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四海八方#各个地方都有哪些渐渐消失或失传的美食?

彭晓枫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正在渐渐消失和失传的美食,而背后象征的是一种文化、传统手艺、对美食的记忆慢慢消褪。

说起我的家乡江苏南通,也是一个热爱美食的城市,随着自己长大发现很多传统的美食就见不到、吃不到或者很难见到、吃到了。很多美食需要老师傅带徒弟,一带一带传承下去,没有人做了,或者大家更喜欢新式的点心,就容易消失和失传了。

下面我就聊聊南通正在消失的美食,是否也会勾起你的一些回忆呢?

1、老面馒头。

传统的馒头是老面发酵的,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有老师傅骑着自行车后面驮着一个大的竹筐,一边骑车一边叫卖“老面馒头 老面馒头~”,这种馒头扎实、可以一层一层撕开吃,容易吃饱,不像现在酵母发酵的馒头又白又暄软。

在我们小的时候,吃的东西还没有那么多,买两个大馒头,就着粥,再来点下饭咸菜,这顿早餐就吃的很饱很满足了。如今却很少见到这样的馒头,取而代之的是又白又软的酵母馒头,味道虽然还是不错的,却少了一份嚼劲,少了那种传统的味道。

2、虾籽烧饼。

南通靠海,所谓靠海吃海,我们的美食总和“海味”有关,就如这款虾籽烧饼,外脆内嫩,里面包上萝卜丝、虾籽,味道自然鲜美口感真棒!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这样的烧饼,如今却很少看到这样的烧饼摊位,真的可惜了。

3、油馓子

小时候经常在街边看到师傅拿着很长的筷子在炸油馓子,在油里炸的金黄,看起来就非常美味。干吃脆,加点红糖泡一碗,做早餐做夜宵都是简单的美味,足以裹腹。现在越来越少看到了。

4、泡炒米

小时候也没什么零食,肚子饿了泡碗油馓子或者炒米都是常事,炒米其实就是用大米炒的,白白的,不是现在的油炸小点心黄色炒米。这个可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呀,不泡着吃,直接干嚼着吃,也是非常脆的。



5、米卷

小时候逢年过节,街上就有打米卷的人,自己家带点大米过去,就能做出长长的好吃的米卷。米卷有点像没有添加剂的膨化食品,原材料就是米和砂糖,一边放米,一边米卷就出来了。如果有童年记忆的伙伴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也吃到了,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了,基本上也不用带米,直接买就可以了。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美食密码,你的家乡有哪些让你难忘,现在很少见、正在消失的美食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分享沟通哟!

喜欢Vivi的原创回答,就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Vivi来支持我吧,友的一评一赞,都是对Vivi最大的肯定和支持哟!


吃货小筑Vivi


我觉得一种食物渐渐的消失了,基本上就是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是制作这种食物的食材不能用了,或者说没有了;

其次是制作的工艺和手艺因为各种原因失传了;

最后就是这种食物其实并不那么好吃,或者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营养需求而被淘汰了。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已经很少见,或者已经见不到美食。

【清蒸鲥鱼】

“清蒸”这个技法不存在失传,那么这道菜不多见的主要原因就很明显了,就是因为鲥鱼。鲥鱼是“长江三鲜”之首,其鲜味让食客迷醉,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大多是吃鲥鱼的季节,也有人说他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品尝鲥鱼。而真正的长江鲥鱼早在80年代就已经绝迹了,现在人们还能吃到的是人工养殖的鲥鱼,大多数是美洲鲥鱼,因为与长江鲥鱼外形、口感差别最小。

【老式爆米花】

我们小的时候还是挺常见的,一般都是一个老师傅慢慢的手摇火烤,等到烧的差不多的程度了,周围就已经围了很多小孩子等着那“惊天动地”的【嘭】的一声,是儿时很美好的记忆。不过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老式的制作爆米花的场面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了,虽然这种比较老旧的做法和设备不至于“失传”,但是确实是在慢慢消失。

【七星紫蟹】

这道菜其实就是鸡蛋蒸螃蟹,不过这个螃蟹可不是一般的螃蟹。紫蟹算是中华绒蟹的一个品种,产于天津的郊区,大小也就比1块钱硬币大点有限,但是体型虽小蟹黄十分饱满,透着十分薄的外壳透出猪肝似得紫色,煮熟之后是偏橘红的颜色。不过随着环境的改变,现在紫蟹已经不那么多见了,我去过两次天津是一次都没见着,不知道当地朋友们现在还能吃上吗。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