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素素因何而死?不是殉情,而是死于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

殷素素因何而死?不是殉情,而是死于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

看过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的读者和观众想必没有不知道殷素素的,殷素素是张无忌的母亲,是张翠山是妻子,是白眉鹰王殷天正的女儿,她明艳不可方物,气质超群,未嫁之前,亦正亦邪,被正道人士称为魔教妖女,后来在冰火岛与武当第五侠张翠山私定终身,结为夫妇,并且生下儿子张无忌。

穷发十载泛归航,冰火岛十载,夫妻二人,情深意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是回归之期已到,不得不忍痛离开冰火岛,重回中土,恰逢张三丰百岁大寿,实乃武林盛世,各大门派皆来庆贺祝寿,却没想到看似一片祥和之下,却暗藏杀机,原来这些人祝寿是假,来逼问屠龙刀的消息是真。面对各大门派的武林高手,张翠山自刎而亡,殷素素紧随其后,穷发十载,刚回到中土,就遭到这样的变故,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殷素素因何而死?不是殉情,而是死于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

张翠山之死,是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三哥俞岱岩,认为当初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殷素素伤害了俞岱岩,又觉得是自己的妻子欺骗了自己这么多年,各种矛盾突然一股脑的袭来,张翠山终于没能顶住压力,于是带着“我要为俞三哥报仇”的想法,选择了自以为是的解脱。

但是殷素素呢?殷素素为什么要自尽?要知道此时还有个幼儿张无忌,殷素素为什么能忍痛抛弃张无忌而选择自尽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

殷素素是个奇女子,不但明艳照人,而且极具智慧,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女中豪杰,她极重感情,知书达理,她当年是用蚊须针伤了俞岱岩,但是她绝没有加害俞岱岩的意思,甚至出重金委托龙门镖局将俞岱岩安全的送到武当山,并且千叮咛万嘱咐,务必将人亲自交到张三丰的手里。但是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俞岱岩被大力金刚指所伤,全身残废。醒来之后,俞岱岩什么都忘了,唯独没有忘记“俞岱岩是个英雄,素有贤明,不可伤害”这句话,他记住的不是这句话,而是说这句话的口音。他在轮椅上坐了十年,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口音,本以为一辈子再也不会听到这个口音了,却没想到十年之后,从五弟妹殷素素的口中再次听到相同的口音。

殷素素因何而死?不是殉情,而是死于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

于是真相大白,原来当初用蚊须针伤害自己的果然是眼前的这个五弟妹,在俞岱岩的心里,这个先伤自己的人,才是罪魁祸首。在张翠山的心里,也是这样的想法,原来自己的妻子,竟然是伤害自己三哥的罪魁祸首,张翠山难以接受,他的书生意气再次发作,拔剑指向自己的妻子殷素素,狂叫要为三哥报仇。

殷素素哭了,她没有躲避,更没有解释,她宁愿死在自己丈夫的剑下,她以为这样自己的丈夫就就可以对得起自己的俞三哥了。

张翠山的剑最终没有刺向殷素素,而是抹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张翠山死了,他至死都没有原谅自己的妻子殷素素,至死都把殷素素当成害了自己三哥的罪魁祸首,在情和理,道与义的冲突上,张翠山选择了最极端的做法。

殷素素因何而死?不是殉情,而是死于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

张翠山的死是自己将自己逼上绝路,他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他心中那种虚妄的自我迷幻的道德力量被他自己上升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如此轻率的逞了匹夫的血气之勇。

而殷素素呢?殷素素对人生和世事的认识毫无疑问比张翠山深刻的多,她曾经直截了当的质问张翠山:“如果不是这生死患难的奇缘,不是这与世相绝的孤独,张翠山会这样爽快和无所顾忌地接受她的爱情吗?”

毫无疑问,不会,因为张翠山是个极具道德感的人,在他心中,正邪之道分得是很清楚的,所以如果不是身处荒岛,他是不会和殷素素谈恋爱甚至结婚生子的。这一点,不但张翠山要好好思考,读者也要好好思考,自己想要的爱情和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切莫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别人。

殷素素因何而死?不是殉情,而是死于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

殷素素和张翠山做了十年夫妻,她深爱张翠山,被张翠山的书生意气和一身正气所打动,所以她按照张翠山的意识将自己塑造成了贤妻良母的样子,温文尔雅,相夫教子。

但是刚回到中土,就发生了这样的巨变,自己的丈夫不但没有理解和支持自己,反而将自己视为仇人,哀莫大于心死,殷素素的心在此刻已经死了,没有什么比这更能震撼人心的了,夫妻之道,什么是夫妻之道?难道张翠山已经忘了冰火岛十年夫妻恩爱的结发之情吗?张翠山没有忘,如果真忘了,他就很真的将长剑刺向殷素素,然后才会自己抹脖子。

殷素素因何而死?不是殉情,而是死于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

但是此时殷素素的心已经死了,她可以面对生活中一切的不幸和困厄,但是她无法面对丈夫的仇视和谴责。十年来,她做的足够好,哪怕她曾经是“妖女”,本以为十年的海外生活可以改变一个人,没想到自己改变了,张翠山却没有改变,她真诚努力的去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认知能够和心爱的男人在一个层次和境界上,这样自己便能得到爱人的爱,但是最终她的一切努力还是付诸东流,于是心灰意冷一下,只好陪伴丈夫死在丈夫所认同的那种道德的谴责之下,而不是殉情,实在令人惋惜。

参考书籍: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