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凤雏称号何来,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

幸福的方向


传说凤雏是梧桐树精转世投胎到庞统身上才使得他有盖世才华!

传说只是传说:作为历史人物世间对他们的由来进行演绎也无可厚非!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斐公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刘备伤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虎,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由此可见卧龙诸葛,凤雏庞士元确有记载且与诸葛孔明齐名!


灵官庙人孙玉龍


三国时期有很多名士善于识人,司马徽就是其中一个。庞统在20岁的时候拜见司马徽,俩人从早到谈到黑,司马徽对庞统大为赞叹,认为他“为南州士之冠冕”,并向刘备大力举荐“凤雏”。

他的叔叔庞德公认为他是“凤雏”。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庞德公,庞德公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隐士,比司马徽大十多岁。诸葛亮的“卧龙”称号,庞统的“凤雏”称号,司马徽的“水镜”称号,都是庞德公说的。

司马徽曾告诉刘备说:“卧龙、凤雏,两人得 一,可安天下。”这是庞统在《三国演义》中最 早被推介的一次。这句话中传递了几个信息:庞 统在贤才群聚的颍川之地依然得到司马徽的大力 推介,其才能可见一斑;能与作品浓墨重彩渲染描 写的诸葛亮双峰并峙,更可见庞统的才名分量。 但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历史真实的记载中,庞统根本无法与孔明并驾齐驱,罗贯中对于庞 统的描写安排有其必然的原因,既来自于人物塑 造本身的需要,也取决于《三国演义》成书过程中对素材的取舍安排。对于庞统的描写有些是出于罗贯中有意无意的疏漏,但更多的则是罗贯中的有意 为之,甚至在笔墨不多的庞统身上寄寓着为平常所不易察觉的深意。

庞统在《三国演义》中占据“耒阳县凤雏理事”等独立情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是作为次要人物而存在。庞统的存在更多是在烘托诸葛亮的智谋与高明。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地位之重要不言而 喻,《三国演义》以破坏叙事节奏的方式对“三顾茅庐”进 行浓墨重彩的渲染,甚至完全可以把“隆中决策” 看成是全书的主脑,“其馀诸节,皆从此生”,从这 个角度去考虑,《三国演义》未尝不能看成是一部 《诸葛亮大传》。庞统虽然在司马徽等人的口中获 得了与孔明同等的评价,却无法在作品中获得与 此相匹配的篇幅描写和情感寄托,甚至在很多场 合下成为了烘托诸葛亮神鬼莫测智慧的一种叙述 手段。作品中诸葛亮在吴地见到庞统,留书一封 与之,劝其共辅刘备,这固然可以看做是英雄惺惺 相惜的表露,却也未必没有彰显诸葛亮爱才意图在内。庞统投于刘备帐下,与诸葛亮正面交往不 多,至少作品中对此未有描写。庞统跟随刘备进 兵益州,诸葛亮以书信告知告诫刘备将帅需要谨 慎从事,但却被庞统视为“忌建功业”的用心,这是《三国演义》中二人的第二次接触。而此情节的描写却成 为二人比较的一大因素,从《三国演义》的情节发展本身 到后人的评价体系,莫不如此。 庞统未听从诸葛亮劝诫,执意进兵,导致身死 落凤坡,这本身就对庞统之语进行了无言的批判,诸葛亮并非是怕庞统取西川建立功业,庞统之猜 忌有“小人心”之嫌,庞统收到诸葛亮来信时曾言: “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 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 蜀将冷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 兵。”但最后结果证明,诸葛亮的担忧完全准 确,庞统则明显失算,且误了卿卿性命。同为杰出 的谋略之士,二人高下立判。


方言讲史


有汉一代,儒学盛行,易经被士大夫提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两仪五行八卦对阴阳调和,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八个方向都有心理层面上的注释。人们对很多自然界现象都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只能易经的角度来诠释,这时候心理层面影响就较重,比方说刮风打雷下冰雹就是上天在发怒;如果晚霞的形状像一只鸟那就是天降祥瑞,凤凰于飞。但不论哪种解释都是人们对当时现状的一种心里诉求和表达。东汉末年,黄巾乱国,人心思汉,朝廷拔乱无力,这时候民间就希望有这么一两个能人出来匡扶汉室,福泽天下。庞统孔明在荆楚之地因为具有这方面的术而被世人寄予厚望,孔明因住在卧龙岗遂被称卧龙先生,根据易经龙凤皆祥瑞之物,庞统遂对应被称为凤雏。卧龙丰神俊朗,但相比较凤雏形象猥琐。经世之术白马红驹,并驾齐驱。


一块炸薯条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谋士众多并且受到刘备、孙权、曹操等诸侯的重视。其中,就庞统和孔明来说,这两人经常被提及。其中,“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一说法流传千古和家喻户晓。不过庞统没有诸葛亮表现的那么好,才能也没有诸葛亮那么显眼,为什么他能与诸葛亮齐名呢?

首先,诸葛亮和庞统齐名是水晶先生的那句话“卧龙凤雏二着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在正史中,“儒生俗士其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才是司马徽的原话。当然,无论怎样,这都是将诸葛亮和庞统放在一起比较。因为这句话是名士司马徽所说的,必然促使诸葛亮和庞统的名气都提升到一个高度。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司马徽,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其次,东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徽住在颍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由此,在诸葛亮没有出山辅佐刘备之前,水镜先生用“南州名士之首”来评价庞统,这促使庞统早期的名气不仅依赖于自己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孔明在东汉末年,一个人的名气不仅依赖于自己的才学,更需要名士的评价。换而言之,名士文人的评价,是当时诸侯选择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

再者,东汉末年,文人士大夫之间流行品评。其中,许邵、许靖兄弟每月初一对当时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无论是谁,以经品评,身价百倍,世俗流传,成为美谈。对此,早期的曹操也不能免俗,置办厚礼去见他,请他对自己进行点评。对于曹操,许邵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据说,曹操竟欢天喜地而去。对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品评前辈提携后生的一条途径,也即一句简单的品评,因为品评之人的名气,促使被品评之人可以身价倍增。

最后,除了水镜先生的高度评价,庞统之所以能和诸葛亮齐名,也是因为自己确实有才能。虽然袭取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已经制度的战略,但是,是庞统提出了“逆取顺守”的思路,帮助刘备坚定了攻打刘璋的决心。而且,庞统辅佐刘备,很快打下西川北部大片领土,直逼成都的咽喉雒城。如果不是不幸中流矢而亡,庞统今后的成就即便不能和诸葛亮媲美,至烧也是蜀汉的重臣。所以,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显然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


海纳百川233699882


来自他叔叔庞山民


鬼谷奇书


都是江湖上人送的。并未得到官方认可。其真实水平未必有汉室的文臣高明


儒影随形1


邀请罗贯中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