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電商的本質是零售,以更低的成本獲取用戶是電商發展的關鍵要素。

來源/鯨準研究院

一、社交電商行業概述

(一)行業發展驅動力

1.傳統電商平臺中心化模式流量成本高企

電商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模式不斷成熟,流量被淘寶、京東等幾家大平臺佔據,傳統電商平臺上中小商家的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不斷上漲,流量紅利消失。成本的高企,驅動商家開始尋找新的低成本的流量獲取方式,和開拓新的售貨渠道。

2.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新的獲客渠道湧現

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4G的普及和5G的研發,網絡資費的下降,為微信、微博、短視頻等多樣化社交媒介的蓬勃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社交平臺集聚了大量用戶,成為商家新的流量來源。

據騰訊2017Q3財報顯示,微信月活用戶達9.8億;據微信公開的數據,微信小程序的數量已經超過 58 萬,日活 1.7億。微信生態下存在巨大的流量紅利,此外,快手、抖音等短視頻的發展,聚集了大量的人流,也逐漸成為新的帶貨渠道。

(二)投資熱度

1.2018年Q1資本市場熱度高漲

據鯨準數據顯示,社交電商的投資人熱度從17年初至18年初一直成輕微的波動上升狀態;從2018年2月份起,熱度呈直線上升狀態;從融資事件上看,僅2018Q1就發生了10起投資事件,且融資金額與2017年全年持平。體現了資本市場近期對這一賽道的青睞。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2.項目大多處於早期階段

社交電商公司集中在2014-2016年間成立,其中41%的項目未獲得過融資,47%的項目處在A輪及以前,說明行業整體處於早期階段。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三)發展模式

1.平臺型-控制流量和供應鏈兩端

同時控制流量和供應鏈兩端,模式較重,但如果對兩端同時經營好,在未來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有望成為獨角獸企業。平臺型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可分為B2C和B2B2C。

B2C企業商品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商品來自自營或者第三方平臺入駐。平臺需要承擔選品、品控、物流、倉儲以及售後等服務,如小紅書。

B2B2C類的企業直接面向個人店主等小B用戶,再由小B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小B主要負責流量獲取和分銷,商品、庫存、物流運輸以及售後等服務由上游的大B端平臺來承擔,如雲集微店。

2.導購型-控制流量端,不控供應鏈

前期主要通過優質內容聚集用戶,之後向其他電商平臺導流,只控制流量端,不控供應鏈和商品貨源。對於這類公司來說,持續產出優質的內容是關鍵,以降低用戶流失率和提高用戶粘性,從而將粉絲轉化成客戶,如由工具切入社區和電商的美柚。

(四)產業鏈

流量和供應鏈是電商發展的核心要素

平臺型控制流量端和供應鏈;導購型僅控制流量端,不參與供應鏈。B2B2C模式中,小B店主從大B的商品庫選擇適合自己售賣的商品,生成自己的小店。僅負責流量獲取及分銷,供應鏈以及其他服務由大B來負責。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五)運營模式

拼團、分銷、社群是社交電商流量獲取的三大方式。

拼團

通過熟人之間或者陌生人之間拼團,激發用戶的參與感,由用戶分享形成自傳播,降低引流成本。

通常選擇需求量大、毛利高的產品,犧牲掉部分利潤,提高成交量,需要有打造爆款的能力和較深的SKU支撐。銷量的規模優勢也有利於平臺與上游生產商之間談判,提高議價能力。對供應鏈的要求較高,如果供應鏈無法支撐,會影響用戶體驗,不利於後續的營銷。

分銷

每個用戶都可以是一個小B端和分銷渠道。依靠成交的佣金刺激更多傳播,提高成交量。適合毛利高的品類,跟拼團相比雖然短期內無法產生大量利潤,但是長期來看則能夠為平臺電商增加大量流量入口。

社群

將有明顯共同屬性的一群人聚合在一群,根據這些人的特定需求和愛好,銷售垂直的品類,如美妝、母嬰用品等。需要充分了解垂直品類用戶的需求,及時收取用戶的反饋,瞭解社群運營邏輯和方法。

二、社交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市場發展路徑

社交電商不是一個新鮮事物,社交媒介的充分發展降低了其准入門檻,使得 “人人皆可帶貨”,社交電商此前已經存在和發展了很長時間,近期隨著微信小程序的紅利期、社交媒介的蓬勃發展以及拼多多的爆發,將社交電商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熱潮。

1.萌芽期

隨著微信的用戶基數不斷擴大,部分美妝品牌將微信朋友圈作為分銷渠道,進行產品銷售,朋友圈賣貨是社交電商最初的形態。主要是個人微商,品類上主要是面膜、化妝品、食品等快消品牌。發展不規範,野蠻生長,如果不控制,層層分銷壓貨的特性易陷入傳銷誤區。品控難以把握,假貨氾濫,且存在朋友圈暴力刷屏的問題,用戶對其接受度不高。

2.探索期

一些善於打造個人品牌的社交媒介用戶,通過展示自身的才能、美貌等特點,成為網紅和KOL,集聚了大量粉絲,後期通過電商賣貨實現變現。此階段的社交電商是能力較高的網紅或者KOL來參與和帶貨,粉絲基於對KOL個人的認可和信任,購買商品。

3.成長期

智能終端等基礎設施的成熟,促進了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媒介的蓬勃發展,降低了社交的准入門檻,人們的社交需求被充分挖掘。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可以進行用戶裂變,流量分發。

4.衰退期

社交媒介的流量窪地消失。新的信息傳播渠道的出現,流量紅利轉移,人、貨、場的關係發展重構。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二)與傳統電商的特點對比


一文說透社交電商運營模式,路徑、風險、產業鏈、競爭格局

1.人-流量獲取及用戶群體

傳統電商:流量來源主要依靠廣告、搜索等方式,流量集中在站內,平臺的中心化特徵明顯,需要向電商平臺支付展位、露出等費用以及交易佣金。

社交電商:流量來源依託於社交關係,以用戶流量為基礎,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賣場,每一個用戶都是一個節點,利用自己的社交關係,通過互動和傳播,產生用戶裂變。用戶進行自傳播,或者依託優質的內容積累粉絲,無需向B端支付廣告費用,成本低。此外,基於關係鏈的傳播更加精準,信任度更高。

2.貨-商品選品

傳統電商:中心化的大平臺,產品銷量通常與品牌的知名度成正向關係,一些優質的小眾商品由於品牌知名度低,難以觸達用戶,銷量不佳。

社交電商:基於特定屬性人群的精準傳播以及信任度,為一些產品優質的但是知名度低的品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3.場-交易場景

傳統電商:傳統電商屬於需求導向型的消費,消費者一般先有購物目標需求後再在電商平臺上尋找商品,“搜索”是消費者獲取併購買商品的主要途徑。交易從商品挑選到最後下單整個交易過程集中平臺上完成。

社交電商:社交電商商品交易發生在社群、朋友圈等不同的場景下,交易場景碎片化。相較之前的搜索式購物,社交電商的交易發生在以話題、主動分享推動的“發現”式購物場景下。

(三)市場競爭格局

1.創業型企業

微信龐大的用戶基礎以及小程序、支付等第三方服務的完善,使得微信生態下的流量價值得以進一步挖掘,依託於微信生態的社交電商,僅2018年Q1就發生10起投資事件。 。這類公司善於用戶運營,對用戶進行深度挖掘,但是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不足。

2.傳統電商巨頭

阿里從2016年開始推出淘寶直播、網紅電商,並於近期上線了一款特價購物APP “淘寶特價版” 。 京東和美麗聯合集團成立“微選”,依託於微選電商平臺,目前主要為商家引流,不涉及交易環節。

京東近期上線“京東拼購”小程序,主要基於京東到家,通過拼購價及社交玩法,刺激用戶多級分享裂變, 實現商家低成本引流及用戶轉化。這類公司的在電商行業深耕多年,供應鏈體系成熟。

3.品牌商

上游品牌商直接參與到微商賣貨中,如蒙牛、中糧、富士康、藍月亮、探路者等。這類企業控制供應鏈,毛利更高,但是品類受限,更多是將微信作為一個渠道,跟平臺型社交電商相比直接競爭關係較弱。

三、社交電商行業潛在風險及機遇

(一)潛在風險

流量:傳統電商平臺的流量集中在自身的平臺上,社交電商的流量主要來自各社交媒介,呈碎片化,其流量入口受制於社交媒體,尤其對於依託了單一社交媒介的社交電商而言,其依賴性更甚。而社交媒介受國家政策的管控較強,一旦其依託的社交媒介發了變化或者其觸碰了平臺的規則,會對其流量造成毀滅性打擊。

供應鏈:對於不控供應鏈的導購類電商而言,其主要是玩流量,掙流量的錢,其上游的商品採購和質量自身難以把控。模式輕,但其壁壘也低,限制了其進一步的發展。

體驗:流程的體驗上,從商品信息獲取到最後下單在不同的場景和界面中,需要解決頁面體驗以及交易安全問題,如果頁面體驗不流程,用戶體驗差或者售後體系不完善,容易導致用戶的流失。

品類:社交電商基於關係鏈的推動,大多是有著某一共同屬性的集群,這群人的固定特 性限制了更多品類的可能性,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公司未來品類的擴展。

(二)未來機遇

1.用戶對其的接受度和認可逐漸提高

過去人們對社交電商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微商層面,隨著更多已有粉絲節點的人或者自媒體進行電商變現,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社交電商的交易中,人們對其認可度和接受度不斷提高,市場教育逐漸成熟。

2.國家政策利好,助推行業規範化發展

商務部下發的《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到,積極鼓勵社交網絡電子商務模式。鼓勵社交網絡發揮內容、創意及用戶關係優勢,建立鏈接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鼓勵電子商務企業依託新興的視頻、流媒體、直播等多樣化營銷方式, 開展粉絲互動,建立健康和諧的社交網絡營銷方式。

國家規範的出臺,說明了對這一發展模式的鼓勵和支持,為社交電商的規範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