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郭德纲说,说学逗唱的唱是太平歌词,高峰却说唱是太平歌词和数来宝?

小凡帆


当你成为一个行业的硕果仅存的专家的时候,你说啥就是啥了。

相声体系也是最近这几年才慢慢确立下来的,以前的相声鱼龙混杂,本身相声嘛,当初就是撂地演出养家糊口的手艺勾当,街头表演那回讲究什么艺术体系,能招人赚钱就行。

而近代对相声的体系加以规范和整顿也是从慢慢演化和适应观众的。


说学逗唱中的这个唱,本身没有准确规定,当年也没个知识产权保护。

现在公认的唱,是包括太平歌词但不仅仅专属于太平歌词。


因为当年老祖宗朱绍文穷不怕唱太平歌词出身,所以他把太平歌词带进来相声门,算是给太平歌词落地生根了。

郭德纲总说的

“那时候,你要不会唱太平歌词,就比别人少赚一分钱,因为你缺一门”
“相声本门的唱是太平歌词,其他的都是学唱,比如京剧、大鼓、梆子都有专业的人士,我们唱只能是学唱,而唯独太平歌词是相声本门的唱。”


这些理论,也对,也不对。


侯宝林大师在《一户候》里讲的非常清楚。

太平歌词和白沙撒字是古时候招揽路人的手段,什么叫白沙撒字,穷不怕的绝活

他随身携带一把笤帚、一副竹板和一个小布口袋,袋内装白沙子(汉白玉的粉末)。在其使活时,蹲于场内,以地为纸,以沙为墨,右手撒字,左手击打竹板口唱太平歌词。

便写边唱,互相不耽误,这是手艺绝活。

要单说太平歌词,难么?一点不难,一个节奏,来回来去翻,唱不好也唱不太差,难的是边写边唱。


郭德纲在谈“唱”的时候,很聪明的把白沙撒字去了,我怀疑老郭可能不会。


郭德纲也耍了个坏心眼啊,哈哈。


而且侯爷在《一户侯》书里也写了,相声的唱,不上太平歌词和门流,而是本门唱以外的东西。。


印证这一说法的是相声史承前启后的老前辈罗荣寿在《相声表演漫谈》中说了

相声虽然占有“唱”字,但它毕竟还是属于“学功”,不论学用什么戏曲的片段,都要选择得当,是某个剧种或举目最精彩、最明显、最有特点的唱段或念白,这样选择使用,才会给相声的内容和情节增添色彩,切记避免生搬硬贴。


“唱”还是属于学唱,“学”是模仿个动物别的什么的之类。

之后到了马季大师和现在的姜昆这一代,由于电视相声的特色,这一代的大师都慢慢弱化“太平歌词”的地位,毕竟在舞台上不用招揽路人,而且太平歌词是真不好听,也比较俗气。

他们不唱是因为效果不好,而不是不会,时代变了,观众在进步,相声也随着在改变。不是我看不起太平歌词,举个例子冯巩连吉他三弦弹唱都学会了,学个太平歌词很难么?没必要而已。

太平歌词如果失传了,不是因为主流演员学不会,而是因为不好听不适合市场被淘汰了


而郭德纲的“太平歌词”说法呢,又是一种模式,德云社立志弘扬传统,要把老的东西拾起来,所以太平歌词这种老活老郭屡次特意强调,加上德云社现在火爆异常,话语权在郭德纲这边,所以他说什么是什么,他说说学逗唱的唱是太平歌词就是太平歌词。


换在十年前,郭德纲和师父侯耀文说相声,师父说唱就是学唱,郭德纲一句反驳也没有,老实站边上听着,没办法,那时候话语权在别人手里。

而高峰作为范振钰的弟子,对相声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本来说学逗唱,唱包括的多了,梆子腔、二黄调、大鼓、莲花落、太平歌词、数唱来宝等等,说哪个都没有错,只不过高峰在娱乐圈影响力不如郭德纲,要是换个位置,高峰是德云社掌门人,想在说学逗唱的定义又该换换了。


下去十年,如果姜昆一派人气超过郭德纲,德云社关门大吉,那时候的唱,没准就是唱流行歌曲,什么太平歌词,玩去吧。


规矩是人定的,就看定规矩的人厚道不厚道了。


四斤


高峰代表传统相声的正统

高峰是德云社的总教习,相声风格模仿的是马三立和马志明父子,被相声界称为传统相声的正统;他表演的传统相声完全忠于传统,极少胡编乱改,哪怕是观众不喜欢,他也不为所动,只为坚持自己最朴素的相声传统。

以相声对于传统相声的痴狂来看,他所表达的观点就是前辈们传下来的观点,所以我更相信高峰的说法。其实不止高峰,孙越在台上也是相同的观点,说学逗唱的“唱”是太平歌词和数来宝。郭德纲对于相声的观点不可全信,其中有不少个人演绎的部分,完全是为了推销自己,其实也没什么错。


相声演员都喜欢拿自己的优势说事

郭德纲之所以只突出太平歌词,而忽略数来宝,最重要的原因是太平歌词他最擅长。郭德纲的嗓音高亢嘹亮,所以唱什么都有韵味,尤其是太平歌词在他的演绎之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郭德纲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在传承老调太平歌词的基础之上,又结合了评剧、京剧等曲艺门类的唱腔,将太平歌词的唱腔加以美化,完全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现在德云社演员所唱的太平歌词唱腔都是模仿郭德纲的,和其他团体同行的唱法存在明显区别。

郭德纲为了让自己对于太平歌词的改编得到广泛的认同,所以不断的在舞台上推广太平歌词,这首先是将自己非主流的标签强化,同时也标榜自己的功绩;当然了,客观上也促进了这门传统艺术的复兴,功不可没。


当然了,郭德纲的数来宝水平也是可以的,在舞台上也表演过很多次,但是相对来说没有太平歌词出彩,所以就不那么愿意提数来宝。


同理的是嘻哈包袱铺的班主高晓攀,他在舞台上的说法和德云社又不同。他们认为说学逗唱的“唱”只有数来宝,因为太平歌词他们一点也不擅长,而数来宝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高晓攀和尤宪超最拿手的相声作品是《三节拜花巷》,早期就是靠这个作品在多个平台扬名立万的。

话语权一向都掌握在胜利者手中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曲艺行业不能例外。现在郭德纲作为相声界第一大角儿,粉丝数量众多,所以他的观点就得到了最大范围的传播,观众们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而像高峰、孙越、高晓攀以及其他同行的声音则比较微弱,传播力度很小,长此以往,郭德纲的观点就会成为主流,这是历史的客观规律。


相声演义


高峰说的是“数唱来宝”,这是正确的叫法,数来宝是简称。

数来宝起源于北方,最初是艺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演唱索钱。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过程。其实源头和太平歌词差不多,太平歌词在明朝末年兴起的时候,也是给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表演,一直到清代也是有专门的太平歌词艺人,后来就像郭德纲所说,这门艺术太过于简单,上下句反复倒有点寡淡无味,逐渐就没落了,被后来的相声艺人捡起来作为本门唱。

郭德纲说的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这四门功课基本可以涵盖所有相声表演的类型。在相声行里面也有不少大师认可,比如马三立、马志明等。另外侯宝林先生在《相声溯源》一书中,也是将说学逗唱作为四个章节进行展开论述,但侯先生也提出过相声实际上是十二门基本功的说法,这一观点常宝华先生也提到过。

1、定场诗

2、门柳儿(开场小唱)

3、白沙撒字

4、太平歌词

5、单口相声

6、会捧哏

7、会逗哏

8、群口相声(可以担任三个角色中的任意一个)

9、开杵门子(撂地说相声时向观众要钱)

10、双簧

11、口技

12、数来宝(快板)

所以老郭认为唱就是太平歌词,而高峰认为包括太平歌词和数唱来宝,这两人都没有说错。马志明先生在《歪唱太平歌词》中说过,太平歌词是“本门唱”,但不是只能唱太平歌词,另外少马爷在《数来宝》这段相声里面,也说了“说学逗唱”的唱包括数来宝。

郭德纲为什么坚持唱只有太平歌词呢,很简单的原因,因为他不擅长快板,如果他像高峰那么厉害,在他的唱里面就一定会包括数来宝。


咸鱼茶馆


因为二人特长不一样,所以侧重点不同,好比语文老师说不学好语文,你注定没前途,数学老师说学不好数学,你这辈子走不远,体育老师球迷,你不学体育,你就是东亚病夫!郭德纲擅长唱,评剧,河北棒子,京韵大鼓都唱的不错,高峰快板,数来宝活相当不错,他们的心理和语文,数学体育老师是一样的……


蓝风上行


其实,说白了,当你走到一个行业的顶端,你就有了本来的话语权,比如企业,你如果能占到市场占有率一定规模,你就可以参与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市场价格等一系列活动中,自然能提出对本身有利的意见。

就像文人的著书立说,立言。孔子诛少正卯。就是抢占话语权,当然,首先你得有那个能力站在行业顶峰。


zoe


又在误导大众,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种形式,太平歌词和数来宝只是其中的一朵小花,而且做为圆黏儿的太平歌词在相声进入剧场后被淘汰了,现在有人爱听就象城里人又开始吃野菜一样。


黑碳17


没有什么为什么,还有最早说唱的还有说唱歌唱戏的,都是个人观点,你喜欢什么就是什么,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原因,分别心作怪,曲艺就是杂货铺,喜欢什么都有,你把郭德纲当圣人也没人拦你!


佛陀普爱世间世人


个人觉得应该是所有的“唱”,唱歌,唱戏(各种地方戏曲),曲艺,太平歌词。


老百姓136405527


都对,老郭是定义的说法,而高老板说的是宽泛说法!老郭的说法更具有具体性,相声里的唱就是太平歌词。数来宝,有说有唱,以说居多。旧社会,广泛被乞讨者运用,不能说是相声一门艺术里的功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