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用户5864436739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陈近南真名叫做陈永华,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陈永华是福建人,明末的郑成功麾下著名将领。

当年清军杀入福建,陈永华父亲陈鼎是大明的举人,不愿意做亡国奴,在家自尽。

当时陈永华只有15岁,后来他果断去厦门投靠郑成功的明军,对抗满清大军。

陈永华是个文人,却非常勇敢,有极有智谋,是个非常优秀的谋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陈永华是读书人,儒生,不会武功的。

陈永华很快得到重用,成为郑成功的重要谋士。

郑成功对陈永华非常喜爱,认为他能力很强且极为忠于大明。

所以,郑成功将陈永华安排到自己接班人,也就是儿子郑经身边,成为左右手。

实际上,郑成功是希望自己死后,陈永华能够辅佐郑经主持大局。

后来郑成功病死,郑经主持大局。他对陈永华非常信任,自己专管军务,将国家行政大权全部交给陈永华负责。

陈永华以卓越的能力,将台湾的经济和文教搞得很好,治安也很出色。

郑经对他更是信任。

当时厦门已经沦陷,郑成功死后又有内部问题,很多官兵投降满清。

在陈永华的坚定支持下,郑经没有动摇,坚持以台湾保护大明流亡朝廷,和强敌对抗。

不过,陈永华晚年时遭到阵地冯锡范(一剑无血)和刘国轩排挤,被迫辞职回家修养,最终病死在台湾。

康熙知道陈永华死后,非常高兴: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以上这些,不是让陈近南大红大紫的原因,关键在于天地会。

天地会也叫作洪门,三合会。

大家都知道,天地会是满清时代反清复明的秘密地下组织。他们在清初建立,在满清生存的200多年内积极参加反清的行为。

天地会发动过无数反清的武装起义。

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六十年台湾陈周全起义,嘉善起义。

鸦片战争后,天地会发动的起义更多。重要的有咸丰元年至五年广西大成国、升平天国起义,厦门小刀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其中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的活动甚为活跃,其首领洪大全(焦亮)﹑罗大纲等都曾率领会众参加太平军,在两广地区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升平天国﹑延陵国等短期政权,也配合了太平天国的斗争。

在著名的辛亥革命中,也有洪门的身影,很多革命党就是洪门弟子。

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谭人凤曾回忆:人无论远近,事无论险夷,人人奋勇,个个当先,卒有武昌起义,各省回应,不数月而共和告成,军队之功,实亦洪门兄弟之功。

1904年,孙中山为了争取海外实力强大的洪门,也在美国檀香山加入了洪门致公堂。

对于天地会成立的时间,还有不同说法,但一般认为是郑成功在驻扎厦门期间,派出大量军官潜伏在南方各地,组织反清的秘密组织天地会。

那么,陈近南到底是不是天地会的组织者,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陈永华和郑经长期驻扎在厦门、金门,郑经又只负责军务,天地会等秘密组织可能就是陈永华负责。

所以,说陈永华是洪门的领袖也没错,这也是郑成功的命令。

陈永华取了个假名陈近南,成为天地会的实际领袖。

但也有种说法,陈近南时代的洪门还不存在,只是台湾派出的地下情报网而已。

真正的天地会,是乾隆时期,由僧人郑洪二(化名万云龙)在福建创立的。

那么,陈近南就和天地会没有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陈近南是最初组织福建、广东等地反清地下组织的领袖,后来天地会的会员尊称他为第一届总舵主也是一种尊敬的表示。

那么,问题又来了。陈近南就算很牛逼,也牛不过郑成功。

为什么在香港的影视剧、小说中,陈近南绝对是霸主一样的人物呢?

很简单。

洪门也就是三合会,在香港有很强的的力量。香港的4大帮派,都自称是洪门子弟。

香港的O记,全名就叫做“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

而香港的娱乐业,尤其是电影业大部分是被黑社会控制的。陈近南自然是他们的开帮总舵主,那自然要让他威风,要多威风有多威风!

不过,话说回来,陈近南在电影中的下场好像也很弱。

周星驰《鹿鼎记1》中,陈近南好阴险啊,还扔钉子。最后还被鳌拜打成重伤,幸亏有韦小宝救他。

《鹿鼎记2》中,陈近南干脆被冯锡范砍掉了一只手,又是靠韦小宝救了命。


萨沙


金庸先生笔下的总舵主陈近南。一般认为其原型是台湾明郑集团的主要人物陈永华。至于其家族世系与渊源至今迷雾重重。在此笔者就不讨论陈永华的人生轨迹,就谈一谈陈近南这个名字与天地会的关系。

在小说中,陈近南是天地会(洪门)的创始人兼总舵主,那么历史上的陈永华真的是天地会的创始人么?

“天地会”又称三点会、三合会、小刀会等。统称“洪门”,是清代重要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广泛传播与闽、广、赣、湘、川、桂、云、贵、台机海外的华人社会。据统计至今海内外洪门弟子达6000多万人之多。

既然天地会是一个秘密结社组织,就注定了在官方记载中很难追溯到它的起源。然而天地会内部有许多重要文献,其中会书是天地会内部重要文献的总称。而陈近南的名字主要出现在天地会会书中的“西鲁传说”。

然而,原始的天地会会书中的“西鲁传说”未曾见到他的名字。从《守先阁藏天地会文件》开始方才提到。其中的《西鲁序》中说:“后来有位和尚陈近南,提及明朝一事,兄弟尊他为先生。”

《近南诗》云:“天公降下一能人,安排八卦定乾坤。”

《分别血书诗》云:“却说朱洪英太子走到百口洞中自刎而亡,有陈近南先生未知去何方向,后来闻知在福建省架桥开圩,依五祖规例,就安五祖为大公,复效桃园结义,做先生,教习兄弟,在复明主,定中原之江山。”

从这些记录中说明陈近南在天地会中负责制定、传授规章礼节,可能还从事文书缮写等事务。

而《西鲁传说》的主要内容,是叙说康熙时期福建南少林僧众在抵御西鲁入侵战争中立功,结果反遭清朝皇帝负义遣兵焚寺,寺僧大多惨死,仅有五人幸免于难,这五人分别是蔡德英(或蔡德忠)、马超兴(或马昭兴)、方大成(或方大洪)、胡德帝、李式开(或李色开),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洪门前五祖”;他们逃到广东惠州府石城县,遇到万云龙而歃血结盟,天地会由此诞生。

西鲁传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但随着天地会组织的不断壮大,这个传说的内容逐渐被扩充,各种人物也逐渐丰富起来,同时出现了不同版本,并且蒙上了神秘色彩。因此这个传说也往往被认为是天地会创立,发展的历史记录。

在后期的天地会会书中,陈近南是一个极为丰满的人物,学识高、人品好、素有“反清复明”的雄心大志,是天地会的实际组织者。反清武装起义的领导者。

然而学术界对于“西鲁传说”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人认为,所谓“西鲁传说”乃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传说而非历史事实,认为:“关于天地会本身的起源,到现在没有任何人能说得出来,不但它本身起源的真相和创始者为谁不得而知,就连它传说中的神话背景,也是莫名其妙。”

而有的人认为西鲁传说是会内人为了即可传之后代,又不为外人知晓,而把天地会创始的真相,巧妙地隐藏在一个虚构的神话传说中。因此对于这个传说,不能简单地认为便是天地会起源的历史,而是要透过这个虚构的神话故事,找到其中隐藏的历史真相。

而这个历史真相,至今还是一团迷雾。

陈近南究竟存不存在,以及他跟台湾的陈永华有什么关系,这些分歧相当大。而至于天地会的起源及创始人,那更是说不清楚........


朝代说


在金庸先生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当中,主人公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被设定为一位义薄云天、正气凛然的大英雄形象,为完成“反清复明”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陈近南在历史上有其真实的人物原型,他便是被郑成功赞誉为“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大谋士陈永华。



陈永华生于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在清军攻闽时出逃,到厦门投奔郑成功,并得到兵部侍郎王忠孝的赏识、推荐。郑成功将陈永华招来谈论时事,结果发现他谋略深远,惊奇之余称赞他是当世的“卧龙先生”。这次会谈后,郑成功任命陈永华为参军,这一年(1648年),陈永华才15岁。


十年后(1658年),郑成功规划北伐事宜,结果诸将大多认为此事难成,唯有陈永华力排众议,并力挺郑成功联合鲁王朱以海的大将张煌言,沿海路进攻江南。陈永华对时局清晰的分析令郑成功赞叹不止,于是在出征期间命他留守厦门,以辅佐世子郑经,并告诉郑经要以师礼对待陈永华。


北伐失败后,郑成功为摆脱困境,将注意力转向台湾,于1661年跨海收复宝岛,并对其进行大力经营。在此期间,陈永华作为他的谋主,帮助其制定法律、职官系统,立功极多(“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一》)。



1662年6月,郑成功去世,遗言由弟弟郑袭即位,并下令诛杀有罪的郑经。但在陈永华等人的辅佐下,郑经却在同年12月击败郑袭,成功地夺取“延平王”的位子。但在郑经上台后不久,更大的考验便接踵而至,而帮助他渡过难关的,正是谘议参军陈永华。


原来,荷兰殖民者虽然被郑成功赶出台湾,但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为达到夺回该岛目的,便与清朝建立军事同盟。1663年11月,清荷联军趁郑氏集团发生内乱、人心不稳的机会,发兵攻打金门,在乌沙头重创郑军。此役过后,清军顺势占据金门、厦门,迫使郑经退军铜山城。次年6月,荷兰军队又跨海占据鸡笼(基隆)。


此时,郑经军中降清者甚多,就连郑经的亲信也多劝其归降。郑经对降清一事犹豫不决,便向陈永华征询意见,结果后者替他分析形势,称若贸然降清又得不到理想中待遇的话,便会被世人嘲笑,不如退守、经营台湾,以等待反攻的时机。郑经觉得很有道理,便依计行事。



1664年12月,清荷联军由金门出发进攻台湾,结果中途遭遇台风无功而返。事后,康熙帝下令暂停进攻台湾的计划,转而实行极为严厉的海禁政策,清荷同盟自此结束。5年后,因为补给困难和缺乏商机,荷兰人被迫退出鸡笼(相关情况见《郑氏关系文书》、《清前期荷兰遣华使团研究》)。


郑经退居台湾后,陈永华认为当务之急乃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以保障岛内有足够的精英来辅政安民、反清复明(“择地建圣庙、设学校,以收人材。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见《台湾外纪·卷十三》)。郑经认为很有道理,便命陈永华主管此事。



陈永华于是创建了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则分别设立府学、州学、县学,规定凡适龄子弟须入学就读。与此同时,陈永华还推行科举制度,并按照考试结果任职、升迁。经过数年的努力,先前原始落后的台湾岛,日益变得文明开化。


郑氏政权撤回台湾9年后,“三藩之乱”爆发,郑经遂趁此良机,与耿精忠会师伐清,并命陈永华以东宁总制使(相当于宰相)的身份,辅佐其子郑克臧监国。“三藩之乱”持续了八年时间(1673-1681年),由于联盟内部勾心斗角,导致反清大业无果而终。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经在大陆的据点再次被悉数拔除,无奈退回台湾。



郑经退回台湾后,岛内的政治倾轧日渐加剧,陈永华在同僚冯锡范、刘国轩的排挤下辞职,并在龙湖岩隐居,没多久便郁郁而终,享年才46岁,时在同年七月。陈永华去世后,郑经不仅给予他“文正”的谥号,而且还亲临吊丧。陈永华死后,葬于今台南县柳营乡果毅村,在清朝统一台湾后,又迁葬泉州。


史料来源:《清史稿》、《台湾外纪》、《台湾通史》、 《郑氏关系文书》、《清前期荷兰遣华使团研究》


文史砖家


在陈近南的这个问题上,我想应该将陈近南和天地会分开来看了。

从正史上的记载来看,《鹿鼎记》中描写的陈近南和历史人物最相近的无疑是郑成功的军事陈永华。根据《清史稿》记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示将迎桂王狩焉。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水土恶,皆惮行,又以令严不敢请,铜山守将郭义、蔡禄入漳州降。”

可见,陈永华此人还是很有才能的,作为郑成功的首席谋士,他“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所干的这些事情竟然上了正史的记载,这当然不是一个小人物了。但是在《清史稿》的记载中,天地会和陈永华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清史稿》记载的天地会的活动时期是从乾隆五十年以后开始的,一直持续到嘉庆十几年,当然,也不能说在乾隆五十年之前天地会就是不存在的,也有可能是陈永华创建的天地会,但是从正史上来说,天地会在乾隆五十年以前是没有记载的。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五十一年,台湾人林爽文起兵作乱,打的就是天地会的旗号。林爽文此次作乱,影响甚广,从乾隆五十一年持续到了乾隆五十三年,而且从福建打到了台湾,占据了台湾不少地方,在这两三年中,朝廷对于林爽文的作乱没有什么太大的办法。

又根据《清史稿 柴大纪传》的记载,“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林爽文乱起。爽文漳州人,徙彰化,所居村曰大里杙。时奸民相聚,号天地会,漳州人庄烟为之魁,爽文与相结,谋为变。”根据这段记载,林爽文在乾隆五十一年的时候,在彰化大里杙村,一天地会为号召,联合庄烟等人起兵造反。

还有,嘉庆十七年,在广东广西一带,“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赀者入其中”。嘉庆六年,浙江“龙泉天地会匪滋事。”

除了正史,在其他野史小说中,也有天地会的记载,但是和正史出入不大,反而和金庸小说里写的有很大区别,比如蔡东藩写的《清史演义》,当中说到:“台湾土豪林爽文乱起,这林爽文本没有什么势力,只因台民半是土著,半是客籍,彼此不睦,时常械斗,地方官不去弹压,爽文假和解为名,结了几个党羽,设起一个天地会来,起初入会的人,不过数十名,后来越结越多,连官署的差役,也都入会。官吏虽有些风闻,终究得过且过,不愿查究,因循坐误,是官吏老手段。因此天地会竟横行了数十年。”这里的描述和正史是吻合的,及天地会缘起乾隆晚年,持续影响了东南沿海有几十年。


------------------------------------------------------------

以上,便是历史上真实的陈近南和天地会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