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安禄山一待一整晚,各种风言风语流传,李隆基为什么不在乎?

庄立胜


安禄山和杨贵妃的故事,虽然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但事实,这不过是标准的民间故事。大家之所以有意无意把安禄山和杨贵妃放在一起,不过是为了突出唐玄宗老迈昏庸。

总而言之,唐玄宗晚年简直就是老年痴呆,大家都说安禄山不可信,他却偏偏不相信,还让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干儿子,结果呢?安禄山不仅和杨贵妃搞得风言风语,最后还起兵造反,唐玄宗真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其实嘛,大在这样说安禄山,是真把政治当童话。因为,安禄山是什么人?唐玄宗又是什么人?不要说让安禄山和杨贵妃搞在一起,就是让安禄山私下找杨贵妃说句话,恐怕都没有这份胆量。

因为,安禄山自始至终都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够一人统率关东三大军区,掌握大唐帝国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并不是因为唐玄宗信任他,而是基于各种利害分析。

对于唐玄宗来说,他晚年的最大的心病,就是害怕自己会被儿子抢班夺权。大家知道,大唐帝国的都城在西北,所对西北军区控制力非常强大,但是危机也在这里。

因为西北三大军区,就在帝国军政中心附近,一旦发生问题,通常就是心腹之患,所以基于巩固皇权的目的,唐玄宗希望太子能够和西北军保持密切联系,最好能够对西北军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太子继位后地位才能稳固。

但问题是,如果太子和西北军走得太过密切,又会让唐玄宗有种说不出的恐惧,因为太子一旦得到西北军的拥护,就意味着他拥有了抢班夺权的能力。所以在唐玄宗进入老年后,一旦传出西北军区与太子关系不清不白时,唐玄宗更是没有任何安全感。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只有加强关东军区的力量,让他们能够和西北军相抗衡,这样太子才不敢轻易抢班夺权。而这也正是唐玄宗对安禄山那样信任,并给予安禄山那样大的权力的原因。

当时关东地区有三大军区,如果分由三个人统帅,一旦西北军区突然失控,关东军区肯定无法与西北军抗衡,到时唐玄宗自然只能提前退休。但是,如果关东三大军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由安禄山那样的人掌握,西北军区就绝不敢轻举妄动,至少在唐玄宗看来是如此的。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唐玄宗从骨子里,是不可能信任安禄山的,事实上,不仅是安禄山,处于唐玄宗的位置,是不可能真正信任任何一个人的。安禄山对于唐玄宗来说,只是用于牵制西北军区的超级战犬。

当然,安禄山自始至终都很清楚唐玄宗重用他的原因,也明白自己在这盘棋局中的地位,所以他就直接公然拒绝对太子表示友好、亲近。据史书上记载,唐玄宗曾在宴会上安排安禄山拜见太子,结果安禄山见到太子拜都不拜,还说自己是胡人,不知道太子是干什么的?

后来唐玄宗解释说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结果安禄山说,我只知道皇帝,从来不知道还有太子。后来玄宗让安禄山拜,安禄山这才拜了太子。



表面上看,安禄山真傻。其实呢,安禄山作为一个统管三大军区的佣兵大佬,说他连太子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更主要的是,在他知道了太子是干什么的后,却还是一副公开不鸟太子的样子。难道安禄山真就这种智商吗?

事实上,安禄山的这种表现,等于公开向皇帝递交了投名状,换而言之,我永远是皇帝的人,永远会与太子划清界限的,并且为了玄宗皇帝可以不惜公开得罪太子。面对安禄山这种表态,唐玄宗自然感觉非常满意。

换句话说,安禄山为了不让玄宗有丝毫猜忌,不惜直接公开得罪太子,他又怎么敢去和杨贵妃搞些闲言碎语呢?因为杨贵妃代表的宫廷势力,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官居宰相,代表的官僚势力,安禄山作为地方佣兵大佬,跑去和杨贵妃搭讪,他这是想干嘛?想夺取吗?

安禄山要连杨贵妃都敢去巴结甚至传些风言风语,那他又何必在太子面前演这出形同自杀的戏呢?因为这不等于把太子和皇帝全都得罪,这样一来,安禄山恐怕早就被清理出局。

事实上,安禄山作为一个有着很高政治觉悟的佣兵大佬,他只会时刻与杨贵妃保持距离,而且和杨国忠,也会尽量保持距离,甚至必要是会故意和他产生各种矛盾,这样才能真正让唐玄宗放心。


我是赵帅锅


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那点事,完全是拜安史之乱所赐,他是叛臣,她是祸水,这样的两个人碰在一起似乎是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毕竟当时的唐玄宗已然是个昏庸不堪的皇帝,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李隆基是如何得到杨贵妃的,这里就不赘述了,但唐玄宗得到杨贵妃之后确实是宠爱非常,就算是天上的星星也想为杨贵妃摘下来,但是另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唐玄宗比杨贵妃大了34岁,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就属于爷孙恋了。唐玄宗是真的喜欢杨贵妃,以至于六宫粉黛无颜色,而杨贵妃对唐玄宗有没有情,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不过杨贵妃喜欢这种奢华的生活却是确凿无疑的。

相比于唐玄宗,安禄山更年轻一些,只比杨贵妃大了16岁,而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安禄山主动认杨贵妃为义母,然后认唐玄宗为义父,于是故事便开始有了,说安禄山借着见义母的名义经常出入杨贵妃的宫殿,有时候整晚不出来。更滑稽的是,民间有为新生儿洗三的习俗,杨贵妃也给这个刚认的义子洗三,三百多斤的胖子被杨贵妃等人摁在大桶里洗澡,那场景也是醉了,洗完还要抬着安禄山在宫中逛一逛,而唐玄宗知道后不仅不怪罪安禄山还奖赏了安禄山。

这段故事并不仅仅记录在野史中,连《资治通鉴》都有记载。但这件事基本就是编造的,至于编造的目的,野史自然是为博人一笑,正史则起到教化意义。总之,不管这件事有没有,记载了,即便是假的也成了真的。实际上无论是杨贵妃还是安禄山,都不会做这种荒唐事。

杨贵妃所能享受到的荣华富贵和顶级待遇都是唐玄宗给的,所以她每天要做的是怎么抓住唐玄宗的心,而不是去和一个外族的大胖子有什么感情的牵扯,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弄的家族被灭。

安禄山就更不可能做这种事了,安禄山能从一个无业游民成为大唐帝国东北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可不仅仅是贿赂的结果,这个大胖子是有真本事的,带兵打仗不含糊,而且对政治又有很敏锐的嗅觉,这是当时的很多节度使都不具备的。

安禄山每次进京,都少不了在唐玄宗面前耍宝,似小丑般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又能让唐玄宗知道他是可用之人,这可不简单。但即便唐玄宗不忌惮他,其他的人却是紧盯着安禄山的,尤其是当时的宰相,前有李林甫,后有杨国忠,都是安禄山忌惮的对象。

安禄山怕李林甫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就怕自己哪点错处被李林甫抓住了,安禄山每次见李林甫都是汗流浃背的,这种恐惧正是来源于李林甫看透人心般精明,在李林甫的监视下,安禄山在京城从来都是谨言慎行的。

李林甫死后,又换上了杨国忠,杨国忠和安禄山不对付,争宠争权是一直存在的,安禄山更不可能让杨国忠抓住小辫子。

在这样的局势下,你让安禄山去和杨贵妃产生点私情,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呢,除非他脑袋秀逗了,才会做这件事,而安禄山绝不是那种为美色迷了心智的人。

再说了,唐玄宗虽然又老又昏庸,但是他是大唐天子,只有他抢别人女人的份,不可能允许别人给他戴绿帽子。后宫的管理是很严格的,杨贵妃只可能待在深宫,而外臣是不允许随便进入后宫的。说到底,杨贵妃只是唐玄宗的一个妃子,没有那么大的自由,所有与安禄山的接触必然都是在唐玄宗在场的时候。即便有独处的机会,这两个人也会尽力避嫌,谁都不想惹一身骚。

至于安禄山认杨贵妃为义母,也不过是为了向唐玄宗表忠心,和喜不喜欢没有什么关系。相反的,安禄山很可能很不喜欢杨贵妃,毕竟人们都愿意相信是杨贵妃让唐玄宗变得这么昏庸的,安禄山谋反的时候,打出的旗帜就是讨伐杨国忠,以及杨贵妃姐妹。


萧晓四姑娘


安禄山和杨贵妃的风流韵事,可以说传的非常生动。故事中,李隆基听说杨贵妃和安禄山在一起洗澡,竟然还非常高兴,并且还表彰了二人。如此令人震惊的故事情节,竟然出自于煌煌正史《资治通鉴》,而且内容描述非常详细。



公元750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安禄山的生日,李隆基和杨贵妃赐给了安禄山很多衣服和珠宝玉器。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之前安禄山拜了杨贵妃为干娘,所以三天之后,杨贵妃需要给安禄山做一个“洗三”的礼仪。

洗三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母亲需要给婴儿举行沐浴仪式,一来洗去身上的污秽,二来消灾祈福。此时的安禄山因为刚刚过完47岁的生日,而且恰好又认了干娘,因此便把这一天当做了新生,而30岁的杨贵妃则需要给安禄山洗三。

洗三的这一天,杨贵妃拿来了一个锦缎织成的大襁褓,把安禄山裹好,并且让人抬着安禄山来到了宫中。这一幕恰好让李隆基看到了,于是李隆基询问宫女这是在做什么?



宫女如实回答,杨贵妃准备给安禄山举行洗三仪式。李隆基这时表现的有点不正常,不仅不发怒,而且还饶有兴致的到了现场围观。看到高兴的时候,还拿着钱打赏了二人。

这件事情过后,安禄山便可以随意进出皇宫了,而且安禄山一旦进入皇宫,很多时候彻夜不归,经常与杨玉环对食。久而久之,流言四起,但李隆基却不以为意,根本不怀疑二人有任何作风问题。

关于杨贵妃和安禄山的丑闻,本来只有野史小说记载。但到了宋朝时,也不知什么原因,身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的司马光老爷子将这则桃色绯闻记载到了《资治通鉴》中。因此,李隆基、杨玉环和安禄山三人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被广泛传闻,但这件事存在着很大的可疑,或者说这件事根本就是假的。



首先说,这件事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没有记载,宋朝之前,这件事只存在于《安禄山事迹》,或者《杨太真外传》等野史或者小说中。

其次,《旧唐书》中记载,安禄山身材肥胖无比,有330斤重,唐朝一斤,约合现在的640克,换算过来,安禄山的体重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11公斤,也就是422斤重,试问杨玉环又怎么会看上安禄山,又怎么给这座山洗澡?

最后,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口号就是诛杀杨国忠,而杨国忠是杨玉环的哥哥,也因此搞得很多大臣纷纷上书,要求李隆基铲除杨氏一门。如果杨玉环和安禄山有不清楚的关系,那么安禄山也不会对杨家人如此绝情吧。



不过,这桩看似不可能的绯闻,在司马光老爷子的《资治通鉴》中出现后,迅速发扬光大,后来在诸多野史中如雨后春笋般滋生。甚至在《青琐高议》中还出现在李隆基和安禄山坐而论杨玉环乳的画面;

杨贵妃浴罢,对镜匀面,裙腰褪露一乳,明皇扪弄曰:“软温新剥鸡头肉。”安禄山在旁曰:“润滑犹如塞上酥。”

当然,这种绯闻流传的时候,李隆基和杨贵妃、安禄山三人早已经听不见,李隆基根本就没法驳斥了。


我是越关


安禄山比杨贵妃大17岁,但是为了套近乎,安禄山拜杨贵妃为干娘,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唐玄宗的义子,深得唐玄宗喜爱。

安禄山虽然心机很重,但是善于隐藏野心。他知道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就各种谈好杨贵妃。安禄山很胖,走路的时候需要四个人给他抬肚子,但是他的胡舞又跳得好,看起来非常滑稽,不过他还是经常在朝堂上出卖色相,逗得唐玄宗和杨贵妃非常开心。


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以后,经常出入皇宫。在见唐玄宗以前,安禄山每次都先去拜见杨贵妃。开始唐玄宗很不高兴,后来安禄山解释说,他是胡人,胡人习俗先尊母、再尊父。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又看见安禄山的确憨厚,就更加信任他了。

不过,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并不是表面上这样简单。据说有一次杨贵妃过生日,安禄山把自己剥得一个精光,然后像婴儿一样用被子包起来,作为礼物送给杨贵妃,并当场叫杨贵妃娘亲。杨贵妃非常惊喜,就收下了这个义子,这就是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的由来。

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以后,还像模像样给安禄山“洗三”,也就是洗澡,两人为此还独处了一夜。

杨贵妃与安禄山独处,后宫基本上传遍了,唐玄宗也自然是知道的。不过,唐玄宗却不以为意。因为唐玄宗信任安禄山,况且安禄山还是一个大胖子,也做不出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所以才会任由安禄山与杨贵妃的独处。

更何况,唐玄宗本来就有意拉拢安禄山,让杨贵妃作为拉拢的中间人,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至于名声,杨贵妃本来就是唐玄宗从儿子手上抢过来的,早就没有什么纲常名节了,还怕更多的风言风语吗?



苏绽


杨贵妃安禄山一待一整晚,各种风言风语流传,李隆基为什么不在乎?

在唐朝有位非常出名的妃子,想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没错,这个人就是杨贵妃。杨贵妃这一生都是很具有传奇色彩,杨贵妃的名字叫做杨玉环,她最初是嫁给了寿王李瑁,当时是寿王妃。但这个女人容貌惊人,长相漂亮,之后居然入了自家公公李隆基的眼,从而被纳入了后宫,成为了杨贵妃。



当时后宫当中并没有皇后,所以身为贵妃的杨玉环自然就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由此也能见得李隆基对她真的是喜爱不已。但从这也能看出,杨玉环的手段是很了不得的,她曾经当过寿王的女人,现在成了皇帝的女人,却没有让皇帝对此深有介怀。

后来杨贵妃和安禄山经常一起呆一晚上,外面百姓中都开始流传各种风言风语,但李隆基依然不在乎。连续几次给皇帝戴绿帽子,都还没有惹来皇帝的怒火,可见杨玉环的本事是有多么强了。



除了杨玉环自身会迷惑人以外,李隆基不在乎这件事的原因也和当时的风气和政治原因有关。唐朝那个时候的人思想比较自由,社会的风气非常开放,不然也不会出现皇帝占有的弟媳,占有儿媳的事情。李隆基本身也是一个不在意外界人眼光的事,所以不管外界是如何评价他,如何评价杨贵妃的,他都是淡然处之。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似乎无所谓的样子,可想必他内心实际上还是有介怀的,否则也不会最终下令处死杨贵妃。



当初在公元746年,安禄山进京了,一看到杨贵妃就惊为天人,并且表示想要认杨贵妃为义母。但在当时,安禄山的年龄比杨贵妃大了整整16岁,这一要求可真的算是奇葩的了。更神奇的是,杨玉环不仅答应了,还表示想要为他举行三洗礼,也就借此她和一些宫女们一起帮助安禄山洗澡。

这一男一女都是成年人,并且又不是真正的母子关系,如此行为在唐朝看来真的算是够伤风败俗。而且,由于两人有义母子的关系,所以安禄山还经常进宫去陪着杨玉环,两人常常在房间里共同呆上一晚。这么多迹象都表明,两人关系绝对不单纯,可不管外界如何传,李隆基似乎都是无动于衷。

即使当初的社会上风气是比较的开放,但身为皇帝真的能容忍自己被戴绿帽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安禄山势力已经逐渐壮大,若李隆基这个时候发难于他,就害怕打草惊蛇。因此才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可是看看最后,安禄山败了,杨玉环也被处死了。由此也能见得,这一男一女还是让李隆基心有不满的,最初不在乎,只是因为还没有到时间发难而已。


紫禁公子


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对于她的美貌,自然不用多说,但是有关她的风流韵事自然也是不少。


当然杨贵妃作为唐玄宗的宠妃,又有如此之多的风流韵事,难道皇帝会毫不知情,尤其是她和安禄山的暧昧关系,唐玄宗被带了绿帽子,难道不会龙颜大怒吗?

杨贵妃和安禄山的风言风语传的满城皆知,那皇帝又为什么不生气呢?安禄山是一位享有大权的一位大臣,自然不是一个傻子,他为了靠近杨玉环自然不是毫无准备的,他拜杨玉环为义母,在朝堂之上,每次只要杨玉环在场,他都会先给杨玉环行礼,之后才到皇上,甚至对皇上说,这是家族的习惯,皇上自然认可了。



不得不说,义母这个牌子为他们做了不少的挡箭牌,任外面的风言风语,他们自然不为之所动。当然他们能够如此的放肆,自然不是一个名号就可以做到的。


唐朝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样保守,与之相反,当时在这一方面还是相当的开放的,这也为他们的行为有了一些助攻,所以即使他们有一些行为或许皇帝根本就不在乎,今天的我们经过了数千年的礼教的洗礼,有些东西已经深入基因了,自然是无法理解了。


围知历史


唐李隆基治下,有开元盛世之称。这个盛唐,可不是浪得虚名。盛唐之盛,在于诗风,民风。

比如说诗风。“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听,你知道这是婉宋。“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听,你知道那是盛唐了。宋的词,词词句句像怨妇的凄婉,都是无可奈何。唐的诗,字里行间豪迈狂放,嚣张的要死。类似李白,酒过三巡,就十分潇洒地让仆人去把主人丹丘生的五花马,千金裘拿去卖了换酒钱。就是那么豪迈,那么不拘小节。

唐的豪迈诗风,通过李白的诗表达淋漓尽致。当然,文化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可见得盛唐时的民风是十分淳朴、融洽、开放的。别的不说,单单就思想开放来说,可以称得上一时无俩。比如说李白与杜甫哥俩,为了吹牛,毫无节操。民间的男人都是很憨皮的,同样的民间女子也不像其他朝代裹粽子一样,长安街随处可见坦胸漏乳,招摇过市的富家千金。



(盛唐之风)

也就是说,唐玄宗治下,整个唐朝的民风皆如此,并非个案。

先分析开元的民风,再去看杨玉环与安禄山那些玩笑事,就比较看得通了。

安禄山与唐玄宗、杨贵妃打得火热的时候,唐玄宗已逾花甲而古稀未至。这个年龄段的玄宗是很尴尬的,面对很多事情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彼时的杨玉环不过三十出头,面对这样一个如狼似虎的丰满女人,玄宗很多时候未免有点精力不足。而众所周知,唐玄宗独宠杨贵妃达到了除此之外别无一物的地步,自然会想着别的方法弥补杨贵妃。

值得一提的是,史书确切记载,安禄山首先是与唐玄宗打得火热后,唐玄宗觉得安禄山肥嘟嘟,会变着花样哄人开心,性格憨厚而又精力旺盛,还会跳胡旋舞,这才想着把他介绍给了杨贵妃。本着逗趣的目的。

(安禄山跳胡旋舞)

而通过我翻阅史书多次后敲定,杨贵妃对安禄山并不感冒,也就是饭桌上礼貌性地有寒暄几句为多。如果有类似于洗三的荒唐事儿,顶多也就是一时忘了性子的逗趣而已,过后大多数时候如桥水难相及。

因此,从另一面佐证,杨贵妃与安禄山的那些荒唐事儿,更多是民间好事者鼓吹出来的。正是因为唐玄宗平日里看得出来杨贵妃并不感冒安禄山,才会偶尔放心大胆让他们玩闹一次。即使是这么一次,也并不代表唐玄宗是个冤大头。玄宗何许人也,大唐皇帝的精明,他可以称得上前三了,直逼他太爷爷李世民。如此千古帝王,要想在他面前鼓捣什么猫腻偷腥而他又不知道,如果有人信了,那恐怕智商都得回炉重铸了。

因此,即使就是在一块待了一夜,两个人也是郎有情,妾无意,一个巴掌拍不响。再加上自己有眼线,对安禄山也还可控。一个不愿,一个不敢,无论于谁来说,都不可能。安禄山不可能去做那种一时性起分分钟东窗事发被唐玄宗盘的蠢事。

因此,于多方面考虑,安禄山杨玉环之风流二三事,多是子虚乌有。若有,也仅仅是唐玄宗在百分分可控的情况下为了逗趣杨贵妃的节目而已。就像角色扮演,玩完各回各窝,如此而已。


另,史书多处记载,杨玉环安禄山交际并不多,两人关系并不熟络,已经佐证,并非秘密。


不书公子


初读这段史料,不禁揉了揉双眼,安禄山这个死胖子,能够自由出入后宫,还能跟杨贵妃对坐而食,甚至有时候一晚上都不出寝宫,这成何体统啊?又把唐玄宗的老脸往哪儿放?更为令人费解的是,当外界风言风语时,唐玄宗却对他们二人十分信任。

唐朝固然开放,但却也不至于就丝毫不顾礼数。即便是唐玄宗看中杨贵妃,也曾是先令其出家,而后再还俗进宫。那么安禄山这个胖子,怎么就能如此随便地在唐玄宗的后宫中出入呢?显然,这不合情理。

转念一想,其实司马光也深知此事不合情理,但历来史官善用春秋笔法,既能为尊者讳莫如深,又可对奸佞口诛笔伐。显然,司马光是在贬斥唐玄宗、杨贵妃和安禄山。须知,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为的就是让皇帝通过史书,获取“借鉴”,亦即以史为镜。

所以,当时司马光在撰写这段历史时,见所见的《禄山事迹》、《天宝乱离西幸记》和《天宝遗事》等稗官野史一并吸收引用,而且秉笔直书,将安禄山拜杨贵妃为干娘、两人彻夜厮混和唐玄宗置若罔闻等情节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禁面红耳赤。

也正是用这些荒诞淫乱的情节与后来安史之乱的惨状相对比,从而告诫当朝皇帝应该引以为戒,且不可像唐玄宗一样昏庸。由此可见,司马光可谓用心良苦,他之所以如此不惜笔墨地“黑”这三人,也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


史海烂柯人


论及开元盛世最具争议的人,安禄山与杨贵妃必定榜上有名,一个乱臣贼子,一个红颜祸水。因为身份的特殊和亲密的言行,关于两人的流言蜚语也是广为流传,比如题中说的两人曾整晚待在一起,加之杨贵妃曾为安禄山“洗三”,使得这样的流言更是甚嚣尘上。那么为何李隆基对此漠不关心?

首先,风言风语具有虚假性,就算是出现在史书中的言论都有待考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贵妃洗三”一事,在安禄山生辰三日之后,为之洗三,并用锦绣襁褓包裹,与其嬉戏。此事荒诞至极,令史学家大为鄙夷,之后还在文末写道“或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起”。无独有偶,史学小说家蔡东潘也在《唐史演义》中讲述,贵妃与安禄山鬼混一年有余。

但是尽管这些史书看似言之凿凿,但却未必符合史实,一来史学家也是借鉴其他人的作品,比如《资治通鉴》就曾参考《禄山事迹》这类稗官野史,野史杜撰以哗众取宠的成分较多,不足以全信。另外,古代多认为迷惑帝王的女子是红颜祸水,李隆基为杨贵妃不顾伦理桎梏,做下此等丑事,史学家对杨贵妃定是心怀不满。当时的流言也是讽谏帝王要谨言慎行,后来的史学家则借此来警示当时的帝王,因此这些流言多有夸大嫌疑。

其次,不可忽视的是安禄山的谨小慎微。安禄山能在一众臣子中脱颖而出,独得皇帝贵妃喜爱,除了装疯卖傻讨人开心的本事外,必然行事也极为谨慎。否则不会谋划许久,还能不被帝王识破。当时的朝廷重臣有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唐玄宗吃安禄山这讨好卖乖的一套,李林甫对此却不买账,对他处处提防。因此安禄山对李林甫极为忌惮,生怕被抓住把柄,原形毕露。除李林甫外,杨国忠也不容忽视,同为朝中大臣,自然都想更被皇帝宠爱。两人之间也存在利益的博弈,因此安禄山行事必然要谨小慎微。

安禄山虽然被皇帝看重,但也不过是个臣子,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皇帝喜欢便是权势滔天,一朝被皇帝厌恶便是自毁前程。安禄山为人野心勃勃,讨好贵妃的目的主要是为投皇上所好。若是跟贵妃过于亲密,那就是适得其反了。因此在没有反叛成功之前,安禄山不可能自毁前程。

再加上唐朝风气比较开放,这是人尽皆知的。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女人可同男人一样骑马外出,甚至唐朝的衣服也相对暴露,这都是女人身份地位较高的体现。唐朝经过民族融合,很多人本就有胡人血统,民风开放。经武则天称帝后,女人的地位更是得以提升,甚至有权有势的女人都可以蓄养面首。由此可见,与男人见面甚至游玩,都不是什么大事,李隆基对此漠不关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谣言总归是谣言,甚至这个谣言都可能是在李隆基,杨贵妃死后才流传的。加上唐朝风气开发,并没有过于严苛的规矩,李隆基对听到的一些不那么严重的谣言不予理会也是正常的。


邓海春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杨玉环是导致了大唐衰败的那名女子,许多人对她也是十分厌恶,虽说她的美貌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可她的作为却始终是众人批判的对象。

传闻当年,李隆基为了博得杨玉环的一抹浅笑,曾经派出千里马从边远地区运来新鲜的山货,这一路上为了保持水果的新鲜,累死了数匹马。从这一件小事中,就已经知道这位贵妃在众人心中会有怎样的形象了。

传闻她还是安禄山的干妈,甚至亲自为对方洗澡,作为皇帝,李隆基可能默许这件事的发生吗?


杨贵妃,本是玄宗孩子的老婆,但却被这位当世皇帝看上了,毕竟是皇帝,手中的权力是谁都不敢随意度量的,这位老婆也就很快被李隆基抢了去。

自从有了这位贵妃,也许是仗着国家的强势,李隆基一度不曾上朝,只为了尽享风流,晚年的他的确已经老糊涂了,不仅是在得到杨玉环以后,得到她以前就开始了这样的颓废生活。

早年时他还能为了国家稍微委屈自己一下,修个宫殿也舍不得,一到晚年,他真的是与过去的自己大不相同了,这位贵妃也是这时候嫁给他的。


唐朝其实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王朝,像他们那种行径也没有受到什么指责,相比较其他王朝百姓那含蓄的思想,唐朝简直太开放了,但这样的开放也不意味着杨玉环就可以做出背叛玄宗的事情。

本来安禄山只是边远地区的一个军官,为了上位,他贿赂过太多人,各种讨好各级官员,可以说他的晋升之路完全就是自己一手打点出来的,等他进了京,他的目标也换成了当时的几位大红人,杨玉环是一个,她的哥哥也在这个行列,就连宰相李林甫都躲不开被贿赂的结局。


靠着这几位红人的推荐,他的仕途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的瓶颈,一个出身不显赫的人能够靠着几十年的打拼从底层爬到巅峰,还是完全靠的自己,不管放到哪个时代,这都是一个鸡汤一般的例子,可他就是没有把握机会,硬生生的毁了自己的名声。

传闻他拜了杨贵妃当干妈,隔三差五的就往后宫跑,去孝敬这位干妈,当然也哄得这位干娘开开心心的,甚至根据胡人的习俗,这位干妈还亲自为他洗过澡!

不管怎么想这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唐玄宗却为什么没有丝毫表示呢?虽说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但是个男人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吧?


只能说这件事是许多人假传出来的,虽说宫中也流传过关于安禄山与干妈的流言蜚语,但没人会认为那是真的,毕竟安禄山的外表十分丑陋,在扮傻这件事上他可以做好,想要靠着女人上位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杨玉环对他也只可能是好奇,不可能产生爱慕的心思,李隆基就更不可能怀疑他了,不说他与杨玉环之间关系十分好,单看安禄山这外表,李隆基就十分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