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顶替黛玉出嫁,是自愿的吗?真相其实很残酷

黛玉是贾府中第二个与宝钗有着根本利害冲突的人物。红楼群钗之中,只有钗黛二人才貌相当,在贾府中的地位也算势均力敌,再加上贾府和薛氏母子津津乐道的所谓“金玉良缘”,都使黛玉自然地把宝钗当做自己爱情上最大的威胁。而在宝钗心中也未必没把黛玉当成最强劲的对手,只是一直隐而不露,除了在诗会上一直跟黛玉争持不下外,始终以一副大度能容的高姿态应对黛玉咄咄逼人的攻势。于是相形之下,黛玉显得更小气,宝钗就显得更宽厚。这还不算,宝钗厉害就厉害在,最后让她的敌人——林黛玉本人都承认了自己的小气和她的大度。

薛宝钗顶替黛玉出嫁,是自愿的吗?真相其实很残酷

宝钗对于现实提供的机会是相当敏锐的,所以四十回黛玉在宴会上情急之中说出了当时被视作淫书的《牡丹亭》《西厢记》中的语句,无疑给宝钗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此时宝钗当然能像黛玉说的那样得理不饶人,利用这个机会让黛玉在众人面前出乖露丑,让贾母等人知道黛玉在背后看了不三不四的书而更加反感。

但是这样做显然损了人却不利己,既破坏了宝钗一贯刻意维持的敦厚形象,更有可能不但将黛玉公然推向对立的一方,而且还会把宝玉对她本已有之的疏远变成敌视。况且贾母就算不喜欢黛玉,毕竟抹不去骨肉亲情,宝钗若是公然给黛玉难堪,贾母面子上斥责黛玉,心里都不可能不埋怨宝钗。而无论是宝玉的敌视还是贾母的埋怨,都将成为她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所以权衡利弊之下,宝钗放弃了利用这个机会打击黛玉,而选择了藉此亲近她,化解她心中的芥蒂。方法很简单也很巧妙。

薛宝钗顶替黛玉出嫁,是自愿的吗?真相其实很残酷

对心无纤尘的黛玉而言,打动她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得像她一样真诚坦率,所以我们惊讶地看到宝钗第一次敞开了心扉,向黛玉吐露了她决不会向第二个人吐露的秘密,所以那一天真正打动黛玉的并不是她那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是在此之前宝钗说出秘密时所表现出来的真诚,她使黛玉疑虑顿消,从此认她为知己,并毫不掩饰地在宝玉和众姐妹面前承认了自己以前的狭隘。而从宝钗此次的行为也就看出,宝钗收服所有人以树立一个美德形象的手段,并不只是施点小恩小惠那么简单,她其实洞悉每个人的弱点,最懂得对症下药,所以才无往不利,令贾府上上下下的人既叹且服。

宝钗的这一番做作,把自己精心塑造成一个美德典范的苦心赢得了应有的报偿。她以此不动声色地击败了黛玉,登上了宝二奶奶的位子,而且我们也想像得到,在此之后她还会从自己建立的微信中受益无穷,有了那么多的支持者,她的位子要比王熙凤的牢靠的多。但是不可否认她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薛宝钗顶替黛玉出嫁,是自愿的吗?真相其实很残酷

为了做到在道德上完美无缺,至少在别人的眼里如此。她紧盯着别人眼中的自己,或者说她一直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小心翼翼地修正自己的言行,让它们无可挑剔,就这样用一大堆虚构出来的品质,掩盖了本来的自己。一个正统的封建淑女,不应该读《西厢》一类的“淫书”,她就不读;不能谈情说爱,她就隐藏了自己的感情对宝玉敬而远之;甚至最后如愿以偿地与宝玉成亲,也非出自自愿。

王熙凤的调包计固然巧妙,却是以牺牲宝钗的自尊为代价的,冒着黛玉的名出嫁,无论对谁来讲都是一种莫大的羞辱,何况宝钗骨子里的傲气决不下于黛玉。但是又能怎样呢,薛姨妈说的,她是女儿家,素来也是孝顺守礼的人,知我应了,她也没得说的。所以宝钗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垂泪而已,最后也只能这样屈辱得嫁了。此时的宝钗真像是作茧自缚,骑虎难下了。

薛宝钗顶替黛玉出嫁,是自愿的吗?真相其实很残酷

所以宝钗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得到宝玉的爱情,不是遭遇失败的婚姻,而是丢掉了自己。从没说过自己想说的话,从没做过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为了别人的眼光塑造出一个自己,却把真正的自我遗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