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十知道”!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又稱為子宮纖維瘤。關於子宮肌瘤,這些事情你要知道。


子宮肌瘤“十知道”!

子宮肌瘤好發於30-50歲的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如今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女性身上,最為年輕的子宮肌瘤病人年僅14歲。

子宮肌瘤的發病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這些因素是否能促進雌、孕激素誘發子宮肌瘤的發生,目前仍然沒有完整正確的定論。儘管如此,近年來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下面這十種因素可能是子宮肌瘤發病的高危因素:

(一)月經初潮的年齡和分娩次數

月經初潮年齡越早,則子宮肌瘤的發病率越高。

有生育能力女性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顯著低於不孕的女性,並且隨著妊娠次數的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逐漸下降,其原因可能為妊娠可減少雌激素作用的時間。 

(二)年齡

晚育(40歲左右)常被認為是子宮肌瘤發病的高危因素。

這種年齡常為接近圍絕經期,在此期間可能存在卵巢排卵功能障礙,同時也可能是女性在此期間已有20~30年雌、孕激素累積作用的結果。

(三)肥胖

近年來研究發現,肥胖與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呈正相關。且女性每增加10kg的體重可增加21%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或每增加1單位體重指數可增加6%患子宮肌瘤的風險。

(四)飲食

儘管飲食與子宮肌瘤發病的相關性常不引起人們重視,但有研究報道,主食為動物食物的女性,其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顯著高於主食為綠色蔬菜的女性。

(五)種族差異

研究表明,美國黑人患子宮肌瘤的發病率是白人的3.4倍。而東方人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又低於西方人。

(六)遺傳

子宮肌瘤沒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但直系親屬女性中往往同時出現肌瘤。家族裡面的姊妹或母女,如果其中一個長有肌瘤的話,其它人也容易長有肌瘤。我們稱為家族聚集性。

(七)口服避孕藥

使用緊急避孕藥作為常規避孕手段。研究發現,如在較早的年齡(<13~16歲)使用緊急口服避孕藥,可明顯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病率。

研究發現,絕經後使用激素替代療法的女性,可明顯提高子宮肌瘤的發病率。

(九)外源性雌激素類物質

主要為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其作用機制較複雜,有拮抗雌激素作用的物質,也有促進雌激素作用的物質。新近研究發現,農業使用的殺蟲劑——二氯二酚三氯乙烷(DDT)及其類似物有雌激素源性的作用,可促進子宮肌瘤的發生。

(十)精神因素

工作過度緊張、壓力過大或家庭不和,情感受創,情緒不佳等都可能引起卵巢功能紊亂,導致子宮肌瘤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