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堰,传说和一口缸有关

金刚堰,南起太原桃园一巷,北至胜利街西口。好多年以前,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金刚堰中的“刚”字,传说和一口水缸有关。

很早很早以前,一个专卖大瓷缸的商贩,来太原做买卖。这个人似乎少一个心眼,他来到太原后,也不看这里需要多少瓷缸,一个劲地往城里运。城里放不下了,他便让伙计们把大瓷缸沿着城垣的外圈摆放。据说,从前一年的冬天,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初,整整运输了两个季节。半人多高的、黑亮黑亮的大瓷缸,从镇远门绕过城西北角,一直堆到阜城门,有四五里长。城里城外的人都讥笑这个卖缸人,说他傻了吧唧,愚蠢透顶。没有多久,太原的雨季到了。日日连阴,雨脚如麻,半月不开。很快山洪暴发,汾水猛涨。黄土修成的河坝,怎么能经得起咆哮的洪水日夜冲刷,眼看河堤就要决口,人们又要遭殃,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买卖人招呼他的伙计们,把沿城的大瓮都抬到快要决口的河坝处,一个连一个形成了一道大瓮筑成的河堰。这样,他还不放心,又招呼伙计们和前来帮忙的人,往大瓮里添土,从天不亮忙到了天昏黑。结果瓮缸坝刚刚筑好,汾河水便决堤咆哮而来。但是,洪水在油光锃亮的瓮缸坝前,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卖大瓮的商贩治住了洪水,拯救了人们。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不知名的卖瓮人,便给这道用瓮缸砌筑的坝堰,取名“金缸堰”。经年累月之后,“缸”被其谐音字“刚”所代替,绎演成了后来的“金刚堰”。

其实,传说总归是传说,金刚堰与瓮缸其实无丝毫关系。取其名为“金刚”完全是喻其坚硬不可冲坏之意。明之后的金刚堰,共分八个防洪堤段,分别取名为“长字段、堤字段、永字段、固字段、汾字段、泽字段、安字段、澜字段”。取每段第一字,则可组成“长堤永固,汾泽安澜”句。人们希望这段大堤能像佛经里的护法金刚那样,有一个永久不坏之身。金刚堰的得名,准确一点说,似源出于此。

山西晚报记者 郭志英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