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是一种什么瓷器?

jsy809371305


俗话说:“秦砖汉瓦宋代瓷”,宋代瓷器制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新高。而在这样丰润的大环境下,影青瓷诞生了。影青瓷听起来颇具神秘感,但其实质为青瓷的一种——青白瓷。影青瓷的创烧约在北宋早期,景德镇湖田窑为其典型窑口,另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影青釉瓷器的最大特征,就是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带白,加之其瓷胎极薄,器物明暗雕之花纹于光照下内外均可映见,如同临水照影,故后人予其“影青”一称。

图1:北宋 湖田窑 影青瓷大粉盒,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HKD  500,000-70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1,031,320元, 拍卖专场:宝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6秋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6-11-29, 尺寸:口径315px。

影青瓷的釉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类釉色就是人们俗称的“假玉器”,因其釉色白中闪淡青,釉厚处闪深绿,釉面莹润精细,晶亮透彻,观之有青白玉的温润华泽。第二类是釉色在淡青中闪黄,是产量最大的影青瓷器种类。除这两种纯色釉瓷器之外,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影青瓷,俗称“点彩”,宋朝时这种点彩往往面积较小,自然随意并且浓淡分明。

图2:影青瓷暗刻花卉花口瓶,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HKD  1,200,000-2,40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2,643,300元, 拍卖专场:AAA中国艺海展览拍卖有限公司 2015春季拍卖会(澳门中拍国际), 拍卖成交时间:2015-07-19, 尺寸:高:875px。

宋代的影青瓷,器型非常丰富,从日常生活用具到香薰炉、摆件等一应俱全。在烧制历史早期,影青瓷通常素光无纹,正烧和覆烧兼具,一直到北宋中期才出现较多的刻花、划花、篦点及印花装饰技法,也偶有贴塑。常见的纹饰多为菊、莲瓣纹,各种缠枝花卉纹,整株石榴、芙蓉等花卉纹,云龙纹、婴戏牡丹、海浪或鱼莲纹等。南宋朝时期,影青釉瓷器的装饰手法则以印花为主,盘碗多覆烧,纹饰的章法、题材、绘制方法等都有较为明显的定窑痕迹。可以说,北宋中晚期到南宋中晚期,是影青瓷的制作巅峰。

图3:北宋 饶州窑 影青瓷净水小钵,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HKD  300,000-50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567,226元, 拍卖专场:宝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6秋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6-11-29, 尺寸:口径150px。

元代影青釉瓷器的制作则日渐粗糙,虽然当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余座,但是能烧出高级影青瓷的窑口却不是很多。这个时期的影青瓷不仅胎质稍粗松、胎体笨重,釉色的莹润程度也大失水准,精品传世相对少见,官窑影青瓷占绝大多数。元以后的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仍不间断地烧制影青瓷,但是现在看来多明永乐、明嘉庆以及清雍正三个朝代的作品为出色之作。

图4:明或更早 影青瓷团凤纹葵口盘,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70,000-9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195,500元, 拍卖专场:北京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5-07-19, 尺寸:直径442.5px。

根据拍卖成交记录来看,情况也是如此。2013年,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出了一对清雍正-仿影青釉内刻缠枝牡丹纹碗,获价46万元。2015年,厦门翰风国际又拍出一对明代-影青卷草纹盖碗,也是取得成交价207万元的非凡成绩。2018年,一件经由中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出的宋-影青釉印花宝相花纹托盏很是引人注目,它的成交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838万元。因此,如果是新近接触影青瓷收藏的藏友,在大体方向上,我们应该尤其注意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晚期的影青瓷,此为收藏最佳。其次是元明官窑精品或清雍正时期的影青瓷,此亦为尚佳之选。

图5:宋 饶州窑 影青瓷 (一套七件),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HKD  150,000-20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123,758元, 拍卖专场:宝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6秋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6-11-29, 尺寸:高612.5px;高325px;高125px;口径337.5px;口径262.5px×3。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近期市面上有一种烧“歪”了的影青瓷,要么是瓶颈、要么是瓶身会有一些歪斜。卖方会声称其器型有些歪斜是因为古代烧瓷器是用的柴火窑,难以把控烧造氛围导致的,而通过特征鉴定甚至成分分析,其声称的烧造年代也并没有假。但是专家仍不建议收藏,虽然这类影青瓷并不是赝品,但是它的歪斜跟什么窑烧出来的无关,而是从瓷器工艺上来说,它实际就是烧造失败的残品,即使年代久远,价值也并不大,就算是真正宋代巅峰时期的影青瓷,价格也只有小几万,未来也不会有什么升值空间。

图6:明 影青瓷罐,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15,000-21,000,拍卖专场:株式会社东京中央拍卖 2013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3-11-20, 尺寸:高212.5px。

图7:明 影青瓷暗刻团兽纹碗, 最终成交价格:RMB 2,300元, 拍卖专场:北京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5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6-01-07, 尺寸:直径352.5px。

图8:南宋 影青瓷婴戏图梅瓶,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400,000-500,000, 拍卖专场:浙江钱塘拍卖有限公司 2008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08-06-08, 尺寸:高637.5px。

图9:明 影青瓷塑对狮, 拍卖专场: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 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一), 拍卖成交时间:2018-11-04, 尺寸:高12.5×137.5px。

图10:宋代 影青瓷刻花婴戏牡丹纹温酒壶 (一组两件),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USD  2,800,000-2,800,000, 拍卖专场:美国国立拍卖有限公司 “神州艺粹”2018美国国立艺术品拍卖行春季艺术品大型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8-04-28, 尺寸:高700px。

“芝麻开门收藏网”专注古玩收藏鉴定估价,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意见!


芝麻开门收藏


在古玩行业,我一直秉承一个宗旨:“宁散千金收稀有珍奇,不图贱价买一般平凡”

影青又称青白瓷,早期生产在江西省东北部昌江南岸。在当地昌江与其支流南河汇合处,景德镇在汉代称为新平,唐代称昌南。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间设镇,后对该镇称为景德镇。

影青瓷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也是一个古老的窑口,其生活用品茶具、酒具等品类非常多。

影青名字由来:

影青瓷有画、刻、雕、镂空、塑、贴等。由于釉料在瓷器表面剔花或塑雕处出现深浅痕迹,像似影子,因此在当时人们给她一个准确又好记住的名字——影青(也就是青白瓷)

所谓影青青中泛白,白泛青都是影青,景德镇烧造。就目前存世的影青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是凸出部分白,凹下去处青。宋代色泽黄青,元代的偏青色。底部带有黄锈斑圈的宋朝产,而且有支钉痕迹,器口有的是学定窑也做出芒口,泡密多,小而不亮,元代的用垫砂底,体重胎厚,元代产器件泡稀大而亮,宋元两代的区别鉴定起来比较明显!但鉴定时候也要注意细节!


遇鉴熊影收藏


早年我曾接触过一些影青瓷,现根据自己的收藏和所学知识对影青瓷做一个简要论述。

影青瓷,是五代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釉色介于青与白之间的瓷器品种,因此又叫青白瓷。

影青瓷在北宋时进一步发展,南宋达到顶峰,元代以后逐渐衰落。影青瓷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性广受人们青睐。

南宋 青白釉观音菩萨坐像 2011年香港佳士得成交价2530万港币

有一种说法,影青瓷是南方地区窑工在刻意追求瓷器仿玉效果的尝试中发明出来的。因为玉象征中国传统的道德属性,“君子如玉”观点深入人心,为迎合古人的“尚玉”观从而延伸到瓷器领域。

根据考古发掘来看,最早生产影青瓷的窑厂有安徽繁昌窑,江西景德镇窑、赣州窑,武昌青山窑等。上述窑口前后经历了烧制青瓷——白瓷——青白瓷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并不是为了模仿玉器而诞生的影青瓷,而是为了模仿北方邢窑、定窑的白瓷。

北宋早期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莲瓣纹盏托

本人收藏 北宋早期定窑白釉莲瓣纹盏托

而且唐朝末年以来的北方战乱也导致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其中就包括拥有丰富制瓷经验的窑工,他们为影青瓷的创烧提供了人力和技术保障。

例如,繁昌窑和武汉青山窑率先采用定窑的漏斗形匣钵装烧器物,不但提高了烧制温度,还利于形成还原气氛,使烧制白瓷成为可能。

漏斗形匣钵

后来,这种漏斗形匣钵和垫饼、垫圈组成的装烧工具经过长江流域向南传播,又影响了景德镇窑、吉州窑、赣州窑,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的窑场,改变了全国瓷器的生产面貌。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广东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

西村窑青白釉凤首壶(细节展示)

重要的是,在南方几个重要窑场仿烧北方白瓷的过程中,又带有南方自身的特色。例如,南方瓷土的含铁量较高,并且一直沿用本地区特色的龙窑烧制瓷器,在还原气氛下,瓷釉容易产生偏青的颜色。这就导致南方白瓷产品最终向影青瓷过度。

故宫博物院藏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当然,除上述客观条件外,影青瓷最终诞生还要靠窑工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例如,烧制温度的把控,还原气氛的掌控等等环节,以至于最终烧制出成熟的青白瓷。这就是南方几个窑口在经过烧制白瓷的短暂时期后,又被青白瓷取代的原因。

本人收藏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菊花纹碟

保存至今的影青瓷很多,大部分都是普货,真正好的影青瓷凤毛菱角,这就是文章开头那尊影青观音像拍出天价的缘故。

所以,喜欢古瓷器的藏友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跟风,要理性对待收藏,多听取前人的建议,同时也希望喜欢古瓷的朋友和我交流探讨。

本人收藏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菊花纹碟(透光展示)


说瓷


影青瓷也被称作青白瓷。青白瓷是一种始于五代,北宋时期烧造工艺成熟,两宋时期十分流行的瓷器类别,景德镇是影青瓷的生产中心,以湖田窑为代表。“安徽繁昌柯家冲窑,广东潮州窑,福建德化窑、同安窑、南安窑、泉州碗窑、乡窑,广西兴安窑,浙江江山窑”等地区也有烧造青白瓷的窑口,形成了青白瓷窑系。青白瓷,顾名思义,颜色近白而隐隐泛出青绿色,釉色温润清澈,故而被称作影青瓷,是一种薄胎瓷器。

烧造青白瓷的窑口也会烧造其它釉色的瓷器。以大量生产青白瓷的湖田窑为例,其历史上除了青白瓷,卵白瓷、黑釉瓷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早期的青白瓷釉色略带黄调,装饰花纹也比较少,随着烧造工艺的成熟,颜色更加稳定,出现了月白、豆青、天青等颜色,应用刻花、划花等技法的缠枝花卉、龙凤、鱼水纹样也十分常见。青白瓷的器型除了常见的碗盘碟以外,还有一些南瓜盒、人物堆塑盒、莲花温碗、梅瓶等造型美观的器物。青白瓷除了供日常使用以外,还被放置在墓室中做随葬品,两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种类的青白瓷器物。

湖田窑的兴衰实际上是宋代青白瓷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创烧于北宋初年,在两宋时期十分兴盛,南宋时期受到金人骚扰而衰落。北宋时期烧造青白瓷采用“匣钵仰烧法”,南宋时期随着战乱侵扰,工匠流失,为了增加产量,出现了“支圈覆烧”的装烧方法,大致装烧步骤是:先将支圈放在大的垫饼上,然后在垫阶上撒一薄层谷壳灰,再将碗坯芒口部分放于垫阶上,一个支圈搭配一个碗依次放置。再将一个泥饼放在最后一个支圈之上,形成一个近圆柱体,最后在外壁上涂抹一层稀薄的耐火泥浆入窑烧制,出窑时需敲断支圈取出器物。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变形,并且增加了装烧密度和燃料利用率。但是由于芒口的问题,始终无法完全替代之前的“匣钵仰烧法”。也正因此,传世青白瓷上的芒口也是判断时代的要素之一。现在也有一些现代制品青白瓷,除了仿照两宋青白瓷以外,也有不少创新的纹饰和器型,因此颇有一些优秀的制品产生。

参考文献:

刘新园,白焜《景德镇湖田窑各期碗类装烧工艺考》

申夏《宋代湖田窑的制瓷成就及其窑址保护》

李荣华《宋代浅析湖田窑青白瓷的釉色与造型工艺》

赵青云《河南影青瓷的起源与发展》

陈齐招 、许书瀚《浅谈景德镇影青瓷》


太常吸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a17d18e75d64c4bc86ffb0786b0838e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