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突然喜欢听京剧了?

米拉张


兴趣点不一样。我闺女喜欢京剧是在2013年她5岁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张云雷),因为我们这边有一些票友,每晚都在广场上搭台唱戏,有演奏的、有唱的,闺女每次经过都会驻足倾听,一听就是大半个小时,其他小朋友都在广场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她就自己一个人在人群里听。

上学后,学校有京剧兴趣班,她主动报名了,经过专业老师的推荐,现在学京剧也好几年了,期间从花旦转成了老旦,老师有意让闺女走专业路线,我们也正在考虑中。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们一家都在闺女的带动下喜欢上了京剧。

传统的东西还是要有传承才能延续,我们的国粹也需要更多更年轻的人去传承和发扬。




虫虫冰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喜欢京剧了,当然是因为二爷张云雷。

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在参加国风美少年,导师表演进行选班的时候,唱的就是京剧原汁原味的锁麟囊,春秋亭一折。

配乐一晌,二爷唱的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

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苦嚎啕。轿内人儿谈別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二爷你才是今生难预料,没想到和你团圆在今朝。



二爷这身段手眼身法步,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跌宕起伏,有板有眼,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他还曾经特意讲了锁麟囊故事的梗概,一贫一富两位小姐在路上因为风雨一同到春秋亭内避雨,她们相遇了 ,富人家小姐看穷人家小姐轿子很破,将装了很多宝贝的锁麟囊赠予她,雨后分别。

一别六年,富人家小姐因为家乡发大水落魄了,到已经富裕的穷人小姐家当老妈子,看到了当初所赠锁麟囊,二人相认,并结金兰之好,穷家小姐装了更多的宝贝回赠锁麟囊,二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二爷说了,参加国风美少年就是为了弘扬国风,让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让更多人听到,他做到了。

雅致独特的声腔艺术,融唱腔与身段一炉,真是好看到爆。



小张老师,不仅自己听,自己唱,还带动粉丝一起大合唱。

他的探清水河,乾坤袋,锁麟囊,都可以在相声专场演出时和台下挥动绿色荧光棒的粉丝一起大合唱。

为了弘扬国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小张老师也是操碎了心。

这就是实力偶像派的力量,期待在小张老师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京剧,爱上国风。


一竹78


以前觉得京剧,咿咿呀呀的,是真的不想听,觉得吵得慌。。。别笑话我啊,实话实说而已!!!后面偶然听到了一首小曲,探清水河,才知道,还有这样百听不厌的小曲。。我以前可都是越流行越听什么啊,这跨度,自己都不敢相信。。。再后来,喜欢的更多了,评戏、太平歌词、京剧、民间小曲……现在手机里面没有一首流行歌曲,全换上了京剧、太平歌词这些。。。同事们都笑我,这变化太大,有点接受不了。。。谢谢您,张云雷,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雨139285685


第一,我们有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慢慢被唤醒不足为奇。

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只不过等待被唤醒罢了。一旦各方面条件成熟,年青人还是愿意对传统文化趋之若鹜的。

这就好比现在的中国诗词大会唤起了诗词热,《鬼吹灯》《盗墓笔记》唤起了考古热,国家宝藏唤起了文物博物热,《延禧攻略》唤起了清文化热等等。

每一种文化现象的背后,都跟我们骨子里深藏的文化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年青人不喜欢,而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唤醒。


第二,德云社、麒麟剧社、郭德纲、张云雷、陶阳等,对唤起青年人对京剧的喜爱功不可没。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文化潮流都需要有那么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的人物或团体作为引领者,毫无疑问,郭德纲、张云雷、陶阳等人成为了青年人热爱京剧这个潮流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这么说并不是否认现有的京剧艺术家们对京剧的推广作用,而是因为靠京剧内在的影响力去推广显得很乏力。

德云社有着丰厚的年青观众群体,而且这一群体中的年青人因对相声的喜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欣赏能力。

德云社众人利用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用京剧去引导和影响年青人,从而唤起了大批年青人对京剧的喜爱。


第三,年青人喜欢京剧,更应对京剧深入了解。

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京剧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我们也应冷静的看待这件事,因为懂京剧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年青人喜欢京剧,仅仅只是喜欢,一些被内行人笑话的常识性错误经常发生。

就好比几年前李玉刚火起来,被外行称为“反串”一样。

我认为喜欢没错,但不去了解和学习的喜欢,只是盲从和跟风,这对京剧不见得有好处,有可能起到“捧杀”的效果。

京剧的发展历经百年,所以跟流行歌曲不同,可以追星,但不可以将京剧当推高自己的工具,还是要深入了解为上。



我叫鲁小淘,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留言讨论,或关注我。


我叫鲁小淘


这个问题毋庸置疑,是因为年轻的女孩子喜欢相声演员张云雷,张云雷喜欢传统文化。张云雷用他的个人魅力,带动了千百万年轻人也喜欢传统文化,譬如相声、京韵大鼓、北京小曲、京评梆戏曲等等。

老年人喜欢戏曲,这个不新鲜。而现如今的青少年曾经迷恋港台歌曲和西洋乐曲以及西方舞蹈,曾几何时,年轻人上台表演都以说话港台腔、唱歌英文语为荣,把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了几百年的戏曲、民间歌曲几乎濒临绝迹。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德云社相声演员们把这些年轻人吸引到小剧场,吸引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现在几乎处处有年轻人唱戏曲和鼓曲,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更是传遍大街小巷。

这是一个好现象,中国人就应该说中国话唱中国歌跳中国舞,不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根儿”断送了!

(注明一下:这探清水河可不是什么窑调,而过去的妓女们也唱昆曲也唱唐诗宋词,你不能说但凡妓女唱过的歌和戏曲都是窑调)


6985mzy007


年轻人是时代的浪潮人。喜欢京剧的人是俱有趣味的灵魂者,因为京剧艺术要求高、严谨、精湛。它的流泒、种类多样,不论表演、伴奏、词曲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看京剧能看到每一个细节,一个眼神、一个指尖、一抬腿、一走步细到各个部位。

我是个外行但我观察到许多朋友,他们酷爱京剧,他们的性格、修养、文化都是有品味的的人,他们听京剧如同饮一樽醇酒能让人陶然自醉;如吃上一杯香茶酣然回味。

他们在疲劳时听上一曲二黄翛然自放;在寂寞时听上一曲西皮释然平静

来吧!朋友们:无聊时听一曲京剧会让你心情深䆳而开阔,神情焕然一新!


陈相因631


一,明星架子太大,让粉丝心灰意冷。以前好多人花高价去看演唱会,结果听到的全是噪音,很多明星都是假唱,而且私生活混乱,没有一点正能量。更别说近距离接触本尊,互动了。京剧相声重要的事让粉丝有存在感,起码能听到本尊的声音。其次,都是传统文化,很多作品都有教育意义。

二,相声京剧让观众觉得值得。我们都是花钱去享受,并不是去受罪的。现在的演唱会明星唱的根本听不懂,只会扮酷耍帅。没有传统相声京剧实在!


傻乎乎的我爱


因为京剧本来就是没有年龄界限的艺术,在民国时期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万人空巷的。听戏的有名流、堂客、公子、小姐。而不是“老年人”。

随着艺术形式的丰富,京剧应该从大众艺术,走向小众艺术。

但是京剧有了“老年人”的标签,就感觉莫名其妙了。

事实上,不是年轻人不喜欢听京剧

而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因为追逐于西方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娱乐方式,不再听京剧了

两千年以后,我们看清西方是怎样的东西,不在有新鲜感,定定心心的回归我们自己的选择,京剧逐渐重回年轻人的娱乐世界。


故城舊憶


京剧是什么?是生旦净丑,是西皮二黄,是唱念做打,是手眼身法步。

两三人千军万马,五六步万水千山。一个背躬便是浓情,一个掩面就是永远。京剧里的情,含蓄写意,舞台上站着勾了脸的项羽虞姬,就演尽了江山美人。。

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喜欢的就是那一口唱,那一个身段,那几下翻滚,那一套套精彩的对打……

我喜欢上京剧就是因为在奇葩大会上认识了王珮瑜。于是就试着听她的唱段,渐渐也可以听别人的,越听越觉好听,越听越喜欢。瑜老板那句俨然已经成为名言的句子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就这样在我心里播下了京剧的种子,并且已经生根、发芽……

现在,我已经在我家乡的剧场看过几十场京剧了,在瑜老板以外,又发现了许多好角儿。

所以,我的经验: 只要克服一下最开始的欣赏障碍,走进京剧,一旦听进去了,你会发现,京剧才是真正的中国式奢侈。


A风吹动峰峰



这是一个好现象,我最近在剧场也直接感受到了,在我的问答栏中也提到过。应该是有如下的一些原因吧。

青年人近四十年多爱去歌厅,舞厅,民间娛乐场馆消费。或者是一些文体场馆的演唱会,这些地方的特点是参与性,互动性强,特别迎合年轻人爱热闹,爱唱,爱跳的特点。但是大家都参与的活动,其艺术品质和艺术气氛本质上也就不高。要求高一些的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有些活跃于这类场馆的歌手,也感到或并不喜欢这类粗放式的娱乐服务。于是有些歌手甚至名星,会引入一些其他文艺形式来增强艺术内涵。

再就是像郭德纲一样的文艺工作者,宣传,普及京剧艺术。影响到了很多人的参与和欣赏。



还有象霍尊,李玉纲这些本身就具备较高京剧艺术特质的明星的亲力亲为,都让更多的人在娱乐之机,接受了京剧。

现在很多青年人,艺术修养也在大幅度提高,个人阅历,知识也持续提升。对内涵和艺术性都不错的高雅艺术有了接受的需求。当他们发现具有京剧元素的一些歌曲,是那样的吸引自己。亲自学唱的难度又稍大于一般歌曲,当自己唱会或展示时又具成就感时,自然就爱上了京剧!


正是因为诸多原因,现在在大剧场看戏的年轻人多了起来,的确令人欣慰!任何人无权要求青年人排斥和接受某种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本身确可凭借自身的艺术昧力而吸引观众!所以当年轻人爱上京剧时,我还是热情的建议大家,多到戏院去全方位的感受京剧。因为京剧不只是我们平时听到的《梨花颂》那样优美动听。而是还伴有艺术更丰富,更繁难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京剧有唱念为主的文戏,如《四郎探母》《四进士》,,,,,,。也有专司做打的武戏《伐子都》《挑滑车》,,,,,,。有歌舞并重的《天女散花》,《贵妃醉酒》,,,,,。哑剧《雁荡荡山》等。但更多的是唱念做打舞并重的大型戏剧如《碧波仙子》《杨门女将》《沉香救母》等。京剧的剧目很多,常演的有几百出。除了少数的地方,大多数省市都有京剧院。在这些地方,有庄严的舞台,良好的艺术氛围,观众与演员的优良互动。定能滿足你的艺术需求。听京剧唱,只是进入京剧殿堂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