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紱:李衛,考試辦砸了,幫幫我 李衛:OK

1.事發背景:

鑑於人才難得,雍正上臺後開始重開恩科,決定錄取一批優秀人才為朝廷辦差。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在保密工作十分嚴格的情況下,還是發生了試題洩露的事件。首先是副主考李紱在伯倫樓遇上販賣試題的小販,他花了七十兩買下了。

李紱這人書讀的多,但是是個直腸子,遇事不知道轉彎。便把試題拿給靠山王老三胤祉。胤祉聰明得多,叫李紱千萬不要打開看,真到了考場的時候再打開看不遲。為什麼胤禛叫李紱千萬不要打開看呢?因為此時還沒有開考,誰都不知道考題是什麼,如果此時擅自打開,除了和出題的雍正皇帝對題之外,你根本無從知道真假,洩密之人可以瞬間銷燬證據,讓你吃不了兜著走,那你李紱就是有千萬張嘴也說不清了。這就是胤祉厲害之處。

《雍正王朝》李紱:李衛,考試辦砸了,幫幫我  李衛:OK

待到開考的時候,李紱發現試題果然已經洩露,於是先和主考張廷璐商量,要求立即停考,上報皇上。但是科場自古事大,張廷璐此前與弘時是有交易的,這題就是弘時洩露的,張廷璐想壓住不報。但是直腸子李紱不幹了,脫了官帽直奔老三胤祉處,說明了情況。

這回還是老三胤祉聰明,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去找回京述職的李衛,說只有他管得了。

老三身為郡王,為什麼自己不管,讓李紱去找李衛管呢?難道親兄弟還不如一個辦差的奴才嗎?

且李衛當時只是江蘇巡撫,要是發生在江蘇地界,他還有權限可以管一管,可這是發生在京城,他有什麼資格和權限去管科場舞弊的事兒?搞不好,這是要殺頭的,他是不是膽子也太大了?

2.老三胤祉的邏輯。

發生科場舞弊這樣的大事,雍正可謂臉面不保。他想發現一批人才,既是為了朝廷辦差,也是為了籠絡人心,發展一批自己人。士為萬民之首,考取功名的基礎是讀書人,老三胤祉恰恰是朝廷清流的考上,嚴格來說,他也是讀書人的靠山。不管這些讀書人是不是真才實學,是不是魚龍混雜,但歸根結底,還是讀書人,是士民。

如果老三胤祉自己前去揭發這件事,也不是不可以,說不定還會得到雍正的讚許。但是這是不是背叛了士民呢?這就會讓那些將他作為靠山的讀書人寒心,從此也就會失去讀書人的支持,反而落下讀書人的罵名了。

所以,老三胤祉是無論怎樣都不會去揭發這件事的。但是既然李紱告訴了他這件事,他又不能當作不知道,如果那樣被雍正知道了的話,就會落下個“知情不報”的罪名,他也受不住啊。李紱又是朝廷清流的領袖,雖然李紱自己是個書呆子,遇事不知道怎麼辦,但是老三胤祉可不能把這件事往外推,還得給他出主意解決才能了事。

老三胤祉知道李衛在京城,要是李衛恰巧不在,老三胤祉不知道會出什麼主意。估計他會跑去找老十三胤詳了。反正一條,他自己不會出面揭發的,不然他就不是靠山王了。

3.為什麼李衛敢管科場舞弊案。

《雍正王朝》李紱:李衛,考試辦砸了,幫幫我  李衛:OK

面對這殺頭的案情,李衛居然當仁不讓,他只是個江蘇巡撫,怎麼就敢管京城裡的事兒了呢?

第一,李衛與雍正的關係太硬。李衛是雍正當王爺的時候在江南籌款賑災時收留的乞丐奴才,是雍正一手培養起來的,對雍正盡忠職守,不忘恩情。雍正十分信任李衛,雖然李衛大字不識一籮筐,讀書又少,但是卻把巡撫的擔子交給他來做,可見雍正對其的重視和器重。當然,李衛也不負雍正的厚望,在職期間,屢屢做出讓雍正滿意的事情。老三胤祉深知李衛和雍正的這種信任關係,所以,他讓李紱去找李衛,起碼,將這件事的風險轉嫁到李衛頭上,比轉嫁到其他任何人頭上要強得多。

第二,李衛有兵,可以便宜行事。恩科考場是天子門生的大會試,自然也少不了兵員的監督看管,但是僅限於考場之內的巡視和監督,兵員人數有限。既然像李紱這樣的副主考都拿主考張廷璐沒有辦法(主考應該是正一品或從一品大員),一般的普通官員既沒有權力管,就是管也很難管得下來,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張廷璐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你下不來臺。但是李衛就不同了,他雖然是江蘇巡撫,但是卻有帶兵之權,同時巡撫也是封疆大吏,一品大員,對付一個沒有兵權的一品主考,還是綽綽有餘的。

《雍正王朝》李紱:李衛,考試辦砸了,幫幫我  李衛:OK

第三,李衛不按常理出牌,以抓取證據為要。這大概是李衛的強項,因為他知道官場的潛規則,只要找到證據,任你是一品主考還是什麼,都無話可說。所以,當李紱要李衛包圍伯倫樓抓小販的時候,李衛卻跑到考場找證據,因為只有此時,才能在考場上捕獲證據,有了真憑實據,張廷璐就無話可說。這也是李紱和李衛的區別,李衛善於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事情自然就好辦得多了。他知道,這樣的事情要證據,沒有證據,萬事徒然。

綜上所述,李衛之所以敢於越權辦這件事,憑的還是雍正對他的十二分信任和支持,也憑的是他一顆忠心赤誠。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凡是具有李衛這般精神,雍正又豈會輕易去傷害而寒人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