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

国史春秋


自古善治国者未必善治家,功高盖世的秦始皇因为没能处理好身后事而导致大秦帝国土崩瓦解;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因为没能处理好身后事而导致武周代唐;出身草根百战成功的朱元璋因为没处理好身后事而导致靖难之役。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拓土开疆,雄霸诸侯,却被活活饿死,又何尝不是不善治家的缘故~

一:雄心勃勃志在天下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继位之后果断,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然后调整其父赵肃侯南下中原的发展战略,将国家重心向北迁移,连续击败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等三郡,并在国境边修筑长城以备外虏。前299年,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开疆拓土,赵武灵王传位于幼子何,自号主父,开始专心攻打横亘赵国腹心之地的中山国。

前296年,赵武灵王率军踏平中山,将南北悬隔的赵国连为一体。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早前就曾伪装为赵国使者出使秦国,沿途侦查秦国地形地势,刺探虚实。并亲自拟定进攻秦国的作战方案,如果不是后来发生沙丘兵变,天下大事如何发展就很难说了。

二:沙丘宫事件

覆灭中山国当年,赵武灵王将长子章封于代,号安阳君,以田不礼为相。后来不忍心长子屈居于幼子赵王何之下,于是又想中分赵国,令二人并驾齐驱。深知此事不可行的相国肥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虽屡次劝阻,终究于事无补。

再说代相田不礼,本是个没落的贵族。一直想着如何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如今担任代相,眼见赵武灵王有并立二王的打算,于是日夜在安阳君面前撺掇鼓动,原本就对父亲废长立幼十分不满的安阳君不禁又有了非分之想,再加上父亲的推波助澜,一场政变开始酝酿~

前295年,赵武灵王偕同赵王和安阳君一同前往沙丘游猎,安阳君假借赵武灵王之命召见赵王,打算趁机刺杀之,然后兵谏武灵王让自己继位。谁料警惕异常的相国肥义孤身前往一探究竟。使其仓促的安阳君等人于是杀掉肥义宣布造反。闻讯而起的赵王何于是命令公子成和李兑率军平乱,战败的安阳君只身逃往武灵王住所,公子成等人率军围攻,强行诛杀安阳君,期间与武灵王发生摩擦,恐惧于武灵王的英明神武,公子成和李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武灵王封闭在沙丘宫中。一代雄主就此饿死,年仅45岁。

三:因父子兄弟政权而导致的人伦惨剧

沙丘宫事件表面上看起来是手足相残而导致武灵王惨死,但其本质则是因赵武灵王和赵王争权而导致的宫廷政变。壮年让位的武灵王并不曾真正放手赵国,他之所以传位赵王何,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出于对赵王母亲的宠爱,一如当年因为超爱安阳君的母亲一般,只可惜安阳君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传为之后的武灵王依然掌握着国家实权。但随着赵王年纪渐长,处理国政的手段逐渐老练。而且宽厚爱民颇得人心,眼见权势渐渐丧失的武灵王不禁忧从中来。

权利就像鸦片,尝过之后就很难舍弃。已然成为北方草原霸主的武灵王在食髓知味之后又想做中原的霸主。于是试图假借长子安阳君之手,重归赵国的权利巅峰。但少年老城的赵王何已经牢牢掌握了赵国的权柄,最后政变以失败告终。在被围的三个月中,举国上下,社会各层皆无人问津。寂寥孤独至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敬请联系作者~


狐笔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位一代雄主被活活饿死,一个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一个就是战国初第一雄主赵武灵王。但赵武灵王的下场如此之惨,完全是咎由自取。可以说,正式由于赵国在鼎盛时期这场“政变”使得赵国丧失了唯一一次统一天下 机会。


赵武灵王,名赵雍,20岁登基,以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闻名。再有两个有名的事件就是,秦燕两国诸侯都是赵武灵王所立了,尤其是赵武灵王受芈月所所托,派兵助其子当上秦王(秦昭襄王)如果赵武灵王地下有知,数十年之后,秦赵长平之战的就是秦昭襄王主政的时候,不知作何感想。

用最简单话说,赵武灵王就是一世英名,一时糊涂。沙丘之变不仅使得自己死于非命,而且使赵国就此一蹶不振。赵武灵王的下场应该是自找的,用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来说明此事最恰当不过。赵武灵王原本立长子赵章为太子,但赵武灵王有一个宠妃叫吴娃。并立为王后,二人有一子也就是赵何、应该说赵武灵王对吴娃钟爱一生,在吴娃去世以后,出于爱屋及乌的意思,断然废长立幼,让赵何当了太子,赵武灵王这一做法遭到了以“宰相”肥义为首的朝臣的强烈反对,一是本身废长立幼就不对,二是长子赵章无过,三是赵何能力真一般也不如赵章。而当时的君主权力不像后世那么大。立储也是公卿一族的大事,但赵武灵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力排众议立赵何为太子,而且一步到位,自己退位为“主父”。赵何为当赵王了。赵武灵王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堵住公卿的嘴。二是让赵王何得到锻炼。赵王何既然登基,就是赵武灵王失去“生命”的那一天。

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赵武灵王希望自己是“垂帘听政”但赵王何一旦获得获得权力自然不愿意失去,而经过四年的观察,赵武灵王已经意识到,赵王何不是一个有为之君,他这才想起长子赵章的好处,赵武灵王希望将“易主”先是将赵国一分为二,然后再“废掉”赵王何,已经品尝到帝王威仪和权力的赵王何自然不会答应,权力是最好的毒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赵武灵王觉得自己拿回自己的王位很容易,但他错了,权力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了。他对长子赵章的“补偿”不仅害死了赵章。也害死了自己。

事情的过程与结果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要知道,赵武灵王长子赵章惨死,而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其子赵王何困在沙丘三个多月,活活饿死。在这件事情上,赵武灵王有三个错误。一是不应该废长立幼。二是不应该提早退位,使得自己丧失最大优势,三是既然已经退位,赵王何在位,就应该任命。不能再生风波。过于自信害死了自己。而最后意图分裂国家。实在糊涂了,赵武灵王前期雄霸一时,后期却昏聩不堪,何以会如此?实在是让人费解。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赵武灵王,历史课本大家都会接触到,一个胡服骑射直接让,赵国从一个人人都可欺得的弱国,直接一跃成为当时的强国,可谓是一个非常流弊的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最后的结局居然是饿死,就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一个结果。

一切的源头都是一个梦引起的。

说有一天晚上,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见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在唱歌,他一走进,那女子便消失了。

翌日,赵武灵王在宴会上,向大臣们说了这个梦,并描述了少女的容貌特征。一个名叫吴广的大臣听了大王的描述,感觉这个女子非常像自己的女儿孟姚,便得空将女儿献给了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一见孟姚,就认出了此人就是梦中的女子。大喜。没过多久便立孟姚为王后,之后二人又生下一子赵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

九年之后孟姚与世长辞,赵武灵王非常悲痛,爱屋及乌。便不顾大臣的反对,废了太子赵章,改为赵何为太子。

没过多久,赵武灵王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自己四十多岁光荣退休,让年幼的赵何立刻登基,而自己改称“主父”。


赵武灵王虽然退休的了,但他依旧掌握的朝政,并且他还在这个期间做了两件大事。

一:他伪装成外交官出使秦国,给秦人的印象“状貌甚伟,非人臣之度”

二:亲自率兵,消灭了中山国,把中山国融入了赵国版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何的王权逐渐稳固,已经开始不听从主父的话了。并且朝中大臣已经认同赵何,并且紧密的团结在赵何的领导之下。

此时,赵武灵王的权利已经所剩不多了。此刻他想要回自己的权利。

于是他想到一个馊主意。他立赵章为代王。此目的是要赵何、赵章二王相争,自己趁机可以收回权利,甚至重新成为赵王。


然而朝中大臣纷纷表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种分裂国家的想法,大家都不同意。

不久赵武灵王在沙丘宫养病,赵章便假借主父的令牌,招赵何来商议二王之事,实际沿路埋下伏兵,意欲加害。

相国肥义深知是计,便代君而来。果然被杀了。

事情败露,赵章只能起兵造反,赵臣李兑及公子成率兵平乱。

赵章兵败只能逃亡沙丘宫,随后李兑及公子成率重兵围困沙丘宫,赵章被诛杀。然而将沙丘宫内的赵武灵王的随从全部带出宫外,只留赵武灵王一人在宫中。

之后,重兵围宫三个月。

赵武灵王饿死。


究其原因简要概括为三点:

一:废长立幼,壮年退位。

二:意图分裂赵国。(立二王)

三:赵章兵败,不该收留(导致自己被饿死的直接原因)


风吹柳飞扬


每每论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总会别有一番感慨。

我们感叹于那时期英雄们的事迹,也遗憾于英雄的没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时曾任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赵庸。

为何他会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活活饿死呢?接下来,我们跟着有书君一起来揭晓答案。

首先先来了解下这个人。赵武灵王,名庸,是赵肃侯之子。生于约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95年。赵雍于公元前325到公元前299年在位,共26年。

是战国时期一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那么,他对赵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一、粉碎五国联盟阴谋

公元前326年,赵庸的老爹赵肃侯去世,那时赵庸十五岁。彼时,魏、楚、秦、燕、齐国各派锐师万人来参加会葬。对于才十五岁的赵庸来说,父亲葬礼上的凶险是他从未遇到过的,一个处理不好,赵国就会被五国联军瓜分掉。

首先,他令本国全军戒严,随时准备战斗。从版图看,韩、宋位于秦、魏、楚、齐这四国间,且能与赵形成品字型结构。故赵庸积极的联合韩、宋作外援。赵国争取到这两个强有力的外援,就能将秦、魏、楚、齐置于多面受敌的被动局面。这样一来,赵国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想退敌之策。

武灵王预测到仅仅联合韩、宋还不能吓退几国盟军。于是,他又给越王送去大量的金银珠宝,请越国去攻打楚国。先把与赵国土地不接壤的楚国转移往它的老对手越国那边,然后楚就无精力搞联盟。但是,剩余的四国威胁还是很大,那怎么办呢?别急,让我们继续跟着有书君一起往下看。

武灵王故伎重施,他派人给楼烦王献上无数的金银财宝,请他攻打燕国与中山国。这楼烦王骁勇善战,一出马就把燕国和中山国搞定了。去除燕、楚后,魏、秦、齐联盟对赵、韩、宋联盟就无绝对的优势了。

总的来说,武灵王在赵肃侯的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应对措施,摆开决战的架势,成功粉碎了魏、楚、秦、燕、齐的阴谋。

二、胡服骑射

对于赵国来说,北方的游牧骑兵一直是心头大患。武灵王登基后,通过对胡人骑兵作战的观察,他发现了胡人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服饰。于是他下令,赵军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服饰改革很快就见效,赵国骑兵打败中山国,“辟地千里”,中山国献马求和。

随后武灵王又攻打北方的匈奴,占领了今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大部分地盘,并建立了云中、九原两郡,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胡人。

通过胡服骑射,赵国从没落走向强盛,成为当时仅次于秦国的强国。史家评论,骑射胡服绝对是可以媲美商鞅的变法。

如何来形象的理解胡服骑射这个变法呢,说白了就是靠一件衣服和向对方征兵,来同化瓦解自己的敌人。

那么,勇猛英明的武灵王,为何会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的悲惨地步呢?说到底,无非是聪明人干了糊涂事,还自以为干得好。

起始:娶了吴广之女

英雄难过美人关。每一个为君者大概既爱江山也爱美人,殊不知温柔乡英雄冢。话说在公元前310年,即武灵王登基十六年,出游大陵。

这时的赵国,经过武灵王登基以来的努力拼搏,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据说,有一晚,他梦见一个年少貌美的女子鼓琴而歌。他把对梦中女子的留恋,在酒宴上告诉自己的大臣们,并且还具体地描绘了少女的形象。台下的官员吴广听后,觉得武灵王说的就是自己女儿,于是乎就把其女孟姚献给了赵武灵王。武灵王非常宠爱孟姚,赵人称之为吴娃。这孟姚也是集美貌和智慧并存,没几年就作了王后生下了公子何,即赵惠文王。

进阶:废太子立幼王

这武灵王对孟姚,平日里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伺候的异常小心。爱屋及乌,公子何也受宠。加之赵何长得乖巧聪明,赵武灵王越看越喜欢,孟姚又时不时的给他吹枕头风。于是乎,他就做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决定,即废太子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封赵章于代地,称为安国君。

不久,武灵王又主动传位给年幼的太子赵何,自己做起太上皇。他是这样设想的,自己掌控军权主外,赵何操持政务主内,内外分权,一能分担自己的压力,二能提早锻炼赵何管理一国的能力,一箭双雕。不得不说,赵武灵王设想的很美好,可,现实是赵何确实太小了难堪大任啊。

终极:一国立两王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怎可有两君呢?武灵王看到勇猛善战且颇有自己风范的安国君,向他年幼文弱的弟弟赵何下跪行礼时,武灵王又看不下去了。

于是乎,他又想到了新办法,也是这个新办法把他推之万劫不复的地步。

武灵王计划把赵国的土地一分为二,划出一份给赵章,然后册封他为代王。他的得力干将肥义发觉不妙,极力劝阻。武灵王的这一想法让已死心的赵章看到了希望。可老父王迟迟不见真行动,赵章也是憋屈。

公元前295年,作为父亲的武灵王为缓和两个儿子僵硬的关系,就下令携二子赵何到沙丘宫巡游。

赵章与亲信商议,决定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把赵何招到宫中议事,除之。不料这事被相国肥义察觉。

于是肥义派人通知公子成和李兑勤王,自己代赵何去赵章宫中。

赵章发现赵何未来,来的是肥义,自知事情已经败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杀了肥义,反了。可赵章毕竟势单力薄,他的党羽被随后赶到的援军杀死,自己则仓皇逃往赵武灵王的宫中。

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了行宫,迫使赵武灵王交出赵章,可赵武灵王爱子心切,不交。他心想公子成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谅他们也不敢把自己怎样。

谁料公子成和李兑二人一合计,这赵武灵王事后必定会为赵章报仇,索性继续包围行宫,并放话“宫中人后出者夷”。

最后行宫中只剩下赵武灵王一人,身边不再有人伺候。

最后,赵武灵王被饿得爬树掏鸟窝。三个月后,孤身一人的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时年45岁,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就此没落。

回顾赵武灵王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敢于去旧出新,无愧于改革军事家的称号。但是他太过高估自己的,在子女的培育上方法失当。人无完人,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且行且惜吧!


有书共读


赵武灵王之死是自己一系列决策错误所致。

首先,他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让赵国变成了一个畸形成长的军事机器,战争效率空前提高,却付出了政治效率下降和结构性紊乱的巨大代价:为了减少旧势力的干扰,他对公子成等公族让渡了大量政治和经济权力,并牺牲了人事权,赵国看似轰轰烈烈,但新式军队也好,政权机构也罢,却仍然充斥着公族和贵族等旧人,这在同期六国中是比较落后的,不仅不如秦国,甚至也不如三晋中其它两国和齐国。如此畸形的人事结构,导致一旦他个人控制力下降,旧势力就能轻易反扑并掌控全局。

其次,他对这种脆弱的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之缺陷浑如不觉,反倒一次次轻率地“失去位置”:放弃王侯尊号自贬为君,后来更索性放弃君位自称“主父”,结果儿子惠文王一旦被说服转向,就可以凭借如假包换的“真王”权柄,让“主父”亲自训练的几十万雄兵变成无用之物,让“主父宫”变成不设防。实际上他已经足够走运了,因为惠文王是幼子,有一个成长过程,攀龙附凤的旧势力也需要和他有一定时间的相互试探和磨合,如果当初选定的赵王是年长的章,而后者又有一些野心的话(从章后来意图夺位可知他的确有野心),也许主父逞能扮使者去秦国“侦查”那趟就回不来了(只需放出个“那使者是赵主父啊”的小道消息,然后再发丧就好了)。

第三,一手建立了这么个摇摇晃晃的“危楼”后,他居然又玩废长立幼,废长立幼本就冒险任性,既然做了就该再狠一下心,照先秦惯例让老大公子章去外国自谋出路,乃计不及此,让老大让位后又生恻隐,打算把代分给他,以赵代两地从战国直到秦汉之交的独特关系,一旦事成赵国势必一分为二且对掐不息,而他苦心编练的精锐部队也势必会自相残杀消耗殆尽(赵后期精兵以代为多)。事没办成却被两个儿子及其亲信知道,结果双方都不满这个“糊涂爹”不说,还不约而同加快了夺权步伐,最终导致兄弟阋墙的提前白热化。

第四,事情已经闹到不可收拾,赵主父却仍然糊里糊涂地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已经称王并初尝生杀予夺滋味、周围又围拢了一群逐利者的小儿子,居然让战败的大儿子入宫避难,结果他的庇护不但未能保住大儿子的性命,反倒促使已经势成骑虎的小儿子及其周围智囊横下一条心,索性把事做绝,仅仅把他饿死,也算战国时尚有周代遗风,若是到南北朝或更晚,那就直接动手了。

简单说,赵武灵王是个出色的军事将领(甚至都未必能称得上出色的统帅),但作为一国之君,政治头脑基本上是“脱线”状态的,能够在老病的年纪才困饿而死,已经可以烧高香了,倘若他的儿子再大些狠些,他的运气再稍稍差些,以如此任性的做派,或许早就挂了。


陶短房


中国历史上死于非命的国君大有人在,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庸弱荒淫。但凡事都有例外,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便是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是一代霸主,但却难逃悲惨的结局。



胡服骑射、雄心勃勃

赵武灵王本名赵雍,公元前326年,其父赵肃侯去世后,赵雍继位为君。这一年的赵武灵王年仅15岁。

得知赵肃侯去世,魏、楚、秦、燕、齐等五国想着趁火打劫,各自派遣了一万士兵准备以吊唁为名瓜分赵国。赵武灵王看清形势后,与韩国、宋国结盟,并且重金贿赂南方越国攻打楚国,五国见年幼的赵武灵王颇有雄才大略,而且国内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于是纷纷撤兵,仅以礼官入赵国吊唁,赵武灵王也因此挽救了赵国的命运。



虽然五国并没有吞并赵国,但当时的赵国国疲民弱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更悲催的是赵国还处于四战之地,夹在燕国、韩国之间,还与秦国接壤。当然最惨的情况是要面对林胡、匈奴、楼烦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看到这种情况后,赵武灵王非常清楚,如果国家军事力量弱小,亡国便近在眼前。于是怀有雄心壮志的赵雍在稳定国内形势后开始为赵国的未来做打算。



一次胡人入侵,赵武灵王亲自观察双方的作战情况,他发现胡人身穿窄袖短袄,作战时用骑兵、弓箭非常灵活机动,简直就是来去如风。于是下定决心改革,让赵国士兵穿胡服、学骑射。

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之下,赵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逐渐的在强邻环肆的四战之地崛起。之后赵武灵王率领着这支骑兵屡次挫败北方游牧民族,不仅开辟了北方上千里的领土,而且还逼迫林胡王贡献了大量优质的马匹。




传位失误、终遭惨死

消除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后,赵武灵王重整雄心,开始着手消灭临近的中山国。

当时,赵武灵王为了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攻打中山国上,所以准备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让儿子负责内政,自己则负责带兵出征。

赵武灵王有两任王后,第一任王后是韩国国君的女儿,生育了嫡长子公子章。但韩王后不幸早逝,所以赵武灵王又迎娶了一位梦中女神相似的美女吴娃。



吴娃天生丽质,而且温柔可人,很快便得到了赵武灵王的宠爱。后来吴娃也为赵武灵王生育了一个儿子,名叫公子何。

本来太子是公子章,但耐不住美人的软磨硬泡,赵武灵王心里的天平逐渐倒向了公子何。终于在吴娃病逝之前的恳求下,赵武灵王废黜了公子章,改立了公子何也王太子。

公元299年,赵武灵王攻打中山国到了紧要的关头,而且北方游牧民族也和中山国联合,意欲反叛赵国。于是赵武灵王传位于公子何,将内政交给他,并且将自己深为倚重的大臣肥义交给了他。



赵武灵王退位后自称“主父”,开始带兵征战,很快便攻下了中山国,并且收服了北方游牧民族楼烦。

平定了四周之后,赵武灵王开始重新重视内政。但仅仅三年的时间,公子何已经适应了“王”的生活,将权力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此时的他不仅不愿意把到手的权力交出去,而且还在不断地蚕食赵武灵王手中的权力,就连大臣肥义也倒向了公子何。

此时,赵武灵王又看到了备受打击的嫡长子公子章,心生怜悯,想着将赵国一分为二,将代地赐给公子章。但此举遭到公子何的反对。

赵武灵王的建议被拒后,暗示公子章要有所行动,并且以巡视自己的陵寝为由,将两个儿子叫到了自己的沙丘宫。



公子章和公子何来到沙丘宫之后,公子章假借赵武灵王之命召见公子何。公子何本来想去,结果肥义感觉形势不对,主动请缨前往。最终肥义被杀,公子何于是起兵围沙丘宫,杀死了公子章。


公子章被杀后,公子何命人喊话,所有的宫人只要出宫便不杀,于是宫中所有的人纷纷出逃,只留下了赵武灵王一人在偌大的宫殿之中。

为了不背负弑父的名声,公子何命人只围不杀,最终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儿子困在沙丘宫三个月后被活活饿死。


我是越关


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是纵横家摇唇鼓舌的年代,是金戈铁马的时代,更是名将纵横驰骋的时代,反倒是执掌一国权柄的国君被映衬得黯淡无光,但赵武灵王赵雍却是个例外,他在战国的舞台上是一个传奇,就像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耀眼夺目。



赵武灵王重生为秦王嬴政

我一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秦王嬴政是赵武灵王的重生。

他们死的时候都是五十岁,都死在沙丘宫。

赵武灵王一生英雄传奇,但是他败就败在重情义,败在“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上,他宠爱美女孟姚,以至废长立幼,他怜惜长子公子章,以至包庇护短受牵连。

而嬴政好像是专门汲取赵雍的教训,一生冷酷无情,不立后不立嗣,但国家祸乱也是因此而出。

赵武灵王,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一个“武”一个“灵”字既褒也贬。

在春秋战国几百年间,国君死于非命的很多,楚成王,齐桓公,吴王光,赵武灵王等,都是死于“不臣”之手。但是赵武灵王的死让人格外惋惜。

英雄难过美人关

赵雍十五岁即位,二十岁娶了韩国女子,生下公子章。据《史记》记载,公子章曾是攻打中山国的中路军的将领,应该是一名骁勇的猛将。

赵雍三十一岁时,得美人孟姚,遭遇了桃花劫,英雄难过美人关。《史记》记载得了孟姚的赵雍,多年不外出,想必是钢铁男儿化作了绕指柔,醉倒在温柔乡了。宠爱美女也就算了,可他愣是废掉太子章,改立安阳君,立孟瑶之子何为太子。

孟姚红颜早逝,赵雍悲痛可想而知。他做出惊人之举,扶立幼子为王,即为赵惠文王,自己退居二线,号称主父,亲帅赵军到北地开疆拓土,一度觊觎秦国关中要塞,假装使者进入秦地勘察,会见秦昭王。

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兵强马壮,朝野士气如虹,如赵武灵王不死,战国天下的格局,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原想手心手背都是肉

事情的转机,竟是一次朝会,按理说作为回朝的主父,理应高高在上的接受朝臣的朝拜,可是那次赵雍却躲在幕后观摩。他看到长得高大魁梧的公子章,撅着屁股,向年幼的弟弟惠文王行君臣之礼,心中悲悯之心泛滥。

他一度想把赵国一分二,让公子章做代国国君。赵雍的这个想法当然是犯傻,在战国的大争之世,作为“四战之国”的赵国,一旦一分为二,估计立马会被他国蚕食,吞并,吃得渣都不剩。

主父的这个想法也因遭到大臣的反对被搁置。但是主父的这个念头,却对公子章和公子何产生了不一样的作用,公子章看到希望,公子何感到不安。


龙游浅水遭虾戏

公元前295年,主父和惠文王一起到沙丘游玩,公子章假传主父旨意,试图杀掉惠文王。辅政大臣肥义被杀,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赶到,调集四邑的军队前来抵御变乱。叛变很快遭到镇压。公子章逃到主父那求庇护,主父竟收留了他。

当时的赵武灵王应该是自信自己的威望所在,没有人敢对他怎样?可惜他错估了时局。

军队断然包围主父所在宫室抓捕公子章,考虑到若放过主父肯定会被抄家灭族。公子成和李兑一不做二不休,于是下了一道命令,主父宫中最后出来的灭族,宫人于是争相逃命。

赵武灵王被困在宫中,没有食物充饥,只好去掏雏雀充饥,三个多月以后饿死在沙丘宫。主父之死已确定无疑,这才向诸侯发出讣告。

赵武灵王传奇一生,竟落地这样的下场,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开涮历史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

赵武灵王这个人戎马一生,曾经为天下人民做过不少的好事,说他是一代英明的君王也一点没错。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最终的下场却非常的凄惨,晚年不仅要自己去树上掏鸟窝,还要想办法捕捉老鼠为食,可即使这样,他也被活活的饿死了。落得如此可怜的下场,究竟是为什么?

赵武灵王曾经做过最让人称赞的事情就是改革了骑兵,推行胡服骑射。这也是他长期和胡人作战而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事实证明,他这一次的改革非常的成功,在之后也帮助他巩固了江山。



但赵武灵王这个人也有个弱点,那就是容易听别人的话。也是因为这个弱点才致使他晚年那么凄惨的下场。最初他是立了公子章为太子,可他后来又宠幸另一个女人,生下了另一个儿子公子何,由于耳根子软,听了自己爱妃的话,因此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换给了公子何。



可当公子何坐上了位子之后,他又对公子章抱有歉意,希望将天下分成两部分,这样一人管一部分,对两个儿子都挺公平。这件事情公子章当然愿意了,可公子何就不干了。最后公子章在自己父亲的支持下对公子何发起了进攻,却被公子何抢占先机,最后公子章被杀,而赵武灵王也被自己儿子圈禁起来。公子何下令不给他任何食物,也不为他提供任何的水。被圈禁在一方小小地方的赵武灵王就只能自己去找吃的,最终能吃的都被吃完之后,就这样被饿死了。


漠外孤舟


古代君王死后的谥号是有讲究的,从中可以看出后人对其或褒或贬的评价,赵武灵王这个谥号,既有“武”又有“灵”字,“武”字是开疆破土、崇尚武力之义;而“灵”字,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曾给“灵”字解释为“乱而不损曰灵”。

这个解释最为贴切了,赵武灵王一生英名盖世,最后却因继承人之争被活活饿死,但此番内斗并未伤及赵国根基,因为他的次子赵惠文王是个贤明君王。



赵武灵王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推行胡服骑射。近代改革家对赵武灵王推崇备至,称他是改革先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历史第一人,梁启超更是称赞他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

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与胡人长期作战失败经验的总结。赵国传统战车反应迟缓,与骑兵作战非常吃亏。赵武灵王果断舍弃传统战法,大力推行胡服骑射。改革成果非常显著,推行前赵国连中山这种小国都斗不过,推行之后一举拔了这根眼中钉肉中刺。



赵武灵王是个多情种,耳根子比较软。他晚年处理继承人问题上,犯了大忌讳,这为他的惨死埋下祸根。

赵武灵王第一个王后是韩王之女。赵武灵王比较宠幸她,生儿子章后,爱屋及乌,就封章为太子。不幸的是,韩王之女死的比较早,章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功劳卓著。如果赵武灵王没有遇到吴娃,太子章继承王位顺理成章,毫无争议。只是偏偏造化弄人。



赵武灵王又娶了吴娃,对其宠爱有加,甚至比韩王之女有过之而不及。吴娃也挺争气,也为赵武灵王生了个儿子,取名为何。可能是赵武灵王命中克妻,吴娃也一命呜呼了,死前别无他愿,只愿赵武灵王改立公子何为太子。赵武灵王心一软,就答应了她的请求。这样,公子章毫无过错被废,公子何成为了太子。



除此之外,赵武灵王又有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举动。他主动让位给公子何,自称为主父,只负责军事,国家治理全权交给公子何。他想法很单纯,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军事斗争是他的专长,大业交给儿子后,他可以一门心思搞军事了。赵武灵王还是过于自信了,他不知道利益可以轻易俘获亲情。

公子章还是比较憋屈的,毫无过错,因为父亲一时喜好,就废了他。他还算通情达理,虽然心中不满,但并没有公开表现出来。但身边幕僚不愿意了,本来公子章继位后,他们很有希望飞黄腾达的,这下全泡汤了,于是他们不停的在公子章面前煽风点火。公子章心有所动。



赵武灵王也觉得对不起公子章,于是就想将赵国一分为二,分出来一半交给公子章。他觉得提出这样的要求后,公子何不会拒绝的,因为没有公子章的退让,就不会有公子何的太子之位。

但没想到公子何拒绝了赵武灵王的要求,赵武灵王很是恼火,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影响,就动了收回公子何实权的想法。他又将讨封不成的事情告诉了公子章。公子章有赵武灵王支持,信心倍增,决定对公子何采取行动。

在赵武灵王默许下,公子章借父亲的兵符宣公子何到宫中议事,准备把公子何一举拿下。公子何的谋士肥义发觉其中有诈,于是自告奋勇替其前往宫中一探究竟,并再三嘱咐如其不归,定是已经被杀害了,让公子何通知公子成与李兑过来勤王。



果然不出肥义所料,肥义当场就被杀害了,公子何派李兑带兵攻入宫中,把公子章及其党羽一并杀害。但因无人敢担负弑君恶名,只得将赵武灵王圈禁在宫中,断水断食,赵武灵王饿的前胸贴后背,只有吃老鼠掏鸟窝,后来老鼠也被吃光了,赵武灵王就活活饿死了。

真是可悲可叹可怜!


一半秋色


想必大家都非常羡慕皇帝,也曾无数次的梦想自己当了皇帝,身边那么多的美女,爽呆了,其实皇帝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业,据不完全统计从轩辕黄帝到溥仪,中国出了559个皇帝,在这些称王称霸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死于非命,无论是与后宫佳丽们昼夜床震累死在龙踏上,还是从帝王之尊到被绞死、饿死、囚死,其实都是自作孽的制度使然。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却被活活饿死。

帝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要什么有什么,怎么会被饿死呢? 赵武灵王赵雍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前295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所实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逐渐强大起来。

当时的汉人服饰普遍是宽衣大袖,作战效率很低,赵雍要求全国老百姓穿胡人的衣服,练习骑马射箭,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赵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赵雍率领这支虎狼之师灭掉了中山国,为赵国开拓了疆土,已经成为了北方第一霸主。

赵雍并没有因此而松手,他要干更大的事,就是南下攻打秦国来增强自己的疆域,他将王位交给自己十一岁的小儿子赵何,让有丰富经验的老臣肥义为相国,他自己则从繁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训练军队、攻打秦国上。


赵雍正值盛年主动退位,自称为主父,易名化妆深入秦国刺探军情,为进攻秦国做准备,就是这样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却被活活饿死在深宫之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赵武灵王的原配王后韩氏,生了个儿子赵章,是嫡长子,于是赵雍宣布赵章为太子,就在太子赵章十五岁那年,又娶了个美女吴孟姚做小老婆,这位吴小姐长得是风姿绰约、仪态万方,赵雍很是宠爱她,并给她起了个“吴娃”的呢称,第二年吴梦姚生了个儿子赵何,恰好这时候正宫娘娘韩夫人一命归天了,于是吴梦姚被封为王后,吴王后提出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赵雍是爱屋及乌,满口答应,就撤销了长子赵章的太子封号,宣布还是小娃娃的赵何为太子,并于公元前299年传位给太子赵何,赵何就是历史上的赵惠文王,赵雍做起了太上王,自称主父。

一次主父赵雍看到小儿子赵惠文王赵何接见群臣时,身为哥哥的赵章面北称臣给弟弟下跪叩头,心中很是过意不去,于是想把赵国一分为二,封赵章为代王,但是相国肥义激烈反对,没有办法分王不成。

赵章得到消息后更增加了对弟弟赵何及相国肥义一伙的憎恨,一场血雨腥风的宫廷政变在所难免。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95年,忙碌了一阵子的赵雍决定带领全体皇族和大臣们前往都城邯郸西北60多公里的沙丘去度假,这个沙丘就是现在的河北平乡,商纣王在那里建了一座高台和两座行宫,赵雍和赵何各住一个行宫,两个行宫相距三公里左右,被废黜的前任太子赵章将行营设在两行宫之间,当晚在真正的行营中,赵章和他的智囊田不礼正在密谋,他们决定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实施他们的叛乱计划,田不礼的计划是假传太上王赵雍的命令,声称有紧急事故召唤赵何晋见,赵何必然要经过赵章营地,他们就在营地附近设伏兵截杀赵何,只要赵何一死,赵章就能顺理成章夺取王位,这个计划非常完美。

于是一个假传太上王的特使前往惠文王赵何的行宫通报说,太上王忽然得了疾病,要面见大王,请大王火速前往,少年国王没有多想就准备起身前往主父宫中看望,相国肥义却把他给拦住了,肥义对这件事情有点疑惑,认为主父赵雍身体一向健康,怎么恰恰在深夜就生病了呢,他就让赵何待在宫中,自己前去看望,如果这个事情属实,大王再去看望也不迟,相国肥义又嘱咐禁卫军加强戒备,紧闭宫门。

忠心耿耿的相国肥义和他所带的护卫不出所料的被赵章的伏兵全部歼灭,等清理战场时却没有发现赵何,田不礼对赵章说消息已经走漏了,现在形势非常危及,我们现在唯一的生路就是快速进攻赵何的宫殿,只要攻下宫殿,杀死赵何,我们还能成功。

但是现在赵何已经有了准备,禁卫军誓死守卫王宫,赵章是久攻不下,正在惠文王赵何万分危急的时候,救兵杀到了,原来赵雍的叔父赵成和大将李兑坐镇邯郸,唯恐废太子赵章有什么不法举动,于是就各率一支军队赶来沙丘护驾,想不到来的正是时候,正好赶上恶战,赵章的军队被杀得大败四处逃窜,这时赵章也慌了手脚,不知怎么办了,田不礼让赵章赶快去投奔主父赵雍苦苦哀求他,他能保护你,于是赵章就找赵雍去了;


李兑斩杀了田不礼后没有找到赵章,他判断赵章别无他路可逃,只能去投奔太上王赵雍,于是就把赵雍的行宫团团围住,砸开宫门进宫搜查,赵章被搜出来杀掉,又把宫中其他人都轰了出去,只让赵雍一个人留在宫里。

一代英雄赵雍此生第一次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没有人来帮助他,当他想出宫的时候,宫门已被反锁,过了几天后,宫中的粮食都吃尽了,赵雍开始挨饿,在饥饿难忍下,他爬上宫墙向外哀嚎。

据史书记载: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而食之三月餘而饿死沙丘宫。

赵雍要求赵成、李兑能放过他,但他俩害怕赵雍今后对他们进行报复,他们为了保全自己,仍然无动于衷,最后赵雍饿得实在没办法,就爬上树找鸟蛋来充饥,又坚持了一个月,终于饿死在空无一人的宫殿之中。一代英雄如此长逝实为可惜。


李兑之流直到三个月之后才打开宫门,可怜太上王赵雍身上的肌肉已被蚂蚁和老鼠啃得只剩下一具枯骨,赵惠文王赵何将他安葬在代郡,就是今天的河北蔚县西南五十公里的地方,现在山西灵丘因赵雍的陵墓而得名。

至于说赵何为何不救自己的生父,有许多说法,其一说赵成和李兑势力太大,赵何年岁小,不是他们的对手;其二说赵何不知父亲赵雍被关,这有点说不过去,两三个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其三说赵何是被权力迷了心窍,所以才不去救。


娇妻爱儿,彪炳的勋业对于赵雍来说不过是一场幻梦,面对王权的诱惑,父子情深、兄弟情义全被抛到脑后,心中剩下的就只有杀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