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近代上海滩第一家族是盛宣怀家族?盛家都有哪些著名人物?

我是妙女郎


晚清是一个奇葩的时代,被洋人打怕了,却仍然自恃所谓的“上国权威”,自言只有军事一道弱于洋人,于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洋务运动。

后来,他们发现洋务运动仅仅运用于军事的话,仍然强不了,也富不了,于是又放开了禁区,转而发展起了所谓的“实业”,不过也得官僚创办或者官督商办。

如此一来,便产生了亦官亦商的商人,即所谓的红顶商人。

说到晚清的红顶商人,则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胡雪岩,一个是盛宣怀。

对于胡雪岩,不少人应该听过一句话:“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这句话印证了他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却也在不经意间捧杀了他。

因为,一个商人“富可敌国”虽然在商业上是荣耀,可在政治上却未必是什么好事。

所谓“同行是冤家”,所以胡雪岩和盛宣怀显然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他们能够成为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自然也少不了清政府高官要员在背后的支持,所以胡、盛两人的竞争看上去是商业竞争,背后实则是两个政治利益集团的竞争。

钱和权哪里分得了家?

胡雪岩的背后是左宗棠,盛宣怀的背后则是李鸿章,左、李虽同出于曾国藩的湘军,可实际上在政治上是相左的。

不过,李鸿章在政治上显然更得慈禧的“圣眷”,所以注定了胡雪岩玩不过盛宣怀,盛宣怀也因此借力打力,一举将胡雪岩给踩了下去,他则成为了胡雪岩之后的第一红顶商人!

从这一点来看,盛宣怀也不乏政治手段。

别看盛宣怀打着“红顶商人”的旗号便真以为他是一个只有钱没有权的商人,他是官在前而商在后,胡雪岩是由商而官,他是由官而商,本质上是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盛宣怀还是李鸿章的亲信。

所以,盛宣怀能够利用自己手里的政治资源和商业资源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揽财无算。

他在1872年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1885年成了招商局的当家人。后来,他又主持创办了湖北煤铁开采总局、电报局、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勘矿总公司,主持修建了京汉铁路,创办了北洋大学堂。

盛宣怀可谓是一手把持了晚清的工业命脉,从工业到交通、金融和教育,他几乎没有不涉及的,他从中所获得的利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盛宣怀手里的政治资源和商业资源已经到了让清政府不敢轻易动他的程度,同时又因为没有商业竞争对手,所以才没有重蹈胡雪岩的覆辙。


盛宣怀一手权、一手钱,猖狂到了什么地步呢?

1900年慈禧一看“拳匪”声势日隆,竟想着借“拳匪”的手去教训洋人,疯狂地向11国宣战。

盛宣怀愣了愣,他想到的是战争会破坏他的商业帝国,所以他迅速作出了决断,不能仍由慈禧这么损害自己的利益,他亲自出面牵线和促成了东南各省要员和洋人之间的所谓“东南互保”!

坐看慈禧被洋人摁在地上,“啪啪啪”地打脸!

为什么是东南呢?因为当时的多数企业都放在东南,盛宣怀手底下控制着的企业更是如此,只要东南不乱,他的生意便不会受到多少影响。

后来,盛宣怀为了控制铁路权,更是怂恿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以致触怒了无数既得利益者,引发了各省的“保路运动”,盛宣怀对此则采取了强硬的态度——武力镇压!

等到辛亥事起,盛宣怀被革职查办,他也灰溜溜地跑去了日本,然后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他又用钱打通了南京政府的关系,后来受孙先生之邀回国重掌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轮船招商局有多值钱?几十年后,蒋怼它仍然眼热的很,想方设法将它弄到了手。

盛宣怀是一个成了精的人,对于钱和权的操纵,可谓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也是他能够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仍然屹立不倒的秘诀。

论钱,说盛宣怀家族是上海第一家族确实不为过,不过,自从清政府垮台,盛家在政治上的权力则直接被腰斩了,所以论权,盛家或许也算不上所谓的上海第一家族。

后来,宋家的大公子看上了盛宣怀的七女儿盛爱颐,想要追求她,结果被盛家一顿冷落,为什么?在盛家人眼里,宋家只是一个没钱的穷人家。

不过,不管盛家再怎么盛极一时,也只是一时而已,自从1916年盛宣怀去世以后,盛家的辉煌就已经不再,开始走向了衰落。

盛宣怀有八个儿子,三个早夭,一个过继给弟弟,余下的四个儿子,也就只有五儿子盛重颐和七儿子盛升颐有点能力了。

也许是因为盛宣怀自己的光芒太盛,所以盖住了后辈的闪光点。


吾与吾国


盛宣怀家族是近代上海滩第一家族实至名归,请听有书君说说其中的原委。


盛宣怀是个标准的官二代,26岁通过关系他就进入到李鸿章幕府,很快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干将,参与协助洋务运动。


在此期间,他乘机创办了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和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实业。


这些实业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赚钱的行业。何况在清末公私不分的年代里,盛宣怀家族就这样发达起来了。


后来他遵从李鸿章的旨意,利用资源优势,设局陷害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从而成为当之无愧的清末首富。


盛宣怀死后,他的葬礼盛大无比,花费了30万大洋,送葬的队伍排了将近3公里长。盛宣怀先后共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


他的家属为了盘点他的遗产,请了专业人士,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算清。



盛宣怀的后代虽然都得到了大笔遗产,但他们大多不务正业,纨绔子弟习气浓厚,坐吃山空,没有太多建树。


盛宣怀的后代中有4个人发展还不错。他的七子盛萍臣,是上海东华足球队的老板。


上海华东足球队在上世纪30年代,曾有过颇为辉煌的战绩,使上海一跃成为远东的足球重镇。


孙子盛毓度,成功实业家,为中日邦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还有一位孙子盛毓邮,他在日本创建的7层楼大新亚饭店,至今屹立不倒。


曾孙女盛勤曾是复旦大学教授,曾孙盛光祖是中国最后一任铁道部部长。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有书君觉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4帧半


盛宣怀家为何是上海滩第一家族?

先看一组数字:

盛宣怀死后,他的葬礼花费了30万大洋,送葬的队伍排了将近3公里长。

为了盘点他的遗产,请了专业人士,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算清,折合人民币大概20多亿元。20多亿,现在看来不不算亮眼,但在晚清那种生产力的情况下,能有这么多家产,在大清朝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再看看人家的产业,盛宣怀的发达,离不开李鸿章,他是李中堂的左膀右臂,在他的直接操盘下,一个个中国第一诞生了:第一家钢铁厂,第一家造船厂,第一个军工企业,第一条国家铁路……盛宣怀,就是大清朝工业方面的CEO,掌握着大清十几家垄断企业,超级有钱。

再看看跟盛家有关系的牛人。

盛宣怀有两位夫人,5个妾,生了8个儿子,8个女儿。

他最宠爱女儿盛爱颐。看上了这个女儿的,还有后来成为国民党财神爷的宋子文。那时候,他还只是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在盛宣怀的一家公司做秘书。宋子文疯狂追求盛爱颐,但盛家嫌他穷,没有同意。当然,这次,他们家失算了。

多少年之后,当两人再次见面时,宋子文还是旧情不忘,但盛爱颐却冷若冰霜。1949年,宋子文跑去美国,仓促之间还专门嘱托留在大陆的人关照这位盛小姐。晚年盛小姐患病,宋庆龄还专门让工作人员去上海看望她,宋子文也是有情有义。

可惜,富不过三代。

亿万家财也经不住不肖子孙的折腾,坐吃山空,很快就家财散尽,子孙各奔东西。目前,他的后人,大部分都在海外,在日本的居多。比如盛毓邮,是长房长孙,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在商业上颇有成就。他的弟弟盛毓度,是盛宣怀后难得的企业家,而且还是中日邦交史上的贡献者,有“国士”之称。1975年,周恩来邀请他们全家回国参观。

盛宣怀有个曾孙女叫盛勤,是复旦大学教授,可能你不太清楚,但他的曾孙女婿你一定知道,叫钱文忠。

还有人传说,最后一任铁道部长盛光祖是盛宣怀的后人,但是盛光祖本人没有说明。也许,这只是一种巧合。


饮水君


晚清江浙三大富豪胡雪岩、盛宣怀、张謇之中,胡、盛发迹最早,皆为官商,竞争激烈,互相使绊子,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同为官商,胡雪岩是先商后官,盛宣怀是先官后商,说起来其实双方营业范畴区别不大、谁也都知道铁路、船厂、电报、金融业更赚钱,虽然盛宣怀后来官至大清邮传部尚书,但这官位在大清真的还不够挡位,二人的商业之争,其实也是背后的李鸿章与左宗棠之争。

1885年,左宗棠与胡雪岩双双去世,胡氏家产几乎散尽,唯余一处胡庆余堂。盛宣怀则少去了对方的掣肘,顺势进入了快车道,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滩第一家族。

轮船、钢铁、铁路、银行、电报,盛宣怀开创了很多项中国第一的记录,随着而来的也是个人资产的急剧膨胀期。盛宣怀在1910年的“铁路国有化”建议引发强烈民愤,干净利落的推倒了大清朝,但民国成立后各方势力并没有颠覆掉盛宣怀的商业帝国,反而纷纷与他交好,致力于长期薅羊毛的模式,加上盛宣怀很快倒向了袁世凯,所以盛宣怀并未收到剧烈冲击。

1916年4月,上海滩第一豪门盛宣怀去世,盛家出资30万两白银,为他举办了极尽哀荣的盛大葬礼。

盛宣怀虽死,遗孀庄德华夫人比较精明强势,盛家并未分家,由她来继续管理,1927年,老太太一死,盛家开始分崩离析。

当年盛宣怀死后的遗产清算中(1920年),净资产为1160余万两,按照盛宣怀遗嘱,一半分给后人,一半留给愚斋义庄这个慈善组织做慈善扶贫事业。按照这个比例,盛氏五房子孙,每房应获分遗产116万两。

盛宣怀共育有八子八女,其中老三盛同颐早逝无子,老四盛恩颐一子盛毓邮早年过继给他,因此继承了三房的份额,老六老八早夭,另有一子早逝无后。

1927年的盛家资产比1920年又有增加,盛家的女儿们七小姐、八小姐也不甘示弱,诉至法院要求也分上一杯羹,后来诉讼成功,女儿们也获得了平等地位,每家分了150万两现银。

老四盛恩颐最能败家,他所创造的记录是一次赌博,那次他输光了一整条胡同的家产。可能是败家的速度太快,他后来以长子身份提起诉讼,要求把遗嘱原用作慈善的也分给这五房,引发省政府关注,省政府浑水摸鱼,查封了用于慈善的那一半家产,最后倒有不少落在了政府腰包里。老七盛萍臣是盛宣怀儿子们里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他出名的原因是曾经组成了一支东华足球队,这支足球队在三十年代创造了上海足球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代,获得多次冠军,在国际比赛中也所向披靡,屡创佳绩,相当于后世的大连万达与北京国安的灵魂合体。

盛二代中,还有一位七小姐盛爱颐也比较知名,当年她打赢了分家官司,用其中的一部分建造了百乐门,可惜经营不善,为他人做了嫁衣。盛七小姐当年的恋人正是后来发迹的宋子文,当时的宋子文只是四爷的英文小秘书,利用工作原因与七小姐走进,两人差点也谈婚论嫁,后来遭到当家的庄夫人(七小姐母亲)以门户不对为由拒绝。宋子文发迹后,七小姐母亲已死,阻力也消失了,倒是还惦记再宋子文,然而宋子文已经结婚。三十年后,七小姐还从事了一份比较有建设性的工作,在街道居委会上了一段时间的班。盛三代中,盛四小姐的儿子邵洵美倒是文学界的一名风流名士,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他娶了自己的表姐——盛宣怀的孙女,邵洵美与徐志摩是志同好友,向被称为“诗坛双璧”,又兼为人大方,北誉为“文坛孟尝君”,可惜为鲁迅不容。国民党败退前,曾想游说他把工厂迁往台岛,被他婉拒。结果他后来却进了班房,自己肺病厉害,怕自己时日无多,还委托狱友出去后帮他办两件大事:一件是对外澄清一下,当年萧伯纳访华,正是他以“世界笔会中国分会”的名义组局招待的,花的钱也是他出的,后来报纸上把宴请上所有的中国人提了一遍,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为此耿耿于怀了半辈子。另外一件事就是鲁迅先生曾经指责他的文章是找人代写的,他也无从辩白,临死之前,一定要找回清白。
盛家第三代中,留在大陆的由于时代原因,家产不复。唯独去往日本的盛毓邮和盛毓度哥儿俩,都做了实业,他俩比较成功,一个在东京创建了留园饭店,另一个创建了新亚饭店。盛家第四代中,曾孙女盛勤,现在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讲师,她的丈夫是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盛宣怀当年创建的企业和由之衍生出的企业,名称多有更改,再也找不出盛家的痕迹,但胡雪岩创建的胡庆余堂现在仍然在不断的造福着后人。


历来现实


在当时最有名的就是胡雪岩和盛宣怀,不过就现在来看,胡雪岩的名气要大一些。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盛宣怀最后打败了胡雪岩。其实道理很简单,盛宣怀的背后是李鸿章,李鸿章的背后是朝廷,可以说盛宣怀是朝廷的商人,是属于朝廷的人,拥有的是朝廷的资产。胡雪岩则不然,他不过是一个普通商人,即使攀上左宗棠这条线,获得朝廷的认可,也不过是赏了一个红顶而已。所以,结局自然不用说了。

当时的盛宣怀,是洋务运动的活动家,创造过11项“中国第一”。比如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他斗死了胡雪岩以后,他成了中国最有钱的商人。同时,盛宣怀先后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加上他的儿女孟各自与豪门联姻,互相依附,成了清末民初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可以说是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

不过他后代之中大部分都是吃祖上的家业,是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少数却仍能延续家族的传奇,比如第七子在民国的时候曾经掌握了江南一带的税收大权。孙子邵洵美被誉为“民国美男子”,是个有名的诗人。第四代中盛光祖是中国铁道部部长,曾孙女婿是著名学者钱文忠


历史是什么


近代史中,上海首富是盛宣怀家族,吓着了!这名很陌生呀!


盛宣怀,亦官亦商,小小年纪拿到了秀才文凭,且是个官二代。1870年通过乃父的关系进入李鸿章幕府,协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颇得李鸿章的赏识。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磨炼,轮船招商局、铁路总公司、天津邮电局、中国通商银行,等大宗洋务都入盛宣怀的怀中。还有湖北铁矿、汉冶萍公司也是他一手操办的。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

而在另外一面,他的官运也平步青云,节节高升!

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后,到了第二年,李将他升到了知府官阶。厅级呀老兄,这官阶不小了呢!

1896年授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事务;接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设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授太常寺少卿衔。

1897年5月,被补授大理寺少卿衔。

1901年11月,被赏太子少保衔。

1902年2月,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

1905年,着加恩可在紫金城内骑马;

1908年,任邮传部右侍郎;

1911年,升任邮传部大臣。

这官是越做越大,事业也随官阶上升越来越强,终于获得清末十一个第一!分列如下:

一,铁路京汉铁路;

二,轮船招商局;

三,中国电报总局;

四,内河小货轮公司;

五,中国通商银行;

六,钢铁联合公司汉治萍;

七,师范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

八,勘矿公司;

九,公共图书馆;

十,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

十一,中国红十字会。

看这些企业,家家国国也是分不清呢!不过清王朝本来就是家天下!家国不分也是正常的现象。

他的后人也有几个很有出息,分别是:

1,盛毓邮,盛家长房长孙,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来又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毕业,实业、商业搞得有声有色!

2,七子盛萍臣,上海东华足球队的老板,30年代业绩辉煌,留下上海足球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3,孙子盛毓度,留学过日本,不仅是个实业家,也是中日邦交上有贡献的政治家。被誉为“国士”,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政论家。


文章又弄的很长很臭,十分抱歉,耽误你的宝贵时间,谢阅读!有错之处敬请指出!


老蛇正宗


盛宣怀家族之所以强大,一眼看过去就是盛宣怀,此人确实是近代政商两届的奇才和巨子。

要了解盛宣怀家族,就要先看看盛宣怀其人,悦史君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盛宣怀出生在清末常州一个官宦家庭,虽然科举没有考中,但在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进入父亲盛康好友李鸿章的幕府,在洋务工作上大展身手。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盛宣怀奉李鸿章之命创办招商局,成为这家规模庞大的洋务企业的会办。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盛宣怀奏请设立了北洋大学堂,这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学。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盛宣怀参与张之洞、李鸿章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保证东南沿海地区没有被战乱波及。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盛宣怀被任命为邮传部右侍郎,整合成立汉冶萍公司并担任总经理,成为这家大型企业的主人。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盛宣怀被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盛宣怀升任邮传部大臣,力主将铁路收归国有,结果引发保路运动,间接导致武昌起义爆发,被革职后避居大连,接着逃到日本。

1912年,盛宣怀通过为民国政府筹集巨款,受孙中山邀请回了上海,在租界遥控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

1916年,盛宣怀去世,留下了数千万的遗产,葬礼盛大到租界当局不得不进行交通管制。

盛宣怀生有盛昌颐、盛恩颐、盛钧颐等八个儿子和盛樨蕙、盛爱颐、盛方颐等八个女儿,这些子女又跟豪门大族联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盛宣怀家族,虽然势力不能跟后起的四大家族相比,但在上海绝对是第一了。

盛宣怀的子女虽然得到大笔遗产,但不务正业,坐吃山空,有点名气的就是他的孙子企业家盛毓度、孙女婿诗人邵洵美等。

虽然盛宣怀家族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悦史君认为,这也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一个人人努力就有机会的时代。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盛宣怀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是旧中国第一代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奠基人,他掌握和控制了当时的主要近代企业,同时还热心公益事业,其家族大多都是从他开始发展壮大,盛氏家族的兴旺与他分不开。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创造的11项"中国第一",为家族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这些都是他一手创办的,有了这些,你说他的家族怎不会兴旺?

其次,子女与豪门联姻,为家族发展做出长远计划

盛宣怀的儿女们与豪门联姻,互相依附,富上加贵,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可谓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盛宣怀共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他的后代,绝大多数人都吃老太爷留下的家业,成为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却也不乏热衷于实业,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延续着这个百年家族的未完传奇。

其三,杰出子女再续发展

四女儿盛樨蕙的大儿子邵洵美,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名气的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曾被誉为“民国美男子”。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坛上,邵洵美有“孟尝君”之美誉。为文艺,为朋友,他最肯花钱,甚至卖房卖地。当时能把实业与文学结合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开书店,办杂志,出新书等,广交朋友。

盛毓度是盛家老四恩颐的二儿子, 20来岁时留学日本。盛毓度不仅是个成功的实业家,还是中日邦交史上有贡献的政治家。他经常出席各种社团的演讲会,为中国与日本恢复邦交大声疾呼,故而享有“国士”之誉,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政论家之一。1975年,周恩来总理邀请盛毓度全家回国参观、探亲。

曾孙女盛勤,复旦大学教授,曾孙女婿著名学者钱文忠。

综上所述,这样的家族不愧为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家族。


青梅煮史


1917年11月,盛宣怀的葬礼在上海举行。这一场号称是继袁世凯大丧之后的又一场不是国葬的国葬,集中西、满汉、臣民的各种丧葬典制为一体。据说当日不仅仅是上海的百姓,就连周边城市的百姓都来看热闹。当日沿路边的商家甚至还卖座给看热闹的百姓们,视线好的地方还搭设了看台立了雅座,每位收大洋八角。这一场葬礼花了30万大洋,在他的葬礼之后,他的儿女遗孀为了争夺家产打上了官司,清点家产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盛宣怀的家产之丰,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上海滩第一家族。他和当时的另一位红顶商人胡雪岩针锋相对,虽然在名气上他不及胡雪岩一般被人熟知,但是论到家产丰厚,盛宣怀绝对胜他一筹。这两人虽然开过商战,却也终究是殊途同归,皆是当时的极具代表性的国商。

盛宣怀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他所涉及到的行业包括中国近代的电报、铁路、纺织、轮船、矿产……他一生开拓进取创下的功绩,可以用十一项中国第一来概括,包括第一家电报、第一家银行等等颠覆历史的商业创举。他手上有钱也有权,真正掌控着洋务运动下的经济命脉。当初盛宣怀提出铁路收回国有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预知到后来的影响力,由此事引发的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让局势超出控制,成为了清王朝的催命符。盛宣怀从一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学渣混成当时的第一国商,的确是一部相当励志的传奇。只是他的后人能达到他这种辉煌的一个都没有,能在商海留下名字的就是他的孙子盛毓邮了。盛毓邮的父亲就是当年上海滩出了名的小开盛老四。老四是个顽固子弟,每日里想的不是吸大烟就是玩女人。

而盛毓邮却和父亲一点都不同,他从手握万贯家产的富三代到了解放之后两手空空,但是盛毓邮依旧是个非常坚韧的人,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他在后来的岁月之中从小商人到教师,后来去了日本,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提起他开建的新亚饭店,不得不让国人骄傲,在他的饭店里不会有中国籍的洗碗工,洗碗的都是日本人。不仅如此,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的盛毓邮首创了中国留学生时薪一千日元的规矩,比一般饭店要高出200日元。从他的身上,我们依旧隐隐可以看到当年盛宣怀的悟性和胆略。


木剑温不胜


盛宣怀,清末官员,洋务运动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慈善家,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家族被称为第一家族,是实至名归,一生经历传奇,创办许多开时代先河事业,涉及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

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盛宣怀为家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那么他的后代各种各样,有不争气的,有纨绔子弟,有窝囊废……

盛爱颐,我们都知道和宋子文有缘无份的悲剧爱情,创立百乐门,后成为孔祥熙的儿媳妇。

接下来说说有出息的后代,盛毓度,去日本创业,开了饭店,靠着“要开一家精致的中国料理店”的创意,拿到日本多家大主的投资,全额7亿5千万日元。后继承祖父的议政的爱好,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政论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