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將軍”周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周培源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理論物理研究,雖然已收到美國移民局的邀請,他還是毅然回國並隨清華大學南遷。

來到昆明後,周培源在西南聯合大學繼續擔任教授,從事力學研究。他與妻子王蒂澂及女兒,和戰爭中的所有家庭一樣,生活非常拮据,整天為柴米油鹽算計。

當時他們一家居住在昆明西山區,距離教課的西南聯大有幾十里路。那時交通非常不方便,沒有公路,也不通汽車,自行車也買不到,去上一次課非常不容易。為了保證不遲到,周培源每天都要凌晨5點鐘起床。可是不能總是在路上耗費太多的時間,經過徹夜思索,周培源終於有了主意。

一天早晨,周培源興沖沖地拉著妻子跑出屋,到了院子外,妻子王蒂澂愣住了:那兒拴著一匹油亮健碩的大馬。周培源得意地說,這匹馬名叫“華龍”,是他買回來的。妻子疑惑:“買匹馬做什麼?”周培源拍了拍馬背:“騎呀!這回我有座駕了!”聽完這話,看著文質彬彬的丈夫,王蒂澂也忍不住笑了。

周培源買馬的消息一下子在西南聯大引起了轟動,老師和學生紛紛來看“華龍”,物理系主任饒毓泰更是戲稱周培源為“周大將軍”。這個說:“周大將軍,您的坐騎呢?它可嬌貴,不能委屈了。”那個講:“周大將軍的威風可全靠它了。瞧瞧,它往那兒一站,這院子都滿了。”聽完老師和學生羨慕的話語,周培源和妻子樂得半天合不攏嘴。

自從買了“華龍”之後,周培源每天騎馬出去,先送兩個女兒上學,再去西南聯大上課,時常還帶著妻子王蒂澂一起策馬郊遊。

在動盪的時局中,整天研究力學的周培源用這樣的“另類”浪漫方式,來對抗生活的困苦和艱難,一時在西南聯大傳為美談。(姜炳炎,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