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那麼厲害為什麼沒算到明智光秀會在本能寺陰他?

張立啟


世上的事,本來就很難說一定會怎樣。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事變前夕,正值事業巔峰,又怎麼會想到GAMEOVER就在眼前,就如赤壁之戰前夕的曹操,還在得意地唱著歌兒喝著酒,正所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如彝陵之戰前夕的劉備,節節勝利之下,哪裡會想著前方有個叫陸遜的書生正候著他?不但是古代,今世也是如此,抗戰勝利之後的蔣介石、朝鮮戰爭初期的麥克阿瑟,莫不是犯了此等錯誤。

回到日本戰國,咱們從本能寺事變前四年說起,即1578年荒木村重的叛變,荒木是受到信長重用的武將,卻在主君明顯佔優的情勢之下謀反,連信長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結果便是叛變遭鎮壓,1579年荒木一族幾乎遭遇族滅。

本能寺事變前三年,信長忽然之間,責令盟友德川家康的正室築山殿(瀨名姬)及二人所生嫡子松平信康切腹。理由是築山殿與武田家勾結等。

本能寺事變前兩年,信長又突然下令,將織田家歷代老臣佐久間信盛、林秀貞、安藤守就等人以無能、從前就想謀反等理由放逐之。

德川,是織田的盟友;佐久間信盛等人,是織田的老臣,他們忽然遭遇遺棄或殺害,你認為明智光秀會怎麼想?

實際上,在這個時期,信長手下的大將,最受重視的就是光秀和秀吉二人。但就在這個時候,明智光秀也遭遇了一系列難以揣測信長用意的事件。

譬如,在最後一次攻打武田時,明智光秀說了一句:“能來到這裡,我們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句話有毛病嗎?沒毛病啊,可是信長突然就暴怒了,說:“你做了什麼?”隨即便將光秀的頭抓去撞欄杆等情節。

再譬如,信長此際突然撕毀與四國長宗我部元親的盟約,而當初就是為了兩家和睦,所以光秀將部將齋藤利三之妹嫁給了元親,現在突然翻臉,你讓光秀咋整?

又譬如,在秀吉等人都在戰場立功之際,光秀卻被信長叫去為他準備接待貴賓的餐宴,隨後又說他的準備不佳,信長便令隨從森蘭丸敲打光秀的頭。

隨後,織田信長便命令光秀準備帶兵出征,支援正在攻打毛利家的秀吉。

看了這些,你會不會有一種,光秀即將倒黴,成為秀吉的副手這種次要角色的感覺?

也許你不會,但在那種情勢之下,明智光秀這樣敏感的性格,很容易把自己的遭遇與之前佐久間信盛、林秀貞那些倒黴蛋聯繫在一起。

哎呀!這可咋整啊?

是的,在這個時候,明智光秀便選擇了先下手為強,6月2日,本該前往援助秀吉的明智軍團忽然出現在京都,他們的目標,就是本能寺!

但在織田那邊,很可能依舊對明智信賴有加——很可能正是因為信賴他,所以才會稍不滿意就發怒,因為在他想來,明智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但這些的話,織田是不會說的。

所以,當明智襲來之際,織田的反應是,有人謀反?誰?會不會是我的兒子想要軾父自立?而萬萬沒想到的是,謀反的人居然是他最信賴的明智光秀。

於是織田信長,薨!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其實也不能夠說明智光秀有點恩將仇報,只能夠說織田信長,玩政治家那套手段玩的過頭了。

織田信長在這之前呢,號稱尾張的大傻瓜,這個人在這之前,不是說手底下的大臣為了故意抹黑他給他這麼一個名號,而是他確實幹了不少的傻事兒,原來織田信長當少主子的那個時候呢?不喜歡學習軍事知識,不喜歡參與政治,整天一天到晚的在自己的領地裡面玩,這個玩那個,天天騎馬射箭,什麼事情都不想幹,所以說這樣一個敗家子兒,大家也就把他稱呼成為尾張的大傻瓜。

一個人小時候的行為雖然不能夠決定他今後的成就,但確實能夠昭示著這一個人本來的性格。

織田信長就是一個有點兒喜怒無常的人,這個人看事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這個人做事情的時候有點兒異於常人的想法,會得罪很多人。

在他死之前的幾年,織田信長可以說沒少把他部下給折騰,天折騰折騰德川家康,明天把那個自己手底下原來一些老部下全給流放了,在過幾天又把明智光秀腦袋摁在欄杆上面撞,總之怎麼荒唐怎麼來。

這一點我們可以去看一下歷史上面一個跟他比較相像的人物,也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曹操做過一件什麼事兒呢?他在半夜的時候,他的侍衛說過來看一下他自己睡得好不好,結果曹操醒來了以後,直接一刀把那個侍衛給砍死了。早上醒來還問其他人說誰把我的侍衛給殺死啦。

你說曹操腦子不清醒嗎?肯定清醒啊殺一個人多費力呀!問題就在於曹操作為一個最高執政者肯定是一部能夠對自己的部下掏心掏肺,為什麼,一旦部下把你的心肝肺全部看清楚了,(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那他折騰你就好像折騰掌中玩物一樣。

織田信長就是玩這一套的手法,只不過玩脫了。

有人就會問了曹操一輩子玩這些手段什麼事情都沒有,為什麼織田信長玩這套手段就不行了呢?

因為曹操多疑,曹操這個人多疑,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做事情的時候總喜歡考慮這個考慮那個,很多時候都會讓人感到恥笑,但是正是因為曹操的多疑多次救了他的性命,大家想想曹操如果沒有多疑這個毛病,他被漢獻帝被劉備被呂布被等等之流要搞死多少回。

相比較而言,被人活活燒死在本能寺的織田信長在這個方面就比不上人家曹老闆,多一個心眼,也不可能鬧到如此田地呀。

曹操的手段,那只有曹操自己能玩兒得起,其他人你要隨隨便便把它複製上來,那叫山寨,山寨貨是一種什麼的能力大家都知道。

最終,織田信長用自己的性命向大家展示了一個道理領導人玩的那套手法不要隨隨便便複製,免得到時候用死來銘記這麼一個教訓,就叫自食其果。


漩渦鳴人yy


布武天下英雄路

人間五十年,宛如夢幻,伯仲之間,安有長生不滅者

---《敦盛》



前言:

天正十二年(1582)六月二日夜,原本寂靜的本能寺內外突然喧囂無比。寺門外飄揚著桔梗紋戰旗的一萬餘人明智軍,在主將明智光秀的一聲“敵在本能寺”呵斥聲後,潮水般地湧向這座百年古剎。在接到家臣的緊急奏報後,僅擁有100餘名隨從的織田信長手持長槍與叛軍展開殊死搏鬥,然而這次“尾張的大傻瓜”失去了幸運女神的眷顧,身受重創的信長為維護家督尊嚴,退入內寺,並伴隨著沖天的火焰一同消失在了世上,原本即將統一的日本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

每每看到這裡,許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惋惜一位雄主的離世,同時也萌發出許多疑惑。自桶狹間合戰以來,信長屢屢躲過人生的災禍,並順利得到了天下。可是,就這樣一位幸運兒為什麼就沒能預料到家臣的反叛呢?作為歷經滄桑的過來人怎麼就毫無防備地帶著一百多號人進京了呢?是天意還是早有預謀?在我看來,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人算不如天算”吧!

人物簡介

天文三年(1534)六月二十三日,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古日本行政區域劃分)的那古野城,幼名吉法師,是當時人稱“尾張之虎”的織田信秀嫡長子,母親為土田御前。只是這位尾張少主似乎多了點與眾不同。少年時代的吉法師十分調皮搗蛋,不僅不顧禮儀四處招惹是非、上樹下河、調戲婦女,甚至公然敢在清州城(當時還不是織田家領土)下放火挑釁,這般行為令其父親織田信秀氣得火冒三丈可又無可奈何,也使其母土田夫人反感自己的兒子,而他也得到了人生第一個外號,即“尾張的大傻瓜”。天文十五年(1546),吉法師於尾張的古渡城元服,更名為織田信長,並在兩年後迎娶了美濃國主齋藤道三的長女濃姬。相比於織田家的方案態度,作為岳父的齋藤道三對信長似乎十分讚許,尤其是在“正德寺會面”後。



天文二十年(1551),織田信秀病逝,信長接任家督之位。由於早年的惡劣行徑加上他在父親葬禮上投擲香灰的行為,織田家普遍認為信長不堪家督重任,應該由其弟織田信行擔任,隨後在弘治二年(1556)八月雙方爆發了內戰。信長在力量處於下風的情況下,依靠靈活的戰法,在“稻生合戰”中大破信行軍,自此樹立了在織田家的威信,並在永祿二年(1559)統一尾張。永祿三年(1560),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集結兩萬五千人攻入尾張境內,妄圖消滅織田家後上京建立幕府。面對人生中第一個險惡境遇,信長果斷採取行動,於同年五月十九日下午一時,趁著暴雨之機,率領四千織田軍發動奇襲,一舉斬獲今川義元,今川家大敗撤軍,信長一戰成名。永祿十年(1567),織田軍在伊勢長島擊敗齋藤龍興,進而攻取美濃稻葉山城,並將其改為“岐阜城”,頒佈“天下布武令”,希望仿效中國的周文王取代商朝的先例,重新統一日本。也正是這時,織田信長開啟了人生修改器。

永祿十一年(1568)九月,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攜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開始上洛。不到一個月,織田軍連克近江“六角氏和三好氏”兩家勢力,成功拿下京都,信長迎來了人生高潮。登上巔峰的信長領導織田家渡過了兩次“信長包圍圈”以及一系列險戰惡戰,織田家的版圖越來越大,最後在天正十二年(1582)完成了日本中部的統一,全日本再無對手。




然而,強勢的織田家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信長的生命也在快速的消逝。據日本民間傳聞,在天正十一年春節當晚,原本晴朗的夜空突然大變,無數的流星自東向西越過安土城上方墜落遠方,織田家諸臣無不驚訝恐慌,占星家警告信長流年不利當時刻警惕,但信長卻一笑了之。天正十二年新春前傍晚,天象再次大變,安土城上方天空呈現火紅顏色,宛如紅蓮般,所有人都對這一現象深感驚愕。五月二十八日,信長為遠征毛利家而準備啟程前往京都,夫人濃姬擔憂信長安全,強烈建議他多配屬護衛,但信長再一次一笑了之,同時也失去了最後一次救命的機會。果然在二十九日夜,明智光秀叛亂,信長死在了京都,而其長子織田信忠也一起被明智軍襲殺,織田家終於走到了盡頭……



個人觀點

當年在日本的傳教士曾這樣評價過信長,稱其“風姿卓越、無人能及”。無論是拍馬屁也好,還是就事論事也罷,信長的奮鬥史足以證明他的能力。可他為什麼沒有預料到明智光秀的叛亂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根據。

1、特立獨行的個性

縱觀信長的一生,可以用這樣四個字去評價他 --- 特立獨行。尚處少年時期就敢在嚴肅的葬禮上做出投擲香灰的驚人行為;在日本各地大名還在沿用傳統的刀劍對抗時,就敏銳抓住時代發展的關鍵,銳意創新,重視火器的作用;在佛教盛行的年代,敢派兵火燒聖地比叡山,敢屠殺無人敢惹的墮落僧人,清理宗教頑疾。可見,信長是一個不拘泥傳統的人。而這種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的人,自然會特相當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對的。最直接反應信長個性的例子就是在天正三年(1575)五月與甲斐武田氏間的“長筱決戰”中,信長將3000餘名鐵炮手(火槍手)分成三段進行輪番射擊,將武田氏引以為傲的赤備騎兵盡數全殲。要知道在此之前,沒有一家戰國大名有能力和勇氣敢大規模使用鐵炮,雖然鐵炮威力大,但裝填速度慢、受天氣影響,許多人都不敢裝備太多,但信長這麼幹了,還乾得很出色,就連當時在場的德川家康也深感驚愕,對自己眼前這位喝著葡萄酒的“兒時玩伴”充滿敬佩。可見信長個性是何等的奇異正確。



另一方面,根據《信長公記》記載,信長到達本能寺當天就舉行了盛大的活動,並邀請當時日本國內的名士“本因坊算砂”和“鹿鹽利玄”一起下圍棋。在下至途中,二人突然面面相覷,因為棋盤上出現了罕見的“三劫循環”,俗稱死局,這是及其不吉利的事情。在這裡,我們有理由相信織田信長他是看到了的,但結合之前種種冥冥預兆,信長卻依舊無動於衷,也許他依舊是認為自己命不該絕吧!只可惜,哪怕有一點警惕也好,沒準就可以躲過劫難了……

2、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古往今來,有很多偉人名人能夠抓住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建立大業。但我想說的是,無論你多牛逼、再精明,到底還是一個凡人,是人就有犯迷糊的時候。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何等的智慧呀!可是,他有料想到自己會病死在五丈原嗎?信長也是一樣。自1551年到1582年,31年的歲月裡,信長打過像桶狹間合戰、妎川合戰、長島合戰這樣的惡戰,也碰到過兩次來勢洶洶的信長包圍圈,差點就功虧一簣。可是最後信長都挺過來了!也許很多人不知不覺中也逐漸覺得,信長就是一個幸運兒,就應該贏。很顯然,這是不對的。我們還應該知道,信長在對抗越後上杉謙信的艱難、攻打石山本願寺所付出的慘烈代價、遭受家臣和親人的次次背叛,信長不是完人,他也有失意的時候,而我也願意相信,在本能寺之前,他因為某些原因而輕視了現實。





早在天正十年(1582)五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受命領軍13000人的明智光秀在出徵前去了一趟愛宕神宮,並留下了“時在今日,天下當傾”的八個字。這種敏感的事情,以織田家縝密的間諜系統而言,不可能不會報給信長知道。而且就在光秀參拜神宮當天,他的反常行為層出不窮,不僅在與連歌師“裡村紹巴”的談話中詢問本能寺外壕溝的深淺,而且幾次走神嘆息,甚至將手裡的粽子連葉子一起吃下去。這種事情要擱今天,別人都會建議你去醫院看看或者好好休息,更何況在當年那種爾虞我詐的時代。但信長似乎沒有動靜,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信長在那段時間後的反應。如果結合當時的背景的話,我猜想信長應該是被京都繁華的畫面陶醉了吧!畢竟拼搏到現在,自己成為了全天下最有實力的大名,成為了“天下人”,誰還敢反抗自己呢?從而忽略了光秀反常的舉動。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要論日本戰國時期,哪家大名麾下猛將如雲,織田家是當仁不讓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柴田勝家(破缸柴田)、丹羽長秀(米長秀)、前田利家(槍之又左)、明智光秀、林貞秀、佐久間信盛、蒲生氏鄉(鶴殿下)、村井貞勝、森長可……隨手抓都是有頭有臉的名將名臣,連甲斐武田氏二十四名臣都略顯遜色。說起織田信長的用人智慧,可以這麼說,不拘一格降人才。早在弘治二年(1556)四月的“稻生合戰”後,信長就不計前嫌,赦免了包括柴田勝家在內的一干老臣,並且委以重任,使其感恩戴德。另外,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信長不計秀吉寒微的出身,親手提拔其為親信,後來秀吉更是做到了軍團長,為織田家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所以,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信長對於自己得力的下屬,還是很重視的。







很多人告訴我,信長對明智光秀十分反感,因為他與信長的志向不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雖然光秀是一箇中規中矩的貴族,但自從跟隨信長以來,沒有什麼戰役他是不出現的,就連火燒比叡山這種事情,光秀除了向主君諫言外,依舊是忠實地履行信長的命令。如果光秀與信長志向不一樣,他大可稱病找藉口或者辭官,沒必要委屈自己。而且,大部分史書所認可的光秀反叛信長的原因“怨恨說”裡,尤其是《明智軍紀》和《信長公記》的陳述,光秀由於在接待德川家康的過程中因招待不周而被信長責罵,而且受到重打頭部。但是不久後信長依然授予他重任,令他率領大軍前往西部戰場支援。如果信長反感光秀,為什麼還會如此信任他呢?領軍支援這種事情大可另派人去呀!織田家又不缺他一個。所以,種種事實都告訴我們,信長還是不錯的。只不過這次,信長錯了!

4、天下大勢逐漸明朗

在天正十一年(1581)二月,信長在京都的東馬場進行了一次盛大的軍隊演練,在這次盛會中,正親町天皇也出席了,標誌著織田家的霸業達到了頂峰。而從該年起,織田家各路軍團進展也十分順利,除了西部戰場羽柴軍團對抗毛利家遇到瓶頸外,北部柴田軍團攻入越中幷包圍了魚津城,東部瀧川軍團平定上野地區並與北條氏對峙,南部信雄軍團則穩步佔領伊勢,局勢一片大好。也許是對局勢的十分滿意,在接到秀吉的求援信後,信長也想借此機會殺殺毛利家的銳氣,於是沒有多想就同意了前往西部戰場督戰。只不過,“輕敵冒進”的信長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信賴的部下明智光秀會突然造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也是十分無奈的事情。



結尾

無論怎麼去猜測,雄心勃勃的信長最終還是消失在了本能寺的熊熊烈火之中。曾經這位玩世不恭的奇才,曾經滿懷雄心的梟雄,帶著無奈與憤懣離開了人世,而織田家統一天下的夢想也隨之消散……這就是歷史,充滿著酸甜苦辣。希望大夥兒在裡面有所收穫。通過信長之死,我們多多少少也學會了該如何待人接物,畢竟誰都有尊嚴。

╮(╯_╰)╭ 喜歡我可以關注我哦!我會不定期為大家帶來最新鮮的歷史諮詢。


正二位都承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與無月一樣喜歡日本戰國史的朋友,請關注無月,謝謝


關於明智光秀突然弄死織田信長這個事件,別說織田信長沒有算到,當時全日本估計都沒有料到。

本能寺之變前的日本,基本上已經在等待投入織田信長的懷抱了。

誰也沒料到,一夜過去,不但織田信長身死,連帶不可一世的織田家也行將倒塌。

關於明智光秀的行為動機,也是世說紛紜。

最廣為流傳的,是說光秀因為負責招待德川家康,結果在飲食上出了紕漏,受到了織田信長的責備,並當眾羞辱了光秀。至於怎麼羞辱的方式,有說織田信長敲了光秀幾下腦袋,也有說信長扇了光秀幾個耳光。

總之,光秀不堪其辱,趁信長不備,突然發難,消滅了織田信長。

一般情況下,無月對這種理由都是不大相信的。

造反這種事情可不是兒戲,就算信長死了,還有那麼多帶兵的家臣在,這些人也不會放過他的。

可是無月想來想去,還真不得不信這個理由,或者說,即使不是這個理由,應該也是別的個人理由,無關乎大義。


之前也有人說明智光秀是不滿信長的天下布武政策,擔心日本皇室被信長取代,才憤而襲擊信長的。

但無月經過思考覺得不是這樣。


主要理由有兩點

沒有事先籌劃

若是為大義而行事,事先必有周密安排部署。但明智光秀在事成之後方送信給毛利,暴露出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事先沒有人知道光秀的行動,光秀在行動前也沒有任何的聯絡部署。

在成功刺殺織田信長後,光秀才開始部署對付織田家的剩餘力量。

行事鬼祟

本能寺之變時,光秀率領的士兵事先是不知道具體任務的。只是在接近本能寺時,光秀才說出那句“敵在本能寺”。下面的士兵根本不知道殺的是主公織田信長。

也就是說光秀的行動是沒有得到部下們的支持的。這也是很奇怪的一點,但凡舉事,總事先找好志同道合的屬下,做掉異見的同事。

光秀則不然,帶著烏啦啦一群不明就裡的大兵哥就去行動了。本能寺之變後,光秀在與織田家的軍事力量戰鬥時,部下紛紛倒戈,也是他快速敗亡的一個原因。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本能寺之變是一次徹頭徹尾的臨時起意的倉促計劃。

連明智光秀本人都是臨時起意,你說織田信長怎麼算的到?



只能說明智光秀啊,無意中狠狠的把日本戰國玩了一把。

看日本戰國史,總會覺得本能寺之變是很不協調的一個點。

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原創作品,請勿抄襲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唯一的理由,就是沒看過《三國演義》!

當然,雖然是戲說,但是並不是毫無根據哦。

看《三國》防謀反?有沒有這麼神?

首先我先明確一下,我信奉歷史沒有如果這個論調。中國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一定有它的道理不是麼?

所以——

即便織田信長沒有死於本能寺之變,也一定會死於非命!

理由的話,先讓我們看看《三國》裡咋說的:

孫策轉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孫策馳騁千里,江東盡收囊中。

聽說曹操要和袁紹官渡決戰,於是決定渡江北上,進攻許昌,魏國軍民無不驚慌失措。

郭嘉推測說:

“孫策吞併江東,誅殺擊敗的都是英雄豪傑,而且具備人格魅力,多有願為其效死命之人。

不過孫策輕敵大意且不知防備,即便有百萬之眾,和一個人來我中原有什麼分別?只要有刺客伏擊,也不過幹掉他一人就能取勝(區區單槍匹馬的敵人而已)!

要我說,這貨一定死於匹夫之手!”

事實上,孫策確實被郭嘉料中,還沒熬到過江,就因許貢的門客行刺,被做掉了(一箭射中面部,後不治而亡)。

孫策很厲害麼?

關於孫策的戰績,我們就不去羅列了,喜歡三國的朋友們一定都耳熟能詳。

事實上,聽說孫策全取江東領土之後,北方的曹操就已經感到威脅了:

曹操

“猘(zhi)兒,謂難與爭鋒。”

(瘋狗一樣不知死活的少年,實在難搞定他)

並趕緊讓侄女(弟弟的女兒)嫁給孫策的弟弟孫匡,還讓自己的兒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為妻,同時推舉孫權為茂才(就是秀才,避諱劉秀的名諱)。以此來親近東吳,增進與東吳的關係。

即使如此,也沒有打消東吳趁亂北上的野心,當然,孫策也沒有改掉大意無備的毛病。

織田信長就這麼缺心眼兒麼?

事實上,織田信長確實挺缺心眼的,不然也不會有“尾張大傻瓜”的稱號,對不對?

據說他小時候,絲毫不在意自己武士身份,帶人一起爬樹掏鳥蛋、下河摸魚、打架鬥毆什麼都幹過,而且還帶上十幾個人,去清洲城(當時是他爹的上司)下放火挑釁。

真是無法無天慣了,一輩子就是刀口舔血活下來的:

小時候被弟弟給背叛,差點死掉;

面對今川義元的大軍(約25000人),僅僅帶領幾千人賭命突擊贏了;

和親之後,還差點被老丈人幹掉;

大舅子也想殺了他;

妹夫也背叛他;

扶持的足利義昭也背叛他;

還引來日本最強軍團武田信玄來進攻自己;

周邊勢力人人想殺他;

連軍神上杉謙信也要幹掉他勤王;

西國大名毛利家也在海戰上曾經把織田家揍的體無完膚;

整個過程中,你覺得織田信長沒有遭遇過暗殺麼?最著名的一次就是甲賀杉谷家的二連裝鐵炮攻擊事件:

杉谷善住坊

甲賀五十三家,杉谷家嫡子。

據稱能夠使用鐵炮擊落飛鳥的“甲賀流鐵炮第一”忍者。

在大約20米左右的距離,連開兩槍雖然命中,但是沒有擊穿織田信長的裝甲,僥倖沒死。

織田信長大怒,下令通緝此人,用時三年才抓住,然後除以竹鋸砍頭的殘暴刑罰,用時三天才處死。

把整個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腦袋,用竹子製成的鋸子把脖子鋸斷,中間還不讓人斷氣(想想就疼)。

織田信長就這麼命大麼?

豐臣秀吉曾經問過家臣一個問題:

蒲生氏鄉帶10萬人,對織田信長帶5千人對戰,誰贏?

家臣們面面相覷,不知道怎麼回答。

豐臣秀吉表示,織田信長能贏,理由是:

織田信長的部隊哪怕被殺4500人,裡面一定沒有織田信長;

蒲生氏鄉的部隊哪怕只死500人,裡面必然有蒲生氏鄉;

雖然豐臣秀吉的本意是說明蒲生氏鄉是一個身先士卒的好將領,但是我覺得這麼形容後的蒲生氏鄉更像一個愣頭青;

不過豐臣秀吉也從側面證明,織田信長對戰爭的嗅覺非常敏銳,臨陣決定無比正確,這也是他能在危機中脫身、反敗為勝的法寶。

這份法寶為什麼在本能寺之變中,不靈了?

織田信長作為戰國的成功者,因為這份成功,讓他徹底的麻痺大意了!

而且他認為自己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了!

1、織田家領地粗略計算約800萬石(把所領土地簡單累加)

2、他認為的最大威脅武田家剛剛被滅亡;

3、上杉謙信去世9年了,經過內戰上杉家無力造成威脅;

4、領地內的本願寺已經臣服退去,攝津國無憂了;

5、京畿地區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6、唯一敢和自己叫板的毛利家全方位敗退;

7、四國島臣服指日可待;

8、兒子織田信忠繼承家督後,乾的不錯,能力卓越;

9、下一任天皇人選和自己關係甚鐵;

10、所有妄圖謀反的人都殺掉了,不應該有人再找死了;

這麼來看,朝廷上基本穩定、版圖上已無對手、兒子爭氣有能力、謀反的人除了殺掉的,剩下也該嚇死了吧?

這還不退休享福等什麼?

上述幾大軍團長都可以委以重任,並不會有太大閃失;

再加上“發小”德川家康,得到三河、遠江、駿河足以獨當一面了;

再有問題,還有輪換下來休整、參與過本願寺戰役、武田討伐的部隊可以抽調,這還不算緊急花錢徵兵的數量!

這次親征毛利家,據說算上明智光秀預定的2.1萬,總量也達到6萬之眾。

織田信長當然有資格大笑的喊道:

“誰敢殺我?”

然後馬岱......哦,不,明智光秀就出現了。

本能寺之變時候的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帶著38件名貴茶器,興沖沖的去京都;

讓兒子織田信忠去辦事,自己樂逼顛顛的直奔本能寺;

招呼豪商、公卿、頭面人物們喝茶聚會;

晚上織田信忠來拜見,父子喝酒吃飯;

深夜還招呼本因坊算砂來陪下圍棋;

隨後才睡覺休息......

面對謀反的喧鬧,第一反應是“織田信忠等不及,要當家作主了”的懷疑!

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在織田信長心裡,欺負兒子的程度比欺負明智光秀更狠?

徹底放鬆警惕後,立刻就打臉了。

結論

多看三國啊!


戰國泥趣史御伽眾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關於本能寺之變,各種陰謀論不下幾十種說法,當然出題者所描述的公家謀害論也是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其實這件事在我看來,是一系列誤判造成的。



之所以有人認為織田信長想當天皇才被公家聯合明智光秀將他在本能寺圍殺的原因,一是明智光秀對織田信長在京都的活動時間瞭如指掌,二是織田信長死後,明智光秀立刻就被朝廷封為徵夷大將軍,這似乎有串通之嫌。實際上,明智光秀想做到以上兩點也不一定非要公家這個幫手。日本的京都不同於我們的首都,事實上他這個城市很小,微縮版的長安,要想打探都織田信長和其嫡子織田信忠的下榻處不是難事,再說之前明智光秀還在擔任織田信長招待德川家康的差事,對織田信長的活動計劃更是十分清楚。



織田信長完全沒有判斷出明智光秀會反,因為當時在近畿地區,沒有哪支力量能和明智光秀的部隊野戰,織田信長想要有一萬三千人的軍隊也得臨時召集 ,不可能隨時都有那麼多部隊跟在身邊,如果織田信長有判斷,他就不會去京都了,肯定先跑回安土城在做打算,所以說就算他帶了衛隊到京都,也難逃一死。



明智光秀他覺得只要殺了織田信長,天下群龍無首,他又控住京都,天下肯定是他的了,他完全沒判斷出織田家的羽柴秀吉也就是後來的豐臣秀吉有那麼快的速度回來將他剿滅,與此同時,柴田勝家,德川家康甚至實力不大的丹羽長秀都在動作要剿滅他。完全是一片眾叛親離的態勢。



所以說他們是一個疏忽大意,一個判斷失誤,最終成就了猴子豐臣秀吉的霸業。有一點也得指出,德川家康也是受益者,這老東西賊著呢。


史書上冬眠的蛇


一個原因,沒想到。

現在連歷史學者也猜測了許多本能寺之變發生的原因,但是都只是推論沒有確鑿證據。

在我看來,明智光秀甚至只是單純為了殺死信長而不顧後果的發動兵變。

因為他想取信長而代之根本不可能,長秀,家康,勝家,秀吉哪個是吃素的?哪個會和他聯盟?這些人哪怕互相有猜忌,但是一起先懟死光秀這個二五仔是一定的。而光秀本身就是一代名將,不可能不到這些。

信長估計都在納悶,為什麼光秀非要殺我?殺了我他全家都得陪葬啊!為什麼呢?

可光秀就是做了!就是頭鐵!

一可能是出於個人對信長這位嚴厲上司的積怨已久。

二是對形式錯估,以為天下人都會站起來反抗織田家。

“人生五十年,

如夢亦似幻。

有生復有死,

壯士何所憾。”


歷史區的哈士奇


因為他想不到明智光秀會反叛他,至今都無人得知為什麼明智光秀會造反,其實他的地位已經很高了,沒必要造反,因此很讓人費解。

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他之所以會反叛,是因為日本皇室在背後搗鬼。光秀是一個憧憬舊時代秩序的武士,織田信長不尊重皇室的做法引起了他的不滿,他本以為織田會是將混亂時代終結還政於皇室的人。沒想到織田信長野心極大,甚至想推翻皇室,自己登位。一個想改革進取的勢力,被有舊勢力支持的人刺殺,歷史上宋教仁被刺殺也是如此。


怪異世界研究會


這個問題有意思了,曹操這麼厲害盡然沒看出黃蓋是詐降,孫策這麼驍勇沒想到幾個許貢的門客敢刺殺他,諸葛亮智力點滿了還沒算到馬謖能失街亭。人無完人誰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織田信長可以說完全沒想到明智光秀會反,在他眼裡明智光秀是個非常忠義的人,身為信長的重量級家臣,誰也想不通他到底為何要反,他反叛的好處在哪?現在人都搞不明白,信長估計更想不明白。

本能寺之變前的織田信長可謂意氣風發,統一天下在即。越是這個時候很多人越容易麻痺大意。再者大魔王脾氣不好打罵明智光秀這種說法,在外人看來可能很危險,但是對當事者織田信長來說可能覺得沒什麼,甚至有可能認為打是親罵是愛,現在很多家長不也是這樣嗎,打孩子罵孩子還說為孩子好。


在野猛將


看了幾位的回答,用諸葛亮,孫策,曹操,董卓舉例孑。可以看出來都有一個共通處,就是個人的侷限性,侷限性這一詞語內涵太廣泛,不能簡單地從字義中理解。越國復國後,文種為何被賜死。秦國的陳勝,吳廣最先的農民起義,為何會失敗。漢朝功臣韓信為何被呂雉捕殺。三國中劉備為何一統大業未成卻身先死,而且死得不值………………等等。一兩句話不好解釋,那隻能用天意來解釋,曾經的手機巨頭諾基亞它也沒想到若干年後會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