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概况

塔城市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处塔额盆地北缘,塔尔巴哈台山南坡,额敏河北岸,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530公里,是塔城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塔城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25个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

塔城市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有国家级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处于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一带一路"对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被誉为"中亚商贸走廊"。可起降中型客机的民航机场,与克塔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克塔资源型铁路,使塔城市拥有了集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塔城是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但年降水量丰富,水资源分布广泛,境内有14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沟溪43条,泉水上万眼。塔城市风光绮丽、景观优美,巍巍的塔尔巴哈台山、广袤的库鲁斯台草原、惟妙惟肖的"伟人山"及穿城而过的五条河流,使塔城市享有"五弦之都、千泉之城、百桥之市"的美誉。

塔城是全疆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最多的城市,是全疆唯一有五条河流穿城而过的城市,是全疆唯一拥有达斡尔民族乡的城市,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是全疆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这里川流纵横,湖泊星布,牧草丰美,阡陌相连,融塞外粗犷和江南灵秀于一体,小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多民族的风俗、服饰、饮食等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塔城独有的多元化民俗风情",被誉为新疆民俗风情的博物馆。

塔城地名就源于塔尔巴哈台山。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意为“旱獭出没的地方”,塔尔巴哈台山位于塔城市北面,又被称之为“北山”,塔尔巴哈台山脉,长约300公里,最高峰为2992米,北坡缓南坡陡,南坡植被茂盛。塔尔巴哈台山山体虽然不高,但是站在山上,这边看的是中国,另一边看的是哈萨克斯坦,一山看两国的豪迈在这里能充分感受。

塔城市概况

塔尔巴哈台山


塔尔巴哈台山周边大部分是草场,主要有苔草、禾草、蒿草、野蔷薇等,蓄草丰富,春夏,牧民就会赶着成群的牛羊来到这里,所以这里也是塔城优良的夏牧场。山里雨量充沛,水草丰美,绿树成荫,山间有很多泉水形成的溪流,气候宜人。

这里植物种类繁多,约有2000种以上,被誉为 “野生植物基因库”;有野生柳树、沙枣树、灌木等。每到夏季,芍药、贝母、百合、郁金香、玫瑰等数百种野花,竞相绽放。

如果大家盛夏来,还会看见满地红得发紫的小浆果,那是野草莓熟了。山里还有沙枣、树莓、豌豆、韭菜、大蒜等野生水果和蔬菜。

这里还有1000多亩的野生巴旦杏林,野生巴旦杏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资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属第三纪新生代孑遗物种,欧洲绝大部分已成为植物化石,目前仅有新疆和哈萨克斯坦部分地区还有少量存活。5月中旬野巴旦杏盛开的时节,站在山上望去红红艳艳、如云似霞。

山区林带以山杨、桦树等乔木为主,还有少数天山堰柏、方枝柏和忍冬等树种。山里有大鸨、大头羊、黄羊、旱獭、雪鸡等野生动物80余种。

塔城市概况

库鲁斯台,系蒙语,意思是长满芦苇和芨芨草的草原。这里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387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15万亩,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有万亩连片的野柳林。因为大片湿地的存在,这里被人们誉为是地球之肾。

库鲁斯台草原是赤狸、野猪、獾猪、草兔、雪兔、狍鹿、狼等一些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地方。每到春季,又成了大鸨、金雕、秃鹫、雪鸡、猎隼、灰鹤、麻鸭、等野生禽类的栖息地。大鸨、金雕、秃鹫属国家一级保护禽类。特别是大鸨在春秋季节来次栖息。为此市林业局申请成立了大鸨病源疫情监测中心。

提起大鸨,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世界上有两种最尊贵的鸟,一种是天鹅,另一种是天鵏,也就是后来的大鸨。原来这两种鸟都是侍奉在菩萨跟前的神鸟,其中天鵏尤其受到菩萨的溺爱。由于溺爱而变得任性,每每在菩萨讲经的时候大声喧哗,搅得秩序很乱。特别让菩萨不能容忍的是,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只母鵏竟引诱一只天鹅,众神仙大加抗议,弄得菩萨下不了台。于是震怒之下,罚令将天鵏打入凡界,成为万鸟之妻,永远不准重返天庭,并且从此变为哑吧,无法向外界诉说。经过这次变故,天鵏就成了地鵏。虽然有翅能飞,但却不能飞高,因此再也回不到天上去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把地鵏叫成大鸨了呢?传说天鵏原来在天上的时候喜欢热闹,总是一群一群地集合在一起活动。因为菩萨说“七”是个吉祥的数字,所以它们每群都要凑成70只。到了凡间以后,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由于一开始人间没有见过这种鸟,更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所以就把它们叫做七十鸟。后来一个有学问的人嫌这个名字太俗气,就把它改名叫大鸨了。

传说归传说,大鸨毫无疑问是很稀少的鸟。大鸨似雁但比雁大,头小,背平,淡灰色,背部有黄褐和黑色虎纹。雌雄大鸨体形差异很大,雄鸨高达一米,重20公斤,在鸟类当中,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块头了。而雌鸟却又矮又小,大的也不足4公斤,和普通母鸡不相上下,这就让人怀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鸟了。这种怀疑不要说在古代,就连现在草原上和大鸨打过交道的牧民,有许多人仍然不相信它们是同一种鸟。塔城因其地理环境、气候等有利条件,而今成为了大鸨的天堂。

库鲁斯台草原上有连片次生柳树林,呈片状分布在额敏河两岸,最西端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林地总面积6.5万亩。是全疆唯一的平原柳树次生林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功能,塔城市计划在这片林区建立南湖林场森林公园,建小木屋、修木栈道,为塔城市发展旅游事业开辟一片新景区。

这里还坐落着一个小村庄—莫因塔村。村里100余户人家,星罗棋布一般的散居在辽阔的草原上,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充满了古老游牧民族的韵味。“莫因塔”是哈萨克语,翻译为汉语很有意思——“红色的弯曲的树”。这个神秘的名字起源于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哈萨克族牧民追随着丰美的水草迁徙放牧,在经过这里的时候,正好下过一场春雨,林中树木枝头催开了肉眼难见的蓓蕾,穗儿变成了红色,一束束,红成了一片。牧民们赶着羊群缓缓行进,远远地看到了那片红。于是,他们惊呼“莫因塔莫因塔……”从此这里便有了一个神秘而优美的名字“莫因塔”。

这里林带中很多树的树龄至少在300年以上,人们根据树的形状分别将其命名为夫妻树、姊妹树、民族团结树等等,因为哈萨克牧民崇尚大自然,珍爱绿色,正是在这些朴实善良的哈萨克人的保护下,这片古老的林子才得以保存至今。

林中有条常年河流----额敏河,每年春汛期间,从阿拉湖启程到南湖产卵的鱼儿逆着汹涌的洪水,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南湖产卵,然后,乘春洪未退之际重新返回阿拉湖。而鱼卵在暖暖的春日下,时间不长便孵化成数不清的鱼苗,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秋高气爽之日,小鱼乘湖水外泄尚未干涸之际,游出这片湿地,返回阿拉湖。鱼类有黄鱼、鲤鱼、狗鱼、牙鱼、鳊鱼、鲫鱼等,大黄鱼有七八公斤重,鲤鱼近20多公斤。每到夏季,成千上万的鱼群成了各种鸟类的美食,南湖便呈现出一派水美、草绿、莺飞、鱼肥的醉人风光。

闻名遐迩的巴克图口岸距离塔城市市区仅12公里,距离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8公里,是新疆距离城市最近的陆路口岸。

巴克图口岸有200多年的通商历史,清乾隆二十九年,塔城边民与俄罗斯边民之间的商贸活动已经开始,乾隆三十年,塔尔巴哈台就被清政府增辟为新的官方贸易点。来自祖国内地各种织工精美、质地优良的绸缎和茶叶在这里成为主要的商品与哈萨克的马、牛、羊等进行交换,塔尔巴哈台成为全疆第二大贸易中心。个别年份这里的交易量还超过第一大贸易中心的伊犁,堪称“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塔尔巴哈台开展丝绸贸易共31年(公元1765—1795年)。1851年,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这是塔城巴克图口岸对俄(苏)官方贸易的开端。1852年,沙俄在塔城设立贸易圈。从此,俄国商品大批进入塔城,同时新疆土、畜产品亦通过口岸输入俄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新疆省政府采取闭关自守政策,巴克图口岸暂时关闭,但民间贸易未断。1920年5月,中国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伊宁临时局部通商协定》,中苏贸易又开始恢复。1924年,中苏两国又签订了新的通商章程后,苏联在塔城设立了领事馆、商务处、苏新贸易公司等管理商务的部门,巴克图贸易量大增。1931年,苏联土西铁路建成后,从阿亚古斯编组车站,径直到塔城不过200公里,物流、人流更加繁盛。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新疆贸易公司塔城分公司,同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塔城分关。新疆的粮食、皮毛、土特产经巴克图口岸运经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苏联的农业机械、良种牲畜、五金交化和工业日用品源源不断从巴克图进入国内市场。1962年8月,巴克图口岸奉命暂时关闭,贸易和旅游业务终止,只保留了国际邮政业务。1990年10月20日,经上级批准后,巴克图口岸开通临时过货过人。1992年6月,国家批准塔城市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1994年3月14日巴克图口岸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1995年7月1日正式宣布对第三国开放。

巴克图口岸现已建成了使用面积为3046平方米的“一关两检”大厅和250平方米的车辆检验通道,在口岸的联检大厅内,可一次性办理各类货物的出入境手续。口岸设施齐全,常年开放,交通方便。

巴克图口岸辐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8个州、10个工业城市,均是俄罗斯国、哈萨克斯坦国重点发展的新兴城市,人口集中,交通便利,重工业基础好,经济互补性强,市场潜力大。口岸与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为邻,距哈方巴克特口岸800米,距马坎奇市60公里,距塞米巴拉金斯克市700公里。距离独联体土西铁路枢纽——哈萨克斯坦的阿亚古斯市火车站仅250公里。距离东哈州首府乌斯季卡缅市仅400公里,距俄罗斯西南部中心工业城市新西伯利亚1200公里,巴克图口岸成为全国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陆路口岸之一,成为连接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最便捷的通道之一,被誉为“准噶尔门户”、“中亚商贸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

2008年上半年,巴克图口岸进出口总额3亿多美元,同比增长了8倍,其中出口增长21倍。

塔城市概况

巴克图口岸



巴克图口岸向西辐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8个州、10个工业城市,距离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不到1000公里、东哈州首府乌斯季卡缅400公里、对面的乌尔加尔县110公里,出口岸西行250公里,就到了独联体吐西铁路枢纽——哈萨克斯坦的阿亚古兹市火车站。优越的通商条件,使巴克图口岸成为目前我国连接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最便捷的口岸,被誉为“准噶尔门户”、“中亚商贸走廊”。

巴克图口岸是新疆首个边民互市贸易区中采取“三日免签”管理的试点口岸,2012年7月首批哈国“三日免签”互市团队通过巴克图口岸到塔城市旅游购物,“三日免签”试点政策实施以来,塔城市入境旅游业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古老的口岸、神圣的国门、“158号界碑”及“伟人山”等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