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走村串户的小铁匠铺(打行炉)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走村串户的小铁匠铺(打行炉)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打行炉是颇受农村欢迎的行道。所谓打行炉,就是在农村流动的小型铁匠铺。他们没有固定居所,常年走村串庄招揽生意。旧时,称手艺人为匠人,因而打行炉的手艺人叫铁匠。他们多是来自山东一带的穷苦人,或三五结伙,或全家人用手推车装着沉重的铸铁工具及生活用品,一步一步地推着背井离乡出来谋生。这些人大多衣着不整,生活窘困,名义上是耍手艺,其实比乞讨强不了多少。他们整天忙于打铁,不辞劳苦,可收入却很微薄,也就挣碗饭吃而已。因乐亭历来就物阜民丰,闻名遐迩,所以很多外地手艺人都慕名远路而来。

山东铁匠们虽然贫寒,但秉性淳朴刚介,讲义气,守信用,很能吃苦耐劳。无论严冬酷暑,不管直到哪个村庄,他们都是先住在村头的破庙里。草草安顿之后,便在庙前盘个简易的小烘炉,随后就开张揽活儿打铁。

别看这小烘炉不起眼儿,只要叮当一响,本庄和邻村的村民就会送来废钢旧铁,加工打造锹镐锄镰、菜刀、饭铲等生产和生活用具。山东铁匠们最拿手的活计是钢铡刀、菜刀,给挖锹、镐片、锄板加长加宽、擦砷(生铁水儿)。经他们钢过的铡刀、菜刀,式样美观,刀口锋利,不重皮,不卷刃,经久耐用。擦过砷的镐、锄、锹刨茬子、锄草、掘地又快又好使,村民们用后都称心如意。

山东铁匠们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很讲信义,不论什么人,即使是老人孩子送来活计,都同样精心打造,从不糊弄,也不多收钱,可谓童叟无欺。他们为村民提供了方便,节省了钱财,因而赢得了信任与支持,时间一长,相互间便成了朋友。附近村民有时见他们活儿忙,脱不开身做饭,便这家送饼子,那家送馍馍。入冬天冷时,有的人家送衣服,送鞋袜,住户宽绰的人家还主动把他们接到家中居住。村民们热情地送柴送米,以亲人相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