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好吃的麵食是什麼?

寒塘路煙花


吃東西是個講主觀感受的事情,我覺得最好吃的不一定是你覺得最好吃的。所以,山西哪裡的麵食最好吃不知道,或者說沒有固定答案。

雖然山西大部分地區以麵食為主,但是各個地區的面又都有自己的特色,大概情況還是可以為你做個介紹:

1 大同地區的刀削麵最有名。不過刀削麵分寬窄,大部分飯館的刀削麵是寬的。削麵煮好,澆上各種提前準備好的菜,就是一碗香噴噴的刀削麵。除了澆面,也有炒的刀削麵。

2 晉北地區的雜糧面也是人們喜歡吃的一個品種,莜麵,蕎麵等。

3 太原市各種面都有,打滷麵算是本地特色。手擀麵煮出來,澆上特製的滷,營養又美味。

4 臨汾地區普通人家自家做的話,是手擀麵,澆菜吃。另外還有炒麵算是臨汾人吃的比較多的。炒麵中,麵條的做法以刀撥面居多。

5 運城地區的吃麵習慣和陝西就有點像了,油潑面等。

山西的麵食做法多樣,材質也多樣,很大程度上和從小到大自己的飲食習慣有關係。沒有普遍承認的好吃不好吃,就看你自己的生活習慣。

希望以上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行遍山西


山西十大美味家常麵食!你吃過幾個呢?

小編暑假期間在山西度過,首先就注意到了,這邊的人啊,特別喜歡麵食,當然這邊的面也特別的好吃,說幾個小編覺得很好吃的家常面吧!

1,手擀麵

要說吃麵,山西人吃得最多的應該是手擀麵吧,至少我是,因為每家的媽媽似乎都會,而且媽媽做的手擀麵實在太好吃了!

根據吃法的不同,可以拌菜,或澆滷,或炒,或燜,不管哪一種,都是那麼好吃,讓人回味無窮。

2,刀削麵

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

刀削麵一般是澆滷或者炒著吃的。

3,貓耳朵

因形似貓耳,故名貓耳朵。

下鍋煮熟,撈出,澆上臊子或者炒著吃,都特別好吃。

4,餄餎面

把和好的面放在餄餎床子裡,並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裡煮著吃。當地人開玩笑說,曲沃餄餎面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當地人們喜愛餄餎程度。

常常澆以豬肉臊子澆頭,吃著筋軟爽口,若再配以辣椒,更是別具風味。

5,剔尖面

剔尖又稱撥魚,簡單說就是“用筷子撥出的麵條”。

配上葷素打滷,吃起來又香又滑十分可口。

6,抿尖面

做法

7,擦尖面

擦尖”也是要藉助工具才能製作的麵食,其工具稱之為“擦子”。和抿壓面有點像,小編沒有圖片,不能供大家欣賞了。

8,揪片兒

9,拉條面

10,剪刀面

剪刀面是山西省的漢族麵食小吃。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麵條呈魚形,亦叫剪魚子。

說起山西的麵食文化,可真稱的上是“博大精深”,以上羅列的只是家常吃的麵食主食,還有街頭小吃灌腸,碗禿,涼粉,莜麵,栲栳栳等等,甚至在不同的地方還流傳有獨特的麵食手藝。

相信每一個山西人都有割捨不斷的家鄉面食情結。

所以,在外漂泊的山西人,今天你吃到想吃的家鄉味道了嗎?


媒體老梁


說到今天好吃的麵食還是挺多的,不過要是最有名氣的麵食,還是要數我國今天的西北地區,尤其是今天的陝西省,當地好吃的麵食非常的多,前幾年有個麵食節,那有的是山西師傅做的細拉麵。其實仔細想想,山西人本來就不是很喜歡特別細的面,拉成龍鬚麵配上山西的哨子或者滷。


山西的煮麵今天按面分類:白麵,紅面,豆麵,蕎麵,玉米麵,青稞面,莜麵(只能蒸著吃)。涼麵:涼粉,灌腸,麵皮,碗禿,芝麻醬麵,本人山東人,因工作原因在太原呆了一年,發現山西確實把面做到了極致,真的挺不錯的。冬天的中午一碗麵,不僅暖和吃的還飽,尤其是忻州的油麵,吃著就是好吃。

山西喜歡吃小拉麵,一根一根的拉。大把細拉麵相當於吃掛麵,所以沒啥人吃,沒人吃並不表示不會做,晉城一帶拉麵家家會做,一些紅白喜事上基本上都吃拉麵。有些人太小看山西面食了,論麵食的吃法,山西人絕對是算得上面食的始祖。


商丘身邊事兒


山西最好吃的麵食,作為一個山西人,並且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年的餐飲從業者回答你這個問題。

俗話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的麵食種類太多了,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一個大同刀削麵。別的山西的麵食都不清楚了,可見山西作為麵食的故鄉,小雜糧之鄉在宣傳上多麼的不到位。也說明了大同的刀削麵推廣的比較好,那麼按照山西的地圖分佈來說,山西的麵食吧。

由於山西南北縱橫600多公里,北邊氣候比較寒冷,主要以種植土豆、各種小雜糧為主,所以山西又稱為小雜糧之鄉,從北開始說,大同的刀削麵自然不用說了,估計全國到處都有,大同出名的還有大同的“涼粉”比較出名,到了忻州、朔州一帶,又有各種高粱面、莜麵、紅面、豆麵等做出來的各種麵食,麵點。特色的有“莜麵栲栳栳”這個在山西算是一道菜品了,“莜麵魚魚”“灌腸”“剔尖”等。還有各種宴席用的油糕,都屬於山西的麵食,總之各種小雜糧都能做成不同種類的麵食。所以山西中北部主要以粗糧做的麵食為主,或者是粗糧搭配白麵做的麵食。

到了山西南部,主要是以種植小麥為主,也是我國的小麥主產區,麵食多以白麵為主,有蒸的、煮的。比如臨汾的牛肉丸子面、永濟水餃、聞喜花饃、稷山麻花、上黨燴麵等。山西的麵食太多了,比如一個面,就有幾十種不同的做法,如果做成饅頭,又有及時中不同的做法,中國的古人把一個吃食做的是豐富多彩,可見古人的智慧。和中國作為農耕文明以來對吃的深入研究。

總之山西好吃的麵食太多了,題主如果來山西,可以吃一年都不重複。


美宴平臺


山東銀來了,現在是山西人時間,小編在山西上了4年學,吃遍了山西的麵食,今天呢,給大家聊聊山西臨汾獨有的牛肉丸子面,說著說著口水就出來了,快,先給我來碗滷子嚐嚐鹹淡~

為什麼說牛肉丸子面是臨汾獨有的呢,因為別的地方沒有啊,認真臉~咱們這個牛肉丸子面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辣”!是真辣!特別辣!上學第一年,我基本不敢吃,你們能理解那種感覺嗎?就是很想吃,但是又怕吃的感覺,就算是吃的話,也是在旁邊放一碗清水,一口面一口水,涮著吃,那麼有人要問了,這麼辣你還吃,是不是虎~,這麼辣我還吃,才說明是真愛啊!

牛油丸子面,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牛肉,丸子和麵,在臨汾的大街小巷你都能吃到,每家店門口都會放著一口很深的大鍋,大鍋裡面是用大量的辣椒和牛骨,在附加一些配料燉的老湯,每次和孩子他媽辦羞羞事都撐不很久,疲軟無力,找濰一個K兩個U再跟上266,定會給你帶來些幫助,這老湯可以不誇張的講,當你聞味時,渾身的辣勁就起來了,麵條是提前蒸好的,丸子也是熟的,很有勁道。

如果你點一碗的話,老闆會拿一個漏勺兜適量的麵條和丸子(根據價錢不同,丸子的數量也不同,一般五六個)一起放進老湯裡煮,待老湯的味道充分滲入到麵條和丸子裡,老湯很熱,加上面和丸子都是熟的,所以大概3分鐘左右,就可以撈出了,面和丸子放在碗裡,放些牛肉(帶牛筋的那種),一般都會切成片狀,均勻的放面和丸子上,對了,老闆還會問你,微辣還是辣,我去,哪有微辣,都是辣的好嗎?說著就舀了一勺老湯(就是辣油啊)澆灌在面上,出鍋~喜歡香菜的,放點香菜,還有,山西人吃麵怎麼能少了大蒜呢,我就笑了,還有醋呢~~

每次我都吃得很慢,問題是我也想吃快啊,它不是辣嗎?牛肉丸咬在嘴裡是那種很有勁道的感覺,裡面沒什麼味,主要是外面有老湯的辣滋味,其實最帶勁的,還是喝老湯,有的人喝的面紅耳赤的,那個帶勁啊,吃完後,冒著仙氣就走了。。。

最後,關鍵還是老湯,哪家點生意好,那指定是老湯煮的好~如果夥伴們有去山西臨汾的,一定要去嚐嚐,記得給我也帶一份~


採姑娘的小蘑菇212600933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山西的麵食三言兩語是道不盡的。今主題是山西最好吃的面是什麼?外地人影響山西刀削麵是最好吃的面,但山西本地人認為最好吃的面就是自家媽媽做的面最好吃。大同一帶刀削麵,臨汾牛肉丸子面,晉城長治一帶炒餅面,運城一帶岐山哨子面,呂梁忻州一帶小拉麵揪片面,晉中一帶的剔尖面太原的打滷麵。太多太多了無法說那一種面最好,你喜歡吃那種好吃就是最好的。每個人生長環境不一口味不一,九十年代曾經紅遍太原的金澤麵館,吃一碗小拉麵要排半個小時以上的隊,現在人們的生活更好了,喜歡的口味也在變,各種粗糧面也是做的盡善盡美。就本人而言經常喜歡吃的有小拉麵(西紅柿滷加過油肉炒蒜薹繪面)、撥面(羊肉紅辣椒滷)剔尖(西紅柿和肉醬)蕎麵毛耳朵(土豆丁海帶丁香茹肉丁白豆腐丁)抿尖尖(西紅柿和肉醬)莜麵手搓條或莜麵烤姥姥(西紅柿醬羊肉醬選一)手乾麵(打滷西紅柿肉醬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不管什麼面,一定要選好滷和伴料。





手機用戶5720885781


山西以麵食為主,山西人離了麵食基本受不了,出門走幾天就想吃麵、吃山西的面。山西面食眾多,眾所周知的就是刀削麵、手擀麵、揪片、抿面、剔尖等,我向大家介紹的一種就是本人特別愛吃的手工蕎麵貓耳朵,貓耳朵好吃,多以熗鍋麵食為主面。熗鍋面需要湯水,湯水以羊雜湯為主,面少,湯多,煮熟後加香菜、山西老陳醋,味道美味至極,只是現在做手工蕎麵貓耳朵的少了,而味道美味的羊湯也不多見。不過,前幾日父母給做了一回,手工蕎麵貓耳朵,發圖以供參考。



把面和好,然後剪細條



用大拇指推貓耳朵


山西一飛


我是翠翠,一名拒絕蔥蒜韭菜的素食者。

分享一個我剛剛做的麵食吧,簡單又好吃。

更多素食歡迎點擊頭像查看視頻,喜歡吃素,歡迎關注翠翠。\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83b80003068ece63ccce\

素食翠翠


麵食你這樣吃,比麵條好吃多了,十個人吃了,10個人點贊。不信咱們來看看做法,你也一定會喜歡的:\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ce89000b61a47904e907\

家庭主廚黃小哥


山西最好吃的麵食一定是我家老太爺做的‘’漏面‘’(連我母親都沒吃過,因為自打我爺爺去世這項手藝就失傳了沒人會做)。順便說一句,我曾祖那一代是從山西侯馬絳縣遷徙到當時的直隸省正定府獲鹿縣石家莊鎮的。所以若從我父親這論籍貫的話我還算是山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