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普遍性不种粮改种树,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快安农业技术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三月是农忙的季节,在以往的这个时候,都会看见忙忙碌碌的农民伯伯们在田间地头耕地种植,因为春天温度渐升,是非常适合种植的季节,但现在回到农村发现,原先热火朝天的耕作景象俨然少了很多,更多的土地被树木和小树苗所替代了,粮食耕种面积慢慢在减少。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一直在保本线上,有的时候农民靠天吃饭还会出现亏损的情况,这大大的削减了农民种地的热情和希望,农民们为了生计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种植一些果树,观光树和具有商业价值的树植。同时,还有很多人都选择出去打工,考虑到家里的地不荒废着,会优先选择栽上树木方便打理,最后由于现在农村老龄化严重,一些老人不具备耕地的身体条件,所以也会选择相比耕地更省力的育苗种树。综上原因,现在农村不种粮改种树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那么该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呢?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对此问题有以下几点分析和看法:

一,提高农民种粮收入。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耗大国,如果单纯的想要通过提高粮食收购价来鼓励农民种地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单纯提高粮食的收购价则会使通胀率提高,不仅解决不了农民收入问题,还可能引起各行各业的成本增加,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该如何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呢?如果依托政府扶持,农民相互合作,借助网络或者媒体宣传,对粮食和农副产品进行二次加工,进行自产自销,那么在产品原料上不仅好把控,在成本上也更具有竞争优势,而且面对市场上想要获得更健康优质农副产品的消费者更具有信任感。有利益就有动力,当农民切实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时,自然也会有更强烈的种植意愿。

二,提供技术支持和农业配套设施完善和管理。

现在大多数地方的耕作还是以家庭式小农经济种植为主,存在种植分散,农业技术匮乏,农用机械使用成本高,难等问题,如果要提高农民种植意愿,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民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为增产增收做好基本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对农业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管理,规范化管理可以使农民在耕种收时期对农耕机械的便捷使用和成本控制。解决农民“种地难”,“靠天吃饭”“以经验耕作”的困境,才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进行土地流转集中化种植。

目前好多土地都是分散化耕作,耕作效率低,成本高,所创造出的价值分散到各家各户,家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难以满足日常的开销。如果对于无人耕种或者无力耕种的土地进行集约化流转种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一方面既解决了在外务工人员对于土地耕作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农耕用地数量不减少的担忧,专业的人集约化的做专业的事情时,效率和创造的价值都会更高。

四,种粮者享粮补。

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是为了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改善农民种植过程和销售过程中收入低而进行的补贴。但是暂行阶段还是存在一定漏洞的,目前只要是在农村有地就会获得相应补贴,好多外出务工抛荒的务工人员和进行土地流转的非耕种者都在领取补贴,对于种植观光树和具有商用价值树木的农民也在享受粮食补贴,粮补变地补是目前的现状,粮食补贴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种粮者的身上,这个不仅没有调动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很多农民在家种地的热情。所以完善相关政策让种粮者真正享受到更多的粮补,也能提高实际种粮的农民种地积极性。

五, 推进职业农民的培训与发展。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职业农民“这个特殊职业渐渐被提起,职业农民有着最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还掌握着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操作,在种植效率上,远远高于过去普通农民的种植效率,同时还拥有较为稳定的薪资和应有的体面。职业农民的出现不仅刺激着更多的农民对种植技术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还调动着一些农二代想要从事农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职业农民的提出和出现可以让更多的耕地实现增产,鼓励着更多的农民学习专业技术,实现粮食的稳定生产。

总之,农民不种粮改种树的现象均源于种粮收入低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和农村人员外流找寻出路的原因,只有农民在土地里能刨出生活时,才会有更多的农民从事耕种,只有耕种粮食的人收入增加了,才会有更多的人耕种粮食。如果农民种地积极性过低,抛荒的人过多,耕地面积数量减少过多,那么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耕种终将是农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农业的改革之路,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路。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现在农村普遍性不种粮该种树了,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我是地地道道农村人,题主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先打个比方,一个年轻小伙外出打工满打满算一个月可以挣5000左右,我给他6000块钱一个月在老家种田种地,你猜他会怎么选?可以这么说大部分还是选择外出打工,我之前有了解过,即使老家挣得多一点,很多人还是愿意外去打工,因为,外面工作轻松,不用晒太阳淋雨,工作体面,外面世界繁华,挣钱机会多等,他们眼中的好处。归根到底农村种田种地不挣钱,就这么现实。现在农村现状都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试问老人又有多少能种地下田的,不是不想种,是干不动了,在农村很多人是这样想的,自己因各种原因种不了粮食,但田地不能空在那里,总要种点什么,好证明这块田地是他的,因此,农村就出现田地里种植松树、桉树、果树等树木。好端端的田地变成“退耕还林”了。



如何鼓励老百姓种植粮食

虽然现在有粮食补贴政策,但还是存在缺陷,所谓的“粮补”变成“地补”,在农村只要有地就可以有补贴,并不需要种植才能领,包括我家基本在外务工,每年回家后还可以取点粮补,我见过好多人都是这样的,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对的,毕竟我没去取过补贴,这样只能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个人认为,要想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得把粮食生产交给粮食种植大户和专业的合作社,让农民真正成为一个职业,把富裕的劳动力转到生产中,从而根据土地面积和付出劳动进行分红,这才是根本。现在农村一个人平均一亩地或者更少,很多人都不愿意种植,所以这种种植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了。



农业现代化生产可以借鉴美国、日本,它们都发展“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一人可以操控一个农场,其经济效益是相当高。

综合上述,发展农业需推进粮食机械化现代化,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减少中粮人员,对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地块进行改造,让其适应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粮食种植经济效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喜欢的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期待共同学习、分享、交流!


乡小农


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在我们平原地带基本上没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改种粮为种树的。

2018年春季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在自己自留地种植杨树的,全部砍伐掉该成种植春花生了。就拿我邻居家的0.8亩地的自留地5来说吧!种了五六年的杨树,去年卖的时候找了好多个买树的中间人才给卖掉了,因为他家的杨树太细了,他自留地前年那一家种树比较早,所以他们家的杨树就长不起来了。0.8亩地种了四五年的杨树一共卖了1200多块钱!

卖了杨树以后种植了地膜春花生,底肥重施了有机肥和磷肥。去年春花生卖了将近1500块钱。真是种一年庄稼的收成比长四五年的树要卖的钱多。所以现在我们村里除了大坑里依然有树,能种地的地方都把树给卖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当春季杨树的杨絮真是令人烦不胜烦,如果说不下雨村里的地上真跟下了一场雪一样!飞飘的杨絮特别容易引起人呼吸道疾病!所以这几年我们这里一直推行要把这种“美国杨”给砍伐完。


豫东小农


我是一个与农业打了三十年交道的人。以前虽然基本每年可以解决温饱,但家庭关系复杂,没有过上一天舒心日子。家里总是空空如野,房子也是三代人住一相房,80年代的算是楼的房,地基三十六平米,养父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弟兄都是傻二,我就是在他们挖空家當后,养父无颜面对,他们弟兄都不把他放在心上。然后自尽。后来孤儿寡母揣了二十多年,如今暂的十万元钱都被他们以各种手段借去,后来养弟在内蒙服装生意被聫防队收走,价值30万。当地人看到他们一家人都是狼心狗肺,猪狗不如,更是不把这一家人放在眼里,经常问我,你种田赚了几多钱,整么不去搞点么事?我如果说:赚了个嘴。他们就会说,我给你安排个工作,你种田只赚这两钱?还不如到我厂里来。如果我说我赚的钱多,生活还安排的仅仅有条,日子过的好点。他们就怂恿别人和我产生矛盾,打击报复搞的我不能安身,主动放弃农业这行。以后好收买我,占有我的地。这就是一个坏蛋书记领导下的农村现象。


开花结果到处飞


这个问题,生长在农村的我深有体会。

农村一亩地的小麦一年挣多少钱?

算算成本:种子50元、旋地播种200元、肥料150元、农药50元、浇地按照3次算,一次30元三次90元、收割机90元、

小麦一亩地算1000斤,按照1块一斤就是1000元。

去掉以上成本630元,纯利润就是370元,不算人工。

单独种一季的话是赔钱的,如果麦收后种植玉米的话就有钱赚了。


农村一亩地的玉米一年挣多少钱?

种子50元、播种50元、肥料150元、农药50元、浇地三次90元、机器收玉米90元、

玉米亩产很高,一亩地可以产玉米2000斤左右,目前市场收购价是1.2元。共计是2400元。去掉成本480元就是1920元,不算人工。

以上只是一个基本价格,每个地区不一样,价格有所差异,只做参考。

在说说种水果一亩地能挣多少钱?

种植水果前期投资比较大,主要收益都是在后期。

梨、苹果、葡萄、等各种水果都有几年的成长期,才会开始挂果挣钱。

我们这边巨峰葡萄比较多,亩产的话大概3000斤左右,单价2.5元左右每年价格有浮动。收益共计就是7500元,去掉前3年的成本3500元(实际有所差异)。

但看以上三个的利润很明显,为什么现在都改种水果不种粮食。


乡下小三哥


现在农村普遍不种粮改种树,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看来这种现象还不少,还以为只有我家乡是这样的 ,有点孤陋寡闻了!我本人作为一名80后的农民,看到此问题 ,就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至于题主问道:现在农村普遍不种粮改种树,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且听我给您分析分析。

农民为什么不种粮改种树?

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地处甘肃省南部,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植被稀少,80%以上都是山地,还无法灌水,只能靠天吃饭,过去当地有句俗语:“一把籽撒地里,全凭老天看运气”,日子就这样一辈辈持续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兴起了一阵人工植树造林运动,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到地里栽树,听说树苗是从外地拉来的,之后人工造林几乎就没停止过,屋后的山坡和靠阴坡的土地全都栽了树,而这次栽树的报酬是一亩地给220补助,可以领取8年,村民们都喜笑颜开,盘算着自己一年到底能领多少钱。

转眼之间到了2005年前后,一股打工狂潮来袭,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到北上广打工,原本热闹的农村一下子冷清了不少,村子里只有部分老年人在种地,种地的面积也是越来越少,期间有些老年人看到,县城周边的苹果树种的不错,还能买不少钱,随之而来就是兴起了大面积种植苹果树,就这样种植苹果成了家乡主业,粮食种植自然就少了很多。

种植苹果之后的幼苗期,聪明的老乡在地里又套种小麦、玉米等大田农作物,所以幼苗期也是有收成的,之后苹果丰产买的钱是庄稼的5~8倍,村民就这样过着有人打工、有人种树的生活,庄稼种的面积也越来越好,产的粮食最多也就够自家吃食,可能这就是为啥不种粮改种树的原因吧!


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

对于一线农民的我来说,如何鼓励老百姓种粮食,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而我国是农业大国,确保粮食种植关系到千家万户,而不是某一个人,所以鼓励老百姓种粮食,完全有必要的。

近几年国家政策一直在扶持三农,先是取消了上交公粮,随后还取消了农业税,再往后还给粮种补和粮直补,可以说农民的好日子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下降,那么怎样才能鼓励老百姓种粮呢!个人认为有一下四点。
  1. 规划粮食种植片区:泛指某一片该种植什么农作物,对农作种植实行连片集中管理。
  2. 土地流转:对于不想种庄稼想打工的人,把土地流转给较大的种植户种植,然后给不想种地的人给地租。
  3. 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老百姓不想种粮食的根本就在于,种粮食没钱赚,甚至还会亏本,尤其是靠天吃饭的山区农民,。
  4. 加大粮食种植宣传,提高粮食种植效益。



    以上就是乡村陇原个人的看法,如您有不同见解,评论区留言,关注「乡村陇原」我们一起探讨三农。


乡村陇原


一 农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历程,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是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基本的保障,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分三步走第一阶段:解决温饱问题,刚开始改革开放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砸掉以前吃大锅饭的集体制度,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生产积极性,多种粮,多备粮备饥荒,也是那个年代的真实的写照。在后来特别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永久基本农田概念,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

二 为什么现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了呢,而喜欢种植树木水果或者中草药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分第二步走,奔小康……那么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土地不再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了,更多农民出去打工,把土地使用权出让承包或者到收粮食时候再来回来收,有的粮食收下来直接卖掉,去掉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发现不亏钱就万事大吉了,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2018年皖北秋收的时候,大豆绝收,一年到头来起早贪黑的,累了一身病,现在农民六七十岁的有几个不是腰疼腿疼的,都是年轻时候落下的病,有点就不想种地,或者在地里种点植物树苗,平时不需要怎么打理,该上班上班,该打工的打工,过几年也能卖个好价钱,不需要太多劳累。还有最主要的是粮食价格太低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粮食价格不能比,导致农民越来越不热爱种地。

三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物价涨幅,特别开放二胎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压力越来越大,买房,买车养孩子等高开支生活导致种粮不受欢迎了,那么如何解决种粮,荒地,种植树木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和问题呢?也希望国家也能早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谢谢大家





余后今生不放弃


我们先看一些种苗木比较多的地方,多是在坡边地、河滩地等不好的荒地上种植,种出规模的也多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发展特色苗木花卉经济,这类经济作物有个共性:第一波、第二波一般都能致富,后面跟风的十个得死九个,市场价格波动大,风险也相对较大。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家里常年没人,就种点树,也不管理,等多少年想起来了给卖掉。这一类的一般就不是图赚钱的,而且也赚不了钱,说白了就是图省事,不让地闲着。

当然,应该说这几年粮价的下跌,也正在迫使农户转种其他经济作物,以便获得更好的种植收益。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改种其他作物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耕地上,除了粮食之外,还有很多经济类作物可以种植,比如蔬菜、花卉,再比如药材、草莓等,都是不多的选种作物,而且收益整体来讲要好于粮食作物。

但是将好好的农田去种树,每日粮油觉得还是不靠谱的,除非有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角度来看,私自更改耕地用途是违法的!


每日粮油


政策必改,种粮人民,发工资种,不种粮者,,,,自付,,,一策定乾坤。。。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均衡调控供,须,制。。。。。的有机制机策。。。。。政策叫你向東,,,你要随意走向那个方向。头破血流,,,改革,,,各级干部沒用,心术不正,还玩钱等不正常?????。

我层十几年提,,政策对了头一步一层楼????狗东西谁听???话叫人难说,但不说心里对不起人民万岁,江山是怎样来的?????养了些潭乌犯几十年,,美好时代??钱拿去吧??????。必改。。。


用户881511790723


按经济规律办事,起动经济杠杆,让市场价格变化拉动引领粮食生产,对土地肥力掠夺较严重的属农林范畴内的见利慢的对附近有防碍的种养殖项目,应严格划片,分段,以政行,法律手段,对违土地经营规定的应有所限制。在保证粮价稳定种粮有利可图的基础上,还要及时组织采购不要粮食积压在农民手中造成霉变浪费。解决卖粮难问题。这样即使种粮的收益相对较低但因其种植过程中省工,省时,易管理,低风险,等因素还是有人愿意种粮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