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快雪时晴帖》,这幅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高书法艺术成就之一的作品,自1677年进入清宫内府,之后便在乾隆皇帝的手中得到无上的关爱。

2013年,台湾公视(PTS)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出品纪录片《对焦国宝》。该片从基础美学角度拍摄国宝真品,并由作家张大春配音,耗时三年制作。

今天,我们跟随本片,走近《快雪时晴帖》这幅国宝文物的细节与美感。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位于紫禁城养心殿内三希堂,珍藏着乾隆皇帝珍爱的书法作品

乾隆将《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称为稀世瑰宝,其中《快雪时晴帖》列为首位。

《快雪时晴贴》的原尺寸比A4纸张略小,一共有四行二十八个字。昏暗斑驳的纸上,短短28个字,这封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信,为何可以背负中国书法的历史重量?

▽先来看看这幅简讯讲了些什么▽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羲之顿首」

书信的首语,顿首,就是点头致意的意思。

「快雪时晴」

今天下雪了,但很快地就放晴了。

「佳想安善」

想必你身体康健,事事如意。这是一句问候语。

「未果为结,力不次」

你交托我的事情还没有结果,很抱歉。

是这封书简的正文。

「王羲之顿首」

最后,再以署名,具礼结束。

「山阴张候」

此为收信人的名字。

原本该在信笺的封面,后人将它倂摹在同一张纸上。

后人从这幅书法作品中,窥探到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不仅来自天分,也来自后天的努力学习。

王羲之是山东临沂人,王氏家族在东晋时名声显赫。王羲之七岁开始读书、拜名师,十几岁的时候,随晋室渡江南迁,之后迁到浙江绍兴。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会稽山下的兰亭,是王羲之的寄居之地

王羲之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务,因看透了人生与职场,不久就辞官了。辞官后的他在江南地区享受山水之乐,最后于于361年病逝,享年59岁。

王羲之成年之后片游各地,练习名家名迹开拓眼界。他广泛涉猎秦、汉、曹魏时期的篆、隶、章草、楷书等作品,博采众长,表现在《快雪时晴贴》上,则是将各种不同的笔法融入自己的书写中。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28个字,以行书为主,兼带楷书的笔意,「顿首」、「果为」等字作为连笔草书。唐代人称颂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神乎技矣

《快雪时晴贴》的原始尺寸经过千年来不同的人收藏之后,装裱的样貌也有所不同。

进入清宫后,经过重裱,《快雪时晴贴》以册的形式重现。全部打开时,书法帖部分只有5.5公分,占了二十八分之一的篇幅,其余几乎都与乾隆皇帝有关。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引首部分,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四个大字「神乎技矣」

从公元1745年之前到1795年之后的五十多年之间,乾隆在册中书写了七十多则题记,外加两幅书画,并盖了多枚收藏印章。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在第五幅间,有乾隆皇帝题的「神」字,这是唐朝以来对品定书法家高下使用的最高等级的评价。

王羲之的书法在他所处的时代备受宠爱,之后各朝皇室更热衷于收藏王羲之的书法,并想方设法制作忠实的副本。当今已无王羲之真迹传世,现在的王羲之书迹,皆为精摹本。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乾隆所藏的《快雪时晴贴》,是唐代所直制成的精摹本。中国书法艺术能够流传发展,就与这些精致的摹本的存在有绝对的关系。

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太过珍贵,经常由历代的皇帝亲自下令指挥,选用最好的工匠或书法家来完成临摹的工作。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乾隆皇帝在题记中写道,他临仿此贴不下一百多次。乾隆皇帝到了83岁的时候,视力退化,无法写字,又不肯戴眼镜,但又不肯放弃,就命令他的臣子代笔继续。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中后期的乾隆题记,多是以歌咏瑞雪带来的丰年的吉祥微兆为主,此册最后是以臣子所绘制的瑞雪图作为收尾。

从乾隆题字的时间可以看出,主要都集中在十一月到二月冬春降雪之际。

乾隆挚爱,《快雪时晴帖》究竟好在哪?

我们可以想象,每到瑞雪纷飞之时,乾隆就会来到三希堂,翻阅略为磨损的册子。五十多年从未间断,这是何等的喜爱。

▽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台湾公视纪录片《对焦国宝》之《快雪时晴帖》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经典

书画高清资料

名家访谈

经典专题

推荐展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