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是否需要很多的中层领导?

陈韬


我们学校有接近10000名学生,学校的中层加上助理,总共是108人,这也许是一个巧合,大家戏称“一百单八将”!

这些中层干部,是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一、中小学需不需要很多中层干部?

这和学校的规模有很大关系,规模小的学校当然不需要,但是规模大的学校,中层干部如果太少,根本“玩不转”,一个级部就相当于别的地方一个学校,单纯依靠一个年级主任,如何实现有效的管理?

现在学校除了教学工作,还担负这各种各样的工作,如党建、计划生育、创城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留下资料,这样的话,就有必要配备相应的中层领导来管理。

二、中层领导是不是学校里的“特权阶层”?

题主的这个问题,似乎对学校设立很多中层领导不满,这也是很多老师的一个看法,在有的学校,中层领导确实是一个“特权阶层”,他们干活少,拿钱多,甚至还会有其他收入。

因为这些学校里的中层领导,往往不代课,或者只带一半的工作量,而在算绩效工资或者晋级职称时,这些中层领导就成了“既得利益者”,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这也是很多老师想当中层领导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也有的学校,老师都不愿意当中层领导,因为中层领导,是学校里出力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付出的往往比一般老师要多的多,各种开不完的会,跑不完的腿,值不玩的班(尤其是节假日的值班),在算绩效考核时,如果拿多了,别人可能会指责你以权谋私,而如果拿少了,自己又觉着愧对自己,所以,这些学校的老师,往往都不太愿意当中层领导。

我认为:随着学校“去行政化”的展开和学校管理越来越规范,中层领导这个职位,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你赞同吗?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赢在高三



按正常情况当然不需要很多的中层领导,但是情况总有特殊,一些乡村学校由于教师队伍不稳定,校长为了留住老师所用的办法之一就是"戴帽子",即提拔很多老师当干部以示器重。

我有一同学在农村中学教书也担任政教主任,平时有来往见到他们学校同事也多,介绍认识时,我有个感觉:学校领导真多啊!除了正副校长若干外,还有政教主任、后勤主任、学工处主任、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教科研主任、宿舍管理处主任、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妇联主任等一应俱全还有副职若干,学校能做事的老师基本都"戴了帽"。

而事实上,同学的学校是乡初中,在校学生约四百人,在岗老师三十多人左右,应该来说规模真不大,但放眼一望都是领导,我不禁感叹:老师们官瘾真大呀!同学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学校不给他们戴个帽子,他们恐怕都跑了,农村中学都这个样子!

以上就是农村学校出现的奇特现象,从中可看出乡村教育存在的某些问题,值得观注。


校园微观察


学校领导职数过多,人浮于事,这是很多学校的通病。

笔者97年开始当中层领导,当时初中学生一千一百多人,而学校领导整个只有五个人。而现在学生只有不到五百人,学校领导上十人。



为什么现在学生减少,学校领导却如此多呢?

1、现阶段,各种校务性事务繁多。在安全上,你看多了多少制度、责任书、预案、方案、记录、签字?在后勤上,你看多了多少进货台帐、出货台账、电子账?在其它事务上,你看要多多少贫困寄宿生发放表册、评审、凭证资料、你看要有多少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乘车贫困学生车费补。。。。现在的事务不是多了一星半点,领导职数不足,工作就会陷入被动。

2、现阶段各类检查特别多,要求高,留痕要求特别严。每一项检查有检查标准,要对照标准逐条落实。每一项都要方案、资料、照片、记录等,很多明明做了的事,倘若没有留痕就会被批评,形同没做。资料详实,倘若整理不规范,没有封面等依然要被批评。工作不是讲求实效,而是预备检查。更有很多检查标准是拿省级示范学校的标准来要求乡村小学,让基层学校疲于应付造假。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绝大多数检查准备需要由领导完成。

3、领导能上不能下的机制造成的。很多学校原有的领导年龄大了,资历老,不想做实事,但又想享受中层领导少带课、待遇相对高的优势。倘若不强制安排,就不愿让出职位。因而很多学校“副校长”比较多。

由此可见,现在学校领导职位多,有很多的不得已。很多学校因为领导职人满为患,在教师中占比太大,导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有些老师走向领导的对立面,不服管理,严重影响工作。



笔者认为,学校中层领导需要按实际需要来配置,因事设岗。一般来说,学生越多,规模越大,平常迎接检查越多,需要的中层领导就越多。

学校领导也是老师,除了担负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管理性工作需要落实。只要大家都是尽心做事,不谋私利,不讲特权,当领导就问心无愧。



领导是担负学校管理职责的老师,很多年轻老师也是将来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彼此互让互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保持和谐的干群关系。你说呢?

我是头条【文轩阁】,专注教育,关心教师,致力公平,欢迎关注!


文轩阁


本人就担任了小学中层9年,从总务处副主任,到教导处副主任,再到教导处主任。一路走来非常清楚一个学校的中层都要经历什么!

首先从大家都最关心的待遇来说,学校的绩效工资如何分配是经过开会决定的,有的会有给班主任、中层倾斜,而我校的绩效是全体教师平均分,所以我校的中层待遇跟老师一样,就避免了说中层多抢了普通教师的绩效这一说法。



其次从工作量上谈谈中层是否就轻松混日子。刚开始担任总务处副主任时我还继续当班主任,担任教导处主任我照样上语文课还有其他的平衡科目,每个星期14节课,我校最多课的老师是18节。还要安排全校老师的课程,有老师请假了我要安排好代课人员。负责平日里所有上级的检查,上报各种各样的数据,负责全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测试,负责学籍管理,负责老师的岗位设置,负责学校举办的大小文体活动,负责检查老师的教案和批改情况,检查老师的计划总结,订书订薄,学生德育工作,自己的教学还要抓好……太苦逼了!



最后,学校的中层说得好听是校长提拔,其实就是给个好听的头衔让你拼命干活,顺理成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样干得多,跟其他老师吃的一样多的中层随便给我来一打!多多益善!用教师圈里的说法就是“哪条牛好用就拼命用哪条”!现在的中小学中层断层,大家都不愿意干,今年我也不干了,同意被抽调去了县政府,换换环境!


北海梧桐宾馆


中小学领导人数过多可能是目前一般学校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较多,主要在于:

一是现行中小学管理体制所致。现在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基本是体现行政性特点,参照其他行政机构而设置的。校长、书记,副校长、副书记,和部室主任、有的设副主任。机构健全,人员配齐。

二是适应现在过多或杂的工作任务。现在中小学要应对的上级管理部门太多,每一个部门都要给学校布置工作任务,特别是要这材料、交那材料,学校总得有人去管,领导少了无法应付。

三是一些特殊的原因需要。现在中小学领导过多,其实已成为一种学校管理中难以消化与处理的问题。一些校长并不想设置过多的中层干部,这样效率也不高,但受上级领导等不能言说的原因,无奈设置一些本不需要的中层干部。

当然,按照现代教育科学管理的要求,机构过多、干部过多,环节过多,是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建议教育有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精简机构、减少人员、提高效能、创新发展的要求,对目前中小学管理机构及干部配备进行改革消肿,减少中层干部人数,在科学管理、提高效能上下功夫,在加强干部管理、发挥积极性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


杨永厚说教育


中小学校是否需要很多的中层领导?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不需要!理由也很简单:

1.中小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学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都该剥离或者淡化,否则,一定会颠倒主次。

2.中小学校不是行政机构,没有那么多繁琐的行政事务,日常工作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管理和教育学生,老师身份干这些事足矣,设那么多“官”作甚?

3.教师是崇尚自由平等的群体,既不服管也不好管,有几个专门搞行政的校领导就好了,真没有必要再搞出三六九等的行政级别来,只会增加矛盾,推诿扯皮造成运行不畅。

4.教育去行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让学校回归教育的本质本心,不要搞那些争权夺利的名堂才是正经。

中小学校中层领导多不多?

教导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总务主任、副主任,政教主任、副主任,这还只是标配,一正两副、一正三四副的都有!除此之外,教代会主席、副主席,工会主席、副主席,党支部(总支)书记、副书记,校团委(学生会)书记(主席),各年级组、教研组组长、副组长,外加不是领导胜似领导的学校财务,真正是“人人是官,个个非民”啊!

为什么有这么多“官”?

一是校长换得勤,换了校长就换一批中层,以前的又不免,怕闹矛盾,所以越任命越多;二是虚荣心作祟,总有些教师想谋个一官半职,心思不用在教学上,倒用在拉帮结伙,跑官要官上;三是没有什么更好的激励措施,有的学校领导就滥发了些不值钱的帽子,反正也不占职数。

这种不良风气真该好好刹一刹了!


剑客谈教育


不需要很多干部,这是必然的,因为学校中层干部数是有指数要求的,不能超出这个限额。

以浙江为例,《关于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了中小学的领导干部编额。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浙江一个学校的领导干部的岗位职数:



初级中学、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可设置校务办、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一般设置中层机构数不超过2个,中层岗位职数不超过4人。班级规模超过24班的可设置中层机构数不超过3个,中层岗位职数不超过6人。班级规模12班及以下的学校不设中层机构,只设不超过3人的中层岗位职数。

根据这个文件要求,你可以看出,确实现在很多学校有中层过多的现象,这种现象的造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在很多部门对教育的过度关注有关。


首先,以前有的学校在任命干部时是不需要教代会的,校长通知老师们一声就行,不排除以前有滥权的校长不按规定提拔干部。其实我身边的很多中层都是一线出身的精英,他们大多是凭本事上来的!

其次,现在有些干部只是干着中层的活,但却没有享受中层待遇,比如绩效等等,那么这种就无可厚非,这是个人感觉。

第三,之所以需要有这么多干部,与很多部门过于关注教育有关,现在很多部门什么活动都让学校参加,什么事情都要学校来做,我们每天学校邮箱收到的邮件不下三十个,很多与教育教学稍微相干的事情也在其中,这些工作都要有人去干,如果没有这些中层,这些活就都落到老师们头上了,你怎么还能让老师安心教学。



其实现在的中层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群体,干活多还不被认可。班主任职级指,校长职级制他们都有了待遇体现,而这帮领着老师冲杀在前线的人,啥也没有还被领导、老师嫌弃。所以现在市内很多学校,中层都没有人愿意干,大量的中层辞职。

互相体谅吧!

关注琴岛,一起关爱教育,关爱学生!


琴岛教育


学校需要多少中层领导,要根据学校规模、班级多少、学生人数等实际情况确定,对此教育局都有明确标准规定。但是具体执行起来往往走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校长是有一定责任的。

在农村中小学中,校长一般是教育局考察任命、乡镇认可的,所以在中层干部设置上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如某些人介绍推荐亲戚朋友等关系担任学校中层,作为校长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该拒绝的拒绝、该解释的解释,坚持原则和实际,可能就会差一些。不然会徒增管理上的烦恼。再是校长要减少外部干扰,压缩行政事务性工作,避免过多检查考核评比等活动,集中精力抓教学,就无需过多中层人员。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尽量减少学校人事权多头管理,应高度集中,按规章制度办事。也应给校长一定自主权,避免学校中层过多,影响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


鹰眼看教育


一所学校的中层领导数量是有规定的。然而现实中因为能上不能下的弊病,除非原有中层领导调离或是因为一些原因退了下来,否则要安排新的中层领导,就要违规超编。

其实包括中层领导本人都知道,这个位置坐起来并不舒服。中层领导上面还有校级领导,就是一正三副的校长,下面有级组长、班主任、科组长、备课组长和老师。校长决策,中层设计执行方案,下面人员具体执行,这是常见的处事流程。问题就出在这上令下达、下情馈上环节上。工作做好了,是校长决策英明,老师们通力合作的结果,得,中层你就靠边站了;工作没做好,校长问责,老师们怨声载道,得,中层站到前面来接受批评。政策沟通不好或者工作安排不尽人意,老师们有抵触情绪,这时校长不会反思,只会问中层:你是怎么办事的?而老师们一般不会直面校长,中层就成了他们的出气包,摔脸子还是小事,臭骂你一顿你也无可奈何,你能说决策失误么,你能说老师们工作态度差么?最后你还得象个受了气的小媳妇,赔笑脸,泪往心里流!中国人有句俗语:宁为鸡头不做马尾,中层领导么,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

从学校管理来说,中层领导职位太多,浪费了人力,人为造成编制紧张,不利于学校内部和谐。因为文件规定中层领导课时减半,那减出来的岗位就得由其他老师来顶上,而教师编制是由学生人数按一定比例来核定的,所以造成普通老师工作量超标,搁谁愿意?

不过,有理想的青年教师要想晋升,怎么也得迈过这道火焰山。



趣看教育


中小学到底需要多少中层管理干部?这需要根据每个学校的性质特点、历史发展及学校结构等因素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学校性质特点。

有些学校是省重点学校、市重点学校、县区重点学校,这样一类学校一般在校人数较多(几千人),所以需要中层较多(甚至每个级部就是一个校中校)。有些学校可能历史原因、教学原因或区域位置原因等造成招生较少(几百人),那么他们需要的中层人员就少。中层最直接的服务是教师和学生,上传下大,具体实施。。。。。。在学校他们可以说最辛苦:每项工作既要计划、落实、创新、留档等等,还需要服务好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每个家长来学校交流学习、违纪、在校情况,作为中层都需要给出满意解答。

2.历史发展。

对于有些有名望的学校来说,一般都发展了几十年了,学校上层的更替,中层的更替需要一定的历史节点才能完成,不能说增加就增加,说减少就减少,这需要一定程序,少了增加皆大欢喜,多了减少矛盾突出,所以考验上层领导的智慧出来了。

有些学校在发展中不正之风在做乱就另说了,为了拉人头、培养势力等,那中层估计会增多,头衔也会增多,至于中层多少,没人说清,是个头衔可能就是中层。所以每个学校的历史发展不同,配备也就不同。

每个学校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配备合适的中层,中层一定要服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为主。

3.学校结构

学校一般来说有如下结构组成:

校长、书记、副校长(教学校长、德育校长、后勤校长)、纪委书记

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办公室、后勤处、保卫科、妇联、团委、年级部

学校重中之重就是教学,所有科室都是为教学服务,所以凸显年纪的重要性,配备力量,需求人员应该比较多,至于年纪需求多少?一般根据工作要求、学校定位目标等决定。

欢迎大家讨论!2019有你一起同行! (如有收获请关注和点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