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5万的刘封,离麦城并不远,为何不去营救关羽?

于涛


首先我们先分析问题本身,刘封当时并没有可能拥有5万重兵。我们结合当时背景环境,刘封接下刘备的命令攻取上庸等郡县,当时他手中最多只有5千兵力,就算加上投降的魏国军队,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5万兵力的。



再谈谈上庸与麦城的距离近,这也只能是相对于其他地方蜀国军队较近,也不能谈之为不远。毕竟两者也有着大约500公里的距离,以当时的行军速度,就算出兵救援,马不停蹄,也最少需要10天。

当然,刘封在接到关羽求救信后,确实是没有行动,就算距离很远,也应当出兵救援才正常。那么当时刘封为什么不去营救支援关羽呢?

在我觉得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奸人挑拨,使刘封关羽生有间隙 大家都知道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而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从纲常伦理上说,关羽是刘封的叔父。叔父有危难,侄子应该全力营救才对。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刘备攻取益州和汉中称帝后,想要立一个太子,但是不知道该选择立谁。亲子刘禅年岁尚小,当时且无过人之处。义子刘封虽然勇冠三军,很有威望,但是却无血缘关系。


所以刘备很纠结,并曾经询问过诸葛亮和关羽,但是诸葛亮以这是刘备的家事为由并没有回答。

而关羽则回答,立太子怎么能立一个义子呢?这是不符合纲常伦理的,所以刘备最后在立储上就放弃了刘封,立了刘禅为太子。

但是这件事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传到了与刘封共同镇守上庸的孟达耳中。据说在刘封收到关羽求救信后,本来是打算出兵救援关羽的。但是孟达却在这时向刘封说明了关羽当年在立储上的所为,使刘封与关羽之间有了间隙,这才让刘封迟迟不肯发兵救援关羽。

这个原因似乎有些感性,但有些时候做出决定就是一念之间,当时刘封由于这个原因而不出兵也是有可能的。

二、新城刚破,根基不稳,必须镇守。在关羽在东线进攻曹魏政权时,而刘封刚好接到配合关羽进攻上庸等郡县的命令。而因为关羽在东线势如破竹,导致曹魏兵力大多被派往东线支援,这就让上庸等郡县防务空虚。

刘封当时并没有花什么力气就攻克了上庸等郡县,但是这时因为吴国对荆州的偷袭,让关羽败走麦城,恰巧这时刘封收到关羽的求救信。



但是刘封这时已经把仅有的兵力都布防在新占领的城池中,如果撤回布防,刚被攻破的城池难免不会出现反叛的现象。并且在关羽败走麦城后,曹魏政权被派往东线的支援部队也相继回援。

再加上上庸等城是刚被攻破的新城,刘封在此处的根基并不稳固。如果此时派兵去支援关羽,成不成功尚且不说,但是上庸的城防一定会空虚,并且抵挡不住曹魏的进攻。

这样拿几座城池为代价去做一场成功率很低的救援赌博,站在当时刘封的立场上,是十分不明智的。这也可能是刘封为何迟迟不肯出兵去营救关羽的原因之一。


夏目历史君



进攻东三郡的是孟达,孟达当时的兵力只有四千部曲。所以孟达只是进攻了房陵,攻杀了房陵太守蒯祺,上庸和西城两郡就不战而降了。因为房陵在襄阳和上庸中间,房陵被攻占了,襄樊无力救援,而西城和上庸上游的汉中也被刘备占领了,曹魏已经没有能力救援他们,所以他们才投降了。

刘备派刘封去的时候,名义上是害怕孟达没有能力单独完成任务,实际上是对孟达不放心。所以刘封去上庸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统达军”,也就是夺取孟达的军权,成为东三郡的军政主帅,就像关羽在荆州的地位一样。这也是刘封到东三郡之后,完全不把孟达放在眼里,敢于夺走象征孟达大将地位的“鼓吹”的原因。

西城和上庸本来就是申耽申仪兄弟在占领,无论是割据汉中的张鲁,还是荆州的刘表,还是后来接收了荆州北部的曹操,都对西城和上庸采取了高度自治的政策,也就是承认申氏兄弟的地位,让他们继续当都尉。之所以是都尉而不是太守,也是因为曹操把这里视为自己不能完全控制的边境地区。


刘封去上庸的时候,本身也没有带什么兵,只是夺走了孟达的部曲,至于申氏兄弟的军队,听调不听宣,用他们来对付三郡内部的蛮夷还可以,用他们打外战,那肯定是靠不上的,刘备,刘封,孟达都很清楚这一点。只要他们不搞武装叛乱,公然反抗,就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刘封虽然年轻,但是他的身份和地位并不低。他被刘备收为义子的时候,刘备还没有儿子,所以是一度被视为接班人的。后来刘备有了阿斗,接班人当然就是刘禅了,刘封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但刘封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依然不低,也很受刘备信任。

刘备入蜀的时候,所带的将领主要就是刘封,魏延这些人,入蜀之后封为副军中郎将,地位很高。到上庸之后,又晋升为副军将军,地位就更高了。东三郡在东汉属于汉中郡的县,后来才升为郡,和汉中平级。攻占汉中之后,刘备让魏延做太守,让刘封做东三郡最高军政负责人,保证汉中和荆州之间的联系通道,意图是形成对曹魏的完整防线。

所以,刘封虽然年纪轻,但是地位和身份都不低,是直属于刘备的高级将领,并不是关羽的下属,也不归荆州战区管辖。如果考虑到孟达原来归属于荆州战区,就可以理解,刘备让刘封出镇东三郡,其目的就是要让东三郡成为一个独立的战区,而不是附属于荆州战区。因此,刘封也没有救援关羽的义务,而孟达如果是在刘封到来之前,其实是有这个义务的。


而孟达已经通过刘备派刘封来镇守东三郡察觉了刘备对他不信任,在关羽兵败之后,东吴又截断了他原来出发的根据地秭归,成了孤军,就算他对刘备忠诚,如果他身后的上庸和西城投降曹操,他就完全被魏吴双方包围了,等他的就是全军覆没,兵败身死,所以就决计投降了,这样可以保存实力和地盘。后来黄权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综合来看,刘封不救关羽的理由其实是很充分的。

第一,刘封自己没兵,申氏兄弟靠不上,要救援就只能是让孟达去拼命,孟达不肯,他也无能为力。

第二,孟达是关羽下属,而刘封不是,刘封直属于刘备,所以孟达有义务救援,而刘封没有。

第三,刘封驻地在西城,也就是东三郡中离襄樊前线最远的一个郡,要救援的话孟达比他更近更方便,孟达不救,他也救不了。

第四,也就是他说的理由,也没问题,申氏兄弟是地头蛇,本土豪强,刚投降没多久,如果孟达出兵,离开房陵,随时都有被申氏兄弟抄后路的危险。

所以孟达在知道关羽兵败的消息后就投降曹魏了,并且写信劝刘封一起投降,而刘封认为自己理由充分,加上他所在的西城的太守申仪也叛降曹魏,刘封就逃走了,而他这时得逃跑路线也只能是取道汉中,返回成都。这样,东三郡就全归曹魏了,而曹丕则合并三郡,设置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


萧武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关羽作战勇猛,忠义无双,为后人崇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荆州军北伐樊城,所向披靡,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然而曹操却趁机联合东吴,夹击关羽,吕蒙率军偷袭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走麦城。吕蒙率军穷追不舍,很快就将麦城团团围困。关羽被困麦城,缺衣少食,将士多半带伤,且只有五六百人(演义记载),形式岌岌可危。


廖化临危受命,率军突围,前往上庸去求救兵。刘封孟达取得上庸之后,沈耽又率众归降,刘备封赏义子刘封为副将军,与孟达一起守上庸。见到廖化前来求救兵,刘封孟达均以上庸刚占领不久,立足未稳,不肯分兵相救。廖化悲痛欲绝,出城大骂不止,往成都前去求救刘备了。刘封孟达为何不愿救援关羽,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封本意就是不愿救关羽,可以说有点事不关己的意思。刘封本为刘备的义子,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情深似海,这点刘封不会不知。作为自己的叔叔关羽麦城被围,即便不看关羽,看在刘备的面子上,也理应救援。况且同为蜀军,唇亡齿寒,又有谁愿意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消灭呢?而刘封确实这么做了,一开始就表现的很明显。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廖曰:关公兵败,见困于麦城,被围至急。蜀中救援兵不能旦夕即至,特命突围而出,来此求救。望二将军速起上庸之兵,以救此危。倘稍有迟延,公必陷矣!封曰:“将军且歇,容某计议。”


显而易见,廖化前来求救,形式已经万分的危机。同为蜀军统帅,关羽又是刘封的叔父,刘封的第一反应就出卖了他。刘封居然说:将军且歇,容某计议。这是何等的大事,形式又万分危机,又有何需要商议的呢?即便孟达不愿意,刘封应该只身前往才是,这才能对得起其义父刘备。由此可见刘封并不想救援关羽,或者说对于这件事他很犹豫。对于此事,毛宗岗大师也批注:如此急事,有何计议?计议便不像了。也就是说刘封此举,是本能的反应,他并不心甘情愿去就关羽。


其次二人不救关羽是顾及到东吴势大,伤及自身利益。刘封后来前去找孟达商议,孟达却也不愿意去救。他的理由更是直白:东吴当时已经占领了荆州九郡,现在关羽只有麦城一座弹丸小城,如何取胜,况且曹操率兵四十五万,在摩陂驻扎,蠢蠢欲动。由此可见,二人都担心不是东吴的对手,毕竟绝大部分的荆州土地,已经归东吴所有,又有曹军南北夹击。


二人这是担心即便去救援也于事无补,甚至会伤害但自身的利益。再加上北有曹操大兵压境,二人更不敢擅自行动了。想来这些都是借口,救援困难是有,但并不能成为不救援关羽的理由。他毕竟是蜀汉的顶梁柱,为蜀汉立下过汗马功劳。二人自以为是的这样认为是愚蠢的,他们并没有估计但刘备的感受,如果是刘备,即便不要上庸也要救出刘备。这就是为何后来刘封被杀,孟达因惧怕怪罪反叛投曹了。


再次刘封确实碍着与关羽的叔侄关系于心不忍,但被孟达用反间计驳回了。刘封虽然不想救援,但关羽毕竟是其叔父,他也自知无法向刘备交代。然而孟达却说: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而孟达更是爆料说关羽曾阻止刘备立刘封为世子。刘备本有意立刘封,问及孔明意见,孔明却让刘备去问关羽。而关羽更是直白,声称刘封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孟达又劝解道,关羽又曾让刘备派遣刘封镇守上庸,远离成都,以绝后患。 因此在孟达看来,关羽并未真心对待刘封,刘封也没必要为了关羽采取冒险的举动。刘封听后,也觉得自己有冤屈,于是便赞同孟达的说法,不去救助关羽,二人均以上庸立足未稳,不肯发兵相救。

你是如何看待刘封孟达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5万?

呵呵。

关羽整个荆州方面军都不足5万军队,守备上庸房陵狭隘地方的刘封有5万军队?

拿什么养活啊?

真实来说,刘封本部不超过5000,申家兄弟的私兵部曲有两三千。

首先,刘封不属于荆州方面军

所以,关羽也只是写信请刘封协助。而刘封没有法定义务去救护关羽。如果救不了关羽而又导致申家兄弟造反投靠曹军,责任誰负?

其次,刘封无法救护关羽

看地图就应该知道,上庸距离麦城虽然直线距离也就几百公里,但这里就是湖北陕西重庆交界处,山脉连绵,河流纵横,就算刘封在219年11月中旬获得南郡被江东偷袭的消息就立即带领3000军队去麦城,也无法在曹军与江东的夹击下于12月中旬到达。

哪怕就算刘封能够到达麦城,救出了关羽,也无法依据原路返回,因为四面八方的道路都已经封闭干净,这3000士兵将被曹军与江东方面联合绞杀。


四川達州


刘封是不可能有五万人马的,上庸,房陵,西城都属于汉中郡,汉中郡的总人口只有26万,曹操撤出汉中时,迁走了汉中居民五万多户,超过20万人口,整个汉中地区包括上庸三城大约只剩下五六万人口,上庸的兵力有三部分,一是孟达统帅的部队,这部分部队是上庸地区的主力,是以孟达的私人部曲武装为主的,大约只有几千人(按孟达所统部曲4000余户,一户一丁),第二部分是原来刘表的部属后来归附曹魏的申耽申仪,他是投降的,又是本地的地方豪强,所以保留了自己原来的部属,第三部分是刘封从汉中带来的,数量很少,大概属于亲随卫队的性质,所以,上庸地区的总兵力只有一万多人。

孟达很有才华,又是法正的挚友,以此而得到刘备的重用,在樊城战役期间,孟达正面临一个人生的重大抉择,1.是因为法正因病亡故了,孟达在朝廷中失去了一个有力的靠山,2,是孟达在攻打房陵的时候,把诸葛亮的姐夫蒯祺杀了,这就跟诸葛亮结了仇,法正活着,孟达还有一个靠山,现在诸葛亮成为刘备身边最有权势的人了,孟达肯定要担心诸葛亮的报复了。3,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是奉命来统辖上庸地区的军政长官,刘封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许是诸葛亮的唆使),也或是他的政治能力就是如此,反正他在上庸没有管理好这个地区,还跟孟达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三国志》记载,刘封夺孟达鼓吹。有此三事,孟达于是怀惧而降魏。

需要说明的是,关羽命令刘封增援的时候,其实刘封也非常为难,孟达是这样一个情况,新投降的申耽,申仪其实是不能依靠的,刘封其实根本就指挥不动孟达,申耽,申仪。而同时在是不是救援关羽的问题上,刘封孟达的立场又是一致的,孟达是已经起了异心,刘封除了指挥不动之外,还因为他一没有意识到樊城前线的危机,二是对于关羽这个半独立的蜀汉内部军阀有抵触情绪,所以他们一口就回绝了。而到了关羽兵败的时候,孟达也已经叛变了,刘封正带着有限的兵力,跟孟达,徐晃交战,但是,即使如此,他还是尽自己所能,派出了一支援军,但是,被陆逊击败。


狼的影子319


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当中,也许作者实在是不忍心想荆州三郡的丢失归结于关羽的大意,为了更加突出关羽的形象,也只能让更多的人在荆州三郡的失守过程中背锅,刘备的义子刘封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的历史,都记载了这样一段内容,在公元219年关于北伐襄樊之际,与荆州三郡保持距离最近的东三郡守将刘封,没有选择率军增援关羽,《三国演义》中记载当关羽处于劣势败走麦城之际,刘封选择按兵不动;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关羽北伐之初就向刘封求援,但刘封以兵力不足为名没有派兵增援,不管是战争爆发初期还是战争的最后时刻,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封没有选择救援,甚至从始到终也没有打算进行救援,在这场如此重要的战争中,作战一向勇猛的刘封却为何选择了躲避?



原因恐怕就在于,他根本无力出兵!也没有能力干涉整个襄樊之战的任何一个节点,影响他的重要因素就是:手中没有可依靠的机动兵力!

在襄樊之战期间,刘封一直在东三郡一线驻防,按照历史资料记载,东汉末年这一带仍然处于地广人稀、山民居多的环境,因此很难获得足够的人口资源,自然也意味着这一代的军事力量有限,即便是这一带著名的地头蛇申耽申仪两兄弟,也仅仅是聚众数千人独立为政,由于这一带养不起庞大的兵力资源,刘备接管东三郡时,动用的军事力量也并不多。



在襄樊之战前,首先进入这一带的是孟达,史书中并没有交代他带了多少人马,随后刘备为了进一步控制这一区域,同时也是为了监督孟达,派义子刘封前往这一带总领东三郡的军务,史书中并没有交代刘封带了多少军队,但从他分割了孟达手中的兵权并因此与孟达发生冲突来看,刘封手中的军事力量恐怕也极为有限。襄樊之战关羽惨败身死人亡后,孟达率领手下部曲4000人投降曹魏,这应该是他被刘封分割兵力后所剩下的军事力量,如此看的话,前期兵力薄弱被迫抢走孟达军事力量的刘封,他手中的军事力量恐怕不会比孟达强多少,这样算的话,东三郡除了申氏兄弟的数千人之外,刘封与孟达的军事力量不会超过万人。

因此以刘封和孟达的军事力量,想在襄樊之战期间助关羽一臂之力,恐怕比较困难,由于东三郡刚刚占领后不久,蜀汉政权对这一带的控制并不稳定,申氏兄弟虽然归降,但属于地头蛇的申氏家族对蜀汉的忠诚度并不保险,蜀汉必须要在这一带保持足够大的兵力才能控制住这一带区域,加上孟达也并不是刘备的嫡系,否则也不会安插刘封前往这一带进行控制,因此东三郡的三股军事力量,申氏兄弟和孟达都不保险,只有刘封的部队能够稳定控制这一区域。



所以当关羽北伐之时,东三郡虽然距离最近,但却没有能力进行增援,申氏兄弟只是归顺,他们手中的军事力量根本不听调遣,刘封的军队也不能擅自离开,唯一能调遣的机动兵力恐怕也只有孟达的4000人,但他听不听调遣先不说,区区4000人根本解决不了襄樊之战的危机,尤其是襄樊之战关羽败的太过于迅速,由于前期始终占据主动,在考虑自己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东三郡没有选择派兵增援,自然也不会影响战场局势,但等到随后东吴偷袭荆州三郡,关羽迅速败亡,刘封与孟达也来不及做出反应。

可以说荆州三郡的丢失还是在于关羽集团在北伐的过程中太大意,在战前就已经确定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见好就收,而是选择盲目扩大战果,结果前线最终陷入到吃紧状态,后方又遭到吕蒙的偷袭,最终将蜀汉政权最重要的地域丢失,也彻底扭转了蜀汉政权的命运。


辽宁资深球迷


这个问题有几点说明一下:

一,整个关羽控制的荆州不到四万人马,关羽领了三万兵北进, 除刘备自自己领的攻汉中主力外,关羽的兵是最多的,刘封远不可能有五万人马。

二,秦及汉初的汉中郡辖区含三国时的汉中全部,上庸新城全部,巴中少部,武都一部。刘备攻取的汉中郡只是秦及汉初汉中郡的三分之一不到。 上庸新城在汉末及后魏晋已划到荆州,本来也属汉中和荆州交界的地方,有点不清不楚,且多山地少平原,加上是后面才取得上庸,在原则上,上庸或者说刘封孟达不归关羽管,相当于跨战区了,只能是请求,而不能算刘封抗命。真要从行政区严格论起来,上庸应该受魏延节制才对,汉中郡太守,督汉中(地区,诸郡)镇北将军,这也是为什么历来认为魏延像关羽一样是封疆大吏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小)汉中太守。

三,客观因素存在,孟达小有才能但以利(个人升迁)为先,申家兄弟墙头草也是安稳为上,加上上庸本身山野小城,孟达加原本申氏兄弟的兵马合起来约万余。

刘封孤身(应该有几个随从)并未带部队去,三国志记载 让刘封 “统达兵”,刘封夺了孟达本部兵马,二者定有矛盾存在,实际上刘封勇则勇矣,政治手腕不足,虽然表像上孟达下风或者俯首,那是因为刘封手上有令箭,也因法正还在,不得不低头,真要怼起来,看关羽死后,刘封根本就斗不过孟达就知道了。

换言之,如果关羽求救之时刘封一意孤行,死得还不知道是谁。

在关羽求救之时孟达的靠山法正刚死,孟达杀了孔明的姐夫,我这里不去猜度孔明,至少孟达这种人会认为法正不在了,如果诸葛以后要报复没人能保自己,得留条后路。好歹刘封是义子,结果到后面因为关羽的死,刘备迁怒刘封,这靠山自己也不牢靠了,就果断降魏了。

四,至于关羽反对刘备收刘封的事是演义上的,正史上没有记载,所以不做为凭据。

总结,题主的问题不恰当,刘封没有五万人马,真能调动的最多三五千。 刘封不救关羽,主观原因应该占的比重很小,客观原因在于政治能力太低,操不起东三郡的盘。与其说刘封不愿救,不如说刘封能力不足而孟达不愿救。






文说三国


1、刘封有多少兵力?

刘封的兵力主要来自攻取汉中后带走的部分水师(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具体兵力不详。但考虑到汉中之战时,张飞这样的重要将领,统辖兵力也不过1.5万(黄忠甚至不足1万),以当时刘封的官职以及资历,是绝不可能统辖5万之众的,刘备也不会蠢到将重兵给一个弃儿统辖。

为什么说弃儿呢?因为刘备此前无子,刘封是作为养子出现的,但亲儿子刘禅出生以后,刘封的身份就尴尬了,所以,刘备的处理方式是将其“发配”到远离成都核心区的上庸、房陵一带,作为一般将领对待。

而刘封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监视和控制孟达以及降将申耽、申仪等人。

2、关羽北伐时,刘封为什么不相助?

关羽北伐时,兵力明显不足,所以,距离樊城最近的上庸、房陵就成了关羽唯一可以指望的援军,但刘封、孟达却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由,不肯发兵。其实他们二人说的也是实情,这三郡的确刚刚攻下,而且上庸太守申耽是不战而降的,也就是说这个人还保存着相当的实力。后来申耽降魏,也证实了此前刘封、孟达的顾虑确实存在。

此外,史书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刘封、孟达二人是不和的,孟达投降后,刘备还批评刘封不该欺凌孟达,两个不和的人,却能意见一致的拒绝出兵相助关羽,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关羽对待这两个人都很傲慢;二是孟达想保存实力,刘封作为监视他的人,更是不能轻易离城而去。

3、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在做什么?

关羽败走麦城时,孟达已经降魏,而刘封正忙着与孟达、徐晃交战,守卫上庸三郡,这个时候他是没有精力去救援关羽的,但还是派出一支偏师,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前往救援,但被陆逊击败。

所以,刘封并未有意不救援关羽,而是实在无能为力。


秦皇汉武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备对其也不放心,与其说让刘封监督关羽,不如说刘备故意将刘封安排到关羽的周围,让关羽监控刘封。关羽本来就看刘封不顺眼,在刘封来到之后更是隔三差五就找其毛病,所以在关羽兵败之后,虽然向刘封求救,但刘封记恨前仇,置之不理。


大老陈叭叭谈


他本来也是想救的,怎奈局势险恶,再加上孟达的一番反动劝说就放弃了当初的想法。另外,在当时的情况下,做为副将的孟达临阵时出现这样的状况,出兵也是必败无疑,甚至还会产生内部兵变的危险,所以,没出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