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滅蜀偷渡的陰平是現在的哪裡?地勢到底有多險要?

餘夕陽



古道名聲大振何?操營鄧艾度嵯峨。景耀六年(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命鄧艾、諸葛緒、鍾會分三路大軍圍攻蜀國。其中鄧艾引軍三萬直擊沓中屯田的姜維,諸葛緒引三萬餘眾進攻陰平橋頭,切斷姜維退路。鍾會引十餘萬主力軍,分別從子午谷、駱谷、斜谷進攻漢中。姜維見漢中危機,繞過鄧艾、諸葛緒馳援漢中,兩軍在劍閣相持不下。鍾會將要糧盡之時,準備撤軍。


然而鄧艾卻想出偷渡陰平、直取長安的奇謀。得到司馬昭允許之後,鄧艾率本部人馬進入陰平古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穿越七百里無人區,翻越摩天嶺,到達醬油,並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鄧艾偷渡陰平歷盡艱險,然而陰平究竟在什麼位置,地勢有多險要?以下筆者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分析陰平的地理位置。陰平又被稱為陰平古道,開始於陰平郡,它也是因為陰平郡而得名。陰平郡是曹操改廣漢屬國而得名,地址位於今甘肅文縣西北(鴣依壩)。陰平古道穿越文縣縣城,再經過青山縣境內的摩天嶺,並依次經過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最終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南壩鄉),陰平古道全長約265公里。


據說這個數字跟《三國志》中的相關資料記載很相似。據《三國志》記載,陰平古道全長為七百里,而古人以360步為一里,現在的一華里約等於三國時期的1.33裡,經過計算與古人的測量不謀而合。陰平古道崎嶇又漫長,除了當地人行走之外,基本上就是戰爭需求,明代的將領付有德,也曾率軍經過此地。三國志中曾這樣記載: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里,鑿山通道,造做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瀕於危殆。


其次分析陰平古道究竟有多艱險。從心陰平郡到達江油的道路上,崎嶇不平,既有高山險阻,又谷壑縱橫。長途跋涉,一般人不能順利通過。鄧艾率命本部人馬,行程上千裡地,山高谷深,天氣變換。鄧艾命令五千精兵, 攜帶斧鑿器具,遇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又選取三萬精兵,攜帶軍糧繩索,每一百里留下三千人安營紮寨。因為道路太過艱險,運糧不濟,魏軍多次陷入困境。


到達摩天嶺時,馬不能前進,嶺西皆是懸崖峭壁,鄧艾之子鄧中與開路壯士都大哭不止。唯有鄧艾以毛氈裹身,身先士卒,滾下山坡,魏軍因此死傷頗多。 陰平道路之險要,非常人能通過。演義中這樣記載:

前至一嶺,名摩天嶺,馬不堪行。艾步行上嶺,見鄧忠與開路壯士盡皆哭泣。艾問其故。忠告曰:“此嶺西皆是峻壁嶺崖,不能開鑿,虛廢前勞,因此哭泣。”


再次分析陰平古道的遺蹟風光。陰平古道沿途有鄧艾留下的遺蹟,比如鄧艾的磨刀石,士兵們休息時抖鞋用土之地——鞋土山,鄧艾蓋印的印合山,丟失衣服的落衣溝等。自從鄧艾打通陰平道之後,這裡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摩天嶺之上更是有諸葛亮的孔明廟,因年久失修,已經倒塌,只剩下斷壁殘垣。


相傳孔明所立的碑也在此處,上面曾寫: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橫,不久將死。據說摩天嶺上有一處大草坪,每逢盛夏,山花爛漫,紅花遍地,猶如紅旗招展,十分好看。過了摩天嶺,便可以到達南天門,此處四面環山,谷歌縱深,更有潺潺流水,鳥語花香,身臨其境有進入仙境之感,美不勝收。陰平道雖然險要,但也不失其美的一面。

你是如何看待陰平古道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首先,偷渡陰平,是指從一個叫陰平的地方以奇兵入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並不是指偷渡到陰平。

都說偷渡陰平難,其實難點就在於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的青川摩天嶺,它東接米倉山,米倉山東接大巴山,把蜀地裹得嚴嚴實實的。(看到我圈起來的三個大字摩天嶺了嗎)

放大來看就是這樣(紅線就是摩天嶺山脈大致範圍):

而鄧艾選擇的突破口,則是位於摩天嶺南麓的一座山嶺,海拔大約2227米。這座山嶺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走。 當年鄧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的地點就是摩天嶺南麓的南側。青川摩天嶺現在已經被國家規劃為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的一部分,我找了張地圖,大概知道它的範圍和地形(畫了紅圈的地方就是摩天嶺,豎向的那條路是陰平古道的一部分):

(圖的下方有個很有意思的景點落衣溝,是說當年鄧艾翻越山嶺途中不小心掉下去的衣服,哈哈)

這兩張圖結合,就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了,從落衣溝離開了青川摩天嶺的範圍,還要再翻越陰平山,跨過岷江,經過馬轉關,江油關就在眼前了。

鄧艾行軍的起點,也就是古時的陰平(距今甘肅文縣5公里處),其地處摩天嶺之北,是三國陰平郡治地所在地,也是現在由隴入蜀的道路。但在三國時,這裡是沒有路的,鄧艾也說“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里,去成都三百餘裡”,稱陰平道為“邪徑”。翻越險山後,映入眼簾的江油關其實是個彈丸之地,雖為天險,但相比劍閣就差遠了。而突破了江油關,便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帶。

我在地圖上標了大概的路線,各位可以看看:

放大一點

陰平古道全長265公里,換算成三國時的計算方式,也即七百里。

從江油關到入主蜀都的故事我就不講了,下面跟大家說說路途的兇險。

如今在古宕昌境內的陰平古道上,宕昌縣官亭鄉花石峽口的岷江上,還保存著鄧艾父子修築的“鄧鄧橋”遺蹟。據《三國志注》載:

(鄧艾)到宕昌境內順岷江而下行至鄧橋時,但見兩山峙立,高聳入雲,中間只有一道天然石峽,滔滔岷江從峽谷底湍湍急流,濤聲如雷,軍不能過。面對眼前障礙,鄧艾父子沒有繞道,而是下令在此安營紮寨,讓一部分人開鑿山崖,一部分人上山砍伐林木,經兩萬多士兵數日晝夜奮戰,修成了至化馬的棧道達30多里,使大軍順利南下。此棧道因鄧艾父子所修,便名為“鄧鄧橋”。

這是跨越岷江時的兇險,至於翻越摩天嶺就更是艱險了,山高谷深,稍不留神就會失足跌落萬丈深淵。據《三國志 鄧艾傳》的記載:“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由於奇襲需要效率,很多地方也無法停下來慢慢修棧道,可是神奇的是,最終鄧艾率領抵達綿陽的大軍竟然有一萬以上(絕不是三國演義中的二千人)。但其實路途中最險的地方也就數摩天嶺南側那一段了,對於習慣長期作戰的士兵來說,摩天嶺都過來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山呢。蜀國大意主要還是大意在無人在陰平山的這段路上把守,被鄧艾巧妙地繞了過去,不得不說鄧艾真的是個軍事奇才。

這是現代的陰平古道旅遊景點,上山要拐30個彎。

最後再附一張劍門關的圖讓大家感受一下(圖源來自@馬伯庸):

很可惜的是,攻下蜀國後,老實的鄧艾體會不到司馬家族對他的殺機,不明白功高蓋主帶來的危害,最終落下了客死異鄉的下場。


新奇角度看歷史


公元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等人大舉進攻蜀漢,試圖一舉平定西南地區。不過,魏軍主將鍾會雖然擊破姜維,佔領了蜀國門戶漢中郡,但卻被蜀軍阻擋在險要的劍閣之外,動彈不得。

隨後,西路魏軍的主將鄧艾卻巧妙地繞過了劍閣,通過西北的陰平道,長途奔襲700餘里,成功突入到成都平原的腹地。魏軍突然在蜀國腹地出現,使得蜀軍首尾不能相顧、陣腳大亂,最終全線崩潰。而嚇破了膽的蜀後主劉禪前驅至雒城投降,建國42年的蜀漢政權就此滅亡,這就是歷史上的“偷渡陰平”作戰。


歷史上的“陰平古道”起於蜀國西北的陰平郡,止於蜀國北部的江油關。其位置大致在今天的甘肅省文縣鴣衣壩到四川省平武縣南壩鄉一帶,以崇山峻嶺而聞名。在三國時代,這裡雖然是氐族和羌族等少數民族的分佈區,但由於道路崎嶇、人跡罕至,所以並不出名。

當初,蜀軍認為陰平古道十分險要,有的地方僅能通過一人,並不利於大規模行軍,所以沒有在此設防。結果魏將鄧艾巧妙地通過了陰平古道,突然出現在蜀國的江油關,讓蜀軍措手不及。這等於是避開了最險要的劍閣(正北),從薄弱的西北攻入蜀國腹地。



《三國志·鄧艾傳》記載:魏將鄧艾從陰平道出發後,深入無人之地七百餘里,成功到達了江油關,並收降了江油關的守將馬邈。失去了江油後,蜀國的衛將軍諸葛瞻只好放棄涪城,退到綿竹關防禦鄧艾。隨後,魏軍接連攻下涪城、綿竹,斬諸葛瞻、黃崇等人,並逼近成都。由於遠在劍閣的姜維無法及時救援成都,所以膽戰心驚的劉禪最終舉國而降,蜀漢就此滅亡。不得不說,鄧艾的偷襲陰平計劃是魏國能夠滅蜀的最關鍵的一步。而由於這一戰,名不見經傳的陰平古道也變得聲名鵲起。



歷史的荒野


三國後期,蜀漢後主劉禪寵信的宦官黃皓專權任事,大將軍姜維屢受制肘,忿忿不平,表奏後主請誅黃皓,劉禪不以為意,讓黃皓向姜維請罪而不問此事,姜維見一個宦官勢大如此,朝中大臣也為其羽翼,生怕禍及自身,便自請帶兵前去沓中屯田,實是遠離朝堂避禍。姜維連年北伐,搞得民不聊生,國庫空虛,民有菜色,朝野頗有怨言,廖化張翼等人都不支持他的北伐行為,劉禪也曾打算以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取代姜維領軍,顧慮重重沒有實行。


姜維到沓中後,發現漢中旁邊一些地方防守上有缺陷,便上表劉禪,請求他派出廖化張翼引軍據守陽安關口和陰平橋頭,以防備魏國進襲。“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後主接表後,與黃皓商量,其時黃皓正打算以心腹閻宇代替姜維當大將軍,聽說魏軍有鄧艾武略兼備,不是好對付的人,正猶豫不決,得知姜維奏表,便說武將為了建立功業,故意危言聳聽,何況宮中的師婆都說魏軍不會來,不必理它。(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劉禪就把此事擱置,由於二人密商,朝中大臣無人得知有此事。等到鄧艾從陰平入蜀,才知大禍臨頭。


蜀漢所據的益州北有秦嶺巴山,東有巫山,西是青藏高原,西南是雲貴高原。北邊從漢中經棧道南下入蜀有兩條路金牛道和米倉道。這兩條路是正道,關節點在漢中。守住漢中入成都的正道就受阻,劉備取漢中後,以魏延鎮守,魏延制定禦敵於國門外,漢中外設防逐級抵抗的策略,王平曾據此以三萬兵拒曹爽夏侯玄十多萬伐蜀大軍。到姜維掌軍時,覺得過於保守,不如張開口袋引敵進入拉長戰線耗敵糧草,再加截殺,所謂斂兵聚谷,在漢中外圍修築了漢城和樂城為犄角。(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戰略構思未必有大問題,問題是在魏國三路大軍入侵時,姜維大軍正在沓中不在漢中,鍾會吞併諸葛緒軍隊後長驅直入,漢中空虛,漢城樂城被重重包圍,機動互援已成空談,漢城二守將蔣舒出降,傅僉戰死,漢城和陽平關失守,漢中洞開,鍾會軍長驅直入。(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正率軍前援,得知漢中已失,與姜維會合後回守第二道防線劍閣,鍾會久攻不下,正想回師徐圖良策,這時鄧艾提出奇計要偷度陰平襲取成都,“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裡,奇兵衝其腹心”。


陰平是從隴上到四川腹地的小路“徑”,鄧艾自己也說這是條“邪徑”。因幾乎不可能通行,所以並不設防。三路攻蜀時,鄧艾就邀請諸葛緒合兵從陰平入成都,諸葛緒不同意,要去沓中攻打姜維,姜維將他打敗又用聲東擊西之計率大軍回川。魏軍被堵在劍閣時,鄧艾又故計重提並實行,陰平就在現在的甘肅文縣,中途經過陰平橋,需要翻越摩天嶺,經唐家河、落衣溝、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清道口等地,小道之路足有七百餘里。“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走出小徑後遇到的第一個城池就是江油,守將馬邈不戰而降,而後便是鄧艾取成都系列事了。


南方鵬


公元263年,魏國舉兵攻蜀,徵西將軍鄧艾偷渡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攻滅蜀國。在這場魏滅蜀之戰中,鄧艾和陰平道一人一道大放異彩,陰平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竟能對蜀國國運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曹丕稱帝后,幾代魏國君主一代不如一代,大權旁落,司馬氏的權勢越來越大。262年,魏國大將軍司馬昭總攬朝政,決定先滅蜀後滅吳,封鍾會為鎮西將軍,前往關中整軍備戰。

雖然蜀漢國力弱,屢次北伐都沒能成功,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是白說的。蜀國的地理位置,決定其易守難攻,相比之下先攻吳反倒更易理解,為何司馬昭要不顧群臣反對先攻蜀國呢?

司馬昭認為蜀國多年和魏交戰,國力羸弱,兵疲民累,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旦拿下蜀國,就對東吳有地理上的戰略優勢了,可以從巴蜀順流而下,水陸並進消滅東吳易如反掌。不得不說司馬昭眼光也是夠毒的。

263年8月,魏軍三路出兵攻蜀,第一路由鍾會率領,兵力10萬,分三路從斜谷、駱谷、子午谷而出欲先取漢中,再攻成都。第二路為鄧艾率領,兵力3萬,由狄道(今甘肅臨洮)而出,第三路由諸葛緒率領,兵力3萬,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後面兩路大軍目標是正在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屯田的蜀國大將軍姜維,前後夾擊使其不能回援。

從魏軍的部署可以看出在魏軍眼中,姜維是最大的威脅,是此次攻蜀成敗之關鍵。後來戰事的發展證明確實如此,魏國的攻蜀之戰差點因為姜維的及時回防而功虧一簣。

關中平原、漢中盆地、四川盆地之間夾著秦嶺山脈和大巴山脈,崇山峻嶺,激流峽谷,交通頗為艱難。關中到四川主要道路一共有八條,北部關中平原至漢中盆地有5條,分別為陳倉道(也叫故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隴南道(也叫祁山道),南部從漢中盆地到四川盆地的主要道路有3條,分別為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

實際上,從甘肅通往四川還有另外一條小道,就是陰平道,這條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這場戰爭中,鄧艾所走的終結了蜀國的那條道。

由於蜀軍對斜谷、駱谷、子午谷防守不嚴,鍾會幾路並進,很快就攻入漢中平原,奪取陽平關。姜維知漢中不保,欲退回陰平,在橋頭被諸葛緒所阻,後與廖化、張翼合兵,守劍閣(今四川劍閣縣北),阻擋鍾會南下大軍。姜維為何要選劍閣作為阻擊魏軍之地呢?

漢中盆地進入四川盆地的三條主要道路中,金牛道是唯一一條可以直接通往蜀都成都的道路,魏軍大兵壓境志在滅蜀,必然要走這條最快捷的道路。這條道是戰國時期秦國滅蜀時所修的進軍之道。

劍閣因其所在有大劍山、小劍山聳立,地形險峻,山高谷深路又狹窄,易守難攻,尤其是從廣元到陝南寧強的這段,“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就是這裡。姜維據劍門關而守,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魏蜀兩軍在劍閣相持了很久,魏軍始終寸步難進,鍾會萌生退意。

這個時候,該我們故事的主角上場了。鄧艾建議出奇兵走更為艱險的陰平道,繞過劍閣,直插姜維後方。若姜維退兵,則劍閣可取,若姜維不退兵則直攻成都。這個想法說實話真是步險棋,搞不好自己反被包了餃子。

陰平古道起於陰平郡(今甘肅隴南文縣的鵠衣壩),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今南壩鄉),全長約265公里。

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位於大巴山的西段,海拔2730米,摩天嶺北面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有詩云“山高如雲表,玄鶴尚怯飛”,可見陰平道是多麼的險。

鄧艾從這裡進軍奇襲,實際上和敢死隊差不多,一旦失手將無路可退。鍾會也是這麼說的“陰平小路,皆高山峻嶺,若蜀以百餘人守其險要,斷其歸路,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真是一點也不誇張。

鄧艾率軍到達摩天嶺的時候,前方懸崖峭壁,不但沒路,連修路都修不了,欲哭無淚啊。魯迅先生曾說過:世上本無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是這裡幾乎無人走,怎麼辦?那就滾唄!鄧艾就是鄧艾,沒有大意志成不了大事,已經66歲的老將帶頭裹毯滾下,克服無法想象的困難之後的魏軍成功繞過劍閣到達江油。

正是因為陰平道如此險峻,蜀國在此並無守軍,想不到魏軍竟然敢走此絕路,以至於鄧艾軍出現在江油關城下的時候蜀軍以為神兵天降,直接懵了,不戰而降。

鄧艾宛若一把尖刀,直插蜀國心臟。連克涪縣(四川綿陽東)、綿竹、廣漢、直逼成都。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滅亡。

魏攻蜀之戰從263年八月開始至十月蜀國滅亡,整個戰爭過程只持續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魏能這麼快滅亡蜀國,鄧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奇兵大縱深迂迴穿插的戰術,在戰爭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地圖帝


我看了很多回答都是一些文人按照書本的來回答的,本人的回答簡單真實還附帶當地傳說!因為本人就是陰平村的人!先上一張圖這是摩天嶺腳下的摩天嶺位於四川省青川縣青溪鎮唐家河大熊貓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甘肅文縣交接處,可以說是兩省的界點,當年鄧艾是從青溪古鎮(以下說的是現在的當地名)順著青竹江而上(摩天嶺腳下是青竹江的發源分支之一)途徑陰平村,戚家壩,落衣溝(落衣溝的地名就是來自於鄧艾帶將士們從山上下來,為紀念摔死的將士而命名的,並不是單純的說衣服掉那裡了就叫落衣溝)那裡有個橋,上面有介紹!過了落衣溝經過關虎村就到了青龍山,鄧艾在那裡打了一口井我們當地人叫清水潭!在那裡清點了下將士,留下了點將臺的傳說但是點將臺只聽說沒見過,在青龍山上刻有鄧艾過此(後來因為給保護區修路把青龍山炸掉一半(70/80年代的事我們村很多人都是主要勞動力)轉過青龍山就是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查站了(本人大伯以前還曾任職過檢查站站長的工作過)過了檢查站就不能再開私家車了(你們沒關係不行了,我進去都是騎摩托車😄)你們就只能選擇坐觀光車了,裡面野生動物隨處可見,熊啊鹿啊野豬啊猴子啊,這年代動物都知道自己是受保護的囂張的很,在我小時候這些都是菜,運氣好還能看到野生大熊貓!往摩天嶺走要過紅軍橋,坐車坐到路的鏡頭就是我拍照那就回來吧,因為摩天嶺爬起來不好玩我們當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山頂是白的!我們進了檢查站不過紅軍橋(我們直走去唐家河大酒店)去唐家河動物博物館!去天然氧吧去野外網球場,摩天嶺不好玩!







三門島外打魚郎


陰平是現在的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我就是文縣人。文縣有“秦隴鎖鑰”之稱。位於甘陝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北端。是甘肅入川的唯一通道。

要想了解陰平古道可以看一下央視拍的紀錄片《陰平古道》。


隴之巔


鄧艾時陰平關即甘肅省文縣老縣城所在地鵠衣壩。陰平古道從鵠衣壩至四川省平武縣南壩鄉全長265公里。 陰平古道險要崎嶇,最險要之處是摩天嶺,其西北面坡度較緩,南面懸崖峭壁,無路可走。


手機用戶有一個夢


歷史大家都已耳熟能詳,直接說主題,陰平道一部分位於綿陽市平武縣水觀鄉至南壩鎮,古時,此道崎嶇不平,人跡罕至,到南壩壩,順江而下,便是江油、綿陽,到了綿陽,便“蜀都在望”了。


一招半式走天涯


這個還不知道?陰平是現在的甘肅省隴南市文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