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要把《笑傲江湖》中曲非烟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草草了事地写死呢?

博书


曲非烟是曲洋的孙女,出场时便替令狐冲打抱不平,其时她大约十三四岁,长得清秀可爱,古灵精怪,对敌时有计谋有手段。

这完全是一个黄蓉式的江湖女侠人物,但可惜,不久后她就被嵩山派费彬杀死了。

“......曲非烟笑道:‘傻子,到现在还不明白人家的心意,她要陪你一块儿死……’一句话没说完,费彬长剑送出,已刺入了她的心窝......”

金老爷子为什么不让她顺利成为女主,而是非要把她写死呢?


我认为,曲非烟的性格形象不符合此时的江湖。

以年代背景划分,《笑傲江湖》之前的江湖,比如天龙世界、射雕世界、倚天世界,江湖是正义的,江湖人物的冲突是家仇国恨、惩恶扬善,江湖侠客们豪情万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无拘无束,行事潇洒飘逸。

曲非烟就属于这样的江湖,哪怕年纪幼小、武功平平、没有靠山(爷爷曲洋被杀),也能活得自由自在。

但在《笑傲江湖》时代,江湖已经不那么纯粹了,是一个掺杂了政治的混乱江湖,主流人物为了名利、绝世武功,可以背叛亲情、正义、道德,江湖中血雨腥风,阴谋诡计层出不穷。

此时,金老爷子让主角令狐冲出场,他侠义、洒脱、豪放,他是整个江湖中的异类。

曲非烟的性格形象,在某些方面,和令狐冲是重叠的。

他们可以是守望相助的道友,但一定不能成为情侣,不然,他们拿什么对抗整座江湖?


令狐冲需要帮助!

很显然,岳灵珊也好,仪琳也好,曲非烟也好,都无法为他提供助力,只有任盈盈才能符合这个条件。

但是,金老爷子对曲非烟这个人物的形象描述太突出了,如果不遏制的话,她铁定会从配角升为主角,那么,后续的一系列剧情就会改变了。所以,金老爷子干脆心一狠,让她如同一缕青烟,消逝在了天地间。


弥江小地主


相信许多人与我一样,初读《笑傲江湖》到“授谱”一章,会为曲非烟之死吃惊、惋惜。

这样一个出场即非同寻常、光芒万丈、没有她也许令狐冲就死了的小女孩,真就这么轻易地被一个武功三流的猥琐人物费彬一剑刺死了?!

回顾一下原文——

仪琳抢上去扶住,哽咽道:“让他把咱们一起杀了!”

令狐冲喘息道:“你……你快走……”

曲非烟笑道:“傻子,到现在还不明白人家的心意,她要陪你一块儿死……”一句话没说完,费彬长剑送出,已刺入了她的心窝。

曲洋、刘正风、令狐冲、仪琳齐声惊呼。

费彬脸露狞笑,向着令狐冲和仪琳缓缓踏上一步,跟着又踏前了一步,剑尖上的鲜血一滴滴的滴落。令狐冲脑中一片混乱:“他……他竟将这小姑娘杀了,好不狠毒!”

曲非烟的死确实令所有人意外。因为,她原本可以不死的。同在现场的身受重伤的令狐冲、武功平平的仪琳不都没死吗?

那问题来了:金庸为何要好端端地把她写死?或者说,金庸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如流星般甫一灿烂便即消逝的人物?

我们知道,金庸写小说有个重要的原则:不重复自己;主要人物各有不同,绝不雷同。下面,以这一原则为切入点,对曲非烟被写死的理由试做分析。

1.如果把《笑傲江湖》看成人物小说,曲非烟必须死。

提个问题:曲非烟像谁?

我的答案是:少女黄蓉。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两人的共同点,那就是古灵精怪!

两个人同样的机敏善辩、嘴不饶人。

堂堂青城派掌门余沧海只因抓了曲非烟一把,便被她指为大人欺负小孩,闹得手足无措、大失面子;上门求亲的欧阳克曾被黄蓉用言语挤兑t住,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结果被说成欺负她的大坏蛋。

两个人同样的爱恶作剧、耍鬼心眼。

曲非烟曾在余沧海背上贴乌龟;黄蓉则在侯通海头上插草标。

两个人同样的乐于助人却大胆妄为。

曲非烟为了撮合仪琳和令狐冲,把小尼姑弄到妓院,最终出了个二女一男大被同眠;黄蓉为了撮合穆念慈和杨康,大晚上的把孤男寡女往一个房间推,穆念慈差点因此提前失身。

看,二人确实在许多方面颇为相像。十二三岁的少女曲非烟发展下去,大有出现第二个黄蓉的危险。

金庸不会音序这种雷同现象的出现。

于是,曲非烟被写死。

2.如果把《笑傲江湖》看成爱情小说,曲非烟必须死。

金庸笔下的重要女性角色,都会有爱情故事出现。女主角如黄蓉、小龙女、赵敏等等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女二号、女三号、女四号也不会出现感情空白——

她们可以单相思、孤独终身,像华筝、陆无双、程英;她们可以为爱情去死,像公孙绿萼、纪晓芙;她们可以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只安静地嫁为人妇,像完颜萍、耶律燕……

总之,优秀的女子不能没有爱情。可曲非烟一旦长大,她的爱情在哪里?

翻烂《笑傲江湖》,发现除了令狐冲,没有其他男人可以去爱。于是,仪琳只能乞求菩萨让她忘记令狐大哥;蓝凤凰虽然那么柔情地叫“令狐公子”“令狐大哥”,却只能去祝福他与圣姑……

如此, 成年后的曲非烟怎么办?也去默默地爱令狐冲这个“大哥哥”?那岂非成了小郭襄与大哥哥杨过的翻版?!

而且,与小郭襄与杨过一见面就所谈甚欢、相见恨晚一样,以曲非烟的性情,正能与洒脱不羁的令狐冲聊到一起、走到一起。如此一来,将置任盈盈于何处?

算了,还是让曲非烟没机会长大吧。

3.如果把《笑傲江湖》看成武侠小说,曲非烟必须死。

武侠小说的男女侠士,都要看出身,看正邪。

曲非烟的爷爷是魔教长老曲洋,在江湖中属于邪派高人,按出身、门第去发展,她必将是个先邪后正的小魔女。

那她会成长为谁?

走小魔女路线,她会是殷素素;走腼腆女路线,她会是任盈盈;走野蛮女路线,她会是赵敏(虽不是魔教出身,却是大权在握、与正派为敌的郡主娘娘)……

总之,不管怎么发展,曲非烟很难成长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江湖独一号的曲女侠。

既然如此,就让江湖上从此没有她吧。

4.如果把《笑傲江湖》看成政治小说,曲非烟也必须死。不幸的是,这本书恰恰正是政治小说。

谁都知道,写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笑傲江湖》最大意义在于它是一本政治小说。

“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副教主寿比南山,福泽无穷!”“圣教主万岁,副教主九千岁!”

那男孩道:“一天不读教主宝训,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读了教主宝训,练武有长进,打仗有气力。”

这样的政治影射,在那个年代,足够让此小说成为禁书。

正因为是政治小说,作为正邪对立的两派,刘正风、曲洋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知己朋友,这决定了他们必将是死亡下场,而其家属也定然难逃一劫,因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于是,刘正风一家老小被杀;于是,曲洋的孙女曲非烟被杀!

如果因为她可爱、不同,便可网开一面,那《笑傲江湖》的政治意义就要大打折扣。

总之,不论把《笑傲江湖》当成一本什么小说读,武侠也好,爱情也好,政治也好,曲非烟总难逃被写死的命运。

这就是我对曲非烟死亡原因的解读。



树先生MrTree


因为无处安放。

在最初连载版的《笑傲江湖》里,曲非烟是活下来了的,而且她跟令狐冲,仪琳一起掩埋了曲洋,刘正风和费彬三人的尸体。但之后却再也没在《笑傲江湖》里出场了。很显然,金庸老爷子把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姑娘给写丢了。而改版后的《笑傲江湖》里,金庸老爷子直接就把曲非烟给写死了。

可能金庸老爷子觉得在《笑傲江湖》里,任盈盈是第一女角,性格上即有大小姐的任性又有小姑娘的单纯,又一副与世无争,默默为爱付出,等人来爱的样子。因此,她的主角光环并不耀眼,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金庸老爷子才给她安排了仪琳和岳灵珊两个同样性格文静而单纯的“情敌”。如今,细细品来,《笑傲江湖》里的“爱情”都是“等爱”。任盈盈,仪琳在等令狐冲的爱,而令狐冲则在等岳灵珊的爱,而岳灵珊又在等林平之的爱。都爱的平静,单纯而被动。

然而,曲非烟的出现,就像在原本平静的水面上凸起了涟漪。聪明伶俐,古灵精怪的她,简直就是翻版的黄蓉。从她仅出场的几幕来看,她也非常欣赏令狐冲,大有喧宾夺主的势头。曲洋死后,她就变得无依无靠了,最早连载版的《笑傲江湖》里,曲非烟是离开了。至于金庸老爷子为什么把她写丟了,很大可能是代笔的锅。就像《天龙八部》里,倪匡弄瞎阿紫的眼睛一样。也可能是老爷子对《笑傲江湖》里的爱情部分上做了很大的调整。

曲非烟走了,她以后又会以什么的形式出现在令狐冲面前?她又会以什么形式在一部以“等爱”为主题的小说中谢幕呢?可以肯定的是:重新出场的曲非烟肯定会给“冲盈之恋”带来极大的冲击。

我认为所以影视版的《笑傲江湖》里,对这个部分处理最好的是马景涛,范文芳出演的新加坡版《笑傲江湖》。那部电视剧中,将任盈盈和曲非烟合二为一。所有曲非烟的戏份都由任盈盈来完成。这样的处理结果,更容易让人接受。

总而言之,在这部以“等爱”为主题的《笑傲江湖》里,曲非烟是一个绝对另类的存在。也正因如此,这个无亲无故的小姑娘尽管聪明可爱,古灵精怪,但只可惜无处安放。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不那么容易接受这么一个聪明伶俐,古灵精怪,惹人喜爱的小丫头,刚一出场就被杀了,实在太可惜了。


陌上云白



曲非烟是《笑傲江湖》里面一个女性角色,她的名字非常动听,人物性格也是乖巧可爱。可是却早早死去,本来可以好好的写一下,使她发展为一个好的配角的。不过,我想让她早早离去也是不无道理的。


《笑傲江湖》虽然名字叫做笑傲,可实际上,令狐冲的人生经历很悲惨。从小无父无母被师傅师娘养大,被师傅利用,被小师妹抛弃,被正道不耻,被邪道追杀。


而造成这些的原因主要是在于里面人物对于权力的渴望。岳不群也好,任我行也罢都是一样。里面所谓的正道魔道全都有大恶之人。


将曲非烟写没,也是为了配合整部小说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所谓的正道其实也是人心险恶,毫无怜悯之心。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能够痛下杀手。


也是为了让令狐冲能够更早的看透江湖,从而在完成他的使命后,能够笑傲江湖!


雨天论娱乐


首先我们要知道写一个人物是有其目的所在,写作里有一句话叫墙上挂一把枪,这把枪肯定会响。但是响了之后呢,不需要了就要刀枪入库。

我们来看曲非烟这个人物的任务:

1.用来在仪琳转述过程中衔接前后文,顺畅往下走。

2.用来侧面说明与反衬。这里面至少有两个点。

a.以曲非烟可爱活泼善良的影响反映其爷爷魔教长老曲洋并非是名门正派口中的无恶不作。

b.在后面,以大嵩阳手费彬追杀刘正风曲洋之时,安排场景,将令狐冲,仪琳,刘正风,曲洋,曲非烟六人加上躲在树后的曲洋放在一个场景里,演出一幕名门正派残忍杀害小女孩的高潮反衬戏,表现所谓的五岳剑派之无耻下流。

题主应该明白为什么曲非烟必须要死了吧。

其实这就相当于萧峰之死,那个时间,那个地点,不得不死,并且,以希腊戏剧的风格,不死不足显其悲壮。


回雪阁




曲非烟是《笑傲江湖》中曲洋的孙女,显然,也属于“魔教”中人。她出场时是仪琳正不知令狐冲是死是活的时候,她说她知道令狐冲的下落,便带领仪琳去找令狐冲。

来到妓院里,曲非烟既不告诉仪琳那人在哪里,也不告诉她那人就是令狐冲,不时的逗逗仪琳。见到受伤的令狐冲后,曲非烟还在开仪琳的玩笑,可见很是有些调皮,很机灵的一个女孩。

曲洋与刘正风合奏《笑傲江湖》曲时,曲非烟就站在她爷爷身后。她没有逃脱嵩山派的杀害,和她爷爷一起,小小年纪便死在了大山之中。



她短暂的一生就像一缕青烟,然而金庸先生却给她取了个名字“非烟”,显然金庸先生是不希望她过早地死去的,可是,她又不得不死。

曲非烟还小,她唯一的依靠——爷爷曲洋必须死,这是小说情节的需要,留下孤苦伶仃的她,况且她又是魔教后人,那就必须得死。

金庸先生之所以把曲非烟写得这么传神吸引人,然后又让她很快地便死去,目的就是希望让读者认识到所谓的“正派”的可憎,也认识到所谓的“魔教”也有些可爱。

如果曲非烟一直活着,估计不会爱上令狐冲,因为她是知道仪琳对令狐冲的感觉的。当时她还小,不大懂得男女之事,即使她长大了,可能只会羡慕仪琳,而不会爱上令狐冲。因为,她毕竟是魔教后人,与令狐冲见面的可能性很小。



曲非烟出场的时间不长,但令人印象深刻,我每次读到她被一剑刺死的时候,感到很吃惊,难以置信,确实恨极了嵩山派。

曲未终而人已散,非烟却似烟,这就是遗憾之美吧。


三人随笔


金庸写武侠小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纲,每天写一段报纸上连载……最初的没有结集成书的时候,前后矛盾的地方很多!

金庸小说中的美女在生活中有原型,也许当天老金心情不好,和现实中的"曲非烟"吵架了,直接写死他!

还有一点,也许那段根本就不是金庸写的,他休假、生病、太忙……但报纸那块不能空着啊?找人代笔!

公认的金庸休假回来,代笔写天龙八部的写手已经把阿紫眼睛写瞎了……


新晴辛静


一直对石破天的那个丫鬟的死耿耿于怀,还以为他俩会有戏呢,多好的一个女孩子,毫无征兆就被叮当给杀了


寒冰73258510


写着写着忘了这个人了,后来只好把她写死了


一路向前93119646


曲非烟,程灵素,香香公主,这三个人的死对当时读书的我冲击很大🤣,阿朱还好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