矮化沈巍了。

1.讀書多是成為大師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大多數行業如果想成為真正的大師泰斗,都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哪怕是成為“武術大師”、“木匠大師”……只要把這一行上升到一個思維高度,必然要有著足夠的文化積澱。何況是想在文化領域被稱之為“大師“,那必須對某一個方面(比如明清史、隋唐史……)有著深入的研究並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先不用管業界是否認可,就單憑能提出自己獨特的一種理論認知,在老百姓眼裡就可以稱之為大師。

但看過沈巍的好多視頻之後,只能說他對《論語》《尚書》等中國古典非常熟,但並沒有建立起獨有的知識架構,並形成完整的理論,單從這一點就達不到大師的標準。我覺得頂多可以說沈巍是一個用生活來踐行知識的人,是一個書痴。

大家有沒有想起各種武俠小說裡的那些”武痴“,真正的”武學泰斗“幾乎沒有武痴,武痴是跳進去出不來,而武學泰斗則可以跳進去,也可以跳出來。

因此我說,讀書多隻不過是成為大師的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假如讀書多就能成為大師,那世界上估計大師就要數不清了。

2.如果大一的學生能達到沈巍的水平,那麼就不會出現如此多的奇葩網紅現象

成不了大師,也不至於等同於大一的水平,說實話,自從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的水平呈現出直線下滑的趨勢,我記得張鳴的《歷史的邊角料》中提到過,現在的教育模式下大學生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能順利看懂文言文的就沒有幾個,更別提完事看過《論語》《尚書》之類的人了,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學習時間用在了學英語上。

在現代的大學教育中,強調的更多的是”術“,而很少或者說基本上沒有”道“的普及,也是為了迎合眼下的時代大發展,很少人會再去靜下心來去汲取哪怕是感受一下中國先哲們所留下的精神財富。

看看那些因沈巍火了之後的網紅們,相信大部分都受過高等教育,然而看到了他們譁眾取寵的行為之後,你還會覺得沈巍只等同於一個大學生嗎?


籠而統之,沈巍爆紅這種現象,已經足夠說明我國的價值觀引導出現了偏差,教育也過於強調西化,等有些人反應過來再去鼓吹國學的時候,國學已經不再是我們真正的國學了。也正因此,讀了幾本古代典籍就可以輕鬆被稱之為”大師“了。


樸素思維


因人而異吧,我小學的時候就讀過四大名著,四書五經,但是壓根不求甚解,我有個癖好就是喜歡邊吃東西邊看書,很愜意,所以很多書我會看不止一遍。但是有些書,甚至我上大學的時候都看不懂,比如說紅樓夢,實話我現在也沒完全明白為什麼這樣一本書會有紅學。但總體而言,我覺得這些書一般一線城市對教育程度比較重視的高中就讀過這些書了,但要懂的話需要學歷,閱歷和經歷。不過我並不是說這個沈先生怎麼好,相反,我對他所說的那些什麼道理並沒有多大感覺,有一些純是原話翻譯而已,有些是加入了比喻。之所以走紅我覺得無非是三種原因:一是身份和學識的反差,二是環境專家教授引起了人們的逆反心理,民科地位上升,三是有人藉此炒作以便謀求利益。沈先生走紅,無非印證了兩個事實,這個時代是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二是大多數老百姓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瞭解知之甚微,以至於鮮有兩句便奉為經典。我只能說我國得教育體系裡,語文的重要性正變得可有可無,儘管其佔了很大一部分分數,但依然無法引起學子們的重視,希望這些傳統文化能夠更多的普及吧


子語說


有教授節目上表示:沈先生就是讀過些書,屬於大學一年級水平。試問有幾個大學畢業生有這國學水平。高學歷並不代表文化高,低學歷並不代表文化低,如馬未都先生小學四年級畢業,有哪個教授知識文化水平能高過他呢。又如低學歷的郭德綱先生(滿屋詩書,據他說閒暇時就喜歡看書),作些詩文信手拈來,出口成章,高學歷的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沈先生在這網紅之際,有人開著奔馳的含情脈脈自稱師孃,有人自認乾爹,名與利的誘惑下,能清醒地看透一切,從未迷失自己。國學水平暫且不論,就這一點就足稱大師。


蘭水書藝院


沈巍當然不是官方認可的那種“大師”,因此,自然也達不到教授眼中大師的標準,至於大學一年的水平,那是遠遠超越的,我敢打賭很多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學識,是無法與他相提並論的。

當然,沈巍的這個大師的稱號是民間的稱號,是草根階層給封的,只要他們願意,就喜歡叫他大師。

白巖松就說了,有錢難買我願意,教授管不著。

後來,我仔細分析了一下沈巍現象,他作為一種現象級別的事件,從根本上來說,他還真的不同於以往的“犀利哥”類的那種無聊的炒作,沈巍終究是有些“料”的,而這些料,正是民間為其“封神”的依據。

<strong>

比如說,他讀了不少的書,據說有千把本。從沈巍的言談舉止,也可以印證沈巍的確讀了不少書。

重要的是,他不僅讀書,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秉承了傳統文人或知識分子性格中最難得的“憂患意識”:沈巍以流浪者的形式,以自己固執的方式(比如拒絕一切的施捨),用26年的時間來踐行垃圾分類的理念。

這一點,誰能做到?

沈巍撿垃圾,甚至吃垃圾,但他又通過賣廢品,買書看,給世人佈道,在這樣兩種極端的,近乎荒誕的行為中,沈巍保持了靈魂的高貴

,不接受饋贈,即便是最近開的直播,也宣稱不接受網友的饋贈,自己開直播就是為了分享讀書心得。



在大紅大紫之後,拒絕了眾多的投資者之後,如果這是真的,沈巍真的秉持那個流浪者沈巍的一貫品質,那我們就真的找到了他之所以被成為大師的真的原因了。

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沈巍,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他就是一股清流,他就是這個社會的靈魂的救贖者,一個被渴望乾淨心靈的人們所推崇的靈魂大師。


布穀公社


很榮幸回答此問!

最近對於“流浪大師”在網上炒的很紅火,他也受到了萬千網友的追捧。但本人對他的看法恰恰相反,不知他的“大師”是哪個權威部門命名的。或許是他的文化知識與流浪拾荒的身份反差太大,而使眾人驚訝之餘感到欽佩。論學識,他比國內眾多學者相差甚遠。論貢獻,他對社會沒有做出什麼。所以,他沒什麼值得讚譽的。我從來沒有嫉妒別人的習慣,也許我的看法與大多數人意見相左,但我還是想在這裡說幾句。

是的,他成功了!成功的用自己的智慧愚弄了眾多愚昧的善良!

可憐的不是他,而是眾多善良的心靈缺乏理智!

不是有智商的人都不善良,也不是善良的人都沒智商。而是,某些高智商的人凌駕於大多數普通人之上!

我的觀點或許不被大多數贊同,但人要能獨立思考,有獨立人格,不要盲從!

芸芸眾生,天災人禍是大家司空見慣的。無論他經歷了什麼,他的頭腦是清醒的。 試問,一個大學畢業生,接受了黨的教育,國家的培養。當上了公務員,享受優厚的待遇,不為國家和人民效力卻多年吃空餉,裝瘋賣傻去流浪。翻垃圾做乞丐,博眼球聚視焦,精心策劃用足了頭腦!

說實話,如果他經歷了家庭的重大變故而精神失常,我會同情他。但他卻把家庭災難當成機會,沉淪墮落,和政府耍賴,流浪街頭吃空餉。談什麼垃圾分類高大上,本人絕對不上當!

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工資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按他的學歷和工齡,往低處說不會低於6000/月。二十多年吃空餉,拿全薪,一年72000 ,二十多年是多少?他拿的是納稅人的錢,卻和政府耍賴,成為社會寄生蟲,反而成了人們崇拜的一股清流,可笑嗎?

垃圾分類絕不是他的提倡,在全國大多數城市早已普及分類垃圾箱。

我是彎弓長箭,歡迎大家溝通與交流。謝謝!


彎弓長箭


沈大師根本不足以稱為大師。

先說說他的“垃圾分類”的理念。

他是1993年提的垃圾分類,這確實很早,但是國內提垃圾分類也很早,國務院1992年頒佈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對城市生活廢棄物應當逐步做到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不過這位沈大師執行得早,還能堅持住,而我國的這條例就形同虛設了。

為什麼我國的垃圾分類做不出來?

沒分類的時候(包括現在),我國都是掩埋,基本都是掩埋,只有少量燃燒發電了,還有一些被廢品回收系統處理了。

如果分類了會怎麼樣呢?

1、既然分類了,那就得分類運輸,不能混運;還得分類處理,由於運輸成本的問題,那每個城市都得建設分類處理的點,如果這些全部靠財政來支撐,那麼一年支出至少得是上萬億。

2、公民素質的問題。我不是貶低中國人,但是我國的受教育水平離歐美日韓都差得遠。而垃圾分類,靠的是個人自覺。如果有一個人不分類了,那麼別人一看,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傻乎乎的分類?裝正經?

而這位沈“大師”,考慮過這些問題嗎?

這位沈大師喜歡讀儒家經典,但是他的行為卻與儒家的積極入仕相去甚遠。

他可能會認為自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實際上他的行為只是“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他的行為只是逃避,做好自己,只是給他自己一個心理安慰。可能他還會拿“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來安慰自己。

我認為,儒家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積極進取。孔子的理論一生得不到推廣,但是他也沒有放棄過,這就是積極進取、不放棄的精神。

“垃圾分類”的理念不被別人理解,那麼你就要學會收斂,“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既然人微言輕,那你就努力做一個大人物,來影響決策。

不過,這位沈先生確實是讀了些古書,跟現代大多數浮躁的人相比都要好的多。


GRIDMAN


教授你好,全國教授多如牛毛,名牌大學生更是數不勝數,普通大學畢業那更是像星星一樣,所謂的大師就一定是出口成章,名門正派出來的才是嗎,在我看來,一些所謂的教授專家身出高位,大多已經是道貌岸然養尊處優的批判人士了,動不動就以一副唯我獨尊的姿態去教訓人,時代不一樣了,民眾不一樣吃所謂教授專家那一套了,只要認可你,即使你不是復旦的,即使你沒讀書,只要你有獨特的令人感動的愛心正能量,我們都是尊重你的,我們尊稱沈先生為大師,首先並不是他是復旦大學生,首先應該是他多少來年有心成為垃圾分類的踐行者,這點是令人動容的,也是讓眾人尊稱他為大師的感動所在,所謂的教授們,不要逮著哪點說事,希望你們飽學之士能做到不誤人子弟就不錯了。


楓迴路轉吧


別說是大學一年級,就是大學本科畢業生能夠達到沈先生的文史哲水平,我感覺也算了不起的學識了。他對國學和歷史的知識儲備,還是非常豐富的,公允的講,沈先生對文史哲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完全有能力吊打絕大多數的大學生。

雖然我也不贊同稱呼沈先生為“大師”,因為這個份量他還是難以擔當的,包括他自己認識也非常清醒,也極力的迴避這種稱呼,經常對圍觀的人群講,他只是多讀了一些書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大師。

以前沈先生剛剛曝紅的時候,我也只是認為他不過是多讀了幾本古曲專著而已,流浪26年,知道那麼點經典很正常。但在後期斷斷續續看過他的一些視頻之後,我發現他對古曲文化和知識面瞭解的非常廣泛,許多學術上的冷僻知識都能夠把來龍去脈講的明明白白,而且他還不是提前準備,圍觀者隨便提問什麼知識他都能說出一二,他講各地的歷史曲故,講不同歷史時期的計量工具,講古代各國的歷史淵源等等,如果不是豐富的反覆閱讀,有些知識根本無法觸到。

現在很多人都在質疑沈先生,說他不過是讀了幾本書而已,實際上這些人也是人云亦云,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他,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對“流浪漢”或“撿垃圾”身份的歧視上,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只有像他們那樣衣著光鮮的站在講臺上才配得上有學問。

我很希望有電視臺搞一節目,開展一堂辯論性的知識互動,請教授或者專家學者上臺,和沈先生一起同臺PK,看看到底誰知道的多。


元芳有看法


如以學歷定性大師的話,齊白石按照讀書時長來說接近文盲,梁漱溟中學畢業,沈從文小學畢業,魯迅醫專輟學,請問這些都是都是什麼人?教授先生您把這些人也不能定義為大師嗎?

一個人的修養、造詣和學歷有些關係,但從屬關係不大。

試舉例馬未都,馬爺一直是我比較推崇的人物,讀了幾年小學?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但是這阻擋了馬爺成為文史鑑定方面的的專家了嗎?如果按照現在的學術水平講,馬先生不稱大師,在文物界誰敢稱大師?

咱不談沈巍夠不夠級別為大師,當然這個大師之名,也是別有用心之人給沈巍安上的,我在想,沈巍願不願意要這個名號,屑不屑於這個名號還真的是另一回事咧。

教授您作為職場上的精英就不要蹭這個熱度,最起碼你的語法實在不夠嚴謹,沈巍能不能成為大師、夠不夠格大師是一回事兒。你這種說法有點讓人感覺酸葡萄的味道......


誰也擋不住春天的腳步


文化大觀園

《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

《山水合壁之歌》

……慶賀《富春山居圖》特展

……《紫禁城序》作者 楊 五 計

大千悠悠,

悠悠光陰;

家國憂憂,

憂憂國民。

山水合壁,

兩岸同軸;

神州九派,

炎黃一心。

一、逢當代盛世之霞錦,

恰國粹紫氣之雲騰;

浩天道精微於祥和,

翰四海翹盼於祈誠。

二、賢漁一江一水之丘陵,

純情飄然之仙境;

寶畫離分相隔於三百,

水連富春於圖中。

三、自古大難於智者,

必產鴻制於偉畫;

黃翁大才且大勇,

皆有大業且大成。

四、自幼聰慧,功於詩詞書畫;

廣覽飽閱,勤於歷代聖賢。

積文德修養於深厚,

廣交莘莘學子;

聚彩畫詩情於不倦,

研討孜孜專耕。

五、憑半生坎坷之遭遇,

任天命出獄於修身;

染星月自然之酷愛,

灑水墨丹青於鑽心。

六、元代蒙色之夷,

百年不試一弟之科;

儒家賢能之才,

四野雲遊誰忘夙願?!

七、由此,賢孝之士,

多退隱於茅廬青山之僻;

然此,聖德之仁,

難朝敬於宮殿獻策之堂。

八、顧哉,琴棋詩畫,

興聚於民,不失竹林七賢;

幸哉,富春美景,

隆出於世,頌唱漢唐雄風。

九、大師潛摹雲海之萬象,

巨匠臨讀巔宇之奇景;

胸中雅韻於累累,仰止蒼蒼;

情愫百家於精精,思緒蕩蕩。

十、傳承北宋董源之所長,

博學意境於深深;

一作淺絳重色之獨韻,

岫巖筆勢於茫茫。

十一、二作水墨畫技之絕唱,

簡約紋疏於豪邁;

張顯“寄興於畫”之寓意,

“渾厚華滋”於效體。

十二、列元代四大家之冠,

吳鎮、倪瓚、王蒙;

稱中華儒畫派之桂,

後世藝壇巨星。

十三、歷遊名山大川之聖,

獨鍾南天富春江水;

一代先師搖藍之壤,

流泉筲箕山居嬌子。

十四、慶八旬高調之繡畫,

命富春江秋景為題;

喜濤筆喧粉之神態,

獨攬兩岸風采於疲。

十五、賞雲峰於濃淡,

觀波影於釣垂;

訪灘頭之老者,

聞牧童之幽笛。

十六、足印所及之處,

身邊筆囊緊隨;

大師雖至暮年,

紙墨從容純情。

十七、萬千丘壑,升靈感於妙妙;

迭嶂群巒,抒氣質於靡靡。

領軒昂致淋漓於灑脫,

臨江上吟富春之秀麗。

十八、百年立德,為之樹人氣節;

三載精血,為之宏卷驚空。

秋景春江,亦說江畔美色;

翠綠松茂,亦訴江雨芙蓉。

十九、丘陵遠,則跌蕩多姿;

竹林昭彰而蔥蘢。

岸水近,則微風稻香;

細沙淘金而畹町。

二十、仁賢河畔之追昔,

頓感平生於難測;

智者唯此之村舍,

暢敘粼波於船心。

二十一、陵山尤之影影,

松枊為之青青。

溪水尤之匆匆,

飛泉為之冷冷。

二十二、榭臺遊廊亦之迴轉,

小橋竹欄信步緩亭。

人隨物遷亦之掩映,

影動人移丘野禽鳴。

二十三、

仙趣步步詩賦境,擅用留白;

望景深深,愛緒情投百味中。

時空然然極具色,放縱活靈;

墨法前賢,平靜恬謐天佑通。

二十四、黃公無用於心交,

題款仙台於送圖;

驚語富春彌珍貴,

“顧慮巧取豪奪”之。

二十五、明成化年之沈周,

知名愛畫之大家。

美意卷寶亦添錦,

孽子圖財亦轉失。

二十六、突見鬧市於喧售,

未能購回而痛足。

猛誓背臨於長卷,

撫慰摯愛而情衷。

二十七、有幸畫貌以於心質,

筆意圓柔而超群。

至真至美以於適度,

新朗技法而初同。

二十八、可嘆清代於順治,

江南宜興府,吳氏久珍藏;

吳洪裕沉彌之際,

畫痴發昏威,命“焚以為殉”。

二十九、子侄靜庵於真勇,

獲“起紅爐而出之”。

換柱護寶之手法,

救得“富春山居圖”。

三十、稀世之珍寶巨彩,

由此一圖於兩分。

縱橫滿天之偉偉,

慣稱為《無用師卷》。

三十一、一山一水之相連,

一丘一壑之相依。

娓娓古琴之可聞,

奇稱《剩山圖》是也。

三十二、乾隆十全之聖尊,

日日美卷,長伴君側之寵;

題跋詩賦之玉璽,

誰人知曉,名落子明之卷。

三十三、真贗實難分左,

留得真雅清卷。

真品雖逃死劫,

未躲相離之苦。

三十四、抗戰幾慶勝利,

中華幾度風煙。

海峽雲天渺渺,

臺北《無用師卷》。

三十五、民間《剩山圖》遊,

上下求索幾世。

近代畫家吳湖帆,珍惜獲名卷。

稱“大痴富春山圖”,謂“一角人家”。

三十六、浙博沙孟海,

心緒幾難平。

數赴大上海,

勸君萬全策。

三十七、真品愛之切,

國寶國之器。

湖帆明大義,

獻寶浙博館。

三十八、六百年鴻圖出世,

三百年一畫兩卷。

六十年一水相隔,

十數年奔走引線。

三十九、人仁志士苦辛,

太平紳士斡旋。

兩岸故宮虔誠,

恭賀合壁珠聯。

四十、文化延伸之交流,

蘭亭美玉之長遠。

捧花入館于謙謙,

拜階入堂於款款。

四十一、天使美女,笑笑蓉蓉,

掬掬相擁於兩側;

鋼管樂人,婷婷敬敬,

娓娓奏曲於廳邊。

四十二、

嗚呼懋哉!

美堂之上,

可感大師子久之感覺,

悲喜交集之涕泣;

盛展之辰,

可呼先師公望之呼吸,

神州共享之時空。

四十三、

眺遠古《高山》《流水》遇知音,

相約家園,琴聲嫋嫋;

俯今朝《富春山居》弦共鳴,

重整山河,愛意濃濃。

四十四、

鳳求凰,凰引鳳,

思思妙妙圓通,兩岸心;

蝶戀花,花引蝶,

暢暢思思淋漓,華夏情!

四十五、

一根一祖一聖,

兩畫首相聚,蒼桑之變;

一疆一水一宗,

悠悠暖吾心,慶典歡鼎。

四十六、

太平國運,

畫尤如此,人何以堪?!

黃金時代,

富春山水,江嶽何堪?!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中午12:22分初稿

二O一一年六月七日

上午10:56分三十二修

二O一一年六月九日

下午18:12分五十七修

二O一一年六月十日

下午16:07分五十六修

二O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上午11:25分六十七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