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是一本怎样的书?

都一样49


历史有很多种读法,不同的人会读出不一样的“惊悚”。

梁启超读完了,搁下一句话: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

鲁迅读完了,说每页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字缝里都是“吃人”两个字。

李宗吾读完了,某天豁然开朗: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厚黑”二字而已。

什么是“厚黑”?面厚心黑。脸皮厚,心肠黑。

李宗吾用三国英雄人物举例说明:

曹操的特长全在心肠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肠之黑,真是达于极点。

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他依曹操,又依吕布,依刘表、孙权、袁绍,东奔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胜。脸皮之厚也算达于极点。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肠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奈何不了我,我奈何不了你,堪称并世双绝。难怪曹操对刘备直言,天下英雄,唯你和我了。

孙权也有厚黑的本领。他本和刘备同盟,忽然袭取荆州,此之谓黑;无奈,他黑不到底,随即向蜀请和。他本与曹操争相称雄,忽然在曹丕驾下称臣,谓之厚;无奈他厚不到底,随即与魏绝交。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具,也不能不算一个英雄。

李宗吾说,这三个人,各出所学,争为雄长,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天下于是乎三分。

用“厚黑”二字解读历史,畅通无滞。李宗吾由三国推至汉唐明清人物,又比照二十四史中人物,发现有多大的厚黑本事,便成多大的人物,无不吻合。

这就是李宗吾讲厚黑学的起点。

李宗吾(1879-1943)是四川自流井人,这个地方原来属于富顺县,现在是自贡市管辖。

自贡在互联网时代,出了不少“奇葩”。比如郭敬明、周带鱼,以及侮辱慰安妇的Ayawawa,都是自贡人,而且都以出格的言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我不知道他们的成功,是否拜家乡先贤李宗吾的厚黑学所赐,但总觉得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李宗吾的研究成果《厚黑学》,早在民国初年就公开发表在成都的报纸上。当时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叫“独尊”。

《厚黑学》发表后,读者哗然,影响很大。

大家习惯叫他“李厚黑”。李宗吾不反驳,反倒自称“厚黑教主”,怡然自得。

他一步步完善他的厚黑理论:

——厚黑三阶段论。既然厚黑是古今成功人士的不传之秘,那么厚黑的功夫分哪几步进行修炼呢?

李宗吾说,只需要三步,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具体而言,脸皮最初如白纸般厚薄,最初的心也是白色的,经过反复的厚黑练习,由分及寸,由尺而丈,心的颜色也由白而青,由青而黑,但这还只属初步功夫;到了第二步,能够到达炮轰不破的境界,但仍露于形迹;直至第三阶段达到无形无色的境界,至厚至黑则不以为厚,不以为黑。

——求官六字真言。分别为“空、贡、冲、捧、恐、送”。

在李宗吾所说的求官经中,“空”是指求官者要放下一切,专心求官;“贡”即钻营,有孔必钻,无孔不入;“冲”即牛气冲天,吹牛;“捧”就是捧场拍马;“恐”即恐吓手段;“送”即贿赂。

——做官六字真言。分别为“空、恭、绷、凶、聋、弄”。

做官经中的“空”即空洞,批空文,说空话,不着边际,不受挂碍;“恭”是对长官卑躬媚笑;“绷”是对下属绷着脸,作神圣不可侵犯状;“凶”即凶狠,为达个人目的,不管他人死活;“聋”就是装聋作哑,故作糊涂;“弄”是耍弄权术,以权谋利。

——办事二妙法。包括两个具体的方法论,锯箭法和补锅法。

“锯箭法”说的是,一个将军的手臂被箭刺到,去找大夫,大夫帮他把在露在外面的箭锯掉,刺入肉中的部分交给其他大夫处理。此法要点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要感情用事。

“补锅法”是指补锅匠趁老板不注意,将锅进一步弄得更破,以便彰显自己补锅的价值。此法是先“放火”再“救火”,把他人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

写着写着,李宗吾背的锅越来越大。很多人追着看,边看边骂,说世道变坏,是从李宗吾宣扬厚黑学开始的。

但是,“厚黑教主”李宗吾真的是教人厚黑吗?

按照厚黑学的成功标准,可以说,李宗吾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1900年,21岁的李宗吾以县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传统学问的根基,他打得很稳,这奠定了他一生的底色。有学者甚至称他是“中国最后一代士大夫”。

两年后,李宗吾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在这所新式学堂学了四年,得到数学、逻辑等西学训练。他一生不仅研究厚黑学,还怼达尔文,怼得有理有据,正是得益于这个时期的学习和积累。

李宗吾很早就加入同盟会,是老会员,但辛亥革命后,他却因为自己没有为革命出力而深感惭愧,黯然回乡。

后来,应昔日同窗邀请,他才出来做官。在四川审计院一类机构当过一个小科长,机构被裁撤后,又到官产清理处任职。到1913年冬,这个机构也被裁掉了,他只好再次打起背包走人。

这期间,他不仅没有践行厚黑理论,而且相当鄙薄名利,谦谦君子。

江湖上传说他主动要求减薪才肯去官产清理处任职的事迹。搞到后来丢了饭碗,他却连归家的路费都没有,只好找同乡借。

回乡后,他先是去一所中学当校长,后来做到省督学。

在做督学的时候,他憨劲十足,力主严格考试,让混日子的学生相当不爽。一次,几个胆大的学生趁着夜色将他拖到室外,用木棍狠狠打了他一顿,临走时还骂道:“你这狗东西,还主不主张严格考试?”

他大声说:“只要没打死,还要考!”

1938年,年近六旬的李宗吾在四川政文编审委员会任职。就是这样一个听起来就很冷衙门的机构,遇到省政府改组,又被裁撤掉了。他只好转移到新成立的编译室。

不久,编译室精简人员。不厚不黑的李宗吾,成为第一个出局的人。

1939年初,李宗吾带着家人彻底离开成都,一路辗转,回到故乡。

一个人得有多倒霉,才能像李宗吾一样,一生两次“混”官场,两次被裁撤。

但李宗仁看得开,不以为意。

他晚年极度嗜酒,到了杯不离手的地步,颇有魏晋风度。曾写过一篇文章叫《锸随漫话》。“锸随”二字, 是说酒仙刘伶常乘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锸随之,说“喝死便埋掉”。他写这文章,有追慕刘伶的意思。

抗战期间,南怀瑾曾到自流井拜会过李宗吾,走时跟他借10元路费。李宗吾给了他20元。南怀瑾说多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李宗吾说,先用了再说。

南怀瑾后来深有感慨地说:“从我借钱这件小事来看,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

不是李宗吾教世人厚黑,是世人自取所需,只从他的理论中看到了“厚黑”二字,不明所以,拿来就用。

有人曾问他:李宗吾,你的厚黑学教人做事离不了面皮厚、心子黑,我照着这样去实行,为什么处处失败?

李宗吾回答:你的胆子真大,听见厚黑学三个字,就拿去实行,仅仅失败,尚能保性命而还,还是你的造化。

那么,李宗吾为什么写厚黑学?

据说抗战期间,蒋介石在重庆读到《厚黑学》,指出这是败坏人心、危害社会的坏书,下令禁止出版,并要通缉李宗吾。经过蒋的幕僚吴稚晖说项,此事才在无形中搁浅了。

实际上,蒋介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当局不喜欢《厚黑学》,有其他原因,绝不是因为它败坏世道人心。

就跟梁启超、鲁迅,以及后来的柏杨等人揭露的国民劣根性一样,厚黑之术在李宗吾看来,是“国粹中的国粹,根本上的根本”,在我们的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循着厚黑学研究下去,就可以窥见人性的真相。

李宗吾说:“自古迄今,社会上有一种公共的黑幕,这种黑幕,只许彼此心相喻,不许揭穿了,揭穿了,就要受社会的制裁。”

李宗吾把社会上尤其是官场上的厚黑术,剖析得太深刻逼真了,许多当权者可能会从他这些揭黑的戏谑文字中,隐约发现自己的影子,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以致恼羞成怒。

这才是李宗吾被骂、被禁言的根本原因。他是那个讲真话的孩子,说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真相。

他洞穿了传统政治宣传下的仁义道德,不过是假仁义,假道德。在仁义道德的外衣包裹下,大家堪称默契地进行着良心泯灭(面厚)、手段狠辣(心黑)的行为。

他写《厚黑学》,是以一种批判、嘲讽甚至哀伤的语调,卸下了英雄、圣人的光环,撕开了历史的残酷真相。

就像鲁迅所说的,历史上人的言行,在明处和暗处“常常显得两样”,古来帝王们炫示德治的种种政治宣传,其实往往是“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

李宗吾的工作,是把金盖取下来,把雪花膏抹掉。所以得罪了人,得罪了社会。

有个朋友曾苦口婆心规劝李宗吾放弃宣传厚黑学。这个朋友对他说,厚黑是社会病状,你的各种作品是医病之药,这些我都懂,但社会人不懂。如今仅以“厚黑学”三字流传于世,你将得罪于社会。

李宗吾回信说:“劝我不谈厚黑,等于劝孔孟不谈仁义,劝韩非不谈法术,劝程朱不谈诚敬,劝王阳明不谈致良知,试问能乎不能?”

这位朋友后来形容李宗吾是叫声凄厉、形象可恶的益鸟猫头鹰。

李宗吾虽然没有放弃宣传厚黑学,但终究还是听从朋友的意见,对厚黑学做了更多的阐释。

早在1912年成都的报纸连载“厚黑学”的时候,社会上就发生了此说究竟是“导人为善”还是“导人为恶”的争论。

李宗吾的同学谢绶青站出来替他辩解道:“《厚黑学》无所谓善,无所谓恶。如利刃然,用以诛盗贼者则善,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乎刃?用《厚黑学》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学》以为恶则为恶人。”

李宗吾自己也说过:

我发明厚黑学,等于瓦特发明蒸汽,无施不可。利用蒸汽,造成火车,驾驶得法,可以日行千里,驾驶不得法,就会跌下岩去。我提出“厚黑救国”的口号,就是希望司机驾驶火车,向列强冲去,不要向前朝岩下开,也不要在街上横冲直撞,碾死行人。

他还特别指出,他的厚黑学被人用反了。怎么用反法?

“对列强用厚字,摇尾乞怜,无所不用其极;对国人用黑字,排挤倾轧,无所不用其极,以致把中国闹得这样糟。”他接着说,“我主张翻过来用,对国人用厚字,事事让步,任何气都受,任何旧账都不算;对列强用黑字,凡可以破坏帝国主义者,无所不用其极,一点不让步,一点气都不受,一切旧账,非算清不可。”

这才是他讲厚黑学的初衷所在。

李宗吾经历过晚清列强割据中国,也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用强烈的爱国情怀,研究厚黑学,本质上是他以学术救国、救时、救世的手段。

而当时的社会,包括现在的社会,通通误会了他的本意,以为他讲的是一种个人的成功学。这真是莫名的悲哀。

他给自己的“厚黑学”制定了两条基本原则:

1、用厚黑以图谋一己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2、用厚黑以图谋一己私利,越厚黑,越失败;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越成功。

只是,这些掏心掏肺之言,从来就没几个人看到,或者看到了也假装看不到。

他们只需要为自己的丑陋表演和世俗成功,找个挡箭牌,一旦遇到指责,便搬出李宗吾:反正都是“厚黑教主”教我的,错也是他的错,我只是他的忠实粉丝。

问题是,李宗吾他压根没教过你们厚黑呀!

我不管,我看他的书长大的。

1943年,李宗吾病逝,享年64岁。他死后,有人写了一副挽联:

教主归冥府,继续阐扬厚黑,使一般孤魂野鬼,早得升官发财门径;先生辞凡尘,不再讽刺社会,让那些污吏劣绅,做出狼心狗肺事情。

呜呼!自李宗吾发明“厚黑学”迄今,100多年过去了,精通厚黑学的人越来越多,懂得李宗吾的人越来越少。

每次想到这里,就为李宗吾老先生心疼三秒钟。

参考文献:

李宗吾:《厚黑学》,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陈远:《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新传》,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版

赵绍成、周立:《厚黑学解读——兼谈儒家思想之现代意义》,《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王子今:《“厚黑”的历史文化解说》,《博览群书》2006年第4期


最爱历史


这本书挺好的,把人性阐述的很全面。个人还是比较认同里面的很多观点的,不过认同与学习还是要区分的,有些观点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可以用来提防别人,但不可用来实行,也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所以,这本书值得一看,书中也讲述了常人不敢讲不会去讲的话。毕竟这个世界很大,什么人都会遇到,这本书所讲的也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脸厚心黑,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但就像书中所说还是有分层次的,个人觉得对什么人用什么层次就最好,略胜一筹就足够了。

没看过此书的推荐去看一遍,可以不学习,但是有必要知道。


做梦的少年


年轻时,,90年代初,,有段时间,,流行看菜根谭,,流行看厚黑学,,好像看了这些书,,人生成功一大半,,于是,,赶趟儿,,买了此类书,,顺便还买了官场现形记,,三国演义,,等等,,除了三国,,看了3遍,,捡自己喜欢的内容看,,其他3本书,,都是看了个头,,就搁置一边,,即使想硬着头皮读完,,将厚黑学一直放在床边,,离得近,,也没有读完,,人与人,,交流的最佳状态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与人,,共鸣的最佳状态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者和我这个读者,,观念有鸿沟,,无法逾越,,我不想让自己看透人心黑暗,,走向深渊,,回避,,回避,,即使能让我人生成功,,我也受不了算计得来的富贵,,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追求一生平安,,是我的福报,,🌺🌺


湖水涟漪8


《厚黑学》是一本怪书。

有智慧的人不稀罕看,甚至比较厌恶。

也有很多人奉为处世圣经。

书的核心观念基本都是阴谋论,拿曹操,刘备,朱元璋等古代权谋人物做例子,教人心黑手狠,工于心计。

个人认为,此书基本荒唐,漏洞百出,擅长偷换概念,经常以偏概全。

作者反复强调曹操刘备等人阴险,狡诈,翻脸无情的一面。却没描写他们悲天悯人,内心深处的苍凉、矛盾、信念和孤独。只拿那些阴谋来教人处世,为人,追寻利益。

很多年了,忘的差不多了,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原谅。

强烈不推荐年轻人阅读。容易建立错误的三观和道德理念。这么说吧,没有一个真正的大人物拿这本书当回事。

懂的人不需要读,简单的人看了也不懂。还容易误入歧途。


我是愤怒


《厚黑学》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大部分读者都会认为是一种贬义,厚黑貌似不是正直的端方君子应该去读的书,好像读此书应该是小人所为,实则不然,对这本书我有不同的看法。

1.本书的作者经历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厚黑学》作者李宗吾,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国,总共活了64岁,也是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而他的死因竟然是死于贫困,我估计是赶上了抗战,抗战导致了贫困,但想想也奇怪,抗战时期那么多普通百姓都活过来了,反倒是他鼎鼎大名的人却饿死了,呜呼哀哉。

不要以为李宗吾只是写了一本书,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实则他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畅销书小说作者,他还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他的一生也不是事事顺遂,把自己经历及对官场的见闻写成了一部曾经畅销一时的书《厚黑学》。

2.本书的内容吸引读者要去阅读。《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李宗吾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厚黑学其实是门深厚的学问,这本书实际上是对作者所有思想研究成果的概括,在信仰缺失的情况下,厚黑者需要跨越的是道德和法律的障碍,他实际上是待人处事的另一种方式。

3.本书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人到中年如果再提待人处事感觉有点low,因为经历了多年实践,中年人已经形成了他特定的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但是青年人却不同,尤其是青少年,在青年时代,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人生观的形成无外乎几个途径家长的言传身教,同伴的影响以及书本及影视作品看到的。少年时假设太端方,处理问题直来直去,对他走上社会未必是好事。社会没有那么美好,不是人人都是好人,也没有那么可怕,社会的黑暗面孩子还是需要了解接触的。

在这种情形下,对于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厚黑学》无疑是一剂良药,阅读它对开阔孩子们的思维有利而无害。除去《厚黑学》,包括《圆与方》、《曾国藩全集》等书籍,对孩子们世界观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作用,家长可以适当给与引导。


茗禾君悦


看穿不说破,能行不同行,藏在树中同为绿色但总有高矮的几棵,躲在水里有大小虽然看不见但翻的浪花给人的感觉印象不同,人有高矮胖瘦,但各自的内涵不同,每个人的悟性不同但表现的方式不同,同在一个屋檐下进门走路低头抅(弯)腰的方式有区别,同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行为举止不同,同时发表某种评论字里行间透出的各自的意境不同!总有一些聪明的人他的感觉是天塌了有个子高的人顶着,地塌了有矮个子人帮你用肩扛着垫背,随波逐流逆流而上看鱼的大小和跃龙门的本事,脸皮厚的人他会画装与众人同行,心黑的人他会事后他才让你知道他又黑又厚的本事他只能在最需要体现的时候体现!所以,他才能总比别人活得潇洒!他不会随随便便让人随便看出他们的厚黑!他只是特立独行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们悟透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别人还在悟的时候,他已经实现了!


空观道人12345


现在浮躁的社会,金钱至上的社会,还有这么多人捧着本书,我家里放了很多书,唯独这本书我不想给别人看到,其它书我都是给我妹妹看的,这本书我偷偷藏起来了,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厚黑之人能避就避,我只知道厚黑之人走不远,人这一辈子很短,活的有意义一点,奉劝大家一句“你是什么样的人,身边也会聚集什么样的人!”所以面厚心黑会让你活的很累!

我就不长编大论了,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不一定要上头条首页😂



喝了鸡汤的咸鱼


厚黑学讲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我大概是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看过。我觉得里头主要是拿曹操做的一个比喻,讲的是曹操。脸比较厚。心比较黑。总体来说,这本书的话,他应该是北心理学。我建议的话,年轻人不要去看他。

以前我挨着看过这本书。但是现在也忘了。也就是一本心理学。

厚黑学讲的是。要想成功,必须有一股狠劲。这本心理学国家没有普及,也是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觉得这本书一个人看了个人有个人的理解。

想看了自己也可以网上看一下这本书。或者买本书看一看。我觉得善人看它。也看不懂个什么。恶人看他的话会更恶。



马井木


厚黑学:是相对古典国学而创作,是对古代经典国学的一种强大而有力的补充,;只不过历史上的中国是把《厚黑学》用在了官场上,而日本、西方国家则用在了战场上;到了晚清把中国的古国学逼上了绝地,女性的三从四德不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走上了极端,除了裹小脚,还加强了〞一纸休书〝,把孝义扩大化的引入死地,地王大修地宫坟墓,尤以慈禧为甚,平常人家发送老人几乎倾家档产用尽财力物力人力。把忠硬性的变成了象牲畜一样的奴隶性质,谁家大门有红色要杀头。随便穿黄衣服就要处斩,谁家有创造发明就要定义成谋反,致使清朝未期的一百年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日本\西方列强把《厚黑学》几乎发挥到了极致,新中国的成立,孙子兵法等一系列谋智书籍被广泛推广,《厚黑学》是当代必读的一部另类的具有战略性的好书,尤其是互联网\商贸\农业军事\工业信息等和国际接轨的今天,尤为重点,商场如战场,看不见的硝烟永远存在。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敌,以古为友,以古为徒。今人不胜古人者,不足以称今人。


320667780009


前二三十年看过这本一书。这是李宗吾先生写的一本一书。他号称厚黑教主。书的内容阐述脸厚心黑的道理与方法,有有关孔子为何著春秋,锯箭法、补锅法,说得做不得,做得说不得等等内容。由于时间长久,能记得的也不多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人大多软弱无知,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只是选择畏缩与忍让。当时出现了很多文人,他们用笔杆子作武器,写出了很多文笔犀利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确实激发了国人的斗志,唤醒了当时还在朦胧沉睡的国人。还有哪些催人奋进的歌曲和文艺作品,更是令国人热血澎湃,斗志昂扬。当时李宗吾先生的本意也同这些文人一样,想用自已独特的方法来激发人们的斗志,只是招式奇怪,非能摆到桌面上。所以当时多被人们不认同或嗤之以鼻。但其实见怪不怪。在现实社会中,真正成大事的,其实大多都用是这些奇怪的招数,但只是不能明说而已。用李宗吾的话说是:说得做不得,做得的有时还真是说不得。区别只是心存何信念,及心的邪正而以。正人君子用之日韬略。卑劣小人用之曰诡计。至于对社会的起何作用也只是看何人用之了。

奇怪的是在八九十年代,这本书留行开来,在社会广为流传,甚至生发许多流派。有商界厚黑学,政界厚黑学。正可谓龙蛇混杂,鱼目混珠。孰是孰非自不敢妄自评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