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有能力統一天下,卻因短命而悲催的帝王

本有能力統一天下,卻因短命而悲催的帝王

天下一統,是每一個有志帝王的終極目標。這也許就是中國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沒有像歐洲一樣分裂,而一直保持統一的原因。統一天下要的不僅僅是帝王的非凡心智,因為這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高度統一,才能完成的霸業。然而卻總有那麼幾個帝王充分具備了統一天下的要求,卻奇蹟般的敗給了自己的壽命,因為他們僅僅需要短短几年就能完成霸業,卻後半段夭折,白白便宜了他人。下面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悲催的帝王。

本有能力統一天下,卻因短命而悲催的帝王

第一位,北周武帝宇文邕。這是一位隱忍大志的帝王。能夠成為帝王也算是幸運。北魏創始人宇文泰死後,宇文邕的兩個哥哥先後登基為帝,但是大權全在堂兄宇文護的手上。他的兩個皇帝哥哥急於和宇文邕爭權,卻死在了宇文護的手上,就這樣帝位落在了宇文邕的手上。年輕的宇文邕知道自己不是宇文護的對手,為了不重蹈兩個哥哥的下場,處處隱忍退讓,暗中蓄力,用了十年的時間除掉了宇文護。在掌握了朝廷的大權之後,宇文邕徹底展現了一代明主所應有的表現,被拒湖人,東滅北齊。正當統一大業順順利利的進行時卻因病暴卒,時年36歲。宇文邕去世之後,後代君主也是一個昏庸短命的主,最後親家楊堅篡位建隋,沒幾年便滅掉南陳統一天下。

本有能力統一天下,卻因短命而悲催的帝王

周世宗柴榮。對於這個名字我想大家很陌生。不過小編提到一個名字我想大家一定是如雷貫耳,宋太祖趙匡胤。因為在當時趙匡胤就是柴榮的手下。五代十國時期,天下亂象頻頻。充分將“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的這一特質展現的淋漓盡致。在柴榮篡位登基之後政治清明,減少賦稅,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南催南唐。正是天下歸心結束亂世的時候,也如同宇文邕一樣因病駕崩,時年39歲。後面的故事大家就清楚了,後世之君年幼,趙匡胤黃袍加身篡位自立,最終一統天下。

本有能力統一天下,卻因短命而悲催的帝王

最後一位清太宗皇太極。對於皇太極,卻是挺惋惜的,但是比起前兩位他也算幸運的了,雖然距離統一天下只差了一口氣,但是皇位最終還是安安穩穩的到了自己的後代手中傳承了下去。為什麼說是差了一口氣,在皇太極去世一年之後,天下的大勢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李自成攻入北京覆滅明朝。吳三桂在小妾陳圓圓被搶之後怒髮衝冠。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有利於統一天下的事情卻偏偏給皇太極開了一個玩笑,都在他死後出現了。最終多爾袞藉助這有利的時機迅速統一中原。他的兒子也順勢成為一統天下的皇帝。想想卻是很可惜,這些機會要是放在皇太極活著的時候,他自己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