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浙江省的平地(平原+盆地)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24%,其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浙北平原和沿海平原之外,浙江的盆地也是构成全省地貌形态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盆地主要散落在金华、绍兴、台州、衢州地区,形成了浙江省的另一个人口聚居区域。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浙江省面积超过150平方公里的9个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1.金衢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金衢盆地系浙江省最大的盆地,分布于浙江省金华、衢州、梅城一带的衢江、兰江、新安江、金华江河谷地带。金衢盆地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红色盆地之一。金衢盆地中的城市从东北到西南分别为东阳、义乌、金华、兰溪、龙游、衢州。金衢盆地为浙江省内最大的中生代陆相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早期。金衢盆地横空出世的时候,正是恐龙盛行的年代———白垩纪早期。白垩纪的时间区间是距今1.4亿年至6500万年。由此,金衢盆地少说也有1亿多岁了,它才是真正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衢盆地因盆地中有金华、衢州两座城市而得名,位于浙江腹地,介于千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金华山脉和大盘山脉、会稽山脉之间。是衢江、婺江(金华江)河谷冲积而成。东北与浦阳江河谷相接,两河谷分水线位苏溪南侧;西南与江西信江河谷相连,两河谷分水线位新塘边西侧。金衢盆地不圆也不方,而是呈长条状;长200多公里,宽15~25公里,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也有说4700平方公里),金衢盆底海拔多在50米左右,盆地边界线海拔约100~200 米。盆地发展的中期堆积了2000多米的棕褐色砂泥岩,后期则为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盆地内部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盆底为河谷平原,盆缘有低丘高丘围绕,是木材产区。从卫星上看,或许仅是一条“小沟”而已。

金衢盆地内衢江、金华江两侧,除有宽约2~4公里的带状溪流性冲积平原外,其余均为丘陵地和起伏地。丘陵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山顶圆浑,脉络杂乱,岗缓谷宽,多为凸形斜面,斜面15°~25°;黄土质,混杂幼林较多。金(华)、兰(溪)、汤(溪)地域呈波状起伏地,地形复杂,一般比高20~40米,少数60~70米,斜面10°~15°,多呈褶皱复杂的黄土岗。金华以东、义乌以西地域,宽约10公里,长约50公里,为高差不超过20米的起伏地,有的经土地平整后演化为大面积的开阔地,倾斜度在10°以下。

金衢盆地内多系沉积的砾岩、贝岩且多风化,表层土质多为紫红沙粘土和黄色粘土,沿江地区多为沙质土,便于构筑野战工事。植被水田作物、旱地作物相间,经济林、果木林、蔗田、低苗相间,春夏隐蔽条件较好,冬秋观察条件尚可。居民地较集中,大部为村落式,自然村一般50~200户较多。潜水面在溪流附近一般1~2米,其余4米以上。

金衢盆地光热资源充足,夏季炎热干燥,河谷土地肥沃,是浙江省内粮食、棉花、甘蔗糖、柑橘的重要产地,浙赣铁路经过于此。金衢盆地(走廊)地处浙江腹地,西与福建、江西、安徽相连,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战争潜力较大,便于大兵团兵力展开和诸军、兵种合同作战。金衢之地历来是向纵深的湘、鄂、赣、皖发展的重要门户。

2.永康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永康盆地,位于浙江省中部永康市境内,因永康市得名,永康盆地形状比较方整,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4公里,宽14公里,面总积约为400平方公里,北溪,华溪纵贯盆地,在永康城南汇合南溪后合称永康江。沿江、溪边有狭长的河谷冲积平原,盛产稻米和糖蔗,是永康市主要经济聚集区。金温铁路在此经过。 永康盆地内主要地貌类型是连片低丘,在植被未被破坏的地段,残留红土层广泛发育,厚度多在1米以上,这些红土由白白垩系红色砂岩,粉砂烁岩组成的高丘,海拔高度多在300米以上,这里石峰林立,平地拔起四壁峭立,赤壁丹崖,蔚为壮观,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方岩就位于其中,这里是浙江省丹霞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方。丹霞地貌总的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峭壁上由于差异和风化剥落,常有顺软弱岩发育的凹槽和洞穴。如方岩的罗汉洞,深达10米。

3.浦江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浦江盆地,位于浙江省中部.因属浦江县得名。浦江盆地地形方整,边界清晰,盆地东西长超过18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浦阳江从西向东横贯盆地南半部,在黄宅急转90度北流,沿盆地东缘入安华水库,盆地北部主要地貌类型有:红土低丘,红岩低丘,低丘,之间的坳沟和冲击扇平原,盆地北缘山地与低丘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为100-140米,发源于北部山地的蜈蚣溪,前溪出山口后,都有冲击扇平原与河谷平原相连。 盆地的南半部主要是浦阳江干流的河谷平原和冲击扇。河谷平原主要由高河漫摊组成,土地肥沃,冲击扇的扇顶部都在南缘山麓,如白源口,大仟口,和源口村,扇体向北伸展,并与河谷平原相连。沿江冲击平原宽广,盛产稻米,北部丘陵广布,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森林破坏殆尽,水土流失严重。浦江盆地河谷平原是浦江县主要经济聚集区。浙赣铁路在此路过。

4.南马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南马盆地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境内,东起林头、上陈,西到南马、大阳,呈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狭长走廊,盆地长约34公里,宽5公里,总面积约为170平方公里,由南江所纵贯,所以也称南江盆地,沿江两岸是河谷冲积平原,平原两侧(主要在北侧)系红岩低丘,海拔高度多在200米以下。 湖溪西面盆地中有一新生代火山通道,面叫八面山,该山近似锥状八面体,直径2公里,顶平而周围陡峭,山麓部分坡度和缓,四面八方看上去都相似,故称八面山。南马盆地地势坦平,东北、西南稍高。杭温公路、东永二线穿镇而过。

5.诸暨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诸暨盆地位于浙江省中部,处在龙门山地和会稽山地之间,因主要位于诸暨市境内,故名,是诸暨市人口和工业的主要聚集地。诸暨盆地东南侧为会稽山(主峰是东白山太白尖),南依勾嵊山,西部为龙门山(主峰是三界尖),与金衢盆地在义乌苏溪附近相接,近南北走向,是一个向北开口的通道式断陷构造盆地。浦阳江中游河段及其支流五汇溪、大陈江、枫桥江贯穿其中,似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走廊。诸暨盆地南与浦江盆地相连,北与萧绍平原相接,东起永宁小溪寺,西至三都镇,南北长50余公里,东西宽约19公里,面积814625亩,(约543平方公里)是绍兴全市最大的河谷盆地。

诸暨盆地东南部属红岩盆地,所以诸暨的双槔、陶湖一带发育着红岩低丘,盆地西北部以古生代的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易风化成为红土低丘;如红门一带就成为红土低丘,中下游低洼,为“湖田”集中地区。五汇溪出龙门山在草塔到诸暨城西一段,有长10公里的冲击平原。

诸暨盆地地势平坦,自南而北平缓倾斜,海拔在50米以下。由于浦阳江河道弯曲,多江心洲和河漫滩地,两者构成较大的冲积平原阶地。北部河网交叉,湖荡密布,土壤为河湖相沉积物,田块系围垦湖滩而成,称“诸暨湖田”,海拔多在5.5至5.6米之间,最低处仅3.1米,部分田面低于河床,其特点与绍虞水网平原相同。盆地两侧是由第四系红土砾石层、白垩系砂页岩地层构成的基托阶地,与丘陵山地相接。

诸暨盆地四周山体虽不太高,但遇有大雨暴雨,河水都向盆地倾注,加之下游潮水顶托,易成洪涝,这是盆地地形对水文状况的不利影响。诸暨盆地内平原广阔,土地肥沃,主要种植稻米、小麦,浙赣铁路经过于此。

6.新嵊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新嵊盆地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其具体位于嵊县中部,新昌北部,因地域跨嵊州市和新昌县得名,是曹娥江流域最大的河谷盆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四明山、天台山、会稽山环抱,是一个地形相对完整的盆地,冷空气难进难出,热量充足。曹娥江上游的澄潭江、新昌江、长乐江、黄泽江等支流贯穿其间,从盆地四周呈向中心辐合水系汇合于嵊县城关附近,盆地形态略呈三角形。新嵊盆地南起新昌城关一带,北抵仙岩清风峡,东起金山,西至长乐,南北长约23公里,东西宽近40公里,新嵊盆缘海拔100米左右,面积600554亩(约400平方公里)。传说数千年前这块盆地是一片湿地,经过大禹的排水治理,形成了新嵊盆地。

新嵊盆地地形态呈“个”字形,白垩系上覆盖有新近系玄武岩层,西边以会稽山为界,界线呈直线状延伸,长达28公里,为清晰的断层三角面地貌,东北边以四明山接壤,界线呈直线状延伸,延伸30公里,盆缘山坡陡峭,如四明山的最高峰,海拔1012米,在3公里内急落到盆缘100米高度,盆地南缘东段与新昌丘陵,台地接界,界线不明显,而西段与海拔500米的南山为界,南山山脊走向东北,山麓界限分明,山麓有小型冲击锥和坡积裙,发育有新昌穿岩十九峰等丹霞地貌。北被山与清风岭夹峙于清风大桥,河谷狭窄。因此新嵊盆地气候温暖,为绍兴全市热量最优的区域。盆底盆缘海拔在7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向北平缓倾斜,河漫滩地较发育,以嵊县为中心,河漫滩宽度可达5公里。由于曹娥江泥沙来源丰富,洪水期间,河道多变,洪水泛滥时形成的河漫滩则多砂砾。

新嵊盆地第四系红土砾石层保留面积不多,目前在长乐南部还有一片古冲积扇,红土砾石层厚度较大。新嵊盆地低处河谷平原海拔在50米左右,这里土地肥沃,主产稻米、蔗糖、柑橘。杭温(104国道)公路、甬金公路和上三、甬金高速公路从此经过。

7.松古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松古盆地,位于浙江省西南,属丽水市松阳县,是丽水地区最大的盆地。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以松阳县和古市镇得名。松古盆地是浙江省典型的山间盆地,封闭性很好,西北和东南两个出口皆为峡谷。中部盆地以其开阔平坦称“松古平原”,又称“松古盆地”。松古盆地位于松荫溪流经的两岸,呈南北--东南走向狭长发布,长25公里,宽5-7公里,成一槽型,两旁有两座上千米高的大山夹持,呈直线状断层三角面与盆缘接触,两侧盆缘海拔200米,中间盆底高度逐渐降至150米左右,松阳溪纵贯其中,有较宽的松古平原发育,平原两侧红岩高丘、低丘和冲积扇交错分布。

松古平原涉及松阳县的西屏镇、古市镇、赤寿乡、新兴乡、樟溪乡、斋坛乡、望松乡、叶村乡等8个乡镇。盆地总面积175.46平方公里,地面海拔高度50米左右,系河流泥沙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河谷盆地地形平坦,谷地开阔,农田平整成畈,土层较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条件优越。 盛产烟叶、 蔗糖、稻米等经济产物,是丽水地区与松阳县的主要农耕区。 据测算,松古平原的人口占松阳全县的60%,经济总量(包括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的80%以上,是松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浙西南最大盆地的松古平原,犹如一颗璨灿的明珠镶嵌在高山丘陵的浙西南中,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处州大地上尤为夺目耀眼。数千年来,一代代松阳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不辍耕作,生生不息,他们耕耘着浙南桃花源的悠闲与宁静,也耕耘着一千八百年古县的憧憬与希望。松古之耕,是处州农耕文化的精华样板。

8.天台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天台盆地位于浙江台州市境西北部天台县境内,因处在天台县内得名,由大盘山、天台山、大雷山所环抱,东起洪畴镇,西至街头镇,北止白鹤镇,呈封闭式三角形分布,总面积约近200(准确数据为193)平方公里。盆缘界线清晰,盆地海拔高度在100米左右。东北天台山,边长30公里;西北大盘山,边长22公里;南面大雷山,边长36公里。

天台盆地内部地貌类型较多,有盆底为始丰溪河谷平原,红岩低丘、玄武岩台地。天台县城东面有横亘长约2公里余的东横山玄武岩台地。海拔240米,城西北为起伏的红岩低丘。城北赤城山高丘,由水平红岩切割成峭壁丹崖,多洞穴。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城关西北义宅、民主等地是起伏的红岩低丘。

天台盆地低处河谷平原海拔在100米左右,这里土地肥沃,主产稻米、蔗糖、柑橘。杭温(104国道)公路和上三高速公路、62省道、60省道从此经过。

9.仙居盆地

浙江省主要盆地介绍

仙居盆地,主要分布在台州仙居县境内,因处在仙居县内得名。位于永安溪两岸,盆地其东北角延伸至临海市西部,盆地狭长,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东西向直线长63公里,盆底海拔高度由上游的湫山的120米,降至下游白水洋的10米。南北向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永安溪贯穿其中,沿途呈砂砾质溪滩发育。

仙居盆地南北有括苍山与大雷山挟持,周边形态基本保持白垩系红色岩层形成时轮廓。盆内呈红岩高丘与低丘发育,间有横溪碧丹崖、林下小方岩、羊棚头四十五洞等丹霞地貌。红色高丘把盆地分割成仙居县横溪、白塔、城关、下各与临海市白水洋5片。横溪片以高丘、谷底平原与冲积扇为主。白塔片与仙居城关片以冲积扇为主。下各镇片为溪滩、冲积扇、低丘与堆积阶地,土质较肥沃。临海白水洋片以低丘与冲积扇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