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百姓争食其肉,揭秘袁崇焕的一生

小笨熊解读疯狂的历史故事/第三十二期

宁锦之战发生于公元1627年,是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有关宁锦之战的文章论述大多是依据清朝修订的《明史》中的立场观点撰写的。在明朝官方原始史料《明熹宗实录》中,袁崇焕在整个战役中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却在《明史》中被写成英雄。而明朝实际上的大功臣和指挥官,总督镇守辽东的首席监军刘应坤的功劳和事迹在《明史》中全被抹去。

死后百姓争食其肉,揭秘袁崇焕的一生

此战后论功行赏,刘应坤“加恩三等,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给与应得诰命,赏银六十两、彩锻四表里。”其奖赏金额仅次于魏忠贤,可见他所起的作用之大。袁崇焕“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大红纻丝二表里。”赏赐明显不及刘应坤。这样的赏赐差别,是明熹宗昏庸不查还是公平公正呢?下面,小编根据《明熹宗实录》等原始史料,大致的还原下宁锦之战的全过程。

死后百姓争食其肉,揭秘袁崇焕的一生

本来在宁远大捷后,明熹宗对袁崇焕期待值很高,升他为辽东巡抚。可袁崇焕一味主张与后金(清军)议和,致使蒙古部落离心。在后金主力进占朝鲜、沈阳空虚的情况下,执意不出兵捣虚、不救援朝鲜、不策应东江镇。此举不仅使朝鲜向后金屈服,还使明朝在辽东的局势显著恶化。这些行为让明熹宗产生了不满和警觉,便将辽东的钱粮、人事、军事部署大权全部交给刘应坤掌管。

死后百姓争食其肉,揭秘袁崇焕的一生

天启七年四月,宁锦大战拉开序幕。刘应坤向明熹宗报告了他的战略部署:命杜文焕驻宁远;尤世禄驻锦州;侯世禄驻前屯;左辅加总兵衔,驻大凌;满桂照旧驻山海关。明熹宗予以批准。五月,后金渡河西进,前哨已至锦州东北的闾阳驿,所幸有刘应坤预留下的纪用率领明军奋勇据守。针对战场变化刘应坤提出的最新军事部署:将在最前线的左辅、尤世禄各以原官加一级,并写敕书鼓励;命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阎鸣泰移镇关门;兵力分布为关内四万,关外八万,内外呼应,脉络相联。同时令锦州兵马不得退并宁远,要坚壁清野,相机堵剿。此方案又得明熹宗批准与赞许。

死后百姓争食其肉,揭秘袁崇焕的一生

其后所述,所有战略部署以及军政指挥调度均出自刘应坤一人之手,此时的袁崇焕权力已被架空,想要辞职却未获批准。袁崇焕是一代忠臣还是卖国求荣的历史争议我们姑且不论。但袁崇焕只想同后金议的消极态度和崇祯时期他杀害同抗后金的将领毛文龙之事,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不管历史真相如何,袁崇焕的“英雄”形象怕是要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