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一些医生离了CT机、B超这些器械就看不了病了,你怎么看?

袁堃谟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现在人看病,为什么都要做检查,并且越做越多,真的是医生水平越来越差,离开检查就不会看病了,还是医生医院想多挣钱?

你听我给你讲个故事,你自己判断是怎么回事?

40多年前,我们医院的一个老的普外科主任,他有一个外号叫“B超手”,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外号呢?当年我们这个省内最好的医院,一共就有2台B超,那时候还没有彩超,这位老主任通过查体,基本能把判断患者腹部疾病,他的诊断经过和B超的结果能达到60%以上的符合率,经过手术确认,80%诊断基本准确。

在那个年代,这位老主任相当有名,很多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

但是这个样的诊断率如果放到现在,问题就大了,那20%的患者一定不干了,你诊断不明确就手术,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

如果你是患者你是愿意诊断明确治疗,还是信任只是 体检确定诊断的医生。

其实这是时代和医学进步,西医发展越来越精确,如果想不用任何手段确诊就看病,可以去看中医,但是中医现在也是越来越多的看检查了。

疾病的复杂,相同症状可能有不同疾病,相同的疾病还有不同症状,同时也有轻重之别。

医生要确诊疾病,一般要有客观证据,而不是只凭经验了,那样误诊的几率太大,患者自己也不会干,同时医生也经不起医患纠纷啊!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我想举个例说下我的经历。2年多以前我的左右耳完全健康听力正常。但是2年前因右耳听力下降及疼痛,初次去县级市人民医院看病,没有任何电子仪器检查,就是医生用耳镜看,结论是中耳炎,开了一些药吃,2周没好转后又去了县级市中医院看,检查方法同上结论也是化浓性中耳炎。吃药、清洗两年后自感耳炎已恢复,但听力没有回升。本月又到地级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看病(三甲),医生是主任医师,问了几句也用耳镜看了下,结论是无耳炎,我说耳炎在其它医院治好了,这次来主要是看听力仍没有好转。然后他就开了听力骨道气道测试的单子去检查,结果出来了,左耳听力正常,右耳低频基本正常高频所力损失30到50分贝不等。结论是神经性耳聋,没治了(医生说的)。我说是耳炎所力损失的,医生说与耳炎无关,你现在也没耳炎听神经问题。我说还有其它检查吗,医生说做个核磁共振3.0T吧,主要看头部有没病变。约好日子去查MRI3.0T。中午查的,查完后心不甘又挂了一个在宣传栏吹得牛的海归专家号,说明情况,结果与上面医生结论同(与中耳炎无关,神经病),具体还要看MRI结果。第二天结果发来了,什么问题也没有。因前两个医生没上班,挂了第三个主任医师号(30元),看了几个报告他也是说神经问题,开了一些活血的药打发。我上网也查过,中耳炎是会引起听力下降的,治愈了也很难恢复原来的(主要是损伤听骨或耳室),为什么这些有硕博士学位的主任医师坚持我是听神经问题而否认与中耳炎有关,同时也否认我曾有中耳炎的经历,基层医院靠眼看确定是中耳炎。难道中耳炎不是引起所力下降的原因而只是巧合?仪器没有检查到问题就不清楚病因了。


依然60


这个我真要说说我这些年的治病史。

十年前左右,我还是30岁血气方刚,现在43岁了,当时代表学校踢足球,踢遍了各个学校,运动过度,伤筋腱不说,而且如果有些小碰撞和意外就有你受的,有一回我不留意全力一脚踢在一个年轻人的屁股上(没办法,年纪大了明明看着球踢,被年轻人一下把球偷走了,收不住脚,狠狠踢在他屁股上),脚背足足痛了半年没去看医生,好在自己好了。

这不是重点,我是近视的,自己配了几个运动眼镜,就是大大的硬框,用橡皮带扎着头那种,一次意外,我以为戴着眼镜可以顶球,结果眼镜大力压在鼻梁旁的右脸颊上,压出一个血囊,然后弄爆了。以为没事,结果一个月后,鼻咽开始痛,只要呼吸,只有有空气流动就会痛。后来我自己分析,是我的鼻液腺体断了,没了滋润,鼻咽被细菌入侵了,只要呼吸就痛。那段时间我因为担心是绝症,足足瘦了十斤,以为是母亲一样的鼻咽癌。真的呼吸都痛,要用棉花塞住不让左鼻孔呼吸。

当时两年时间到处寻访名医,赤脚医生有、中药医生有、区级医院有,市级医院也有,最后到了广州中山第一人民医院。当时是一个知青的好友听了我的病情说不可能是鼻咽癌,让我去看,那医生一周只上半天班,看了我的情况,说没事,只是过敏性鼻炎,60多元一支进口鼻水,三十元药,治好了我两年用了过万元治不好的鼻炎,一晚,真的只是用了一晚,就那支鼻水的作用。

然后,由于过去两年我吃太多鼻炎药,我得了胃炎,胃酸倒流,又到处去寻访名医,这个就麻烦很多,其实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有幽门螺旋菌之类的,其实几乎所有医生开的药都是一样的,但就是治不好。那段时间还伴有肾结石,一天到晚背部都刺痛,一直以为是胃痛,去看市一医院时,问医生为什么会背痛,是不是胃的问题,医生说,背痛不可能是胃的问题,说我找错部门了,我说我很多东西吃不了怎么办,她说,吃不了就不要吃呀。

那些年我拍b 超拍 ct无数次,总是看不出是什么问题,医生说,慢性胃炎不用治的,吃不了的不要吃就行了。我都不知道怎样说。

到14年的时候,我的贤结石突然发作了,痛得我抱着柱子站不起来,那个时候医生才看得出我的结石,虽然结石很小,但早两年拍了两三次就是拍不出来,一定要发作了才知道,那时我就知道为什么我头晕了几年。原来是那小结石卡中了位置,一直在作怪,直到发作,医生才猜想就是那里了。

我就不明白,在这间医院照的胃镜片到另一间医院,医生都让再拍一次,而且看不出什么问题,开的药都一样,总是让你拍这个拍那个,但又没什么结果。

到15年的时候,我自驾游到云南那边,由于自己无知,太阳晒了座椅用水去抹,结果水分吸到腰椎,痛得我腰直不起来,连穿袜子都痛得差点晕倒,回去之后我试过一间镇级医院去做局部药蒸没用,马上转去市中医院,找到一个一周才上半天班的医生,同样一剂去湿膏,一晚就帮我治好了。

遇到好医生比较难,现在的医生都缺乏临床经验,都是依书直说,还有对症开单,病人多问两句就有点发脾气,所以选医生真的要慎重。但真的高明的不多。


教你孩子学英语


医生毕竟只是人,医术有高有低。有些病症很类似,却是完全不同的病。我妈最近连动两台手术,就因为去看第一个病的时候,谁都检查不出来第二个,抽血,B超什么的都没看出来。皮肤科一直说没事,但我们自己感觉不对加测了活检,然后就发现了,好在发现早。同病房与我妈前期病症一模一样,还涉及到中西医的不同看法,没办法做了CT。于是确诊,但耽误了不少时间,后期要化疗。

所以我的看法是,只要能治病,我并不在意何种医疗手段。

再说医疗器械也是诊断技术,我们平常人哪里懂,就像我们也不懂看病一样。

真的有时候,我宁可相信这些器械,因为他们的数据是客观的,多找几个人就能确定。但是人看病,是有主观判断的,他还会影响别人的判断。

千万别生病啊,真的你都不知道该不该信医生,不信也得医生医。我只能寄希望在仪器上。



脾气太好也不行


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就对医生充满了偏见和不信任。

虽然在这些辅助检查没有发明之前,传统中医可以不用借助任何器械看病,但是以前人的寿命是多少,现在人的寿命是多少?这有可比性吗?

一、这是科学进步的体现

因为CT、B超等仪器的面世,解决了许许多多以前没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对肿瘤的早期检出,对脑出血、骨折等等的检查,将医疗技术向前推了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得益于这些仪器,许多在死亡线徘徊的患者得以解救。

二、生命更宝贵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决不能出差错。不是医生离开了仪器不会看病,即便会看,也需要这些仪器来辅助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给。

如果是你,你愿意医生给你看病的时候是靠猜、靠想?你说医生医术不精,那你来试试,到底是医术不精还是医术无止境。

三、避免医患纠纷

可以说做医生的是害怕了。一些患者一不开心就投诉、一不满意就打人、一出点事就杀人……真是怕了!既然法律要讲证据,那做医生的总得要有证据才敢开药吧!不然被告了咋办?被杀了咋办?

当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医患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局面,谁都有责任。

四、任何一个检查都是有目的的

一个能够坐在诊断室的医生,至少都是通过5年本科加3年规培以后才有资格坐在那里的,对于医疗他们比99.9%的非医疗人员都要专业。任何一个检查,不是毫无目的开的。要么是基于诊断需要,要么是基于诊疗规范需要。

在中国,医生群体也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人群,智商也在平均水平以上,什么时候医生被贬得那么不堪了? 医患关系变得这么缺少信任,每一次发生大事件时,那些拿着键盘冷眼旁观的人都是帮凶。


普外三角针


绝大多数常见病医生通过病史,查体,基本就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但医生敢确诊吗?医生也想给你确诊啊,可条件他不允许啊!!!

1.医患关系不允许。目前的医患关系,让医生执业如履薄冰,医生随时可能成为被告,医生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法院讲证据,所以医生看病,口说无凭不行,诊断必须有依据,辅助检查是最好的证据。

2.同一个症状,可能是不同疾病引起。有些疾病必须需要辅助检查来鉴别。

3.题主问的问题就是典型的“潜在医闹”,不管大人小孩去医院看病,哪怕是感冒,都先要做一系列的检查。既然你都说是感冒了,还到医院看啥?

有质疑的,可以回复,我会耐心给你们解释。更不要生气,生气就会成为医闹,呵呵。毕竟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彧见幸福


1当然不是。

2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经过10年左右才能成为有资格独立给你看病的医生,当然不是白给的。

3肉眼看不到的,B超CT帮你。

4患者就医时,在选择检查方式时是被动的,只能把选择权交付医生,如果患者这样做了,指责医生的理由就不成立了。

5影像检查相当于医生的第3只眼,区别于肉眼的是它可以看穿人体,直达病变。

6不会有患者,愿意让医生闭上一只眼看病。

7与治疗疾病的费用相比,影像检查费用相对固定,可控,可选,可以放弃。

8我们的寿命延长,依赖于科技技术的进步,疑难杂症,也莫过如此。

9

999.99%的患者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题主的问题并不成立。


gxfxray


说这话的人本身就是极品弱智。不是你所说医生离了医疗设备就不会看病了。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学历,高技术医疗人才的增多,在配合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能够更好更快的发现病因,从而达到快诊,快治的效果。不是说离了这些器械就不会看病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国外大力研发更高效更高精度的医疗设备的因果所在。在没有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年代,医生主要依靠主观判断,或故计猜测而诊病。有些病他们根本就诊断不出来。最简单的胆结石靠诊脉或者观察能确诊吗?再别说人体内的大病了。这也就是原来人们寿命较短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家要庆幸,而不是怀疑现在的医生。恰恰是借助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生能够更好,更准确的给大家治病。那些不𢤦得感恩医生的混蛋患者,就会千方百计的汅瀎医生。这些人就是一群人渣。


手机用户94328585753


医学本科学习4-5年,考研专科学习轮转规培这一系列学习至少也3-5年,一个医学生出来至少有7年以上的专业知识,难道不比这些普通人有经验嘛?

医学这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的清楚的嘛,想当然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依据。循证医学。

检查项目很多不一定是确证疾病,有些为排除性诊断,有些则为辅助性诊断,有些是提示性诊断。就拿查血来说很大一部分都是提示性的,像转氨酶升高,只能说明功能有损伤,医生就得考虑是否为肝炎,那就得查肝炎全套,如果是有甲丙戊乙肝,就得做DNA,RNA分子定量来看程度和用药疗效。就想说一个肝炎病人要是病毒分子不活跃,没有黄疸什么的,你能不借助仪器设备你能看的出来,我国是乙肝大国,你周围乙肝携带者肯定是有的,你能知道?

还有则就是很多人花了检查费用就没查出个病,心里就不舒服,感觉花了冤枉钱。要是查出个病,反倒觉得花钱值得。


橘生淮南1995


玌在医学从经验医学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使诊疗水平大大的提高:如癌症的早期診断早期治疗而提了生存率甚至治愈……称为循证医学。随着科技的发展能进精准治疗,对癌病人可靶向治疗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中医現在也使用B超、cT、MR工及各种化验,甚致中医院设置西医科这就循证医学的好处。

医生不是算命先生医生就如一名侦探,了解案情,深入调查用高科技寻找证据(这就是循证)加上医生知识经验加上医生的敏锐思维能力下诊断才能准确治疗才能精准,效果才能随科技犮展而提高!!!

医疗费用推高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之一随科技在医学中的进入可能医疗费用还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