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師進階技巧】衝煮技術快速提升的關鍵-系統性密集訓練

<strong>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許多人在同一個領域工作了數年後就會覺得停滯不前,咖啡這個領域也不例外。所以咖啡師也應該適當深造,工作領域不可以僅限制於咖啡機前,而是要延伸至其他層面,讓自己的經驗更加完整。

【咖啡师进阶技巧】冲煮技术快速提升的关键-系统性密集训练

在這裡有兩個咖啡師進階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

一,參數再穩,感官還是要準。

二,數據再準,手法還是要有。

SCA咖啡師高階衝煮認證其中一樣要求就是,煮出指定濃度&指定萃取率。也就是指定萃取率後,煮出三杯萃取率一樣但濃度不一樣的三杯(同時也指定濃度)。

要煮進指定濃度與萃取率不算太困難,只要正確理解萃取率與濃度間的基本換算,加上六大沖煮要素的正確理解,然後先做出一杯做參考,多數咖啡師都能在兩三杯內輕鬆調整進默認區間內。

【咖啡师进阶技巧】冲煮技术快速提升的关键-系统性密集训练

理論上,只要使用相同的參數與衝煮手法,應該都能輕易重現該風味與萃取率,所以說只要事前計算好粉水比例,並且成功設定參數煮進區間內後,下次要重現,理當不會太困難。

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啊!

就在我們煮出理想濃度後,我們要再重現一次時,噩夢就來臨了,因為同樣的參數與手法,竟然煮!不!進!

為什麼呢?啊——原來是磨豆機會殘留上一杯的粉末,導致粒徑分佈跑掉了;徹底清潔後,果然又恢復正常了。

隔天再煮一次測試再現性時,濃度又跑掉啦!不管怎麼檢查,參數跟手法都沒問題阿,怎麼濃度會飆高0.1%呢?原來這次出問題的是豆子啊,但豆子確定都是同一批次烘焙的,能出什麼問題?

原來是豆子昨天剛開封,正新鮮而在旺盛排氣中,所以開封一天後豆內氣體大量減少,相同衝煮條件下萃取率自然就上升了……

【咖啡师进阶技巧】冲煮技术快速提升的关键-系统性密集训练

而作為一個高階考試或者專業咖啡師,出杯過程中是不能使用折射儀來一一確認濃度後再出杯的。也就是說你只能透過自己的感官,來確認萃取率與濃度是否有達標,而濃度誤差只允許正負0.05%,比金盃要求的範圍要窄多了。畢竟要是真在店內出杯,都用測量的才能出杯,測完咖啡也都涼了吧?

咖啡衝煮技術快速提升的關鍵-系統性密集訓練

由上面兩個例子都可以體會,咖啡的狀態千變萬化,有許多細微因子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最後成品,所以在努力控制各項參數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能“檢查”結果的敏銳感官,畢竟咖啡終是要讓人品嚐,客人喝得不是數據,是風味。

【咖啡师进阶技巧】冲煮技术快速提升的关键-系统性密集训练

為了要精準控制參數減少手法干擾,幾乎所有人都很聰明的想到要選擇使用聰明濾杯並採浸泡式衝煮,因為這樣能精確穩定的控制溫度、時間、粗細、水量、擾流……但在調整衝煮參數時,你會開始發現有些參數影響特別劇烈,應該要優先設定好後就不要任意改動,比如研磨粗細;而有些參數則是大家希望作為最後手段,而儘可能避免一開始就調整它,比如溫度、擾流。

這當中尤以擾流最令人苦惱,因為攪拌的強度、深度、範圍,都是非常難控制的:一樣的三圈攪拌,濃度誤差可能會高達0.5%,而換一個人攪拌,常常又是不一樣的數據,非常的麻煩,但這其實才是咖啡師在衝煮上的“關鍵”。因為當你想調整萃取率時,你想透過改變研磨粗細來達成穩定微調,是非常合理的,但在你大量衝煮同時也會發現,磨豆機的刻度調整不是“線性”的。所以總有那麼一點點萃取率,是必須透過注水、攪拌、溫度等“手法”來做微調。

【咖啡师进阶技巧】冲煮技术快速提升的关键-系统性密集训练

這時手法穩不穩定,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人”確實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變因,相較於機械,但美好的臨門一腳,關鍵也是在“人”。

所以身為一個咖啡師,如何讓自己衝煮上能“穩定”?

答案很古板也很真實,那就是“練習”,不斷不斷的練習,直到你身體記住。尤其是短時間、大量且系統性的密集訓練,完全控制了溫度、時間、研磨刻度、粉水比,為什麼每一杯的味道還是差這麼多?

漸漸的,我們會開始學會問自己:

“我為什麼現在要做這個動作?”

“這個動作又影響了什麼?”

【咖啡师进阶技巧】冲煮技术快速提升的关键-系统性密集训练

為了能夠回答自己的每一次提問,我們必須短時間內進行比較、辨別與實作,唯有如此,才能快速地吸收、轉化成自己的一部分。這就是短時間密集訓練能夠提供給我們的東西。

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一杯咖啡的結果:

這杯味道我們很喜歡,只是希望它再濃一點,我們該動什麼參數?

這杯香氣很棒,但希望它的尾韻和甜味再強一些,又要動什麼參數?

這杯太酸了,想要它平衡一點,然後又不想要改動參數,又該怎麼做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仰賴我們經驗的累積與實操體會。

咖啡小白進階Level 5 | 手衝咖啡入門方法 ,從精品咖啡入門到改行

咖啡小白進階Level 6 | 從一顆豆子到一杯咖啡,建立一個咖啡知識體系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