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5G遇到自動駕駛 距離正式落地邁了一大步

近年,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新聞不斷傳出,但真正實現落地的企業卻少之又少,即使落地,應用場景也只應用在物流,景區等封閉環境內,真正的商業化落地幾乎沒有。但不得不說的是,隨著5G網絡的來臨,似乎正在打破這一“尷尬”局面!

當5G遇到自動駕駛 距離正式落地邁了一大步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風口的盛行,催生了不少相關技術企業。國內以百度Apollo為首,騰訊,阿里,蔚來,滴滴等企業,國外則是形成以谷歌為首,特斯拉,大眾等多家企業林立的局面。其中,大部分相關科技企業仍然停留在不停的測試階段,而實現L4級別量產的企業少之又少,國內有百度,國外則是由特斯拉等企業。其他自動駕駛技術只是一些級別較低的基礎應用。

具體來看,在2018年7月份,百度CEO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現場宣佈,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L4級量產巴士“阿波龍”正式下線,這也是全球首款L4級量產車。首批生產100輛車,將發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湖北武漢、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時至如今,這些量產的自動駕駛車輛一直平穩運行,這種小規模範圍內量產並且實現應用對市場有不小的驚喜。

儘管,自動駕駛車輛逐步落地生產,但是依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在道路上行駛。除了沒有相關政策或法律支持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動駕駛車輛在技術層面沒有足夠的成熟。不過,5G網絡的到來會給自動駕駛車輛一些新刺激。據瞭解,工信部已經對 5G應用作出了大體規劃,估計在今年的某個時間點上會正式頒發5G牌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提到,無人駕駛汽車很可能是5g技術落地的過程中應用得最早的一個領域。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完善,其必須尋找穩定的鏈接點,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必須擁抱通信技術。5G通信有著高可靠、低延時、大帶寬等諸多優勢,與智能網聯汽車結合,將推動車車協同、車路協同、車雲協同等一系列應用,幫助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拓展汽車自身的感知與決策侷限,實現超視距感知、駕駛意圖共享、雲控自動駕駛等功能,極大的幫助提升車輛安全性、舒適性等各方面性能,並提升整體交通通行效率。

隨著5G網絡的落地,加上政策的推動,道路上安全運行自動駕駛車輛的場景已經不遠了,期待這種安全無人化的駕駛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