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知道后反应如何?

繠鷽_á孏静


这七个字便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有没有搞错?皇帝是谁?他是最高领导者,难道不应该是“一句顶一万句”吗?

九子夺嫡太艰难,雍正登位不容易,所以他在位的时候更加的励精图治,谋一个利国利民,谋一个青古留名,在他的治理下,清朝一步步繁盛一步步强大。

当然,庞大的清朝并不是处处光明,黑暗腐败的暗流也是蠢蠢欲动,美人是为江山所做的准备,自古就是皇帝做出的抉择,从另一方面讲,无论是功臣还是身边人,绝情才是杀伐果断的利器,是皇帝最大的助力!

年羹尧的妹妹在后宫稳坐华妃这个位置,大多数人对于一丈红的了解就来源于影视剧中的华妃。


华妃可以在后宫中如此高调行事,不仅仅是她自身的能力,更有她的兄长父亲在朝为官数十载作为支撑。可是等到年家落败,被皇帝抄家时,雍正断了华妃的一切念想,基于她兄长的种种作为和她自身的问题,过去有多宠她,现今就有多厌恶她。

而我们今天不得不提一下她的哥哥年羹尧,官居高位却得意忘形、不知收敛,最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猪队友。

在那样的时期哪个高官没有参谋?哪个幕僚会不知道称赞自己的主子以求荣华富贵?哪个幕僚不知道要在乱世之中有依靠,向远处看?但哪个幕僚会像汪景棋一般煽风点火?

明知自己主子的命运危机四伏,却仍然孜孜不倦致力于用言语抨击时代,抨击最高统治者。一句那样的话让雍正在已经死去的人身上再恨上一笔。说什么“皇帝挥毫不值钱”,将自身命运全部改写。

年羹尧自身就问题多多,都说居功不自傲,他不仅仅是自傲,而是已经变成了自负,祸害了自己,连累了挺不容易的妹妹。


雍正那个时代本就大兴文字狱,说白了就是非得在鸡蛋里面挑个骨头,歌唱先人的诗篇也有可能涉及罪名以至于被关押,皇帝本就受不了常人的话语,会钻下牛角尖,更何况是自己的臣子呢?

从年家的书房中搜集到的字句,是写在纸上,这汪景棋本来是吐槽一下有人太过奢侈,可谁曾想会有这么一天,阴差阳错变成了物证。

如果汪景棋能够活到乾隆下江南的时刻,可能会惊呆到下巴过于张开以至于脱臼了。

他将很深刻地了解到什么叫“祸从口出”,尤其是局势险峻的时刻,假如年羹尧没有其他的错误,仅仅他的幕僚一句话就能连累他至死,现在一想,年羹尧死在搜出这些字语之前也是挺幸运的,不然皇帝盛怒,他肯定少不了被多折磨一轮。

雍正一生艰辛,哪怕是做了皇帝也未曾减少对自我的要求,为了管理这偌大的清朝,他所设立的管理机关备受争议,太过于抠细节,反而引起更多的人非议,这真的能堵的住这天下人悠悠之口?

雍正在看到那七个字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惊怒,第二反应是反思。



从他的后宫,从他的前朝,他会清晰地感觉到百姓眼中的自己,对手眼中的自己,他为自己家这个江山付出了那么多,可后世的繁华与共中却没有他的名字,他更多的应该是身心俱疲。


历来现实


年羹尧曾经是雍正最为信任的心腹,在康熙年间,他已经拥有了非常巨大的权势,在雍正皇帝登位之后,他这名雍正皇帝的小舅子权势就更加庞大起来。

在雍正皇帝即位的之初,他对整个朝廷大局其实是怀有一种恐慌感的,生怕会有人出来颠倒了自己的皇权,于是他就开始采用起了各种应对措施。

在京城内部,这一点他做得非常成功。

而在京城之外的边省地区,他则把自己的信任交给了年羹尧,委以年羹尧非常庞大的军权,让年羹尧一度晋升到了抚远大将军的位置上。

清朝时期,将军的职权非常崇高,在一些偏远地区,将军几乎掌管着整个省份或者地区的所有大权,比内地一些权柄滔天的总督还要厉害。

抚远大将军就更加不同了,抚远大将军是普通将军职衔的一个升级版,相当于清朝的兵马大元帅,他们的职权范围是不受控制的,战火蔓延有多大,他们的掌控范围就有多大。


年羹尧在雍正登基早期曾给雍正皇帝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感以及帮助,为此,他甚至被雍正称之为恩人,由此可见其地位之尊荣!

雍正和年羹尧君臣关系的改变

年羹尧在刚开始的时候表现是非常良好的,不会随随便便的贪墨,对雍正皇帝也毕恭毕敬着。

但是随着他权力的上升、随着他战功的积累,他内心却开始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首先他开始变得非常的贪婪,常常凭借着自己的权力收受朝廷各类官员们贡献给他的好处,一度成为了雍正朝最大的贪官。

还有就是,他对雍正皇帝不再如同以往一般恭敬。

他开始有些飘了,在后期见雍正皇帝的时候,竟然不再行君臣之礼,就仿佛朋友一般。

这点就让雍正皇帝有些无法接受了,虽然早期他因为宠信年羹尧免了他很多礼节。


但那是他主动提起不让年羹尧行那么多礼节的,如果他没说,年羹尧也不行礼的话就不同了。

这点是非常犯忌讳的,于是年羹尧就因为这件事情开始被雍正皇帝厌恶了起来。

在种种的不满积累起来后,雍正皇帝就升起了杀年羹尧为后快的想法。

接下来,他就找了个借口拿下年羹尧,把他给斩首抄家了。

年羹尧家中的七个字

在对年羹尧抄家的过程中,手下人从年羹尧家中找到了一本非常犯忌讳的书籍,这本书籍就是年羹尧手下幕僚汪景祺所写的《西征随笔》。

在这本书里,汪景祺大拍年羹尧的马屁,简直把他的马屁给拍到了天上。

除此之外,他则对雍正皇帝的各种行事手段以及朝廷的各种政务提出了他的看法,提出了他的批评,看到这么一位小人物竟敢这样批评自己,雍正皇帝首先就生了极大的怒火。

在他看到书中一段文字时,他产生了要杀掉这位幕僚的想法。

这段文字就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雍正皇帝被挑起的怒火

那七个字里讲的皇帝并不是雍正皇帝,而是雍正皇帝的父亲康熙。

这句话也不是汪景祺自己说的,而是他一个同乡在看到别人拿到康熙皇帝御赐的毛笔沾沾自喜时,说出的一句讽刺话语,说的就是皇帝的毛笔不值钱的意思。

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句简单的话语是有很多理解意思的。

当时雍正皇帝就把这句话理解成了“皇帝根本不值得一提”,将其视之为了藐视皇权。

再加上汪景祺在书中对自己提出的批评以及对年羹尧拍的马屁让雍正皇帝升起了巨大的怒火,他就让人把这位年羹尧曾经的幕僚给砍了头。

在把他的头给砍掉后,雍正皇帝还不解气,竟然让人把他的头颅悬挂起来,一直到雍正皇帝驾崩之后,才被放了下来。

还有他也对汪景祺其他家人进行了株连,首先把他的妻子发配给了东北的披甲人当奴隶,把他家中的其他直属亲戚给发配到了东北宁古塔。

更是把跟汪景祺沾亲带故、有官职在身的人都给罢免了官职。

在年羹尧的时候,雍正皇帝只是简单的砍了他的头、抄了他的家,并没有把怒火扩大太多。

而面对着这小小一名幕僚,他竟然做出了这么极端的处置,可见当时他的心情到了一种多么爆炸的状况。

所以说这就是雍正皇帝在面对年羹尧家中发现那七个字的态度,他的态度是非常生气,而他生气的后果很严重。


孤客生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年羹尧被朝廷罗列92款大罪后没多久就被雍正赐死狱中。年羹尧死后,朝廷派人去查抄年府,在年府中,官员发现七个字,这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据说这七个字是汪景祺写的,当雍正得知后气的口吐鲜血,于是他大怒之下也将汪景祺处决了。


关于这段记载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正史上关于汪景祺也确实有这么一段类似的记载:

汪景祺少年即成名,本身很有才华,也很恃才傲物,一般人根本看不上,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年羹尧,受年羹尧的赏识而当了他的幕僚,对于年羹尧,汪景祺是非常的崇拜,跟随他的这几年,汪景祺写下了《西征随笔》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汪景祺随年羹尧西征时途中亲历见闻,还有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史事。

但除了记载这些所见所闻之外,汪景祺还在书中极力夸赞年羹尧,甚至在书中称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还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不得不说,汪景祺这马屁拍的着实很有才华!


也因为这些内容,年羹尧非常的喜欢,于是就收藏了这本《西征随笔》,但是汪景祺除了在书中称赞年羹尧外还时不时的讥讪清代统治者。

当朝廷官员查抄年府时,这本书就被抄了出来。可以想象到,当雍正皇帝看到这本书上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和对年羹尧的称赞之词后会有多生气!

后来雍正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没过多久,汪景祺便因“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被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一挂就是十年。直到雍正驾崩乾隆上台,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才将王汪景祺的头颅择地掩埋。


所以“皇帝挥毫不值钱”或许就是这本《西征随笔》中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吧!


咸鱼闲聊


年羹尧可以说是雍正皇帝继位前后的重要心腹和得力助手,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君臣配合默契,雍正皇帝甚至还将年羹尧作为道德模范在全国推广,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年羹尧得宠后,应有尽有,人就开始膨胀了,就不把主子放在眼里了,死就避免不了了。


年羹尧是汉军镶白旗人,他文武兼备,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后又入职内阁学士,成为汉族学子中的佼佼者,此时不到三十岁,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不久年羹尧有升任四川总督,成为封疆大吏,在雍亲王胤禛的推荐下,出任川陕总督,制衡老十四胤禵为雍正继位作了很大的贡献。

雍正继位后当然是投桃报李,封他为抚远大将军,全权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可谓权势滔天,实际上成为雍正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言人,甚至连云南、贵州的地方官都要听命于年羹尧,足以可见雍正对年羹尧的信任。


特别是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更是让年羹尧风光无限,受到雍正的破格恩赏,晋升为一等公,其人生的仕途达到了顶峰,其家人也跟着沾光,享受荣华富贵。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国家的大事小情都与其商量,官员的任免都听取他的意见,只要是年羹尧推荐的人选,雍正大多予以重任,这就是所谓的“年选”。

年羹尧所受到的恩遇之隆也是古来人臣所少见的,雍正也希望他们能彼此做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此时的年羹尧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完全处于一种被奉承被恩宠的自我陶醉当中,说白了就是有点飘了,他成了天下人人皆知的大人物,满朝除了雍正没有人敢对着他说一个不字,他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

年羹尧仗着自己的功劳大和雍正的宠信,擅威作福,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目无法纪、骄横跋扈等等,百官是敢怒不敢言,雍正也曾给年羹尧写信劝告他要慎重自持,对于雍正的忍气吞声,昏了头的年羹尧骄纵不知收敛,特别是他结党营私,这更是触及雍正的底线,雍正最终忍无可忍,鼓励大臣检举,罗织了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其中三十多条都是极刑之罪,雍正表示念其功勋卓著,赐年羹尧狱中自裁,真是害人害己害家人。


在清朝,官员犯了罪,抄家是少不了的,这一抄却又抄出了一桩案子,真是连环套。

在查抄杭州的年府时,搜出了一本书,就是由年羹尧的幕僚(军师类的人物)汪景琪写的《西征随笔》,里面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皇帝挥毫不值钱”,当时正值“文字狱”盛行的时候,抄家的官员觉得有问题,就上报给雍正定夺。

这个汪景琪自小就很有才华,却一直不得志,但也恃才傲物,一般人他还看不上,而他又是一个阿谀奉承喜欢拍马屁的人,而此时的年羹尧正春风得意,红得发紫,这无异于给汪景琪打了一支兴奋剂,这正是他要找的人。

而年羹尧在人生的鼎盛时期,更喜欢歌舞升平,歌功颂德,赞美的话谁不想听啊,一句好话三分暖,二人自然是一拍即合。


这本书记述了年羹尧在西北建功立业的事情,极力的夸赞年羹尧,歌颂年羹尧的丰功伟绩,书中称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而且将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与年羹尧相比较,对他们进行了贬损,说他们“较之于阁下盛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功,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对年羹尧的赞美之词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

汪景琪在大手笔的夸赞年羹尧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讥讽当朝的统治者,这句“皇帝挥毫不值钱”就是在挖苦康熙皇帝给别人提的诗不怎么样,这是在讽刺雍正的父亲,作为一个崇尚孝道的雍正皇帝自然是不能容忍有人对自己的父亲说三道四,而且这个人还是年羹尧的人。


雍正皇帝当然是怒不可遏,尔等小人竟敢藐视皇权,不杀你杀谁,于是雍正以汪景琪“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凌迟处死,其头颅被悬挂在菜市口刑场,一挂就是十多年,就是要警示那些学者谨言慎行,否则就是此下场,直到乾隆上台,才将汪景琪的头颅取下埋葬。

在封建时代,最注重名分,君臣大义是不可违背的,做臣子的就要恪守为臣之道,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年羹尧的所作所为的确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猜疑,年羹尧本就位高权重,又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雍正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年羹尧的居功擅权将使得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最痛恨的。






遗产君


雍正的反应就是,砍了一个人的头,把他的头挂在了城楼上。这一挂,就挂到了乾隆元年。也就是说,这件事情让雍正皇帝愤怒之极,从雍正四年一直挂到乾隆元年,如果不是他驾崩了,估计这个人的头会一直挂下去。但这个人并不是被抄家的年羹尧,而是其师爷,汪景祺。年羹尧为何被抄家呢?为什么雍正皇帝如此愤怒呢?汪景琪写的到底是什么字呢?且一一来看!

年羹尧:从龙之功到阶下之囚

话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抢了上司风头”加上“功高震主”还不懂“在老板面前要夹起尾巴做人”者的宿命。年羹尧,一个曾经官至三军总司令的清朝大将军,雍正上位路上的重要功臣,最终被削官夺爵,抄家杀头。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说白了都是活该。

想来大家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或者李卫当官。这两部电视剧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多演员都是互相串演的,比如这两部电视剧里的年羹尧都是同一个人。在这两部剧中,年羹尧也并不是正史中所说的进士出身。而是四爷府中的包衣奴才。但无论如何,后来的历史背景都是相同的,他成为了可以随意掌握西北等地人事任免的抚远大将军,所以说是一时风光无限。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的妹妹还是雍正的宠妃,也就和皇上有了亲戚关系。再加上他在皇上继位和稳固政权中起到的重大作用,本来是很受雍正的信任的。


但可惜的是后来他膨胀了,我们看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尤其是在青海大捷之后,他回到了京城。面见皇上的时候,他竟然不知道婉拒皇上的赐坐,最后在他手下将领面见皇上的时候,还要看他的眼色。


年羹尧更是作死的对皇上说道:这些人在沙场久了,只知有将令,不知有皇上。这句话直接触到了雍正皇帝的逆鳞。整个国家都是朕的,但朕的士兵却只听你的,你想干啥,他们想干啥??于是当场不好发作的雍正皇帝,在回到后宫之后,直接就非常愤怒的找到了年羹尧妹妹的寝宫,直说了两个字:卸甲!然后将一腔怒火撒在了年妃身上。

但是膨胀之极的年羹尧并没有感受到危机。还非常自以为是的在西北搞起了年选。自己任命朝廷官员,皇上最终当然不能容忍自己的权威被践踏。最后将年羹尧削官夺爵,将其抄家,令其自尽。

抄家抄出来的另一桩大祸

在抄家的过程中,有人发现了一本年羹尧师爷汪景琦所著的《西政随笔》,而在这部书中艺术了一首七言诗,其中的一句“皇帝挥毫不值钱。”被人上纲上线为反诗,交给了当时的雍正皇帝。这首诗作讽刺的是当时的雍正之父,也就是康熙皇帝。为一个祖先崇拜甚浓的时代,雍正皇帝当然不能容忍有人说自己先父的不是,更何况是雍正从小就无比崇拜的父亲。

康熙皇帝在雍正心目中,那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看到这首反诗,他首先想的是,你竟然敢骂我爸?骂我爸的都得死!我让你不得好死!身为皇帝的他立刻命人将汪景祺处死,然后把头挂在城楼上。而且一直挂到了雍正驾崩,可以看出他到底是有多么愤怒了!这叫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把他的妻子女儿变成奴隶,永入贱籍,也把跟他相关的亲人都流放放到宁古塔一带。这就是一本书带来的祸患,也是汪景祺活该,在这么专制主义高峰的时代,你竟然还敢骂先皇?懂不懂什么叫文字狱??这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历史好奇怪


雍正处死年羹尧,一共罗列了年羹尧92款大罪,条条都足够杀他几回,而最倒霉的当属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

因为在抄家的时候,搜出了一本《西征随笔》,这本书就是汪景祺所著。在清朝这种文字狱盛行的年代,可以说搜出一本暗自著作的书,少不了要出点事。

而这一翻阅,立刻就是谋逆大罪了,因为里面有一句“皇帝挥毫不值钱”,这话一出,连探察的官员也吓了一跳。

上报之后,雍正更是气的当场吐血,因为这七个字讽刺的是康熙,也就是平定三藩的康熙。

这还得了?雍正一怒之下,扬言要诛九族,直接将汪景祺凌迟处死,顺带还要杀年羹尧全家。

但是由于之前答应过年羹尧,只要他自杀,便不为难他家人,所以雍正满腔怒火,全部发在了可怜的汪景祺身上。

可怜的就是汪景祺,他不过是发狂吐了个槽,没想到最后却引来了凌迟处死的结局。

据野史记载,汪景祺不仅仅被凌迟处死,头颅还被挂在了紫禁城城楼上,目的就是让天下人看看,这就是犯上的下场。

且汪景祺的家人也未能幸免,男子一律处斩。女子则全部流放,充作贱籍。

历史记载雍正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新政的推行,同时也革清了康熙年间以来的吏治弊端。

但是在此同时,雍正年间,也是文字狱最严格的时代,甚至很多时候,雍正就喜欢凭空臆想。

雍正年间,无人敢用yong同音字,原因就是害怕雍正往他自己身上臆想,一不小心就是一桩人命。

有记载表示,雍正曾经因为维字而杀了一个进士,原因就是这个字在雍正看来,那是要杀了他的头。

由这些事情来看,可笑而知雍正虽然新政有为,但是其也是一个杀伐十分果决之人,而且雍正的帝业乃是霸王之业,谁不服就杀谁。

雍正壮年去世,留下了一大堆未完成的事业,虽然使得清朝国库充盈,但是雍正却也变相的将清朝推入了另一个深渊。

这个深渊就是愚民、强权,正是因为这两样,才使得自乾隆之后,清朝开始渐渐衰败。

而乾隆更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帝王,不仅仅废除了新政,还大肆挥霍国库,尤其是他还自视甚高,错失了融入世界的最佳时机!


小司马迁论史


这是一个“倒霉老人”的故事,这个老人不叫“年羹尧”,而是叫“汪景祺”。当然,这事和“年羹尧被抄家”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抄家发现的那七个字,是老汪写得,哪七个字呢?

就是这要命的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

年羹尧被炒家,发现七个字,侍郎福敏呈送雍正

那是1726年,年羹尧被处决,年府被抄。在抄家过程中,有人发现了一本笔记手稿,名字叫《读书堂西征随笔》,作者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

本来就是一本笔记而已,但内容写得确实不错,看的人深入其中,被作者的经历、文采所征服。当看到一篇《诙谐之语》当中的一句“皇帝挥毫不值钱”时,看的人懵了,怎么办?

上报,只能上报。于是,侍郎福敏看到了,这还了得?看得出来,福敏就是那种做事坚决的人,对于一个失去势力的组织,做些落井下石的事,没什么坏处,反倒能增加功绩。

笔记被呈上去了,雍正仔细看下去,气得火冒三丈,抓,快速抓回来,这个汪景祺竟然敢编排他老子康熙(看内容说的是康熙),同时把年羹尧抬到了天上。

雍正下命令,汪景祺斩首,妻子发配到东北

朝廷的速度了得,汪景祺很快被抓,没有什么所谓的秋后问斩,马上斩首,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

有人小声问雍正:“皇上,这个首级挂多长时间呢?”

雍正回答:“一直挂着,让这些文人再编排皇帝。挂着是要警醒所有的文人,没事不要乱写乱画。”

于是,汪景祺的脑袋就这样挂着,一直挂了十年。直到雍正死去,乾隆上台,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才将汪的头颅择地掩埋。

那么汪景祺的家人怎么样了呢?

汪景祺的妻子,雍正并没有放过,而是发配到了黑龙江,送给“披甲人”为奴;汪景祺的亲兄弟,亲侄子,统统革职,发配到了宁古塔。除此之外,五服以内的亲人,当官的统统革职,不得再担任“公务员”,也不得离开原籍。

真是一人出事,全家遭殃,全族受牵连。

有人问了,汪景祺没有后人吗?看史料记载,应该是没有,否则会有记载的。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子嗣,才让汪景祺那么大胆。

笔是武器,嘴也是武器,利用好非常重要,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蓝风破晓


抄家后发现的这7个字,让雍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可以想见,暴脾气雍正看到这七个字气的七孔冒烟的凶神恶煞情景。这七个字的作者正是年羹尧手下的幕僚汪景祺,雍正气急之下,直接给他满门抄斩了!

汪景祺这个人,来自于浙江钱塘,他的老爹做过户部侍郎。诗书传家的汪景祺,在科举之路上一直不顺遂,42岁了才考中举人,到50岁了还没考中进士,于是只好学绍兴人当师爷去。

当时正是雍正二年,天底下最炙手可热的人,毫无疑问的西北用兵的年羹尧。年羹尧虽然把他招进幕僚班子,却没有想过重用他。为了早点获得“年选”推荐,汪景祺极其热心拍马屁,写了一本书献给了年羹尧。这本书就是《读书堂西征随笔》,书中把年羹尧比作郭子仪、裴度,简直是宇宙第一伟人。他说“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可是年羹尧不吃这一套。

不过,《读书堂西征笔记》中,不只是有阿谀奉承拍马屁,它还有干货。其中质量最高的一篇就是《功臣不可为》。这篇文章中,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功臣都没有好下场,劝诫雍正要低调做人、明哲保身。然而汪景祺的话雍正并没听进去,最终因为过于嚣张触怒雍正,一贬再贬,最终难逃一死。

也许是《读书堂西征笔记》中的夸张话语引起了查抄官员的心里不适,对汪景祺开展了地毯式搜索,终于找到了汪景祺的罪状。汪景祺在《诙谐之语》中讲了一个笑话,公开拿康熙皇帝开涮,这样雍正很恼火!事情是这样的:

话说康熙皇帝到了江南无锡,一个书生先给他一首诗,康熙作为回礼,题字给他,写的诗“云淡风轻近午天”。这句诗是《千家诗》的第一句,千家诗又是儿童启蒙读物,从这里看到康熙的文学功底着实不怎么样。于是别人就写诗讽刺“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康熙给人题字,自己不会作诗,直接把儿童启蒙读物的一手诗拿出来做摘抄,谁说他能考探花郎了?

按照喜剧大师赵本山的说法,讽刺别人,一定要限制在乡镇长这个级别以下,在等级森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公然拿本朝皇帝开涮,真的是脑袋想搬家了。对此,雍正做的批语是“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

不过,汪景祺的罪行远不只如此,他还写过一篇《历代年号论》,文中总结了很多年号,并且用拆字法进行解析。比如“正”字,他就拆解为“一止”,走一回就停止,很快要完蛋,不是好兆头。同时还列举了金朝海陵王年号正隆,金朝金哀宗正大,元顺帝至正,明英宗正统,明武宗正德。这几个人,没有一个人有什么好下场。正隆皇帝被人推翻,取消帝号,没有谥号更没有庙号,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正大皇帝直接灭国,成了亡国之君;至正皇帝被朱元璋赶到蒙古高原喝西北风了;正统皇帝御驾亲征蒙古被瓦剌抓起来当俘虏;正德皇帝则是掉进水里伤风感冒而死。

雍正看来,这个《历代年号论》是对雍正本人赤裸裸的诅咒!再联系到汪景祺对年羹尧赤裸裸的拍马屁,他决定把它杀全家!雍正的批语是“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处分决定是本人“立斩枭示”,“其妻发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其期服之亲兄弟、亲侄俱革职,发宁古塔;其五服以内之族亲,现任、候选及候补者俱革职,令其原籍地方官管束,不得出境。”

汪景祺因为不会说话,不仅全家被杀,他的人头还在菜市口挂了十年,直到雍正去世,这个人头才取下来安葬!


历史知事


年羹尧在雍正登记之处还是特别忠心耿耿的,并且也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但是当年羹尧的权势越来越大的时候雍正就开始对他不放心了。皇帝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多疑,其实年羹尧根本就没有造反之心,只是他越来越不知道谦虚恭让了,他自认为自己功高盖主,所以常常不把皇上放在心里。雍正看在眼里,心里就开始合计了,年羹尧功高盖主,说不清哪天就会把皇上扫地出门了,只要皇上开始惦记你了,哪里还有好啊!

年羹尧因为贪污腐化等九十多宗罪名被抄家,在抄家的时候有本书,是年羹尧的幕僚所写,上面有评价先皇帝也就是康熙的言辞,这让雍正勃然大怒。“皇上挥毫没有钱”就这几个字,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但是皇上认为严重那就是严重啊!雍正把年羹尧的人头挂在了城头,一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登记才摘下来。估计如果雍正没有去世就会一直悬挂下去,直至风干的毫无踪迹。


宝妈说事谈养儿育儿


那七个让许多人丢掉性命的字是:“皇帝挥霍不值钱”。(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说起年羹尧,很多人都以为他位高权重,其实他的出身并没有那么显赫,和其他的王公贵族比起来更是不值得一提,因为年羹尧是汉族的贵族,背后并没有那么大的势力,不过年羹尧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不完全属于武将,脑子里还是有谋略,不然他也不能那么受康熙的喜爱。

康熙年间通过就考入了官场后,一路被康熙提拔,一直到雍正时期。 不过到了雍正这代就不一样,也许这个雍正打心底就没有想过让年羹尧做他的心腹。

因为无人可用,没有更有才华出众与文韬武略的人才,所以当时的雍正才假意选择和年羹尧的并肩作战,可是雍正是谁?那可是在残酷的皇宫深海里,九子夺嫡的唯一幸存者,这样一位人物,谁能够想到他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归根结底最后雍正之所以看年羹尧不顺眼而赐死他的主要原因是:雍正明显感觉到自己控制不他。这一点主要也是年羹尧性格太自负,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毛病导致,甚至感觉他眼里根本就没有雍正。

可能年羹尧,更忠于当年提拔他的康熙,所以这个雍正在他眼里就不值一提。 雍正作为大清国九五之尊的皇帝,当然不能够容忍这种目无老子的臣子存在,而且皇帝一般都具备多疑的性格和防备之心,尤其是经历过残酷斗争的雍正,到这个万人之上的位置,所考虑的事情一定与普通的臣子和老百姓是不一样。


赐死年羹尧之后,就进行抄家的常规活动。可是没想到的是:竟然发现《西征随笔》这本书,里面就有那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这本书的作者是汪景祺。

而这七个字也有很多的传说,不过这里要说明一点,那就是这七个字说的是康熙皇帝,而不是雍正,这一点可以确定。有的人说是汪景祺杜撰,也有人说是康熙曾经给一个书生提过字,被书生调侃写下这7个字,后来被引用。

这个汪景祺能够和年羹尧关系好的原因也颇为搞笑,此人虽然有点小才,不过最擅长的却是逢迎讨好,之所以能够取得年羹尧的厚爱,全凭借平时没事就拍马屁,也许他觉得有年羹尧这个大靠山就可以为所欲为。

在无意间写下了《西征随笔》,后来被雍正发现以后也丢了小命。 但是年羹尧未必知道《西征随笔》里面有这几个字,虽然从历史的记载中看得出来年羹尧的行为充满对雍正的不屑,是因为得不到雍正的重用。

他只知道提拔他的康熙皇帝,他进入官场以来,一直顺风顺水,得到康熙的娇惯,不然也不能养成这样飞张跋扈的性格。所以猜测年羹尧不知道此事,如果他知道,对待汪景祺的态度可能也会不一样。

雍正看到这七个字,当场就怒火中烧,惊叹,随后愤怒,慢慢的反思,平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