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戰國策》記載,中山國國君因一杯羊羹竟然成了亡國之君,也因一碗稀飯保全了性命。歷史的記憶值得注意,分配不公很可怕,雪中送炭很重要。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中山國(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國家,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展階段,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一度被視為中原國家的心腹大患,經歷了邢侯搏戎、晉侯抗鮮虞的事件。後來,晉國魏文侯派大將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把中山國滅了。後來中山國出了箇中山桓公,勵精圖治最後又重新復國,那時候國力鼎盛,有戰車九千乘。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中山的地盤就在今天的石家莊市、靈壽、平山、晉州一帶的山區,定都靈壽(今河北平山縣上三汲鄉附近)。出土的器物中有遊牧文化特點的雙耳銅釜、扁方壺、獸首青銅短劍和金腕飾、嵌松石金質虎形牌飾,充分反映了北方遊牧文化與華夏諸國文化交流與影響。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據《戰國策》記載:中山國君在皇宮大擺筵席,宴請當時的頭面人物,因為古代封建統治者離不開貴族仕大夫的支持,大夫司馬子期也在其中。席間,中山君準備了羊湯給大家,不知道什麼原因,發放羊湯時,卻少了司馬子期的一份。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由於羊羹沒有分給自己,司馬子期當時沒表示什麼,但回到家後,越想越不對勁,認為這是國君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傷害,很沒面子,一生氣便跑到楚國去了,到了楚國,心中氣憤難平,便慫恿楚王攻打中山。楚王聽了司馬子期的一面之詞,便把中山君當成了虐待臣下的暴君,派出軍隊打著弔民伐罪的旗號“解放”了中山。中山君只能出逃外國、四海為家了。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裡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乾,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裡一氽,再倒入湯碗中,衝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調料調和就成羊肉湯。羊湯並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以一碗羊湯的緣故,而說楚伐中山,背叛祖國,後人說司馬子期是天下第一小肚雞腸的仕大夫;以一杯羊羹的緣故,而致一國滅亡,中山君也算是千古之第一奇遇的國王了。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楚國進攻時,中山國兵敗,中山君倉皇出逃,手下將士樹倒猢猻散,但有兩個人提著武器跟在他身後。中山君誠惶誠恐,心有餘悸地回頭對這兩個人說:"你們是幹什麼的?"兩人回答說:"我們的父親有一次餓得快要死了,您賞給他水和飯吃。他臨死時說:'中山君將來如有危難之時,你們一定要為他而死。'所以特來為您效命。"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中山君仰天長嘆,說:"施與不在多少,在於正當人家困難的時候;仇怨不在深淺,在於是否傷了人家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亡國,因為一壺熟食得到的兩個勇士。"

一碗羊湯,國家滅亡

歷史的記憶值得注意,分配不公很可怕,雪中送炭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