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斯大林在莫斯科的地位如何?莫斯科还有斯大林雕像吗?

小龙虾148499353


莫斯科基本上没有斯大林的雕像了,除了他的墓前。曾经有机构,在一些前苏联城市的中心广场,树立了一尊斯大林的雕像,但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差点酿成冲突,致使最后,不得不将其移到私人花园。

斯大林去世不久,新登台的赫鲁晓夫,即开始了一系列去斯大林化运动,力图改变斯大林的政治体系,消除斯大林的影响。不光苏联,还包括东欧国家的城市,如柏林、莱比锡、华沙、布达佩斯、布拉格,斯大林的雕像或纪念碑,被摧毁或者被新的塑像取代。

去斯大化的高潮或标志性事件,一是斯大林格勒,改回原来的名字伏尔加格勒。二是1961年10月,斯大林的遗体被从列宁陵墓中移了出来,葬进了克里姆林宫墙外的红场墓地,没有仪式,没有新闻报道,墓碑上也只简单地刻了斯大林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直到1970年,斯大林的墓碑上,才又加了一尊半身雕像。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两起事件,也是当代苏联历史的转折点。1953年斯大林逝世,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后,被放在一具水晶棺中,与列宁的遗体并排放在一起,供人参观瞻仰的。

接替赫鲁晓夫的勃涅日列夫,终止了去斯大林化,试图重新讲述斯大林的传奇,部分恢复斯大林时期的体制,但在国际和国内都遭遇猛烈的批评。随后的苏联及俄罗斯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虽然不像赫鲁晓夫那样坚决地支斯大林化,却也持批判态度。

苏联解体后的混乱期,许多人开始怀念斯大林统治下的社会稳定和秩序。一些民族主义者,重提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如何获得二战胜利,带给国家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影响力。普京上台后,强调绝不能让俄罗斯,重新回到那样的黑暗、绝望境地。

但是近些年,在俄罗斯普通老百姓心有,斯大林的形象有所提升。在一次全国性的民意调查中,斯大林排在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前3名。2017年,46%的受调查者,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给予斯大林十分正面的评价。


世界真的很大


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每个国家从刚开创基业,到谋求发展,都要经历很多领导人,有的国家甚至要经历几种机制的更替,才能发展为今天的样子。

在苏联的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被牢牢地刻上了斯大林的印记,甚至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简单点说,就是高度集中。 在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对国家乱局的稳定和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当国家战争胜利获得稳定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却反而使得国家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甚至于后来苏联的解体,也与斯大林当年确定并强化下来的模式也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后人对于斯大林的评价,褒贬不一,爱者恒爱,恨者恒恨,这么多年过去了,俄罗斯人民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到底是如何呢?

现如今的俄国,国家内已经鲜有斯大林的雕像出现。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在前苏联的一些城市里想要建立斯大林的雕像。却未曾想到遭遇了大规模的游行和抗议,没有办法,这个雕像最终也只能搬去了私人的花园里。

斯大林从被封圣到被赶下神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赫鲁晓夫的上台。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便开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大力消除斯大林留下的痕迹,刻意淡化他的影响。

于是,当时在许多城市里,斯大林的雕塑也都被新的代替,或者是直接被拆除。当时也有几个关键性事件,其一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被直接改回了伏尔加格勒,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斯大林的遗体直接被迁移到了另一个地方,从列宁陵墓搬到了红场陵墓里,既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新闻公告。


在斯大林的小小墓园,没有任何装饰,只是在墓碑上简单地刻有斯大林的生卒年月。一直到了1970年,才在墓地上为斯大林加了一座半身雕塑,这座不起眼的小塑像,也是目前莫斯科市仅存的斯大林塑像。到了后来的勃列日涅夫时代,他曾经试图部分复辟斯大林的管理体制,却遭到了来自不同方向一致的批评。戈尔巴乔夫时代对斯大林的批判也同样很猛烈。

在苏联的后斯大林时代里,总体来说,由于历任领导人的干涉和引导,斯大林并不受人们的欢迎。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的意识形态逐渐开放, 人们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思考角度也越来越全面,对斯大林的个人评价反而有了上升趋势,大家普遍公认的一点就是,没有斯大林领导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整个俄罗斯都不会有好结果。

在斯大林的事情上,从叶利钦开始,便提出要正视斯大林,而不是一味地否认和妖魔化。普京也提到过斯大林,他说不正视斯大林对俄罗斯的影响,以及从各个方面妖魔化斯大林,这都是对俄罗斯历史的不尊重。

这个说法让俄罗斯的民众也开始重视和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斯大林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影响。

再来看看现在,在08年对俄罗斯最伟大的人进行评选的时候,斯大林是民众选出来的第三名。甚至在有一次的民意调查中,斯大林的票数直接超过了列宁位于第一位,这样的改变也是足够令人吃惊了。

下图中,国民中,对斯大林的赞赏率达到了32%。

在这些民意调查中,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认为斯大林其实为俄国的历史发展是做出过很大的贡献,是值得赞扬和尊重的。 这样的想法归根结底是现在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都在慢慢地进步,人们也开始正视历史。

总体来说,俄罗斯人民对斯大林评价已经比较公允,其实是一件好事,能够更加公正公平地看待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只有这样,正视自己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国家。

不能正确认识过去,如何奢谈展望未来?人民的眼光,历来现实。


历来现实


斯大林,俄罗斯的雄主,从农业国迈向工业国、苏联大国梦、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三个标签随便一个都能让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给予正面评价。但是因为战争罪行、大清洗、西方的妖魔化、苏联内部的斗争,使得斯大林的声誉毁誉参半,特别是从赫鲁晓夫的批判和戈尔巴乔夫的去斯大林化,使得斯大林相关的内容一度被禁止,名字被抹去。

图为胜利博物馆内的斯大林雕像。

特别是上个世纪斯大林被挪坟,各地雕像倒下,基本被边缘化了,不过随着俄罗斯的思想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从叶利钦开始对斯大林重新思考和评价,俄罗斯民众也意识到一位打败纳粹的民族英雄应该得到尊重,特别是2017年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采访普京时,正色说道:妖魔化斯大林就是攻击俄罗斯。普京颠覆了上世纪对斯大林的评价,俄罗斯在正视斯大林。

2017年的俄罗斯历史名人榜,斯大林打败普京和普希金,高居榜首。

在民间,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在全国评选最伟大俄罗斯人时,斯大林位列第三;2017年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55%的俄罗斯人认为斯大林是俄罗斯伟大的领导人;俄罗斯列瓦达民调中心的结果显示,俄罗斯最杰出历史人物,斯大林排第一,列宁只排第三。

1961年被挪坟后的斯大林墓非常简陋,只有名字没有任何介绍和头衔,墓用混泥土浇筑,赫鲁晓夫下台后才加以修葺。

上个世纪斯大林雕像基本全被推倒,有些倒了再建,建了又倒,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斯大林雕像被重新竖起来,从斯大林的家乡哥里开始一座座雕像竖起来,比如2015年反法西斯70周年特维尔州博物馆立的斯大林铜像,上面写着国防委员会主席、最高统帅斯大林。但目前莫斯科只有斯大林墓有座雕像,城内其它地方没有。


图文绘历史


约瑟夫-斯大林是革命导师列宁及列宁主义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领导
苏联三十年,经历了苏维埃初创时面临的艰难时期;指挥了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几大战役;领导了战后的苏联全面崛起。

世无完人,斯大林也不例外,对其一生功过,一般较公允评价为七三开。长期在中国的庄重场合,马恩列斯画像是并排的,说明中国对斯大林是肯定的。

而赫鲁晓夫一上台,全面否定斯大林,全面清算斯大林,这不仅偏颇错误,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使苏联人的思想信仰陷入混乱,最终导致解体。

一,功:把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苏维埃俄国变成了一个工业、科技、军事强大的苏联。


尤其是卫国战争时期,做为最高统帅,凝集了全民的抵抗力量,最后得以击败法西斯,避免了亡国之祸,斯大林功不可没。

二,过:武断个人迷信,杀戮过重。一次次的大清洗,不知冤杀了多少无辜的人。尤其是苏德开战前,苏高中级将领被清洗近一半,才有了战争之初纳粹一路狂扫,逼近莫斯科仅2O余公里。

三,反思:内部斗争,西方的妖魔化,一度使斯大林毁誉参半,塑像被推倒,坟墓被移走。从赫鲁晓夫的大批判到戈尔巴乔夫的去斯大林化,使斯大林的有关内容均遭禁止,名字统统抹去。

沉静下来的俄罗斯人十余年来一直在反思,一位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纳粹的民族英雄应该受到尊重,不容再予贬低。尽管他在莫斯科的塑像仅墓前有一座,但在他的故乡及其他地方正一座座被竖起。

2017年俄罗斯民调显示,55%的人认为斯大林是俄罗斯最伟大的领导人。同年在民调评选俄罗斯历史上最杰出人物时,斯大林排第一。普京总统2O17年接受美国导演专访时更严正警告:谁再妖魔化斯大林,就是攻击俄罗斯!


晚亭与落霞同晖


笔者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俄罗斯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数据,这些数据基本能反应出当前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基本看法。

根据2018年一份“谁是本民族最优秀的人”问卷调查,斯大林排名第一,支持率为38%,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34%、俄罗斯文学家普希金34%、列宁32%。

另一份关于“对斯大林的看法”的问卷中,有“尊敬”、“鄙夷/厌恶”、“同情/同理心”、“不关心”等多个选项。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尊敬”,32%的受访者选择“尊敬”;第二是“不关心”,22%的受访者选择“不关心”;12%选择“厌恶/鄙夷”,10%选择“同情/同理心”。

从上述民意测验中就能看出,俄罗斯民众对斯大林的评价是中性甚至积极的,这主要是源于俄罗斯人认可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贡献,但对斯大林的残暴内政政策也有清晰认识。

俄罗斯各地均有斯大林的雕塑或铜像。在莫斯科的Fallen Monument Park中多尊斯大林塑像,在莫斯科Kremlin Wall Necropolis斯大林陵墓、卫国战争纪念馆中也有其半身塑像。


波罗的海之月


过去到处都建斯大林雕像,斯大林同志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苏联人对斯大林同志的尊重。所以后来在赫鲁晓夫同志的带领下去掉斯大林雕像和照片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进步,体现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


鲲鹏展翅1226


一个强人领导为了国家利益会得罪一部分人很正常。斯大林但确实创建了一个世界上庞大的帝国苏联。没有一定的领导才华是无法成功的。斯大林死了。苏联也死了。不问其政治功过。也是历史上不可否定的一代枭雄!


皖山农夫38


目前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的评价可谓千差万别,正面的、负面的;主观的、客观的;从政治、社会心理、历史、哲学各个角度发表不同的见解,在这里无法一一赘述。我们只选择有比较意义的正反面观点作为切入点来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有代表性的正面观点主要是:

1.斯大林主义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俄罗斯社会对于卫国战争的胜利一直保持着比较公允的肯定态度,现在更是如此。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联,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涉,内有邓尼金等部的叛乱,战争阴影始终如影随形。思想上的备战思维、经济上国防建设的优先发展、有利于把握战机和迅速决策的高度集中的政权形式等作为突出特点的斯大林体系,保证了战前和战中军队和前线的武器、弹药、粮食和燃料的供应,赢得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等标志性战役的胜利,使苏德战场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哲学博士、作家阿·阿·季诺维也夫2005年5月在发表于《自由思想》上的《我的时代》一文中指出:“斯大林的领导集团清楚地知道战争不可避免,清楚地知道谁是敌人……我相信,没有任何领导集团,没有任何社会政治战略能像斯大林的领导集团和政治战略一样成就非凡。”直到现在,那些亲历过战争的老战士,甚至包括了解苏联历史的年轻人都给了卫国战争以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苏联既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完成了巨大的飞跃,又保证了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供应,没有任何一种社会体系能做到这一点。卫国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苏联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使苏联经济在战后十几年内奇迹般地恢复和发展起来,使苏联的威望空前提高。60年后的今天,对卫国战争胜利的记忆仍能勾起对往昔充满敬意和自豪的怀念。它像一支强心剂,给举步维艰的俄罗斯社会注入了力量和希望。

2.斯大林主义建起了强大的国家



“империя”(帝国)、“держава”(强国、大国)等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消极词汇存在的,近几年来它们迅速变成使用频率较高的积极词汇,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这一语言现象表明了某种民族心理的变化,向来以大为美的俄罗斯民族,在社会剧变的切肤之痛中追忆着斯大林时代国家的强大;在寻求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强大国家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和信心。2003年3月俄罗斯《导报》刊载了一篇题为《俄罗斯人怀念斯大林时代》的报道,其中的一项社会舆论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对斯大林时期建立的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优惠的教育、住宅、医疗制度表示肯定。2004年第1期《社会舆论导报》刊载的题为《社会舆论中的未来历史框架》一文中,列宁和斯大林分列俄罗斯公民眼中最伟大的十位人物中的第一位和第三位,究其原因,无非是苏联时期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2000年年初特列奇雅科夫撰文提出,俄罗斯应当再次成为伟大的强国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要内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的俄罗斯社会,爱国主义、强国梦是和斯拉夫主义以及表现为大国沙文主义的民族主义情绪纠缠在一起的。对斯大林时代的怀念在某种意义上跟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3.斯大林主义体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精神

寒冷严酷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占世界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国土造就了俄罗斯人既暴烈又坚韧不拔的秉性和气质。这种沉淀在民族性格和气质当中的东西日渐演化成为典型的俄罗斯民族精神。斯大林主义正体现了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它是博大的胸怀和战无不胜的勇气,而今天,它是强大俄罗斯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是“工业化”,是“强大军队的创建”,是“对法西斯的胜利”,是“强大联盟的阵营”,是“苏联的卫星和核武器”。此外,出身于格鲁吉亚的斯大林,以异族人的身份也唤起了那些非俄罗斯族人民对伟大苏联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斯大林主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俄罗斯人深刻地怀念着斯大林时代良好的道德教育以及由此产生的和谐、高尚的道德生活图景。苏联人诚实、互助、为祖国服务的道德品质和道德风貌与今天俄罗斯空虚、堕落的社会道德状况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了重新寻找回迷失的道德精神世界,应俄罗斯国家杜马、俄联邦政府、各联邦组织、俄联邦各主体、社会各界的共同建议,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01年和2005年制定并颁布了《俄罗斯联邦2001—2005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俄罗斯联邦2006—2010年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进行科学的、而非宗教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新出版的反映斯大林时代的著作,也成为道德教育的读本。哲学博士弗·德·卡尔达绍夫就把葛利高里·拉夫列契耶维奇的《伟人斯大林》一书称为价值无法估量的著作,因为它是对青年进行英雄的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料。实际上,很多俄罗斯人只是厌恶生硬、空洞的道德教育形式,而不是道德品质本身。而且他们也无法否认,正是斯大林时代官方正式的道德宣传和教育才逐渐培养起苏联人真正的道德情感,并确实渐渐内化为人的道德品质,否则根本无法解释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负面评价大致归纳为如下两点:

1.个人崇拜和强权统治



半个世纪前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以“秘密报告”的形式结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强权统治几乎成为所有批判的矛头所指。极度的个人崇拜在以后的数十年内确实没能重演,但不能说没有留下痕迹。今天从总统普京重写俄罗斯历史的雄心中,从他对苏联时代毫不掩饰的怀念中,人们似乎感到一种隐隐的担忧,他们害怕“历史的倒退”,害怕“重回过去”,讨厌当权者不顾人民意愿以自己的权力为人民决定一切。所以在这股重新评价斯大林、斯大林主义的思潮中,反对意见也更为激烈。在年初举行的“无法摆脱的过去——纪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发表50周年”的圆桌会议上,俄罗斯亚博卢集团主席、经济学博士戈·雅弗利斯基指出:“20世纪曾经存在过两种骇人听闻的体系——法西斯纳粹主义和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还有人形象地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比作田间的“刺飞廉”,条件发生了变化,它们也会随之疯长起来。


2.官僚主义

不可否认,官僚主义在俄罗斯社会还是大有市场的,它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大大小小的腐败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斯大林体制遗留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它像一张“千层饼”,大小官员被古怪又有序地安置在里边,操纵着人民和人民的意识。很显然,将由国家现存体制的弊病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全部归罪为斯大林主义的意见在俄罗斯社会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目前莫斯科只有斯大林墓有座雕像



上个世纪斯大林雕像基本全被推倒,有些倒了再建,建了又倒,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斯大林雕像被重新竖起来,从斯大林的家乡哥里开始一座座雕像竖起来,比如2015年反法西斯70周年特维尔州博物馆立的斯大林铜像,上面写着国防委员会主席、最高统帅斯大林。但目前莫斯科只有斯大林墓有座雕像,城内其它地方没有。


27罗马假日


西方颠倒了的历史,西方胜利!因为西方的政治,准确认定“斯大林”!在社会各个领域,一群西狗助阵 :攻 ! ——斯大林已经死了,无口可辩!只好任由西狗去说! 西方,借着强大的宣传机器,声大夹恶!在宣传上,赢!是肯定的! 试想,在苏美力量相当的时候,能有这种情况吗?


用户5941550705


一提苏联,老一辈人就知道傻大黑粗。

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较,苏制漏由继电器15毫安动作,比利时为7.5毫安动作。苏联人对人的生命不值钱。

对人权、人的生命,自由与民主,人的价值观等等,两种制度,两个世界,看法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